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奉茶的源由

經過『婚俗的演變』由『父母之言或媒妁之言』轉變為『相親』,提高女性有選擇『配偶權』,但是,女性還處在『保守封建制度』,害羞情況之下無法得知女性是否喜歡對方,『媒婆』借助『奉茶』得知女性是否喜歡對方。

依據『國語辭典』解釋『奉茶』:『端茶敬客。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瓊枝坐了轎子,到門首下進來,杜少卿迎進內室,娘子接著,見過禮,坐下奉茶。」』。

在古代農業社會裡『相親』的時候,『女性』會準備兩種茶,第一種是『甜茶』【表示喜歡對方】;第二種是『白開水』【表示不喜歡對方】。『男性』也會準備兩包紅包,第一包是『大包』【通常放置右邊袖口或褲袋,表示喜歡對方】;第二包是『小包』【通常放置左邊袖口或褲袋,表示不喜歡對方】。

當儀式進行由男方及父母親進入指定地方,女方會躲在暗處偷窺,『媒婆』就會要求女方捧茶進行『奉茶』,然而女方捧什麼『茶』,媒婆就知道是否喜歡,最後男方『壓茶甌』的紅包,如果雙方是喜歡狀態,『媒婆』就會進行婚禮下面儀式;如果其中一方是不喜歡狀態,『媒婆』就會進行下次的『相親』。

古代農業社會裡『新娘』從『相親』到進入男方『家庭』,男方親戚理所當然沒有見過,因此,利用『奉茶』儀式的機會,介紹給男方親戚認識,得到男方親戚以『四句聯』祝福這對新人『百年好合』,也會給一個紅包幫這對新人添『福氣』,然而『新娘』也會給男方親戚一個『小禮物』,當作『紀念品』。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傳統婚禮→『訂婚』

『傳統婚嫁』禮俗中,有許多重要儀式,其中的『送定』就是一般所謂『訂婚』,又稱為『過定』、『定聘』、『攜定』、『小聘』、『文定』等。

『送定』之後,再經過『大聘』,俗稱『完聘』的階段,『聘禮』就正式完成。

一般『送定』而言,男方家必須備妥十二樣『聘禮』,俗稱『十二品』,選擇在『良辰吉日』用『春榓』【可挑的長木匣】送至女方家。『十二品』的內容各有不同的意義與用途,而且隨著『時代』、『地方』的不同,而有些許多差異,依『傳統習俗』綜合以下幾項:

1、『聘金』:金額的多寡可事先商量決定,但多因『時』、『地』、『人』不同,事實上心意比金錢更加重要。

2、『大餅』:就是『喜餅』【貺大餅有詳細介紹】。

3、『栳花』:一種長橢圓形,外表加芝麻的點心,有祝福『婚姻美滿』的吉祥意義。

4、『冬瓜』:由冬瓜製成的長條狀甜糖,有『甜甜蜜蜜』的含意。

5、『冰糖』:代表『喜慶祝賀』。

6、『桔餅』:『桔』同『吉』音,表示『大吉大利』。

7、『龍眼乾』:俗稱『福圓』,祝福『美滿團圓』的意思。

8、『糖仔路』:『卍字形』或『八角形』的糖果。

9、『柿仔餅』:既『柿子乾』。

10、『麵線』:象徵夫妻『白頭偕老』,長命百歲。

11、『閹雞』:兩隻閹過的『活公雞』。

12、『鴉母』:兩隻活的『母鴉子』。

13、『豬、羊』:宰殺好的豬肉【訂婚禁忌有詳細介紹】,也可以用『羊』代替。

14、『禮香』:俗稱『香牌』,婚事所需的『線香』。

15、『大燭』:一對大紅蠟燭。

16、『盤頭裘裙』:包括『服裝』、『耳環』、『手鍊』、『訂婚戒指』等。

女方也必須事先準備十二項『禮物』回禮,通常是給女婿『從頭到腳』的一些物品,如下:

1、帽子。

2、襯衫。

3、領帶。

4、西裝。

5、皮帶。

6、手錶。

7、金項鍊。

8、公事包。

9、皮鞋。

10、棉被。

11、狀元糕。

12、連蕉花或石榴。

『文定』當天,『準新娘』由『媒婆』或公認『好命富貴的婦人』【好命人有詳細介紹】帶到大廳,公開介紹給男方親戚,通常人數為『六人』或湊成偶數,多是家中的長輩們。『準新娘』須手端『甜茶』,依尊卑順序奉上,男方親戚在『準新娘』收杯時,每人都須放一個『壓茶甌』的紅包於『茶杯底』下,當作是給『準新娘』的『見面禮』。

『款茶』結束後,『媒婆』居間將男方送來的禮品交女方家長,女方通常只收下部份東西,依『傳統習俗』『福圓』、『閹雞』或『鴉母』等屬於男方的『福份』,必須客氣地退回,接下來將『回禮』的東西放進『春榓』,再以『牲禮』及『禮餅』等『祭祖』,凡祭拜過祖先的『禮餅』,『準新娘』絕對不可吃【訂婚禁忌有詳細介紹】。

接下來是『文定』儀式的重頭戲,也就是『準新郎』和『準新娘』互相『載戒指』,俗稱『掛手指』。傳統上訂婚戒指必須『一銅一金』,取其『同心』的諧音,有個『好兆頭』,而且起初這兩戒指必須用『紅線』纏在一起,表示夫妻的姻緣『緊緊相繫』,無法輕易分離割捨。

準備『掛手指』時,『準新娘』必須盛裝來至客廳中央,然後面向『門外』,坐在一把高椅子上,並用小椅墊腳,希望將來『好命』。接下來先由『準新郎』拿出戒指套入『準新娘』的中指,然後再換『準新娘』為『準新郎』載『戒指』,便完成『掛手指』的儀式,通常這些都得在『上午』舉行。

關於『掛手指』有一個頗堪玩味的傳言,就是如果『準新郎』能順利地把戒指從『準新娘』的手指一套到底,則表示從今以後『準新娘』將被『套牢』,會凡事順從『準新郎』的意思,也等於被『押落底』了。於是『準新娘』也有一招反制的方法,就是在讓『準新郎』載戒指時,故意將手指微微灣曲或硬梆梆的挺直,使戒指難以順利的套入。

『文定』當天『中午』,女方必須『設宴款待』男方親友,依『傳統習俗』宴畢後,男方必須放幾個紅包在『桌上』,包括『酒菜錢』、『舅仔禮』、『姊妹禮』等,而且切記在臨走前不回頭看,或說再見告別,以表示『一定終生』,不再反悔的意思。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傳統婚禮→『親迎』

傳統結婚禮俗中,最受大家重視的,就是所謂的『親迎』,在『親迎』之前,男方必須先找一個『肖龍』的男童,在新婚眠床上翻滾,以祈將來新娘生男孩之意,稱為『翻床』。別人亦不可在婚前座、睡『新娘床』,以免搶了新郎的『喜氣』。同時,無論男方或女方家中,都要在牆上、門上、櫃子上、鏡子等貼上『囍』字,稱為『上頭』。

傳統習俗女方的嫁妝,女方必須擇『良辰吉日』由『新娘』的兄弟送至男方家,稱為『迎嫁妝』,『新娘』一旦過門後,就不在收這些『添妝』禮了。

結婚當天早上,『新郎』必須先沐浴,然後盛裝打扮,由父親的告戒,然後,『新郎』的父親拿米飾蓋在『新郎』頭上,以祈避邪招福,接著帶親迎禮品迎娶『新娘』。

由於各地習俗不同,當地迎娶12禮:1、結婚證書【兩本算是兩項】。

3、大帖【俗稱親家帖】。

4、大炮。

5、炮成。

6、香牌。

7、大燭。

8、香煙。

9、酒。

10、冬瓜條。

11、糖。

12、紅包。

無論是隨行的男儐相【俗稱『嫁娶』】或是迎娶的車子,都要湊成雙數,以討『吉利』,『新娘車』則須用『紅綾布』及『紅布』裝飾。

等親迎隊伍到達後,鞭炮聲隨既響起,傳統習俗女方須準備煮熟去殼的雞蛋,在每個碗裡放『兩粒』,並灑上砂糖,請前來迎親的人各吃一碗,有『圓滿甜蜜』的好彩頭。另外必須由『新娘』的弟弟或小孩子捧橘子恭迎『新郎』下車,由媒婆帶領『新郎』到閨房迎娶『新娘』,由『新娘』的弟弟或小孩子捧甜茶或汽水恭迎出房『辭祖』及『辭別父母』。

等到『新娘』在上『新娘車』,傳統習俗必須擇『良辰吉時』,須由一位年長多福的長者扶持,傳統習俗認為這時『新娘』一定要哭,哭了才能大吉大利發大財,將來會好命,稱為『哭好命』,另外『新娘』的兄弟們就將一碗水潑灑在地上,意謂『嫁出去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也有希望『新娘』從此婚姻幸福,不會遭『休妻』的含義。

新娘在啟程後,將預備好的『紙扇』或『手帕』往外丟在地上,俗稱『放扇』或『送扇』,然後由『新娘』的弟弟撿回來,象徵此去便和這個家散了,永遠不再回頭;另外也有人把這個動作解釋為『放性地』【與放扇地的諧音同】,就是指拋棄『新娘』以前的脾氣,以期今後和夫家的人相處和樂。

當『新娘車』出了女方的家門後,要大放爆竹,以告知鄰里好友,這時『新娘』不可以再回頭,而女方也要把大門關上,意謂娘家絕不讓嫁出去的女兒再回來。

傳統習俗『新娘車』的後面繫一枝連根帶葉的青竹,俗稱『透腳青』。『青竹』表示『新娘』初嫁或貞節之意,也有人解釋說青竹可避凶邪的『白虎星』。至於連根帶葉的寓意,是希望『新娘』結婚後,無論翁姑夫婦和子孫都能福壽綿長。

當『新娘車』到達男方家大門後,由男方的姑、姨的童子捧橘子恭迎『新郎』、『新娘』下車,傳統習俗必須擇『良辰吉時』,才能出『新娘車』。要由男方所請的好命人,俗稱『福命嫂』,取『米胎笠』跟『新郎』一起舉著讓『新娘』從下面而過,俗稱『遮米飾』或『過米飾』,除有避邪的作用外,也象徵富貴榮華通八方之意,也有人解釋說『新郎』壓服『新娘』,以後就不會『懼內』了。

當『新娘』要進入夫家門之前,要先踩破一塊瓦片的舊俗,俗稱『破月』,據說如果『新娘』出生的月份與『新郎』相剋,此時既可『破除』,也有人解釋基於『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新娘』嫁後最好趕快生個男孩,稱為『弄璋』;而不要生女孩,稱為『弄瓦』,因此把『瓦片』踩破,代表『新娘』下定決心要為夫家延續『香火』。

當『新娘』踩破瓦後,接著要跨過一只燃燒炭火的火爐,這種習俗是因為閩南語的『生炭』,與表示繁殖的『生湠』同音,希望『新娘』跨過火爐後,能中為夫家生兒育女,開枝散葉的意思,也是求興旺吉祥。

『新娘房』必須放置兩個圓形椅子,放置一條『新郎』父親穿過的褲子,褲管放置圓形椅子上,傳統習俗『進房』必須擇『良辰吉時』,讓『新郎』、『新娘』進房座,表示夫妻心連心的意思。由男方的姑、姨的童子捧橘子恭迎『新郎』、『新娘』出房『祭祖』,俗稱『認祖歸宗』,表示『新娘』以後是夫家的人之意。也有人解釋說『進房』是『洞房』,因此,先『祭祖』後『進房』。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谁能让你不苦恼?

资料来源:思维与智慧 作者: 苗蕾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图片来源:资料图)

  可那个人不解地说:“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

  佛陀慈悲地微笑:“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看着面带微笑的佛,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无谓的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只能靠自己。

  故事看完了,多数人只是一笑置之,有的甚至觉得荒谬,真正把这个故事放在心上左右思量的人少之甚少。所以世间的迷茫依旧迷茫,心上的苦恼和困惑依然执著。而这一切的创造者不是别人,正是把眼睛蒙起,使心灵执著于纷乱和麻痹中的自己。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苦恼。快乐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去究其原因,因为快乐最容易使人忘情、忘我;不快乐的时候,苦恼就会使人长吁短叹,要想解脱这个烦恼,还需要系铃人自己。然而多数时候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短处,或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短处。于是就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就养成了我们总忽略自己短处的习惯。这就等于自己把不快乐的种子埋在了心底,一旦遇到困难、坎坷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苦闷、迷惘之中,于是痛苦就会乘虚而入一并萌发,一时间仿佛这个世界的所有不幸都为你一个人而设。于是看风风冷,看雨雨寒,满目败柳残花,一片萧然。即便阳光灿烂,也会去诅咒阳光的不合时宜。

  抛开烦恼,在心上栽种一朵美丽的鲜花,当阳光明媚,春暖夏燥时,这花朵的艳丽和美好就会给我们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于是,这鲜花便可以永远绽放,蜂蝶的舞蹈也会占据我们的心灵。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2012年祥龍獻瑞蓮花祈福補運燈會&新春活動

Photobucket

2012年犯太歲的四大生肖

辰來卯去年更歲,鬥換星移日轉輪。流年龍年,屬龍的值太歲;辰戌相衝,屬狗的衝太歲;辰卯相害,屬兔的害太歲;辰醜相破,屬牛的破太歲;辰辰自刑,屬龍的亦刑太歲。所以,2012壬辰年最需要注意的是屬龍、狗、兔、牛這四個生肖。

犯太歲者心情不佳,人事不和,會感到工作壓力大,環境不理想,受外在條件製約,有很大的壓迫感。又犯太歲之年易生變化,易有遷移、外出、結婚、生子、分手等事。
  
【值太歲】流年太歲與所屬生肖相同,代表該年的運程有變動,易煩惱,易有病痛等。
【衝太歲】流年太歲與所屬生肖相衝,代表該年的運程可能會比較波動,變化大,瑣事多。
【刑太歲】流年太歲與所屬生肖相刑,代表該年是非較多,易有官非破財等無妄之災。
【害太歲】流年太歲與所屬生肖相害,代表該年易有小人作祟,但不足為忌。
【破太歲】流年太歲與所屬生肖相破,代表在工作上會遇到小人的阻礙而失財破財等。
  
屬龍的人士在2012年裡,既值太歲,也就是本命年,又刑太歲。小心官司、小人、抄牌、罰款、自己的專業失手、有不高興的事發生、自己或親人健康問題等。所以,屬龍的人士在2012年裡,一定要注意人際關係、家人健康、血光之災等,可在立春後獻血、洗牙來化解。其實“犯太歲”屬於中性詞,並非只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2012年為屬龍的人士的暗財年,容易有意外之財,亦為權利地位提升年,大利與設計、寫作有關的行業。
  
屬狗的人士衝太歲,是一個變動很多的年份,最適宜主動求變。 “衝”為衝擊、衝動。流年受衝,必有衝象,容易有事業變化、感情變化、住屋變化,如搬家、搬公司、轉工、分手、大病、破財、外出、與人結怨等。地支“辰戌相衝”的衝擊力最為強勁,所以屬狗的人士並不適宜從事一些帶有危險性的玩意,如滑雪、溜冰、開快車等。屬狗的人士在2011年要面臨人生的轉變和考驗,只要保持心境開朗,自可一笑而過,逢凶化吉。

屬兔的人士繼去年值太歲後,2由於地支“卯辰相害”,2012年害太歲,“害”為陷害。易被陷害、投訴、朋友出賣、合作破財、食物中毒、被誤導而損失等。其實,害太歲並不嚴重,屬兔的人士在2012年裡有“陌越”、“天乙”吉星臨門,寓意地位提升有進步,會受人賞識,雖會有小人從中作梗,只要平日多注意保健,多去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以平常心對待問題即可。
  
屬牛的人士破太歲,“破”為破壞、妨害,不協調、不配合。小心被人惡意中傷及破壞,口舌是非,身體容易受損,萬事以和為貴。雖然屬牛的人士破太歲,但總體運勢還是很好,有“天德”、“八座”、“福星”這三大吉星拱照,必定能夠逢凶化吉,好運連連,事業和財運發展都很理想。
  
所謂“一喜擋三災,無喜是非來”,凡犯太歲者可在2012年(龍年立春日是西曆二月四日十八時二十四分,從這一刻開始就踏進新的一年)舉辦人生喜事,如結婚、生子等,則可將變化扭轉過來,這個與喜慶有關的變動,可說是愈動愈起勁,會給你帶來理想運勢。
  
2012年的太歲為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可以去寺廟拜祭太歲,祈求讓你在新的一年裡多一些甜蜜幸福,少一些酸楚痛苦。我們拜太歲就是為了祈求太歲神護佑自身身體的健康平安和流年的大吉大利。一般拜太歲都安排在農曆春節的日子裏,目的就是為了希望在值年太歲當值的年月裏,獲得太歲神的關懷。所以新春里歡迎大家到慈仙壇參與蓮花轉運祈福燈會,祈求新一年里太歲與眾神護佑平安順利蓮花燈轉好運轉動厄運拋的效能。
【購買注意】
本堂的宗旨是“以德為本、信譽至上”,我們是相信因果,所以您在我店購物,絕對不會遇到任何欺詐行為!敬請放心!!!
希望我們真誠的服務能得到您的贊許與認可,購物中有任何不滿意即請與我們聯繫,我們一定會給您滿意的回答與服務。

方法:
大 家可以在2012 年开年的农历十六到慈仙坛来,海外或外坡的朋友可以經過匯款的方式再把個人資料一起知會本壇經查證后在蓮花燈會的當天就會有專人為您提著寫上您個人資料的 蓮花燈跟隨師傅繞著走~當然歡迎大家到本壇这里有专人免費为大家查看是否有犯太岁~有师傅为大家祈福和拜太岁及其它等等的各種祭拜祈福等~于當天本壇將提 供餐點供大家食用。

据了解,所有的莲花灯,在投入使用前,全部都将由師傅主持专门的仪式,进行诵经祈福,为莲花灯赋予更深的意义:平安 灯、事业灯、生日灯、文昌灯、招财灯、 幸福灯、吉祥灯、爱情灯、婚姻灯……盏盏莲花灯,寄托你无限美好祝福。点燃莲花灯的意义包括消灾解危、福慧平安、棋祸不侵、疾病弗临、永享安康、居家安适 等。点灯所造一切功德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蓮花燈:(大)RM 336(建議商界友好們/家庭所點燃~祈禱新一年里財源更比水源長~荷包常脹滿~福氣運氣皆滿滿~萬事大吉利。)

蓮花燈:(中)RM 136 (建議有家庭的朋友點燃,愿新一年里米缸常滿~家里老少皆和諧平安~夫妻如膠似漆~福氣滿滿~萬事順意)

蓮花燈:(小)RM 48 (建議個人祈福補運所點燃~祈禱新的一年里前途無量,財富健康運氣皆圓滿~諸事順利。)

溫馨提醒:如果您是以匯款的方式請另加上RM36~這RM36將作為紅包給予代您提蓮花燈祈福的相關人員。

以上的蓮花燈及法會的各種祈福款項部分將作為建廟基金~慈仙壇感謝您的慷慨解馕。

银行汇款如何购买交流?
答:方法如下:您汇款后直接发信至cixiantan2001@hotmail.com告知汇款日期、汇款银行、汇款金额、邮寄地址、姓名、邮编、电话等。以手机: Mr Pua (+6017 770 1260)短信等方式告知均可,留言如下

格式:
 我已经于XXXX年X月XX日邮政汇款XXX元 
收據:地址、收信人 收 
电话:
供蓮花燈之人姓名、生年(农历年月日)、常住地址等;
另外在這充滿濃濃春意的佳節裡,農曆正月十六特別推出『恭請包發發盤』活動。
延伸閱讀>>>>

2012年12生肖運程連接

『恭請包發發盤』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春节习俗]正月十五 元宵节/迎紫姑/走百病/巴乌节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春节元宵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 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 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 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 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 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 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