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6日星期六

大桔「大吉」


我國自古以來,在過年大節中,即以柑橘為賀年之果。這種習俗,大慨起源於秦,據風俗事物考上說:「秦阿房宮正月一日場群臣橘,唐蓬萊殿歲朝亦然」。這雖然是宮廷賜臣們禮物,但民間尤而效之,至今民眾呼橘子為「桔」,省筆作「吉」,又賜橘子以佳名,叫做「大吉」。



每逢農曆過年期間,許多鄉下農村人家的門口,總是掛著幾個桔子,稱為「吊吉」,用以象徵吉祥。在拜年禮節上,許多人總是喜歡到處送橘,以此做為拜年禮物,用以饞贈親友,回家時仍然帶回「大吉」。至於酬神拜祖,神案上也不能缺少橘子,排成桔塔,象徵吉祥。

就是在歲朝的廳堂上,也要擺著一盤鮮黃瑩瑩,好像滿盤黃金的「大吉」,不時藉以點綴歲時,增進情趣,而且含有「大吉大利」的意味。喜歡講究盆景的人,還要在歲朝清供的旁遷,擺著幾盆四季桔或金桔之類,作為賀年。

總之,過農曆新年,家家戶戶是少不了擺置「桔子」,討個「大吉」的。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5日星期五

寓意升官發財的食物



年糕是用糯米磨成粉,然後混赤糖製成,做出來是呈金黃色,看起來像一塊金,取之為「日進斗金」的意思,吃了年糕的人,表示他會年年高昇,也表示過年甜蜜。

蘿蔔糕是用蘿蔔絲混合糯米做成的一種鹹糕,免呈白色,取之為「日進斗金」之意。吃蘿蔔糕(俗陰菜頭稞),表是好彩頭、好預兆,今年有好的開始。

發糕就是用蓬萊米磨成粉,加進糖與酵素做成的,蒸起來會膨脹,好像一塊塊蛋糕,,這種發酵意味著「大發」,表示「發財」,象徵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大發其財。

包子是指裹頭包有肉、豆砂或其他的餡的粿或甜糕,是取「金包銀」的意思,吃紅龜則表示「長壽」。

麵線就是很長,長細像線一樣的麵條。這是民間在除夕、元旦兩天必須吃的食物,象徵著「長命百歲」。其他,還有吃魚象徵﹁「年年有餘」,鯉魚象徵「躍龍門」,油炸食物表示「興旺」。

供桌上供桌上除了甜粿、桔塔、糖果等供品以外,還有「春飯」。就是用小碗盛飯,飯上還插一枝紅紙花,這種花叫做「春花」,或「飯春花」。保證在這一年,老天爺會保佑全家米食無虞,不但有吃,而且有餘糧。按照習俗,「春」和「剩」諧音,「春」象徵「剩餘」的意思,意味在新的一年中無論怎樣吃,都會有「剩」飯,象徵著「年年有餘」,目的是討個吉利。

鳳梨因它閩南話發音與「旺來」相似,因此新年在家家戶戶供案上,擺個鳳梨,象徵著好彩頭。希望討個吉利,祈求時時「旺來」。年年「旺來」,過一個大吉大利,樣樣「旺來」的佳節。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4日星期四

春节期间注意饮食保健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中国人传统的过春节方式还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这其中离不开一个“吃”字,怎样合理地“吃”,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在春节期间怎样“吃”非常重要。

    慢性疾病以清淡为主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糖尿病患者无糖饮食,消化性溃疡、胰腺疾病、胆道疾病患者忌油腻、煎炸、辛辣刺激等食品,特别是忌暴饮暴食,因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腺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同时大量饮酒,会导致腺管上皮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大量食用油腻(尤其是动物脂肪)即会加重胆道负担,成为急性胆囊炎复发和加重的“导火线”。消化性疾病饮食物以碱性为主,避免吃酸性过多的食物。另外,除注意饮食,关键是要注意生活起居,如,高血压患者忌“闹”,情绪宜稳定;冠心病患者忌“累”,不能疲劳;糖尿病患者忌“悲”,不能悲伤;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不能熬夜:肝病患者忌“酒”,不能喝酒;脉管炎患者忌“烟”,禁吸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注意保暖。

    当心食物中毒
    节日中聚会较多,若生冷食物清洗不干净、熟肉制品保存不当,容易造成细菌污染繁殖。进食变质或不新鲜的蔬菜、发芽马铃薯等,可造成食物中毒。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餐馆就餐,都要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外出旅游的人们,要选择饮食卫生搞得比较好的餐厅就餐,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去脏乱差的餐馆。一旦进食了不卫生的食品患病,会影响旅游快乐和身体健康,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进餐中吃一些大蒜,有助于杀菌。还有,过节期间,难免剩饭剩菜,有的人图省事,剩了几天的饭菜,拿来就吃,结果造成急性肠胃炎或食物中毒。所以吃剩饭剩菜时,不要怕麻烦,一定要重新加热后再吃;发现不新鲜时,要舍得扔掉,千万别图省事省钱,酿成疾病,这样得不偿失。

  吃得合理
  在节日出问题的老年病人中,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与饮食不当有关,其中较为多见的是连续吃高脂肪丶高热量丶低维生素丶低纤维素饮食引起的心脏病发作丶中风丶胆囊炎和胰腺炎等;饮食不洁引起的胃炎丶肠炎等。老年人必须把住这—关。由于我国有春节大吃大喝的传统习惯,几乎每家的节日餐桌上都堆满了肉丶蛋丶鸡丶鸭丶鱼等食品,再加上敬老的美德,晚辈们不停地给老人拨菜,老年人稍不注意,就会吃得过多。因此,老年朋友—定要特别注意,油腻的荤菜切不可多吃,每餐都应吃些蔬菜。晚餐坚持吃素食,以七八分饱为宜。

  切莫贪杯
  春节期间由于喝得过多而出事的人相当多。其中有酗酒导致中风丶胰腺炎发作及肝病加重的,也有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症的。因此,节日期间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丶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亲人朋友不要频频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

  玩得适度
  节日期间,亲人团聚,家家都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甚至那些平日很少玩的老年人也围坐到麻将桌前,和子女们比比高低。适度地玩玩牌,会带来欢快的笑声,但切不可过。尤其是对于心血管不甚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更不可纵情地玩。玩的时间不可超过两个小时,更不可挑灯夜战,玩个通宵。老年人也不要参加赌博性质的玩牌,那种玩法可使精神高度紧张,对心血管十分不利。同时,节日期间电视节目好,老年人也不要连续看得时间过久,每天不应超过4小时。看时应选择轻松的喜剧片丶音乐片和戏曲片,少看情节紧张丶场面惊险的武打片和侦破片。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

春节饮食介绍:春节习俗人们吃什么?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汤圆的“圆”有“团团圆圆”之意,南方人过年时每家每户必定要吃汤圆。  
 
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除夕家宴菜肴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十二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2日星期二

農曆春節期間禁忌


農曆過年期間禁忌:過年通常從初一到初五為止,初五之後就要隔開,表示這個年已經過了,開始要恢復正常生活了,常規習俗過年有一些禁忌,例如過年不要生氣罵人、打小孩等等,以下是過年一般人常聽到的禁忌。

大年初一: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過去的常規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裏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初一、初二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初一到初五:

1.白天不可午睡: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裏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2.忌倒污水、垃圾、掃地: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4.忌向人討債: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春節禁忌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意思是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與“春節”,所以過年時言行要特別謹慎,中國人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預兆。

在春節時期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在來年事事順利,春節這天婦女不許出門拜年,俗語叫“忌門”,女兒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會吃窮娘家。小孩子不許哭鬧,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可以和別人吵架起爭執,犯了會使一年都不順利。新年裏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 (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無論有什麼病痛,都不許請醫生,請醫生會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動刀(主兇殺)、針(主長針眼)、剪 (主口舌之爭),也不可以掃地,掃地會把財運全掃光了。春節這天不可吃稀飯,否則這一年當中,出外旅行時一定會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穀子生日」,祭田。

初四:豬日——祭財神,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就不請他來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

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五路財神生日,有「接財神」的習俗。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鋪開始複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接受佈施。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十(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1日星期一

春节传说: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2月10日星期日

春节传说之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