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八仙的傳說: 因夢成仙的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而多傳說她為何氏女,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何仙姑經常手持荷花。

何仙姑是廣州增城縣的一位叫何泰的女兒。她出生時頭頂上有六根頭髮。唐代武后時,她住在雲母溪。十四 、五歲時,她在夢中遇一神仙,神仙告訴她:“食用雲母粉,你可以輕身並長生不老。”黎明醒來,回憶夢中之事,她暗自思忖:“神人不會欺騙我吧。”於是她開始吃雲母粉,發現吃了它,果然輕身。

因她已到出嫁的年齡,她母親想為她擇婿。她堅決拒絕,立誓不嫁,母親也就此作罷。後來,她在溪邊遇見鐵拐李和藍採和,他們授她成仙的秘訣。她常常往來於山谷之間,行走如飛,每天朝去暮回,並攜帶山果而歸,送給母親。母親問其故,她只說去名山仙境,與女仙們談論修道的事。

她後來長大成人,常談論一些特異非常的事情。此事傳到武后那裡,下詔讓其入宮。當她和使臣行至途中時,何仙姑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使臣四處尋覓,也未找見其人。

唐中宗景龍年間,在鐵拐李的帶引之下,她白日升仙而去。唐玄宗天寶九年,有人在麻姑壇看見她站在五色雲中。唐代宗大歷年間,人見其於廣州小石樓,刺史高皇目擊此事,並上報朝廷。

宋代的曾敏行在《獨醒雜誌》中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知吉凶,便特地去詢問戰爭的結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後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幾個回合下來,智高戰敗並逃入大理國。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八仙的傳說: 曹國舅

曹國舅為八仙之一,名佾,亦作景休。《宋史》稱他為慈聖光獻太后之弟,故稱國舅。曹國舅所持法器為玉板。

其弟曹二,自恃為帝室的親戚,逞強行惡,搶奪百姓的田地據為己有,霸佔別人的子女供其享用。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門。國舅自始至終竭力規勸他,都不能使其改過自新,最後竟被其視為仇人。國舅說: “天下之理,積善者昌,積惡者亡,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積陰功,才有今日之富貴。如今我弟積惡至極,雖然明裡他能逃脫刑典的制裁,但暗裡卻難逃天法。如果一旦禍起,家破身亡,到那時想牽只黃狗出東門,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恥辱又害怕真的會發生此事。”

於是他散盡家財,周濟貧苦之人。最後,他辭別家人和朋友,身著道服,隱跡於山岩,修心煉性。 數年之後,他已達到心與道合、形隨神化的境界。突然有一天,漢鐘離和呂洞賓遊至他修道之處,問他:“你閑居時修養什麼。”國舅答:“其他的無所作為,只修道而已。”二仙問:“道在哪裡?”國舅指著天。二仙問:“天又在哪裡?”國舅指著心。鐘離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於是授他《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漢鐘離、呂洞賓引入仙班。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传统医药日 & 世界消除贫困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Day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中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消除贫困日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8世界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现在全球约有26亿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15亿人住房简陋,20亿人无法喝到合乎标准的饮用水,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同样百分比的儿童营养不良。

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

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合国大会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 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八仙的傳說: 呂洞賓和黃鶴樓

八仙在民間可謂家喻戶曉,他們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的事蹟常被人稱頌。呂洞賓滅蛟精之事即是一例。

呂洞賓得漢鐘離上真秘訣,火龍真人又授與他劍法,於是他在江淮一帶遊歷。當時常有蛟精出沒淮水,有時蛟精使妖法下雷雨,導致洪災淹沒民房;有時蛟精乘風鼓浪,摧毀來來往往的客船;有時蛟精變化為人,淫亂良家女子,被摧殘的女子即多病而死。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想盡計策驅逐蛟精,都不能成功。萬般無奈,官府只好出榜,希望有異人能降服蛟精。

呂洞賓剛好遊歷到此,自告奮勇地對府縣說:“我能除此蛟精,你們不用擔憂。”府縣大喜,即刻請呂洞賓行法除妖。只見呂洞賓拔劍揮舞,大喝一聲,往水中一擲,須臾之間,淮水血紅一片,一大蛟浮在了水面上。其劍自行躍入鞘中,圍觀的大眾驚異不已,問他是誰。呂洞賓答道:“我是一個道人而已。”府縣欲以金帛酬謝於他,他謝絕而去。從此以後江淮間一片太平。

呂洞賓斬蛟之後,遊歷到漢陽,他或者在街上行布施,或者在鄉村遊玩。心想如果遇到心正好善的人就去救度他,然而,整個縣城沒有一人具有這樣的條件。當地有一家辛氏開的酒館,呂洞賓就去那兒開懷大飲,卻不付一文錢。辛氏也從不向他索要。日復一日,飲了將近半年,而辛氏始終不向他索錢。一天呂洞賓又去飲酒,他對主人說:“我負了你那麼多酒債,一直未能償還。”就叫主人取來桔皮,在牆壁上畫了一隻仙鶴。並說:“只要有客人到此飲酒,你就呼叫這只仙鶴,它自己會翩翩起舞,我以此來報達你,數年之內,你就可以變得富有。”主人留他繼續飲酒,他竟然離別而去。後來只要有人來此酒館飲酒,就呼仙鶴,仙鶴果然從牆壁上飛下來,跳舞萬狀,跳完好又回到壁上,人人稱奇,於是遠近的人都來觀賞,酒館裡坐無虛席,不到數年,辛氏果然大富。

一天呂洞賓又回來了。主人一見他,就連忙拜謝他,並請呂洞賓大飲。呂洞賓問他:“來的人多嗎?”主人說:“富足有餘。”呂洞賓於是三弄其笛,那鶴自壁上飛至呂洞賓面前,呂洞賓跨上仙鶴乘空而去。主人神異此事,在跨鶴之處,建築一樓,稱之黃鶴樓,以紀念呂洞賓乘鶴而去。後來有人在此樓上題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 資料來源:《東遊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八仙的傳說: “三至岳陽人不識,吟詩飛過洞庭湖”-- 度人不得的呂洞賓

呂洞賓曾向漢鐘離發誓要度盡天下眾生。想想到現在還未度過一人,於是他又去岳陽一帶遊歷。
呂洞賓裝扮成一個賣油翁,以賣油為名,暗想如果有人買油時不要求多添點,就度化他。如此賣油賣了幾年,所遇到的顧客都是有過份要求的利己者。唯有一個老婦來買油時,買多少就是多少,沒有半點奢求。呂洞很驚訝,想這世上還是有一個可度之人的。就問老婦:“凡是買油的都想多要點,為什麼唯獨你不多要點呢?”老婦說:“我只要一壺油就心滿意足了,你賣油也不容易,怎敢多要呢?”她又用酒來酬謝呂洞賓。

呂洞賓有心要度化她,發現她的院子裡有口井,就投了幾粒米於井中,並對老婦說:“你賣這井水就可致富。”老婦留他多坐一會,他也不答話,就走了。老婦轉身一看井中的水都變成了酒。老婦依著呂洞賓的留言,賣了一年的井酒,果然成了大富。

一天,呂洞賓來到老婦的家裡,碰巧老婦不在家,只有兒子在家。呂洞賓就問其子:“這幾年酒賣得如何?”其子說:“好是好,就是沒有可以餵豬的酒糟。”聽完他的話,呂洞賓哀嘆道:“人心貪得無厭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於是將井裡的米取了回來,就離開了老婦家。不一會兒,老婦回到家,她兒子將剛才發生的事告訴了老婦,老婦走到井邊一看,井中的酒又都變成了水。老婦急忙追了出來,那裡還能見到呂洞賓的影子。

呂洞賓從岳陽來到洞庭,同漢鐘離一道去度化韓湘子去了。呂洞賓留詩一首,感嘆“三至岳陽人不識,吟詩飛過洞庭湖。”

(資料來源:《東遊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八仙的傳說: 鐵拐李

八仙者,鐵拐、鐘離、洞賓、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居其首。關於鐵拐先生身世的傳說頗多,一說為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這裡講的是鐵拐先生遇太上老君得道的傳說。

鐵拐先生質非凡骨,學有根源。 相貌魁梧,具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年輕時就不願打理俗務,卻仰慕大道金丹。他認為天地皆虛,人生皆幻。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貴功名,皆迷心之鴆毒,即使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也是身外之浮雲。並且有是從無而來,有則必無,這是不變的常理。 人生自有樂境,何必耽於俗情,空度歲月。 於是他立志修真。告別親友,尋找清幽之谷,依傍深穴之岩,壘石為門,撥茅為席,澄心淨慮, 服氣煉形,廢寢忘食,幾年來勤於修行。一日,想到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於世,聽說太上老君居住在華山,何不拜他為師?於是披星戴月,宿水餐風,來到華山,求道於太上老君。老君授於他道之精要,鐵拐先生心花頓開,塵情冰釋。離開華山後,鐵拐先生更是運道益堅,用功益力。

一日,太上老君跨鶴而來,邀他十天後同遊西域諸國。十天後,先生囑附徒弟楊子說:“我的神(元神)將出身體,赴老君之約於華山,留魄(身體)在此。倘若遊魂(元神)七日還不返回。你可將我的魄火化。若七日未滿,定要看好此魄,切勿讓他被損壞,千萬別違背了我所言。”囑附完畢,先生靜坐,元神離體,神遊而去。

徒弟楊子受命守屍,加意防護,日夜不敢懈怠。到了第六日,忽見家人飛馳而至,催促他說: “母親病得十分嚴重,死而復醒,專等見你一面,請速歸。”楊子大哭道:“母病危急,師魂未返,如我離開,誰來守屍。”家人說:“人死了那有復生之理,況且已死了六日,其肺肝必已腐壞,那裡還能復生,真是愚啊!我認為你的師父六日了還不歸來,有失信之罪。 如果親人一旦告終,送死不及,那是終生之恨,不如火化他的屍體,速歸事奉母親。 ”楊子聽完,一心猶豫。但事已至此,不可兼得,就聽了家人所言。

於是楊子架起柴薪,置屍於上,並陳列祭品共挽章,哭涕著拜祭師父。挽章道: 母病不可起,師魂猶未歸;師言將待踐,母命安忍違。捨魚取熊掌,二者難兼之, 涕位辭靈魂,華山好自依。祭祀完畢,燃起火,薪多火烈,屍骨很快化盡。楊子望空大哭一場回家盡孝去了。到家時,母親已死。

這邊先生神出華山,隨老君西遊竺乾諸國,歷蓬萊、方丈,遍遊三十六洞天。邀遊數日之間,多得老君之道,七日即到,於是向老君辭歸。老君笑而不答,為之作偈,並催他趕快回家。偈曰: 辟谷不辟麥,車輕路亦熟;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歸家之時,正當第七日,來到茅齋尋找魄,卻毛髮無存。也不見徒弟楊子。一轉身見堆柴薪之處,暖氣騰騰,幽煙寂寂,方知屍身已被火化,深怨弟子違背盟約。

先生的遊魂無處可依,日夜憑空哭號。 一日見一餓莩之屍,倒在山側,猛想老君臨別之偈:“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遂知這餓莩之屍,即是他的依附。即然如此,何必怨天尤人?魂正無依附之處,那還有時塚擇軀體?於是先生將魂附在餓莩之屍,站了起來。那餓莩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後世所見先生之跛惡之形,就是來源於這餓莩之體,而並非是他的本原舊質。先生托屍而起之後,又能辟谷變化,於是將手中竹杖以水噴之,成鐵拐。

人間多不知其姓名,故以鐵拐李來稱呼他。

( 資料來源:《東遊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由來

土地公

是自然崇拜中,與人民最親近的神祇;人們又稱土地公為[福德爺]、[土地公伯]或[伯公]、[大伯爺]、[后土]、[土地],正式的稱呼是[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土地之神,也就是古代的[社]。是為土地的守護神,統理固定的轄區,主掌居民的禍福,所以無論是鄉村、田野、商家,都有奉祀土地公。

早期先人移民來台,不論是農業、匪亂、番害、械鬥、瘟疫等,有求於土地公之處甚多,故台灣街頭巷尾到處可發現大大小小土地公廟、福德正神祠,不足為奇。人們為了感恩土地加以祭拜,所以除了每家在家堂設有神像或神位之外,每一聚落都有土地公的廟宇,通稱[福德祠],以其[造福鄉里,施德萬民],特別在廟門上方掛一方[福德正神]的橫匾,兩旁懸一幅對聯,[福自天降維守正,德能配地合稱神]。 土地公廟前對聯經常呈現了「福綿施四徑,德澤蔭千村」,也正是它與黎民百姓息息相關的最佳寫照。

一般土地公廟都不大,俗稱[田頭田尾土地公]。由於土地公地位低,但也正因為不高高在上,反而更親近人間,成為地方居民守護神。隨著時代演進,在市區內,我們常可看到[街頭巷尾土地公]。在都市地區,土地公已由農業之神改變其功能,成為商業之神,所以,商家都供奉土地公。

閩南俗諺說:「得罪土地飼沒雞」,每逢初二、十六,求財的商家不敢怠慢土地公,三牲素果備妥敬土地。神明遊行隊伍中的土地公神尪邊走邊發元寶糖果,土地公儼然是工商社會裡人見人愛的財神爺。在大家樂盛行的時候,小小的土地公「廟仔」前,經常有賭徒在夜裡聚集,等著土地公顯靈賞賜明牌。

 

土地公小故事

土地公的臉總是笑哈哈的,掌管著鄉鎮上的大事小事。民間相傳土地公生日有兩天,即農曆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日,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說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拜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多善舉。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但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另外傳說商周時期上大夫有一個家僕,姓張名明德。大夫的女兒因在家鄉思父心切,所以由明德陪同找父親,然而路途遙遠,不料半途又降大雪,上大夫的女兒幾乎要凍死,幸好明德捨衣救幼主,自己反而被凍死。明德死後,空中突然現出「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當時的人覺得很奇怪,心想這是上天賜明德的封號,上大夫亦感念明德救女的大恩大德,立廟以祀。到了周武王時贈號后土,故土地公亦稱福德正神。

或傳秦始皇暴政,徵民建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韓紀郎(一說為萬杞樑)受徵,不幸死於城下。孟姜女尋夫不遇,哭倒萬里長城,露白骨無數,無法識別。時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並激其無法尋得,若尋得願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尋找,終得夫骨,該白骨因潤血淚,漸生筋肉,似將生還,時老翁再現,並謂:可裝袋背負。孟姜女依其言,遺骨忽復原狀,孟姜女大怒,要老翁為其夫守墓,此為后土傳說由來。

另外關於土地公伯由來民間相傳是堯帝時代教導民間耕種的農官石稷,由於生日為農曆八月十五日,民眾當天都會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祐農作物豊收,早期祭拜土地公除必須準備豐盛的牲禮,自己作麻糬、月餅在農田的田埂上祭拜酬謝外,還必須為土地公在田埂上,插上土地公拐杖,這種拐杖是用竹竿夾上土地公金紙後,插在田間,用意有二:

一、感謝土地公終年辛勞的庇佑農作豐收。
二、提醒邪魔外道不可隨意入侵有鎮壓邪魔用。

雖然時代進步,農業亦進入機械化、現代化的經營,但農民每年中秋節仍家家戶戶準備拜拜,插土地公杖,是一幅讓人懷念的農村風光。

台灣民間,除了將土地公視為地神之外,也視之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土地公就被行業奉為守護神,包括商人、礦業、漁業、屠宰、金融、餐飲、營造等,。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並能鎮鬼神,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謂之「私祭」。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就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通常商家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要拜土地公,二月初二這一天是土地公的誕辰,商家都會為土地公舉行祭典,這就叫做「作牙」(吃犒勞)。 因為二月初二是一年中第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頭牙」,這天晚上,老闆要用祭祀土地公的牲醴來招待伙計、親友和老主顧,這就叫「造福」。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尾牙」。以此計算,一年到頭祭拜土地公的次數共達二十二次之多。目前很多公司行號均有吃尾牙之習俗,但大部份人卻不知所以然。

土地公的神像一般為頭戴錢帽,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瞇,滿腮白鬍鬚,臉上露出仁厚的微笑,身坐太師椅,右手執如意,左手拿元寶,在民眾的心目中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心理貧窮

從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

兩人揹上行囊、風塵僕僕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髮年長的聖者。

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裡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地,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

什麼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裡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

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

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

「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

「不,應該你先許願!」

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嘛!你先講啊!」

「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耶,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哇,我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我!

好吧,你給我記住,你這麼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

於是,這一教徒乾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使兩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貪念」與「嫉妒」,左右了心中的情緒,所以使得「祝福」變成「詛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是讓原來可以「雙贏」的事,變成兩人瞎眼的「雙輸」!


(2)

在巴拉圭有一對即將結婚的未婚夫妻,很高興地大喊大叫、相互擁抱,因為他們中了一張「高額彩券」,獎金是七萬五千美金,折合台幣約兩百零六萬元。

可是,這對馬上要結婚的新人,在中獎後隔天,就為了「誰該擁有這筆意外之財」而鬧翻了;兩人大吵一架,並不惜撕破臉、鬧上法庭。

為什麼呢?

因為這張彩券當時是握在未婚妻柯莉雅的手中,但是未婚夫馬提內茲則氣憤地告訴法官:「那張彩券是我買的,後來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內,但我也沒說什麼,因為她是我的未婚妻嘛!可是,她竟然這麼無恥、不要臉,居然敢說彩券是她的、是她買的!」

這封未婚夫妻在公堂上大聲咆哮,各說各話,絲毫不妥協、不讓步,所以也讓法官傷透腦筋。

最後,法官下令,在尚未確定「誰是誰非」之時,發行彩券單位暫時不准發出這筆獎金!

而兩位原本馬上要結婚的「佳偶」,因爭奪獎券的歸屬而變成「怨偶」,雙方也決定「取消婚約」。

有人說:「結婚,經常不是為了錢;離婚,卻是經常為了錢!」

的確,人的私心、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裡。

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太少」,而是「慾望太多」;慾望太多的結果,就使自己「不滿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別人所擁有的、或嫉妒別人比我們更多,以致心裡產生憂愁、憤怒和不平衡;慾望太多,就是「心理貧窮」!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