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佛祖你為什不幫我?

南山上有一座神廟,裡頭供奉著一尊佛祖。傳說這尊佛祖非常靈驗,只要信徒心誠意正的許願,佛祖都會大發慈悲,幫信徒圓他的夢。有一個信徒聽說了這件事,他為了表現出虔誠的心,在佛祖誕辰時,親自揹著雞、豬、魚三樣牲禮,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準備在佛祖的生日時,向佛祖許願。他爬過一山又一山,當汗流浹背時,他怕失了恭敬的心,說什麼也不肯放下牲禮,稍作休息;當身疲力竭時,他怕誤了生辰的時,說什麼也不肯慢下腳步,稍作停留。歷盡千心萬苦,虔誠的信徒終於到了神廟。他恭敬的將牲禮擺上供桌,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合十誠敬的向佛祖禱告說:「靈驗的佛祖啊!我已經考了十年功名,卻都一直無法如願。你的法力無邊,請你看在我這麼虔誠的份上,讓我今年金榜題名吧!」信徒虔誠的禱告完之後,收拾起牲禮準備打道回府。他才走出廟口,就看見一個乞丐伸手向他乞討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了,請你可憐可憐我,給我一點祭拜的牲禮充充飢吧!」信徒看乞丐髒兮兮的模樣,露出嫌惡的表情揮揮手,說:「走!走!瞧你又破又爛,別弄髒我的牲禮,我的牲禮還要帶回家給妻子兒女吃呢!那裡有你的份!」乞丐不斷地磕頭乞求,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就快餓死了,只要給我一點點牲禮就夠了呀!請你救救我啊!」信徒怕乞丐來搶他的牲禮,趕緊扛起牲禮,頭也不回的跑下山去。

乞丐餓的全身無力,裹著身上僅有的破毛毯,縮著身子蹲在廟旁。夜,漸漸深了,天氣也愈來愈冷了,乞丐用破毛毯把自己直打哆嗦的身體緊緊裹住。不知從那裡突然冒出一隻全身都是膿瘡的癩痢狗,一瘸一瘸地跑到乞丐身邊,叼著毛毯一角,蓋住滿是膿瘡的身子,緊緊偎在乞丐身旁取暖。小狗身上的膿瘡破了,膿沾髒了乞丐的毛毯,把毛毯弄的又臭又黏。乞丐生氣的踹了小狗一下,說:「滾!滾!瞧你滿身又膿又瘡,別弄髒了我的毛毯,這裡可沒有你窩身的地方。」小狗挨不起痛,淚眼汪汪的慢慢跑開,當天晚上就凍死在神廟的大門邊。第二天,乞丐雖然有毛毯覆身沒有凍死,但也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了。

半年後,虔誠的信徒進京赴考又落榜了。他氣沖沖的跑上南山,向佛祖抱怨說:「說什麼你的法力無邊,根本都是騙人的,如果你真的靈驗,為什麼連一個簡單的考試都沒有辦法幫我,還讓我名落孫山?」佛祖拿出榜單,問信徒:「為什麼我要幫你?」信徒回答:「我虔誠的扛著牲禮上山,為了趕在你的誕辰之前來到廟裡,一刻也不敢休息,光是這份誠意,你就應該幫我。」佛祖叫乞丐的靈魂出來,乞丐的靈魂向信徒大聲哀嚎,說:「我只請你給我一點牲禮,讓我填飽肚子,你都不肯,連這一點施捨之心都沒有,佛祖為什麼要幫助你?不過佛祖呀!你也真是殘忍,寧可眼睜睜的看我餓死,也不肯賜一點東西給我吃,難道你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佛祖又叫小狗的靈魂出來,小狗的靈魂向乞丐大聲吠叫,說:「我只求你讓我窩在毛毯旁,給我一點毛毯的溫暖,對你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損失,你都不肯了,信徒為什麼要施捨你?佛祖又為什麼要憐憫你?」最後,佛祖指著信徒說,讓你金榜題名;再指著乞丐說,讓你豐衣足食,對我來說都是舉手之勞。但是,你們連自己能力所及,可以輕易幫助別人的,都不肯付出,你們又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動這舉手之勞呢?佛祖說完,順手把信徒的榜單拋到深谷中,信徒再也與功名無緣。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72个国家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决定设立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经常性领导世界各地的和平运动。为进一步集中统一各国人民的和平力量,使斗争的目标更明确。7月29日,世界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把10月2日定为国际和平和民主自由斗争日。每到这一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将同时举行和平示威,用和平力量来制止战争行为。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神明的交通工具-神轎

轎,原為交通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早已被時代淘汰,但神明坐神轎的觀念卻依舊深植民心;迄今神明出巡、進香仍以神轎為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我們也經常見到神轎安置在卡車上或轎底加裝輪子的奇觀。

神轎依造型和性質可分為文轎、武轎、輦轎、四輪、手轎等類型。文轎有屋蓋,四周雕工精緻唯美,如媽祖使用的「鳳輦」;武轎則以輕便耐用為主,轎頂以帆布遮掩,轎身則以流蘇裝飾,多為武將、王爺所使用。輦轎是帝王、后妃級神明所專用,輦原指天子之車,故稱輦轎,后級女神(如媽祖)則使用「鳳輦」。文轎、武轎、輦轎體積龐大,須由八人扛抬,也可在前後加入兩人手扶轎擔「掌轎」使其上下晃動。四輪是以四人扛抬得名,其結構單純裝飾簡單,屬於「單人座」神轎,多用於開路或扶乩「出字」(神明以轎擔末端寫字知諭信徒),四輪所乘坐者多數為位階較低之神。手轎則以兩人手執,神轎之上其實並沒有坐「神」,其造型類似兒童座椅,通常用於扶乩寫字勒符,因此著重堅固耐用。神轎材質多以檜木、櫸木製造,尺寸必須符合「文公尺」上吉利尺碼。

早期製造神轎之前,工匠尚須焚香沐浴以示莊重,在製造過程中,「不淨者」也不得接近,以免褻瀆神靈。目前製造神轎以鹿港地區最為著名,一般大型神轎造價都在十萬元以上,價格高低則以雕工多寡來衡量。

神轎遶境之目的在巡視轄區,遶境日期通常選在神誕之日,但如逢「歹年防」(天災人禍較多之年頭)地方不靜,信徒也會請神明出巡驅魔除煞,然其具體功能則在安撫民心。神明遶境所經之處,居民會在門口擺設香案祭拜,當主神轎通過時,民眾也紛紛跪在道路中央,讓神轎從上方越過,因為民間咸信「鑽轎腳」可以消災保平安。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国际老人节

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国际老人节是在1991年联合国第45届大会上确立并且通过的。

国际老人节的由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中国也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7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退行性病变的行为表现,其最严重的病理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症,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血管性痴呆占 3.2%,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联合国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以后16年的历届大会上都涉及了老龄化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0年在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 ,主题是建立不同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国际音乐日(世界音乐日)

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世界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是在澳大利亚墨乐本于1979年10月举行的第18届国际音理会全体大会上通过的,其目的是努力使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通过音乐把世界各国人民联合在一起。2009年10月1日,农历8月13日,星期四为2009年国际音乐日(世界音乐日),同时这一天也为国际老人节。

国际音乐日(世界音乐日)的由来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一个音乐机构,名叫“国际音乐委员会”,委会员的办事机构设在巴黎。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这个委员会。国际音乐委员会经常组织召开一些国际性音乐会议,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音乐比赛,并资助一些青年音乐家举行国际巡回演出等。1979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音乐委员会第18届大会上,通过一项议程,决定从1980年开始,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国际音乐日是各国音乐家进行国际性音乐文化交流的日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举办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各种音乐演出。国际音乐委员会每两年在"国际音乐日"发奖一次,奖励那些在音乐创作,表演,音乐教育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十二星座專屬招財魔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能夠獲得財富是每個人都向往的,那麼十二星座應該注意些什麼或是通過什麼方法能提升自己的財運呢?下面就由摘星工廠——星吧為您揭曉:十二星座專屬招財魔法,大家要注意看哦!

牡羊座
牡羊座的守護星是火星,賦予了他們沖動、慷慨和愛冒險的精神,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使他們堅信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正是應為自己積極的態度和努力進取的信心使得自己有不錯的收入,但是支出也是不小的。要想提升自己的財運就要改掉沖動購物的習慣,注意開源節流,確立賺錢目標目標,多與朋友在一起可以獲取賺錢的消息。



金牛座
保守、性情穩定的金牛座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他們特別不喜歡處於變動的生活裡。他們任勞任怨、踏實勤勞,始終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金牛座人的財運向來不錯,要注意一下花錢不要過於保守,只要保證自己生活過的充實,那麼錢財就會想你招手。最好在適當時候買一些不動產,更有利於招財。



雙子座
雙子座屬於風象星座,就像風一樣雙子座人不喜歡受到束縛。他們具有思維敏捷、語言天賦極強和機靈多變的性格。因為多變,所以他們不太擅長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上,雙重性格的他們除了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外,可以再干些副業,像是投資方面的工作,這樣不僅適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同時還是個招攬錢財的辦法。



巨蟹座
體貼、敏感的巨蟹座擁有孩子般純潔善良的心,他們家庭觀念很強,為人重感情他們的錢很多都是花在朋友或是家人身上,所以說在用錢上巨蟹座一定要冷靜理智些,凡事都要給自己留後路。穿著上休閒一些能給你帶來好的財運,同時生活安穩能讓他們更有動力賺錢,適合投資餐飲業,一定會帶來好的財富。



獅子座
獅子座的守護星是太陽,給予他們自信、熱情、大方的性格,獅子座人特別享受成為眾人焦點的感覺。具有天生領導才能的他們適合自己創業賺錢,那麼要想提升財運,就要多參加一些權威人士的聚會,多推銷一下自己。通過認識有權利的貴人和人脈關系對自己的事業會有不少提攜的作用,那麼自然而然的也會招來更多的財運。



處女座
完美主義者的處女座人分析能力強,具有理性思維,做事喜歡計劃好每一步,生活上一絲不苟的他們在花錢上也比較精打細算。想要提升財運應該不要太計較小損失,否則失去的會更多。要利用自己的理性好好分析並作出判斷,大膽地作出投資的選擇。同時,處女座人應該注意投資在學習上,比如學習某項一技之長,這樣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天秤座
舉止優雅、溫柔大方的天秤座就像他們的名字那樣,心中有屬於自己的天秤,不喜歡生活失去平衡。他們注重美的東西,所以錢通常花在自己身上以用來提升自己的魅力。朋友緣好的他們交際圈很大的,因此在提升財運上,對天秤座人而言,建立人脈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與可信的朋友共同創造財富是招財的好方式哦!



天蠍座
天蠍座的人天生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他們善於利用自己性格反差大的特點,是善惡分明的人。洞察力強的他們不會揮霍錢財,而是懂得如何合理利用,他們很清楚錢財是自己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往往他們需要專業人士的點撥和提醒,把大量金錢投到有意義、自己熱衷的事情上,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財運更好。



射手座
活潑、開朗的射手座人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們樂觀、熱情、喜愛冒險。對於金錢他們沒有概念,掙多少花多少,從來不考慮存錢的問題,因此經濟上很容易出現赤字的情況。好在自己結交了好些朋友,但是這樣可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要學著理財,利用自己的語言和運動能力,將賺錢與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這樣會有不錯的財運。



魔羯座
魔羯座的守護星是土星,賦予他們嚴謹的態度、責任感。他們凡事都腳踏實地、具有務實精神和實干能力。魔羯座人金錢觀念很強,存錢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凡事都拮據,否則會給人家造成小氣的印象的。他們一般也不太可能主動從朋友那裡獲取賺錢的信息。那麼要想招財,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不妨投資土地或是房產能給自己帶來不錯的財運呢。



寶瓶座
熱情灑脫的寶瓶座是個人主義色彩最重的星座,他們博愛、追求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他們討厭被束縛,沒有什麼賺錢的欲望,同時也不看重物質享受,但是卻有著很強烈的求知欲望。要想獲得不錯的金錢運,就要利用自己的創新能力去賺錢,在自我投資上擴大人脈是個不錯的招財方法。



雙魚座
雙魚座人性格上多愁善感、溫情而又安靜。生活中總是愛幻想自己的未來會是個什麼樣,而且喜歡依賴別人。善變加上抑制力薄弱,雙魚座人需要在花錢的時候適當地做些計劃,這樣才有利於支出和收入保持平衡。同時不要老是為別人花錢、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輕易上當,這樣會為自己減少一些花銷。熱愛自己的職業也是提升財運的一個方法。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懂得付出的人最幸福

有一句話說:「不能實踐在生活中的信仰,就不是信仰。」

如果你天天燒香拜佛、虔誠禱告,卻不能對身旁的人付諸一點關懷行動,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從前,有個富貴人家的太太,經常帶著許多雞鴨魚肉到廟裡求神,希望神佛能夠保佑她以及她的家人。

有一回,廟裡來了一位智者,看見富太太的行為,就趁著富太太不注意的時候,把她帶來供奉神明的大魚大肉,分送給廟門口的飢民,接著,又把廟裡的神像全部砸爛。

不久,富太太發現自己帶來的供品不翼而飛,只剩下滿地的神像碎片,感到非常訝異,問智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智者解釋說:「這些神像為了搶奪妳供奉的食物,爭得你死我活,最後同歸於盡。」

「這怎麼可能呢?」富太太生氣地說:「你分明是在睜眼說瞎話,這些神像是泥塑的,怎麼可能打架?」

「這就是了!」智者不慌不忙地說:「這些神像是泥塑的,又怎麼會吃你帶來的食物呢?」

說完,智者示意富太太往廟門外看去,富太太看見那些飢餓的遊民們拿著她帶來的食物喜悅滿足地吃著,頓時豁然開朗。

可不是嗎?如果我們不能愛人,又哪來的能力去愛神?如果我們不能為身邊的人付出些什麼,又該拿什麼去獻給上帝、神佛呢?

我們活著,就是為了給予。一個人富足與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能給予多少。

不管現在你遭遇到!的!問題有多嚴重,都一定能找到一些人比你有著更嚴重的麻煩、更難走的道路、更痛苦的經歷,而你能做的,就是去分擔他們的痛苦,給予他們全新的盼望。

只有當你成為一個給予者,才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旦你願意把愛分送出去,不但能夠自得其樂,還能自得其福。因為,福氣不是祈求,而是付出!

-----------------------------------
報長的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每種信仰都有其宗旨,但若只是將信仰存在內心卻沒有去執行信仰的宗旨,那最後信仰也只是空於形式,甚至變成自欺欺人的一種借口。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廿四節氣的天氣對收成的啟示

我國自古以農業立國,對天氣很重視,因為天氣是直接影響農產品收成的!

日子久了,古人將觀察天氣得來的經驗,總結成廿四節氣,而農民對廿四節氣又有另一套看法,他們將廿四節氣看成是風候轉變的指標,藉以安排每年耕作的時間表!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就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西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 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人們為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順序,把二十四節氣中順序每節氣各取一個字編成了下列的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現代人農事及日常活動的重要依據。

廿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現將廿四節氣分述於下:

立春: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就是動,表示寒冷的冬天快要結束了,大地萬物開始有生機,春天即將降臨大地了。

左傳云:「立春為啟,立冬為開」,以「啟」字代表著一年的開始。春天的天氣回暖,適合春耕,因此「立春」對於農業有著極大的意義。

農民會依據立春日的天氣好壞來預測全年的農作收成狀況。有云:「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意指如果立春日是晴天,這一年五穀就會豐收;相反,如果這一天下雨,作物就會歉收了。

有句諺語:「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意思是:春天若降霧,天氣就會晴朗;夏天若降霧,就會豪雨成災。

雨水: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雨水」這個節氣到來後,降雨的機率明顯增高。立春之後,因為冰雪融化,空中的水氣增加,也就容易下雨了。「雨水」的到來,正好符合農民春耕播種的需求,所以古人將這個節氣取名為「雨水」。

有句農諺說「春南夏北,無水磨墨」,意思是:如果春天吹南風,夏天吹北風,都是無雨的象徵,對於日後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

這個節氣會帶來充沛的雨水,所以是許多作物生長的好時期。有諺語說「雨水節接柑橘」、「雨水甘蔗節節長」,寫實的道出了這個時節適合種植柑橘和甘蔗的景象!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意思是:「雨水」這一天若下雨,就代表今年會有好收成。

驚蟄: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

農夫常依據「驚蟄」這一天是否打雷來預測收成的好壞,如果打雷,表示這一年的收成會很好;如果沒有雷聲,就表示可能會是個饑饉之年。不過,如果在這個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所以才有農諺「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打」的說法。

「二月初二彈雷,稻仔卡重過秤錘」意思是:農曆二月初二大約在陽曆三月初,如果這時候打雷,表示節氣正常,今年也會風調雨順,稻穀粒粒飽滿,稻穗彷彿比秤錘還要重喔!

春分: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春分」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在赤道,所以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時間一樣長,晝夜平分。從今天起,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了。而「春分」和「秋分」節氣有著類似的晝夜平分狀況。

由於昆蟲開活躍,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也大增。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意思是:春分這一天如果下雨,就表示秋季會豐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意思是:春分如果下雨,人們就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添衣物。而五榖、稻作也因有雨水的滋潤,會更容易生長喔!

清明: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春分』節氣後的十五天就是『清明』。由於天氣日漸暖和,花草樹木都萌芽蓬勃生長,景象清爽明媚,所以將此節氣命名為『清明』。

清明時節吹的是東南暖風,也為這個時節帶來豐沛的雨水。看到『清明』,一般人就會聯想到『掃墓』。『祭祀祖先』、『清明掃墓』的傳統是從宋朝才開始,目的是讓子孫能夠慎終追遠。清明掃墓盛行之後,人們便將清明列為三大鬼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會插戴柳枝來避邪,因為柳枝有驅邪功能!

到了這個時節,稻作已經進入發芽分化期。由於清明時節霪雨紛紛,氣候變化大,冷熱無常,作物生長多少會受到影響,所以農民特別注意稻作的生長情形。

「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意思是:清明日吹南風的話,稻作就會豐收;如果吹北風,則可能會歉收。

「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意思是:清明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日後雨水就會多;相反的話,則可能會有乾旱。

穀雨: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每逢「榖雨」,雨量都非常豐沛,農作物也正需要豐富的雨水來滋養,於是將這時節命名為「榖雨」。

「榖雨前三日無茶挽,榖雨後三日挽不及」意思是:春茶最好在榖雨時節開始採收,而且時間一定要拿捏得當,否則太晚採收的話,茶的品質就會不好。

「榖雨相逢初一頭,只憂人民疾病愁」老一輩的人認為,如果榖雨時節剛好是在農曆月初的話,人們在那一年將會遭逢較多的疾病。

立夏: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立夏」正式預告夏天來了,不過距離真正酷熱的夏天還是有一段時間。「立」是開始,「夏」是大的意思,「立夏」就是代表著春天播種、種植的作物長大了。

在古代,因為沒有氣象預報,所以古人會藉由聽青蛙是否鳴叫來分辨當年夏天會不會鬧水災,判斷是否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古代也常以「立夏」這一天的天氣狀況好壞,作為判斷當季天氣好壞的準則。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意思是:立夏當天吹東風的話,今年就會少下雨,並且會有乾旱。

小滿: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到了「小滿」,天氣越來越熱,日照也越來越長,在中國大陸黃河流域一帶因積雪融化,前一年種植的「冬小麥」麥苗受到灌溉,慢慢的結穗、飽滿,所以把這個時節稱為「小滿」。

「罩茫罩不開,戴笠仔披棕簑」意思是:這個時節如果早上起霧,就表示今天會下雨,出門一定要帶雨傘。

「小滿天難做,蠶要溫和麥要寒」意思是:這個時節是蠶結繭的時候,蠶喜歡溫暖的天氣,但是麥結穗時卻喜歡寒冷的天氣,真是左右為難。

芒種: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芒種」的意思是:此時稻子已經結實成「種」,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芒種」。

「芒種」也是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到了這時,梅雨季節快要結束,而天氣也會越來越熱,氣候越來越乾燥,大部分不適合夏日栽種的農作物的存活率、生長率相對降低。天氣將從梅雨季節的陰雨綿綿,轉變為夏日型的午後雷陣雨了。

有句農諺「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意思是:在炎熱的「芒種」時節,如果有大雷雨降臨的話,就是作物豐收的好預兆喔!

夏至: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夏至」這一天的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使得北半球受光最多,所以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正符合了「夏日炎炎,長夏漫漫」的說法喔!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一天最炎熱,真正的炎熱天氣要等到「夏至」之後的「小暑」和「大暑」,這兩個節氣才是北半球最熱的時候。

有句農諺:「夏至風颱就出世」,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氣象報告,及早做好防颱準備!

小暑: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小暑」這個節氣名稱中的「小」就是微,而「暑」就是炎熱,意思是說雖然天氣已經很炎熱,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天最熱的時節是下一個節氣—「大暑」。

沒風的日子,讓人感到又悶又熱。不過,在下午下過一場「西北雨」(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午後雷陣雨」)後,燥熱的天氣會舒緩一點,而這樣的大雨通常都不會超過兩個鐘頭。

有句農諺「小暑小禾黃」,意思是:這個時節是稻作黃熟的時候。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意思是:小暑時節如果吹東風,大暑時節如果在傍晚時紅霞滿天,這都是颱風來臨的前兆。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意思是:小暑這一天過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還炎熱喔!

大暑: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有句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意思是: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就不顧面子把衣服脫掉,這樣子失去君子風範了。

在夏天裡,午後下場雷陣雨是平常的,不過如連著幾天都沒有下雷陣雨的話,就要注意天氣預報,看看是否有颱風要來,而這種情形是颱風即將大舉來襲的警訊喔!

這個時節是二期水稻插秧的好時機,所以田區所需要的水量會增加,如果在這時候發生乾旱缺水的情形,就會迫使農民休耕。相反的,如果因颱風來襲帶來過多的雨水,就會毀掉農作物。所以民間有「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這句諺語,表示大暑時節的雨水量對稻作的生長影響很大。

「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思是:大暑這一天如果不熱,就表示氣候不順,今年內必須特別注意水災或風災,以免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喔!

「熱在大小暑,好有雷陣雨」意思是:大、小暑時節,炎夏天氣常常熱得讓人受不了,還好常會有午後雷陣雨出現,藉此舒緩了炎夏所帶來的酷熱。

立秋:立秋 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立秋」是節氣邁入秋涼的先聲,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了。

在大暑過後,秋天的開始是以「立秋」節氣為準。農夫們一定要趕在立秋前後完成插秧工作,否則再晚的話,就會影響稻作的生長。因為稻作最怕的是遇上低溫期,稻子會長不好。

「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意思是:立秋這一天如果打雷,對水稻的收成會有不好的影響。

「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意思是:如果立秋是在農曆六月,則漁民的作業期會比較早結束;如果立秋在七月,則天氣會持續穩定,今年的捕魚季節就會比較長,而漁民的收入也會相對提高呢!

處暑:處暑 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處暑」,天氣還是很炎熱,一點都不像秋天的季節,所以人們也將這種炎熱的天氣稱為「秋老虎」。

有句俗諺:「六月颶,七月風颱母」,這個季節是颱風最多的一個季節。如果颱風來臨,過多的雨水加上強風的吹襲,會讓農作物遭受到嚴重的破壞。

這個節氣正逢農曆七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鬼月有很多禁忌,例如在這個月要避免結婚、買房子、搬家、到水邊戲水...等。雖然這些只是民間沿襲的禁忌,但是在這個月份裡,做任何事還是該處處小心為要。

「處暑,會曝死老鼠」意思是:「處暑」這時節的天氣非常炎熱,一點都沒有秋天的涼意,酷熱的天氣甚至會把老鼠「曬」死呢!

「一雷破九颱」意思是:「處暑」時節颱風最多,「只要打雷就不會有颱風,有颱風就不會打雷。」

白露:白露 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在白露節氣裡,在清晨時分將會發現戶外的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由夜晚水氣凝結而形成的。古代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季是屬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金,而這個季節的代表顏色是白色,所以便將秋天的露水叫做「白露」。

進入「白露」之後,在夜晚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這就是告訴大家秋天來了。

「白露大落大白」意思是:如果在這節氣下雨,稻作會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白露」下大雨,會影響收成。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思是:白露過後,天氣已經開始慢慢轉涼了,提醒大家在這季節交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暖喔!

秋分:秋分 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3-24日交節

有句俗諺「秋分瞑日對分」,意思是:秋分這天是日夜等長,過了這一天,白天就會越來越短,夜晚會慢慢加長,天氣也開始慢慢變涼了。

「雷聲始收、蟄蟲坯戶、水始涸」,也就是說,進入秋分,不會再聽到像夏天轟隆隆的雷聲;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在秋分過後也會陸陸續續回到土裡,準備過冬;此時天氣涼爽,水氣也不像夏天時那麼充沛,將開始逐漸乾涸,因此,空氣越來越乾燥了。

古時候的人常說「二八亂穿衣」,就是點出農曆二月和八月這兩個月份正處季節交替時,說冷不冷,說熱不熱,讓人實在穿不出適合的衣裳。

「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新歌好稻栽」意思是:秋天是農民收穫的季節!

寒露:寒露 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這個時候也是東北季風期,涼爽的東北季風,令到還沒進入寒冷的冬天前,有一段舒適的天氣喔!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令,但這並不表示天氣像冬天一樣冷。有句話說「露水先白而後寒」,意思是:經過「白露」節氣後,氣候將從初秋白茫茫的露水涼意轉為深秋的令人感到幾分寒意!

在這個節氣,水稻已進入黃熟期了。「稻那出不齊,牽牛就加犁」,意思是:能不能收成,就得看這時的稻穗是否長得飽滿、長得齊;萬一發現稻穗零零落落不整齊,農民會將稻子犁掉,改種植一些耐寒作物,例如:麥子,又稱為「寒露麥」。

「九月颱,無人知」意思是:雖然農曆九月已經不是颱風季節,但大家還是要有防颱心理。因為有時颱風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來臨,所以提醒大家還是要有危機意識,將颱風可能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霜降: 霜降 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到了「霜降」,暑氣慢慢的消退,在夜晚和早晨,地面水蒸汽遇冷就凝結成露珠,如果遇到更冷的空氣就會結霜,所以將這個節氣叫做「霜降」。

這時,太陽的行徑比較偏向南半球,所以北半球會開始感到天氣漸漸變冷,草木也開始凋零,山上楓樹的葉子由綠轉紅,充分顯現出秋天蕭瑟的景象。 這個節氣是收割稻田的季節。

「霜降風颱跑去藏」意思是:進入「霜降」節氣後,颱風已經躲起來了,不會再發生。一直要到明年颱風季節來臨時,颱風才會再出現。

「處暑高粱,白露榖,霜降到了拔蘿蔔」意思是:因為中國大陸山東省當地的收成是與節氣搭配的,諺語裡頭的意思很明顯指出當地在霜降時節的農收是蘿蔔。

立冬: 立冬 太陽位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冬」有「終」或是「凍」的意思,「立冬」的到來代表著冬天的來臨。這時,農耕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準備將收成品收藏起來;許多動物也開始準備以冬眠的方式,度過嚴寒的冬天。

「稻成熟,入冬田頭空」這句俗語點出這時節的水稻已經成熟了,農民開始忙著收割稻作。收割後的田地要休息一陣子,等下次播種時期才開始使用。此外,在玉米園裡,農民忙著採收玉米!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意思是:「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呢!

小雪:小雪 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大陸黃河流域為主,黃河流域在進入「小雪」後,天氣越來越冷,而且開始下雪;因為剛下雪,雪量並不多,所以才有「小雪」之稱。

進入這個節氣後,冬天的味道會越來越濃郁,而且也不再有雷電交加的豪雨。因為這個節令是聽不到雷聲的,如果在入冬後還聽到雷聲的話,表示天候異常,那可就要提高警覺了。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月內若陳雷,豬牛飼不肥」,意思是:冬天打雷會影響往後各種作物生長,而且豬羊等六畜都將有災疫,不容易養肥。

大雪:大雪 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從「小雪」進入「大雪」,看到形容詞上由「小」變「大」,你一定也可以明顯感受到溫度方面的變化。

以中國大陸北方的大陸型氣候來說,進入這個節氣時已是大雪紛飛的景象。

這個時候,「寒流」的來襲與否就和夏天的「颱風」警報一樣,普遍被大家所關注。寒流來襲所帶來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感冒病毒的肆虐、缺乏保暖而凍傷等都是天氣寒冷引起的,尤其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家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才能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

「頂初三下十八,早潮晏退」意思是:海潮在農曆十一月初三與十八日有提早滿潮而較晚退潮的現象。因此,從事沿海活動的人可要特別注意安全喔!

冬至:冬至 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冬至的「至」是「最」、「極」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冬天裡最寒冷的一天。

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的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就越來越長,黑夜也越來越短了。古時候的人也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乾冬至,濕過年」,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不論是現在或從前,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因為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可見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

小寒:小寒 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過完「冬至」後,接著就是「小寒」了。雖然這個時節的天氣依然寒冷,但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有句俗話說「小寒大冷人馬安」,意思是:冬至過後,天氣應該要再冷一點,這樣才符合季節變化,人畜才會平安沒災害。

如果以西曆來說,「小寒」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因為此時是西曆的一月五日。但是,一年真正的第一個節氣其實是「立春」!

古時候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則是民間俗稱的「臘八」。在這一天,家中會以糯米、紅棗、桂圓、花生......等八樣食品熬成甜粥,以這「臘八粥」來祭祖拜佛。

「十二月雷,不免用豬槌」意思是:古時候的人認為,如果十二月出現打雷,那麼隔年就會有豬瘟,豬隻會大量死亡,也就不必使用豬槌來宰豬了。

大寒:大寒 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大寒」。這個節氣因為天氣最為酷寒,所以才叫做大寒。

「大寒」當天的天氣是以前農業社會的重要指標。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就表示來年會豐收;相反的,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所以有「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這句俗諺。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思是: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
「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意思是:在大寒時節裡,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蟲的幼蟲凍死,這樣來年的農作物就不會遭到蟲災,農作物才會豐收。

以上是廿四節氣的氣候變化,除了農民以外,一般人仍可用作氣候變化的指標!以下是一些有關廿四詩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二十四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 大寒又一年

俗諺

「雨濕墓碑紙,日曬穀雨田。」

「雨浥上元燈,日曝清明田。」是說:正月十五若下雨,清明日會出太陽。

「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是說:這段期間,有時天氣會很冷。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是說:這段期間常常下雨(梅雨季節)。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七月斷點露。」

「大暑要熱透,才有好年冬」

「大暑日公(大暑在單數日)好年冬,大暑母(大暑在偶數日)老鼠滿田走」

「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

「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
 

「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天熱人懶,連三餐都懶得煮。」

「冬至在月頭,要寒在年兜(年終);冬至在月中央,無雪又無霜;冬至在月尾,要寒正二月。」是說:冬至的天氣,跟之後氣候的關聯。 「大寒日驚南風起,當日最忌落雨時。」

本頁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樂城安鐵版神數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27日星期一

人生要看透不要看破

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你就明該如何相處。
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餘只是接受。要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言語很困難吧....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快樂,是純粹自然的產物,是自己百分百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禮物。

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虛偽的假象。
即使人家批評你、否定你、攻擊妳,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那些經不起人家批評,人家說一句,要難過三十天,人家說兩句就要打人翻臉的人,事實上是對自己極端沒信心的表現。

當然了!這種容易隨人家「批評」起舞的人,注定要跟快樂說拜拜!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人家有嘴巴,就會有意見和批評想快樂的人,
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

再者,太在意別人想法的人,不僅不能快樂,也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更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有習慣性被人家嘴巴「虐待」的人, 請用左腦右腦想一想:『為什麼我要當人家嘴巴的奴隸?為什麼要這麼在意在意別人的想法呢?』

只要你想通了,你就擁有快樂的自主權了! 
無法管束別人的情緒與言語,但控制自己的情緒語EQ卻是我門做得到的不是嗎?
讓自己 過好每一天吧。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旅游日

每年的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2009年9月27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旅游日,其主题为“庆祝多样性”,同时,中国已被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2010年世界旅游日主办国。

世界旅游日的来历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为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旅游理念,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可根据设定主题并结合本国文化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

世界旅游日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是世界旅游业连续第四个快速增长的年份。国际跨境旅游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9亿人次,同比增长6.2%.2007年全球旅游收入更是高达8000亿美元。

旅游业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水和自然资源等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地球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巨大。此前曾有研究报告指出,世界经济中的6大行业将因为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环境后果而进入“危险区”,这其中就包括旅游业。

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 弗兰贾利在今年世界旅游日的致辞中表示,2008年是国际地球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也提到要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因此,世界旅游组织为了配合及推进这一目标,今后将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为与减少贫困同等重要的目标,鼓励世界各国调整各自的旅游战略和计划,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历年世界旅游日主题

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
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文化和历史遗产幸了和平与友谊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87年:旅游与发展
1988年:旅游教育
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1990年:旅游:一个还示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服务
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1992年:旅游: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
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
1994年:高质量工作,优质旅游。
1995年: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 Buddha)

出生

公元前563(或566)年,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美麗藍 毘尼園(Lumbini Grove─尼泊爾南部),一個釋迦王族誕生了一位王子。藍 毘尼園離釋迦王族的首都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不遠。王子的父親淨飯王(King Shuddhodana),給太子取名悉達多(Siddhartha)。淨飯王屬刹帝利(Kshatriya)武士階級。他所屬的釋迦瞿曇族 (Gautamas)有純淨久遠的血統。太子的母親是摩耶夫人(Mahamaya或Mayadevi)。她是釋迦貴族善覺王(Suprabudda)的女兒。摩耶夫人懷孕前,曾夢見一隻非常美麗的白象進入她的身體。太子出生不久,便有星象師預言,太子長大若非成為轉輪聖王(Chakravartin,偉大的統治者),便會成為一位覺者(佛陀)。因此,悉達多太子的生命一開始,便有吉祥的徵象。

太子的生活

太子出生僅七天,母后摩耶夫人便去世了;太子由她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Mahaprajapati Gautami)撫養長大。這姨母後來也嫁給了淨飯王,她視悉達多太子為己出,對他照顧無微不至。

淨飯王希望太子能繼承他的王位,因此給他最好的教育,讓他享受一切世間歡樂,更盡量防止他和宗教及靈性修行接觸,希望這樣他便會順利繼承釋迦王位。

年輕時代的悉達多太子已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既有過人的智慧,也有強健的體魄。他精通了當時的藝術和科學,並接受了軍事和其他的訓練。太子16歲時娶了耶輸陀羅(Yashodhara)為妻,婚後他繼續在王宮內享受王室富貴的生活。

出離

年近30歲時,太子離開王宮出遊,看見四件事令他無法忘懷。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病人、一具屍體和一名僧侣(瑜伽士)。透過這四者,太子體會到虛榮的青春,以及健康和生命,都是隨時會失去的。他又體會到,唯有找到和追隨一個正確的法道,才能除去輪迴之苦。

悉達多29歲時,他的兒子羅睺羅(Rahula)誕生後,悉達多離開了王宮,捨棄了世俗生活開始修行。他成為一個流浪的瑜珈士,為了利益眾生而找尋真理。他開始以苦行方式修行,主要是跟隨Arada Kalama 和 Rudraka Ramaputra這兩位老師學習。

悟道

當悉達多明白苦行並不能導致解脫之後,他便放棄了苦行,改以獨自禪修以期達到悟境。他離開了苦修六年的尼連禪河(Nairanjana)附近的地方,旅遊到了迦耶(Gaya)地區。悉達多在菩提迦耶(Bodhgaya)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在這裏,他誓願要以靜坐禪修,達致完全的開悟。

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之後,便克服了一切魔羅(Mara)的誘惑,得到完全的證悟。這時三十五歲的悉達多,已經成為一位佛陀,一名覺者。他知道他已不會再在娑婆世界輪迴受生了。

弘法度生

佛陀悟道之後,知道他不能直接向眾生宣示他的甚深證境,因此,他保持緘默七個星期。在帝釋天和梵天懇請之後,他才在波羅奈國(Benares), 即是現今瓦拉那西(Varanasi)的鹿野苑開始說法。他這時期的說法被稱為「初轉法輪」。說法內容主要是四聖諦、緣起現象和因果法則。他早期修苦行的五位同修都成為他的弟子,並組成了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並且在王舍城附近的靈鷲山二轉法輪。這時,他開示了無我和空性為諸法本質的道理。之後,佛陀在毘舍離(Vaishali)等不同地方繼續弘法。這時期被稱為三轉法輪,說法內容包括眾生皆有佛性的如來藏。

透過不同的法教,佛陀向不同根器眾生提供了能讓他們得到開悟,讓他們能從輪迴中得到解脫的方法。這顯示了佛陀對所有眾生的慈悲。

馬加達的頻婆娑羅王(King Bimbisara)也成為了佛陀的追隨者,他並且在馬加達國的首都(Magadha)王舍城附近供養佛陀一座寺院。歷史記載,這座寺院對佛教僧團隨後的發展很重要,因為佛陀當時弘法佈教,托缽接受供養,主要是在王舍城和毘舍離(Vaishali)之間。佛陀的追隨者增加得很快。他最有名的弟子包括迦葉 (Kashyapa)、舍利弗(Shariputra)、和阿難陀(Ānanda)。佛陀後來又接受女性出家為比丘尼,並設立比丘尼寺院。在這地區,佛陀還有很多其他追隨者和寺院。

由於佛陀生為釋迦族的太子,在他成佛後,他便被稱為「釋迦族的聖者」,又因為他的族姓是瞿曇,他也被稱為瞿曇佛。

佛陀的堂兄弟提婆達多(Devadatta)對佛陀的成就心懷嫉妬。他初時爭取為僧團的領導人,後來又要設法殺死佛陀。雖然他的計劃不成功,卻令僧團分裂,嚴重損害了僧團的和諧。

涅槃

佛陀八十歲時委派了他的親近弟子迦葉尊者(Kashyapa)為僧團的代理,讓他代為處理僧團事務和繼續弘法活動。之後,他便右脅而臥入 般涅槃。有些記載指佛陀是吃了一些不潔食物而圓寂的。佛陀法體火化後,舍利被送到七處的佛塔和多處供奉。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海事日

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海事日。世界海事日是由国际海事组织决定的,在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各国政府将自选一日举行庆祝活动,以引起人们对“海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国际海事组织”的重视。2009年9月27日,农历8月9日,星期日为2009年世界海事日。

世界海事日的来历

1977年11月的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今后每年3月17日为世界海事日,则1978年3月17日成为第一个世界海事日,且这一天正值《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生效二十周年。1979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十一届大会对此决议作出修改,考虑到9月的气候较适宜海事活动,因此今后的世界海事日改在9月最后一周的星期日,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日为每年7月11日的中国航海日。

世界海事日的意义

设立世界海事日旨在加强各国对海洋事务的重视,宣传海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等。每年的世界海事日,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会在该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各国也应在该日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