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误会是这样产生的



误会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图片来源:资料图)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注: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8月3日星期五

尧王嫁女


尧王有两个女儿,大闺女娥皇是养女,小闺女女英才是尧王亲生的。姐妹俩都长得一表人才,聪明过人。尧王很喜欢她们,每次出巡,娥皇和女英总是跟着父亲。
尧王将国君禅让给舜后,又决定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娥皇和女英知道后,心里都很高兴。唯有尧妻心存一桩愁事,她总想让自己亲生女儿女英为正夫人,让养女娥皇为偏房,而尧王坚决反对。尧王出了三道考题,以才定先,能者为师,智者为导。尧妻只好同意。
第一道考题:煮豆子。尧王给两个女儿各十粒豆子,五斤柴火,先煮熟者胜。
姐姐娥皇长年做饭,很有经验。锅内只倒了少量水,豆子一会儿就煮熟了,柴还有剩余。妹妹女英却相反,盛了一满锅水,水多柴少,柴火烧尽,水还未热,豆子当然更谈不上熟了。尧妻心里真不好受,嘴里却无法说。
第二道考题:纳鞋底。尧王笑着让老伴取来一双鞋底和两把绳子,分给两个女儿各一只鞋底和一把绳子,谁先纳成,谁就为胜。
姐姐娥皇常纳鞋底,熟练而有窍门,把长绳子剪成短节,纳完一根再纳一根,不到半天工夫,一只鞋底就纳成了,还纳得平平展展,又好看又结实。女英用长长的一根绳子纳,很费劲,绳子不时打疙瘩,半天连半只都没纳好,还是歪歪扭扭的,针脚也稀,又不光堂。尧王不言语,尧妻心里非常生气,暗暗盘算,准备对策。
临出嫁动身之前,尧王又出了第三道考题:比谁快。先到历山坡舜帝的住地者为胜。
这时尧妻说话了:“娥皇是姐姐,理应坐马车,三马一车更排常女英是妹妹,理应骑走骡,单人骑骡更一般。”尧王明知有偏,想据理力争,可是出嫁的时辰已到,来不及了。只得如此,让她们去吧。
妹妹女英骑走骡,抄小路飞快地跑,姐姐娥皇坐马车慢慢前进。事有凑巧,女英走到半路,走骡突然下驹了。女英气得骂道:“该死的骡子,偏在这时候下驹,真误我的大事,以后别下驹了。”所以,骡子从此再不下驹了。这个地方,也因此而得名“落驹村”,这是后话。
这时,娥皇的马车也赶到了。娥皇见妹妹急成这样,知道出事了,立即下车把女英拉上马车,一同奔向舜南。
后来,舜帝和娥皇、女英成亲后,对两个妻子没有长次之论、偏正之分。姐妹俩齐心协力辅佐舜帝治理天下,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老夫老妻老火湯


來到國外,才有幸品嘗廣東人的美味,每次在飯館看到桌上的老火湯,都令我垂涎欲滴,廚師如何使湯鮮味美呢?其實當中大有學問,那就是所謂的「三煲、四燉、五忌」。

「煲」,就是用文火煮,慢慢地熬,預備時要熬個二至三小時,「燉」的話必需要花四個小時,煮湯的火絕對不能過大,開鍋後,小火慢燉,要掌握火候使湯滾著即可。

那麼,「五忌」又是什麼呢?

第一忌,中途添加冷水:因為加熱中的肉類遇冷便會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第二忌,太早放鹽:這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也不美。

第三忌,放入過多的蔥、薑、料酒等調味料:這會使湯汁失去本身的原汁原味。

第四忌,過早或過多的放入醬油:這會導致湯味變酸及顏色變暗發黑。

最後一忌,避免讓湯汁沸騰。(就是沸滾)

夫妻相處之道,不就像熬老火湯的學問嗎?夫妻間的溝通也有要留心的五個大忌;

首先,夫妻間的言語不能「潑冷水」,就像煮湯途中不能添加冷水一樣,或许,看見對方的不濟事,我們會忍不住說出冷漠甚至諷刺的話,並且當下為之痛快 。
但是所帶來的人格傷害,就像是鍋裏的好材料遇冷收縮,不能發揮其精髓一樣,叫當事人不願再嘗試展其所長 。

因此,夫妻溝通必須慎言,尤其是那些自稱為老夫老妻的夫婦,容易在這點上掉以輕心。

誠然,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夫妻都會期望對方能夠不斷改進,故此,我們一定會有好心的建議、忠告,甚至警告。

我們更不願意看到所愛的人吃不必要的虧,犯可以避免的錯誤;然而,我們需要有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像熬湯要適時加鹽一樣,不要使另一半失去高遠的理想和志氣,又或使彼此逃避面對問題,叫婚姻生活失去光彩。

會熬湯的人,不加進太多的蔥、薑、料酒或是其他的調味料,夫妻相處也如出一轍。

我們常會犯相同的錯誤,要求對方成為「我心中所要的那樣的丈夫或是妻子」,妻子盼望丈夫像「人家的先生」般事業大成,看見電影中男主角的豪邁瀟灑、溫柔浪漫,也不禁暗忖:「沒有人家那麼氣宇不凡,至少也該有人家那樣的風度翩翩吧!」

而丈夫對妻子的期望呢?大概許多丈夫沒有表達出來,但心裏卻是在想:「必須保持優美的身段,把家中打理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也要有一份工作,不僅夠貼補家用,還要像別人能幹的妻子一樣,深諳生財之道!」

在現實情況下,許多夫妻都忽略了一件事,我們真正需要,也真正想要的是,上帝在我們的家庭中,讓夫妻各按才幹與能力,發揮彼此的潛能,同時以上帝所賦予的恩賜在教會服事他人。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天下沒有意見完全相同、想法完全一樣的夫妻,何況兩個「罪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對方最醜陋的一面。

太多醬油會污染一鍋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就像醬油一樣,若不節制,就會使湯汁變暗發黑,甚至變酸,能不小心嗎?

最後,請記得煲湯的第五忌:忌讓湯汁沸騰,我們要避免讓衝突升溫,更不要使未化解且具殺傷力的分歧,醞釀成苦毒,進而成為不可原諒以及難以消除的恨意。

切記,小火慢煮,在產生矛盾時,反應不妨慢一些,多一點忍耐、少一點針鋒相對,一方在氣頭上時,另一方就得冷靜,要記得――忌讓湯汁沸騰!

婚姻生活就像熬湯,大家都選用上好的材料,忍耐多一點時間,有益美味的湯就在前面了,當然,「熬」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但熬過之後的婚姻,就有如老火湯一般,美味無比。

讓我們來煮出彼此的美味佳餚!


--------------------------------
報長的話:

美味的佳餚絕非隨便煮煮,而是需經過一道道繁雜的程序及經年累月的學習、摸索。

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絕非一夕可得,而是需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為眾人付出、關懷、問候。

想當然爾,美好的姻緣也絕非上天註定賜予,而是經過兩人共同努力經營,包容對方的缺點,體諒對方的辛勞、檢討自己的缺失,方能維持婚姻的幸福。

想要喝一碗好湯、吃一桌好菜,都需要花費心血去研究、練習,並經過一道道繁雜的程序才能煮出,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奢求不努力經營,婚姻就會如同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一般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心測)檢視你心中的煩惱源頭


夜深人靜,當你正在沉睡時,不知從何處傳來一種聲音,而讓你從睡夢中醒過來。你想那會是什麼聲音呢?

A、時鐘的聲音
B、電話鈴聲
C、人的呼喚聲
D、飛機的聲音
E、鳥的鳴叫聲

A、正確地報告時間的鐘聲,代表著定期付出的意思,另外,又代表著你對於這種付出,將有持續至永遠且不絕的恐懼感。你是不是正為那巨額的貸款煩惱,而陷入無止盡地分期付款的地獄中,一直無法解脫?

B、電話的鈴聲,正代表你的事業。迫在眉睫的要事正待你去解決,才會讓你聽到鈴聲,你此刻不是正為著那些燃眉之急的計畫草案尚無法提出,而困擾著嗎?換句話說,你最想忘掉的,便是手上的工作了。

C、人的呼喚聲,代表著你的人際關係。那響徹雲霄的叫喊聲,可以聯想作上司對你的怒斥的聲音,你可能現在正因無法和同僚或上司維持友善的關係而困擾著,而想把這些不愉快的人際關係早日忘掉。

D、機械式的吵雜聲,代表著心理上的歇斯底里症。你現在不是正為著無理取鬧的妻子或情人的嫉妒心而困擾著嗎?你或許正想逃避至一個完全沒有女人的國度裡去呢

E、鳥的啾啾聲,正代表著小孩子哭鬧的吵聲。這是因為鳥的弱小與動作的敏捷,正像是活潑小孩子的化身,您現在可能正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困擾著,且想忘也忙不掉呢!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爱地巴的故事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他和人起争执而生气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

后来爱地巴老了,房地又已经太广大,当他生气时,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三圈,太阳都下山了。
有一天,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问他:

「阿公,您年纪大了,这附近没有人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呢?」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

「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阿公,你现在年纪大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孙子听了,笑一笑说:「原来是这样啊!」爱地巴也跟着笑了。然后祖孙两人就这样伴着夕阳,慢慢地走回家。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中國文化知多少



1.「萬歲」和「萬萬歲」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見大臣稱頌皇帝時大叫「萬歲」,其實「萬歲」一詞本來不是黃帝專用的。

很久以前「萬歲」只是表示人們內心喜悅和慶賀的歡呼語,到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時常呼「萬歲」,但這個詞仍不是皇帝唯一專擅的稱呼,稱呼他人為「萬歲」,皇帝也不管。

到了漢武帝時,他想把「萬歲」據為己有,但民間遇到慶賀之事時,還是有人呼「萬歲」。

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許稱他人為「萬歲」。

至於「萬萬歲」的來歷,則來自一個故事。

相傳武則天稱帝後,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

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

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掃興。

這時,有位慣於奉承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后興高彩烈,推為傑作。從此,「萬萬歲」一詞便流傳於朝野之上了。

--------------------------------------------------------------------------------------

2.甚麼時候開始金額要用大寫?

我們寫金額票據時,除了把金額寫成阿拉伯數字外,還要寫上大寫數字,有關這個規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

據史書記載,在朱元璋執政的明朝初年,發生了一件重大的貪污案「郭桓案」。

郭桓曾任戶部侍郎,他利用職權,勾結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錢糧,貪污累計達2400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幾乎和當時全國秋糧實徵總數相等。

此案牽連12個政府高官,6個部的政府官員和全國許多的大地主。

朱元璋對此大為震驚,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首示眾,同時執行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並在全國財物管理上實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較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為「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等。

--------------------------------------------------------------------------------------

3.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在電視上每次看見官老爺大喝一聲:「打!」公差們棒子總是朝著犯人的屁股上落下,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別的地方?

原來,從前罰打犯人,沒有明確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

到了唐朝李世民時,有一次他在太醫處看到一幅「明堂針灸圖」,得知人體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這些部位被撞擊拍打會有生命危險,他再看圖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

這對他很有啟發,後來他對刑罰中的罰打作了規定,對犯人不許鞭打胸背部,而規定屁股作為罰打的部位。從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傳了下來。

--------------------------------------------------------------------------------------

4.博士、碩士、學士從何而來?

「博士、碩士、學士」這些名稱,古已有之,不過和現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於戰國時代,當時是一種官職,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識淵博的人。

碩士這個詞,最早見於五代時期,通常指那些品節高尚,博學多識的人。

學士最早出現於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學堂讀書的人,後來逐漸變成文人學者。

--------------------------------------------------------------------------------------

5.年號是怎麼決定的?

年號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紀元的名稱,據史料記載,帝王中最早使用年號的是漢武帝劉徹,他於公元前141年即位,這一年的年號為「建元元年」。

從此,各個王朝都有年號。中國最後一個使用的年號是甚麼?

一般的年表都記為宣統,不過後來袁世凱竊位稱帝,曾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但這傢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個月便下台,無論如何,洪憲乃中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一個年號。

年號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費苦心。

由於帝王們都想用吉祥如意的字眼,故年號頗多重覆。

宋太祖用過乾德,後來從一面銅鏡銘文上,才知道五代前蜀早已用過這個年號了,不過宋太祖不知道,隋末起義民兵領袖輔公祏更早用過此年號了。

--------------------------------------------------------------------------------------

6.為何一月要讀做正(音征)月?

我們習慣把一月稱為「正月」,這是因為在古代,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同。

夏朝以一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第一個月。

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後的一月稱為「正月」。

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為了表示莊重獨尊,便將一月改為了「正月」。

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贏政,為了避他的名諱,強行規定把正字讀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傳了下來。

--------------------------------------------------------------------------------------

7.「杜撰」一詞有甚麼來歷?

宋朝有一個叫杜默的人,他是一個文人,喜歡寫詩,且以豪放見稱。

不過他寫的詩不講韻律,有人說他的東西詩不像詩,文不像文,實在不倫不類。

因此,人們每逢看到不像樣的詩文或不合邏輯的,就脫口而出:「這是杜默撰寫的。」

後來這句話逐漸簡化為「杜撰」。再後,又被引伸為不真實的、沒有根據地編造的意思了。

--------------------------------------------------------------------------------------

8.三姑六婆是些甚麼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販賣人口的女人),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穩婆(接生婆)

關於「三姑六婆」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位叫陶宗儀的學者,在他的筆記中便記載了三姑六婆的身分。

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也曾寫過:「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一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

9.三長兩短又有何來歷?

「三長兩短」是和棺木有關的。

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長兩短。

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

10.誰是第一個焚書的人?

談起焚書,必然想到秦始皇。其實,歷史上首創焚書的是比秦始皇早一百多年的商鞅。

根據韓非在《和氏》所載,商鞅教秦孝公設告坐之過(即是叫鄰居們互相監視告密,否則一戶犯法,五戶坐罪),和焚燒詩書,以利統一教化,秦孝公都照做了。

根據《商君書》,商鞅認為以「儒術」為首的諸種文化典籍是「六虱」,國家有六虱,將使人民不能專注於農務,盜賊必至,國力便受到削弱,人民也必跟著貧困,所以必須鏟除。

基於此,商鞅認為必須使用行政手段對文化破舊立新,於是向秦孝公提出了焚書。

--------------------------------------------------------------------------------------

11.皇帝的說話叫作甚麼?皇后的說話又叫作甚麼?

皇帝的說話、詔書、制令等,泛稱「綸音」。

《禮記》說,若果把皇帝的說話比喻做細縷,則它的影響力便有如粗繩(原文稱為「綸」);若果把皇帝的說話比喻做粗繩,則它的影響力便有如大繩纜。

後來便用「綸音」以指皇帝的說話。至於皇后的命令,則稱「懿旨」,懿(粵音意)就是美的意思,代稱美麗的婦女,「懿旨」就是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

--------------------------------------------------------------------------------------

12.我們稱始祖為鼻祖,稱遙遠的子孫做甚麼?

遙遠的子孫我們稱為「耳孫」。

孫的兒子叫曾孫,曾孫的兒子叫玄孫,玄孫的兒子叫來孫,來孫的兒子叫晜(粵音君)孫,晜孫的兒子叫仍孫,仍孫的兒子叫雲孫,雲孫的兒子叫耳孫!

因為耳孫離開高曾祖父(即祖父的祖父)很遠,只能耳聞而已,故此我們稱遠孫為耳孫。

現代已很少人用耳孫這個詞語了,不過在閱讀古文時,此乃基本常識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猫不会吃鱼


从前, 有个人到集上去买鱼。他买了一条大鲤鱼, 用柳条穿好了, 提着就要往家走。没走几步, 忽然想起———做鱼得用作料呀, 光买鱼, 没买作料怎么行?
他就走进一家杂货铺, 把鱼放在柜台上, 忙掏钱买作料——— 花椒、大料、姜什么的, 买了一大包。
他正低头往口袋里装作料的时候, 不知打哪来了一只大花猫, 叼起鱼来, 跳下柜台就跑了。
伙计忙对那人喊:“坏了! 坏了!”
那人一抬头问:“怎么啦?”
伙计说:“你的鱼让猫叼走了! 还不快追呀!”
那人一笑说:“不碍事的。”
伙计着急地说:“怎么不碍事? 猫会把鱼吃了的!”
那人忙又把作料掏出, 手托作料不慌不忙地说:“你着什么急呀? 猫不会吃鱼, 猫只叼去了鱼, 可没叼去作料, 这它怎能吃鱼? 我敢打赌——— 一会儿猫还得把鱼给我叼回来!”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