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正月十四 接灶神




  民间旧俗接灶神是祭灶的一部分。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各地也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的习惯是“送廿三、接十四”。腊月廿四是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上天向报告人间一年的善恶功过之日。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会以各种方式祭送灶王爷上天,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正月十四,各家又会迎接灶君回来。

  送灶神比较隆重,而迎接时略逊于送灶神。迎接灶神还将换上新灶符。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正月十三 上灯日


正月十三民歌稱:「十三食暗糜(稀飯)配芥菜」,是說自除夕開始到今天,所有的美味佳餚都已經吃完,只好喝稀飯吃芥菜。另外,古時的人們也在這天晚上,在廚房點燈,稱為「點灶燈」,一連五夜,到元宵節為止;人們也在這一天開始磨糯米,搓湯圓。

又稱為上灯日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正月十二 搭建灯棚





正月十二民歌稱為「十二漏屎」,意思是說人們自除夕開始,一直到今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膩的東西,吃壞了肚子。

另外廣東一帶的民歌說「十二搭燈棚」,意思是說從即日起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太歲是什么?

2010虎年即將到來,很多朋友都在意2010年是不是會犯太歲,是不是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會落到自己的身上,包括健康,財運,情感運勢等各個方面都會變差呢?這個問題暫不回答,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太歲”這個詞,也知道犯太歲等不好,但可能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太歲”,這裡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到底何為“太歲”。

一般都知道“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就 在相應的方位留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古代天文學家很早就發現木星(古人又稱它為“歲星”)繞天走一圈正好12年(其實是大約12 年),故用歲星來紀年。但是由於歲星運行的方向與太陽運行的方向不一致,於是天文學家就根據歲星假設一顆“太歲星”,假設它也用12年繞天球走一圈,但行 走的方向與歲星相反,這就是“太歲紀年法”。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太歲”被神化,成了神的名字,且是眾神之魁,太歲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相應而行,它在 中國傳統的“擇吉術”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土時(如安葬、建房等)要躲避太歲的方位,不然就要遭受禍害,所以平常都用“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來質問膽 大、無所顧忌的人。在現在科學上也有一種生物叫“太歲”,據專家介紹,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 特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並稱其為“本經上品”。有專家認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 祖先”。

由於眾星座中有不同位置,而這些位置古人亦以天干地支代表,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即各星星座位置,亦即每年生肖。有刑、沖、破、害,故每年太歲與各人生肖便有機會出現刑衝破害的效應,而出現所謂的犯太歲了。

2010 年之太歲為庚寅,姓鄔名桓。相傳太歲主一年之禍福,犯太歲者大多有不測之災及損傷,諸事欠順對財運身體都不利,官場的朋友易降職,遠門不去,注意安全。
太歲共有六十名,而每年即由一位主管當年之神,管治民間百姓當年內發生之事變。若是開罪或沖犯,則會帶來以上之效應。所以俗話說:「太歲當頭坐,無災恐有禍;太歲現身來,無疾恐破財。」我國相傳如犯太歲之人,可用拜太歲之祈福方法來消災解難。

什麼是犯太歲:

人的出生生肖與太歲有著刑衝破害的不利關係,因恐冒犯太歲,故便有拜太歲的風俗傳統,其生肖與太歲刑衝破害其實是來自算命的程式,亦即天星十二宮位的關係。而十二生肖的刑衝破害亦有其不同的力量及影響,現簡介如下:
刑:刑即滿的意思,即生肖五行過旺,旺極而衰的現象,刑亦殘缺及轉衰之象。
沖:沖即沖著而來的意思,有相戰的味道,是四種之中最猛烈碰撞的一種。
破:破即有散亂及移動之象,破不及沖及刑的碰撞猛烈,是較為輕微的一種冒犯。
害:害即與另一個生肖不能相合,命理稱為破合,即強行分開。
2010年是庚寅屬虎,對生肖屬申、巳犯太歲相沖相刑相害,多有不利!
依據傳統理論認為,屬相為“申、巳、寅”生肖命的人為犯太歲生肖,沖犯太歲者一年之內會有不少麻煩,甚至會有凶災與破財,原來以為很順利的事也老是出問題還易出意外的兇險,犯太歲的年份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
為何要“拜太歲”?

  民間還有拜太歲的習慣。太歲神是年歲之神。道教經籍中說,太歲神主管人的“本生身命之災”和“流年臨犯之厄”。這就是說,人的一生的吉凶禍福是由太歲神主管的。人的每一年的健康或者疾病,每一年運氣的順當或者不利,也都是由太歲神處理的。

因此,我們拜太歲就是為了祈求太歲神護佑自身身體的健康平安和流年的大吉大利。一般拜太歲都安排在農曆春節的日子裏,目的就是為了希望在值年太歲當值的年月裏,獲得太歲神的關懷。所以新春里歡迎大家到慈仙壇參與蓮花轉運祈福燈會,祈求新一年里太歲與眾神護佑平安順利蓮花燈轉好運轉動厄運拋的效能。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正月十一 子婿如意/打新婚/請紫姑



其實正月十一的傳說繁多:

十一是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也另稱為打新婚

福建永定县坎市镇是闽西有名的一个大集镇。卢姓万人之众,已在此繁衍生息五百余年。“打新婚”就是他们的独特民俗。
  据老一辈人说,卢姓人的五代开基祖林婆太百年辞世,正月十一日出葬,棺木抬到现在的“打新婚”地点时,突然天降雷雨,待雨过天霁,抬棺木的人回来,到处寻觅不到棺木。大家认为,这是天赐婆太的好“风水”,便在此处修筑林婆太坟墓。林婆太年高百岁,儿孙满堂,子孙为取吉利,定于林婆太棺木不见的正月十一,在她的墓前给新婚夫妇打新婚,以祈人丁兴旺,美满幸福。
   每年正月十一或元宵节,上年结婚的卢姓青年男女,女的挂绿披红,男的红光满面,在一群男女青年的簇拥下,互相拉着手,来到他们祠堂门前的林婆太墓地前,由一个多福、多寿、有威望并经大家公推出来的族长给新郎新娘“打新婚”。
   “打新婚”开始时,鞭炮齐鸣,雷铳轰响,“十班队”演奏传统优美乐曲;跳采茶灯的,踩高跷的,舞龙灯的,玩狮子的,舞动起来;围观的群众十里八村涌来,人山人海。待用香烛、三牲敬过五代开基祖林婆太后,福寿族长手拿一个打面木槌,逐一在列好队的新郎新娘左肩上轻滚打下,再从下滚打上右肩,边滚打,边讲些祝愿他们夫妇新婚美满、白头到老等的吉利话。被木槌滚打过的新郎新娘则向族长敬上一个小红包。不过,族长拿着木槌滚打新郎新娘时,有的新郎新娘故意躲闪,使得族长追着滚打、气喘吁吁,逗得围观的群众哈哈大笑。更有围观青年不时取笑新郎新娘,令他们更加害羞,脸红过脖。
   五百余年来,这一民俗在此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一方美谈。

又稱為“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

  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正月初十 有食食/老鼠嫁女

正月初十 老鼠嫁女

初十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戶戶還剩有昨日祭拜天公所流下的豐富佳餚,可以飽食,所以民歌稱為「初十有食食」。

也另稱為贺老鼠嫁女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属可以永远绝迹。
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老鼠嫁女的传说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 “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 “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爱憎。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正月初九 天公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祂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疊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

「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紮紅紙麵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台;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友些虔誠的家庭以為在家裡祭拜還嫌不足,會連夜趕往各地的天公廟禮敬,像台南終義路的天壇、高雄的天公壇、木柵指南宮等,每年的農曆大年初八便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天公生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沖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年初時在家裡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圍上紅色片作爐,寫上「太歲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正月初八 順星

顺星

初八是祭拜「星君」(俗稱順星)的日子,這是北平特有的風俗,其他各地均不見。依照星象學家的說法,每個人每年有一位星宿值年,一年的命運如何,全操在那位值年的星君手裡,而正月初八正是眾星君聚會之期,在這天祭拜星君,便有可能得到星君的垂祐。

人們在家祭星(或到廟裏去)大多在黃昏以後,天上星斗全部出現之時舉行。祭星時使用燈盞,全家人按長幼順序燒香向天空星宿和自己的本命星君祈禱,求其保佑,然後將所有燈盞散置於門戶井灶之處,稱為「散花燈」或「散星」,以辟除不祥;清朝時於正月初八在北京白雲觀舉行祭星大典。

人們在年節期間的吃喝玩樂,一般而言,在正月初五就已經結束了,但還是有人一直過下去。到了初八,才算是恢復了正常,所以稱為「初八完全」。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