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自在语-提升人品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4、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5、忙人的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6、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识人识已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12、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13、在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



1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15、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16、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17、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8、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19: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20、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21、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22、遇到好事,要随喜,赞叹,鼓励,并且虚心学习。



23、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



24、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语。



26、知道自己的缺点俞多,成长的速度俞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俞坚定。



27、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



28、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29、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稳稳当当做事,着眼宜深远。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一切皆禪

有位雲水僧聽說無相禪師的禪道高妙,想找禪師辯論一番,因禪師剛好外出,由侍者沙彌出來接待:「禪師不在,有什麼事我可以代勞嗎?」

雲水僧說:「你年紀太小,不是談話的對手。」

沙彌:「年紀雖小,智慧不少。」

雲水僧一聽,覺得這回答還不錯,想和沙彌打個禪機看看。雲水僧先以手指比了一個小圓圈,並向前一指,侍者則攤開雙手,畫了一個大圓圈;雲水僧豎起一根指頭,侍者就豎了五根指頭;最後,雲水僧豎起三根指頭,侍者便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雲水僧大驚,誠惶誠恐地跪下來向沙彌頂禮三拜後,掉頭就走。

雲水僧心想:我比個小圈圈,向前一指,問他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畫個大圈,說他的心有虛空那麼大。我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他奉行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他眼裡。一個侍者尚且有這麼高的禪風,無相禪師的修行一定更加不可思議,莫測高深。

無相禪師回寺後,侍者報告先前發生的事。侍者說:「那雲水僧不知怎麼知道了我俗家是賣燒餅的,他先比一個小圈圈說我家的燒餅只有一點點大,我馬上攤開雙手說燒餅很大喔!他又伸出一個指頭說一個燒餅賣一文錢嗎?我伸出五個手指說五文。他想還價,伸出三指問三文錢如何?我想這個人太沒良心,便指指眼睛,說他不識貨,想不到他就嚇得逃走了。」

無相禪師聽罷,說:「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侍者,你會嗎?」侍者茫然。

佛法講究機緣,禪,就是機緣。懂得,便無時不禪,無處不禪,無人不禪,無事不禪。不懂,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與禪無關。禪史中有趙州茶、雲門餅之說,此皆禪也。俗語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故無相禪師說「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男性健康日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同时,还在每年的“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即,要求世界各国加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呼吁整个社会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呼吁每个家庭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爱。

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提出,必须制订方案向青少年和成年男子提供生殖健康信息、咨询和服务,必须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使男性在计划生育等方面担负责任,在预防性传播疾病方面愿意担负主要责任。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国内外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医学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快步向男性走来,并不断地严重威胁到男性同志的身心健康。例如前列腺炎(20-50岁的男性发病率高达20-40%%以上)、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糖尿病、疲劳综合症、肥胖综合症、脱发、秃顶等等。这一切看来,好似男性更加脆弱。事实也正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要小上2-3岁。这些危害男性健康的现状早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佛不度人人自度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遇到水灾后,便爬到屋顶上避难。但是,洪水渐渐上涨,眼看就要淹到脚下了,信徒急忙祷告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来救我啊!”­

  不久就来了一条独木舟,船上的人要救信徒,他却说:“我不要你来救,佛祖会来救我的。”于是那人驾着独木舟走了。可大水还在继续上涨,很快到了他的腰部。信徒十分着急,立即又向佛祖发出祈求。­

  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带,他又拒绝了,并且说道:“我不喜欢这艘船,佛祖会来救我的。”­

  那条小船只好抛下信徒开远了。没一会儿,水已经涨到了胸部,信徒继续大声地向佛祖祷告着。可是,随着洪水的上涨,信徒已经奄奄一息了。­

  就在此时,一位禅师驾船赶来救起了他。得救的信徒向禅师抱怨说:“我对佛是如此地虔诚,但是佛祖在我遇难之时却不来救我。”­

禅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真是冤枉了佛。佛曾经几次化作船来救你,你却嫌这嫌那,一次次地拒绝了。看来你与佛无缘了。”­

  有道是“佛度有缘人”,我佛慈悲,倒驾慈航,为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指示其本具的佛性,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而大开方便之门,因机说法,循循善诱。心诚志坚者,循着佛的指示,就渐渐脱离了苦海。而心不诚、志不坚者,却永远脱离不了苦海。所以说,所谓“佛度”,其实是众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自找伞去!”­

  禅师不肯借伞,这是禅师的大慈悲——人要被度不能指望别人,而应该靠自己。­

  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总不能称心如意。­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同样的道理,自己有真如佛性,自然也就不会被凡尘所累了。­

  佛说“众生皆是佛”,佛不是万能的上帝,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善人,只要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你行善时你就是佛,别人行善时,别人也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自助者,天助之。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呢?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職場上你最在意的是什麼?

●問題

愛情信徒的你,為了嘗到戀愛的銷魂滋味,所願意付出的最高代價,會是以下哪一種?


A.貧困度日 B.眾叛親離

C.壽命減少 D.智商超低





●答案分析




選擇A:在職場內,你最在意的是福利制度,和相關權益,如薪資、配股或分紅制度,都是基本的需求,萬萬不能比別人少,彈性上班或休假等規定,也是你非常在意的,因為在你的想法當中,上班只是謀生的手段,一旦這些原有福利縮水或不見,就是老闆和你過不去,你就會沒有工作動力,忍不住感染工作倦怠症,完全提不起勁來。


選擇B:你是沒有安全感的人,也許是童年失歡,或是不好的生活經驗,讓你失卻了安全感,所以如果你現在的工作,不能滿足你的需求,或是讓你覺得不牢靠,隨時有倒閉,或遣散走人的可能,像從事泡沫化的網路業,你更會時時刻刻擔心成為失業一族,工作心情可就大受影響,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你胡思亂想,根本不能專心工作呢。


選擇C:你希望人生時時充滿驚喜,你也期許自己能像一朵散發生命力的鮮花,而不是變成一朵日漸乾枯的乾燥花。工作上當然也是如此,待遇或職位都不是你最重視的事情,你想要從公事中,得到自由發揮的主控權,考驗自我的實力和耐力,如果不能得到舞臺,或是你不再是眾所矚目的主角,這哪會是你能忍受的,你自然會想要另謀發展,燃起生命的新火花。


選擇D:在工作中,你可以作牛作馬,將你滿腔熱情,投注在辦公室中,但是這種三更燈火五更雞的鬥志,需要持續得到上司的鼓舞和賞識,要是讓你覺得遇不上伯樂,或是伯樂已經逐漸疏遠你時,你就會有倦勤的念頭,無法再像從前一樣打拼賣命,因為沒有伯樂關愛眼神籠罩的你,奮鬥的原動力也就日漸熄滅,讓你的工作能量沒電啦。沒表現出來而已。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来源:耀一法师网
农历九月十九

娑婆世界的众生与观音菩萨最为投缘,不但「家家弥陀,户户观音。」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和九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佛教的寺院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因缘非常殊胜。

观音菩萨是多劫以来的应化圣贤,年代邈远,其最初示迹因缘,已经无从稽考。在国内有两本书,一本为「编年通论」,一本为「汝州志」,记载著有关观音菩萨的事迹,可以作为参考。编年通论第十卷说: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严持戒律,道行高峻,受天人供养。有一天,他问天人,观世音菩萨的本迹因缘,是怎么回事?天人告诉他,在过去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庄严王,他的王后是宝应夫人,生有三个公主,长公主叫妙严,次公主叫妙音,三公主叫妙善,观世音菩萨最初示现人间,是庄严王的三公主。

根据汝州志记载:在春秋时代,有一个楚庄王(西元前六一三~五九一),他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叫妙善。楚庄王有病,医生说要亲人的眼睛合药,病方能愈;妙善公主便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调药给父王服用,果然治好了病,使楚庄王很感动。后来妙善公主出家,父王给地盖了一座寺庙,不久,妙善公主便出现千手千眼的庄严宝相。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的典故,据说与这个故事有关。后来民间通常的说法,讲观世音菩萨是妙庄严王的三女,很可能是以上两说综合的结果。


[佛教相关知识] 来源:百度博客
「观音」的这个名词,有种种不同的翻译。罗什译为「观世音」,称为旧译;虽同称旧译,但竺法护译为「光世音」;到了玄奘的时候,又译为「观自在」,称为新译。
  这些不同的翻译,那一种是正确的呢?玄奘的翻译似拘泥于原语,罗什的好象是意译。
  观音的梵音本来是「阿黎耶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Arya Avalokitesvara),现在逐字解释如下:
  「阿黎耶」,华言译为「圣」,是尊称的意思。
  「阿缚卢枳多」。是观照或注意的意思,所以简称为「观」。
  「伊湿伐罗」,是堪能之义,把它作为名词,就变成「君王」或「君主」的意思。

  从上面的几个解释,把名词与动词取自在之义为「圣观自在」,略称「观自在」,较为正确一点。所以玄奘《慈恩传》说:「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

  那么,罗什翻译的「观世音」,难道就错误了吗?那并不是的!我们从罗什的译风来看,从经文所说这位菩萨的誓愿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不错的了。如本品的经文释尊开始就说:「善男子:若无量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的名词,就是从这段音声的文字而来的,而且这段文字在<普门品>中,又特别占有重要的意义。
  在密教里,说这位菩萨是司如来大悲总德,为阿弥陀如来的因位首座。通常弥陀左右的二大士,就是观世音与势至。观世音是司慈悲门,势至是司智能门。观世音与势至都是为人所熟知的。
  玄奘法师所以要把这位菩萨译为「观自在」的原因,是因为这位菩萨欲使众生观察诸法而得自在的缘故。
  罗什法师所以要把这位菩萨译为「观世音」的理由,是因为这位菩萨观察听闻众生的一心称名,而来救诸世间忧恼的缘故。
  罗什与玄奘二法师的翻译,都很确当,都有意义。

  其次,我们来谈谈观世音的净土,什么才是观世音的净土呢?
  原来观世音的净土,叫做「补陀落」,或叫「补陀落伽」(Pratalaka),通常都是叫补陀落的多。根据《慧苑音义》卷下说:「补陀落伽山,译为小花树山,这个山中,有很多小白花树,其花很香,香气远播。」《华严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速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则名小树蔓庄严山。」在《十一面经》和《华严经》,都曾说到这个山。

  因为信仰观世音盛行于东方,所以在东方到处都有补陀落,南印度的南部、中国的舟山群岛,都是东方比较大的补陀落。
  在中国,文殊的净土是五台山,普贤的净土是峨眉山,地藏的净土是九华山,观音的净土是普陀山,合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在西藏首都拉萨的喇嘛法王宫为补陀落,说法主为观世音的化身。
  其它供奉这位菩萨的处所,皆叫补陀落。
  从普门示现的誓愿说其理想,那就是欲使这个娑婆世界完全成为补陀落。

  关于观音的异名,在诸经中有如下的称号:
  <普门品>中,称为施无畏,或称净圣。
  《清观音经》中,称为大悲施无畏。
  《悲华经》中,称为正法明如来,或称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
  《观音授记经》中,称为大悲圣者,或称救护苦难者,或称普光功德山王佛。
 <真言仪轨>中,称为大慈大悲主。
  <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金刚菩萨。

  我们知道了观世音菩萨不同的名号之后,再来研究什么叫「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旧译为「大道心众生」,新译为「觉有情」。僧肇法师《维摩经注》第一卷上说:「菩萨具称为菩提萨埵(Bodhisattva),菩提是佛道之名,萨埵秦译为大心众生,有大心方能进入佛道,故名菩提萨埵。」
  《阿毗昙》说:「菩提云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此人发广大心,求无上道,救度众生,故名菩萨。」
  《大论》说:「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就众生,以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说:「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以化他故,名为菩萨。」
  「菩萨」,译为大道心众生,或觉有情的意义,已经是明了的了。可是,《阿毗昙》的解释,与《大论》的解释,其意义有着不同,现在辨说如下:
  《阿毗昙》的解释,谓菩萨发大心是为众生求无上道之意,这与普通所解释的觉有情「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是相同的。但根据这个解释,则菩萨似乎没有究竟觉悟的,但《大论》解释说:「菩萨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萨。」则菩萨是已经觉悟了,因为自己觉悟,才能用佛道广度众生而应病与药的。

  我们现在所讲的观世音菩萨,如《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所示,他是过去正法明如来,早就成佛了,由于大慈悲心的驱使,才特再示现菩萨,随缘度化,这与一般为众生而上求大觉的人,当然是很不同的。因为他是觉悟了的大菩萨,比较两说,以《大论》的解释较为确切。
  普门的「普」字,是说观音的众德普具。实在说来,观音不单是普具众德,而且有大悲救济的活力,所以「普」是普具大悲救济之光,而到处应现的意思。
  「门」同是受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济的众生有种种不同的类门。所谓「普门」,是说众生的根机虽有千差万别,而观世音菩萨则能普应群机,无不示现。中国古德说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两句话,可作观世音菩萨化现三十三身普门示现的最好写照。
  「品」是品类,谓在同一部经中,区分为几类,秩序井然,不紊不乱,如《法华经》分二十八品,药王菩萨有<药王菩萨品>,妙音菩萨有<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八仙的傳說: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八仙是在中國民間的眾多神仙中,家喻戶曉,影響最大的神仙,他們是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採和、還有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各有道術,法力無邊。有關他們的傳說也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吳元泰的《東遊記》所述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八仙在給西王母拜壽完畢,辭行之時,忽然望見東海白浪滔天,風濤拍岸,浩浩蕩蕩,無涯無際。洞賓說:“久聞東海廣闊,其中海市蜃樓時有時出,不如今日我們乘興東遊,暢觀其景怎麼樣?”鐵拐說:“好啊。”果老說:“今日我醉了,還是另擇日子吧。”鐘離說:“人不易齊,興不易起,況且龍華會就在附近,從此處游過去,即赴了龍華會,又回家了,豈不一舉兩得?”眾人皆稱好。於是八仙辭別王母及眾仙,飄飄東遊而去。

鐵拐李第一個過海。只見他把手中的拐杖拋入東海,拐杖象一葉小舟,浮在水面上,鐵拐李自立其上,乘風逐浪到達了對岸。緊接著鐘離將拂塵投入水中,站在拂塵上,穩穩當當地渡過了東海。輪到果老時,只見他不緊不慢地將他的紙疊驢投入海中,張果老倒騎在驢背上,向眾仙揮揮手,一會兒就到了對岸。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到了對岸。隨後,洞賓以蕭管,湘子以花籃,採和以大拍板,國舅以玉板投入海中,各自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過東海。

八位仙人告別了東海,逍遙自在地去赴神仙會了。

( 資料來源:《東遊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八仙傳說:韓湘子度化韓愈

韓湘子,字清夫,韓愈的侄孫子。韓湘生平無考,民間傳說其為“八大仙”之一。他手中的寶物名為紫金蕭,據說是用南海紫竹林裡的一株神竹做的。

他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對繁華豔麗之事感到厭惡,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讓其為之心動;美酒佳餚,不能讓其為之喪志。他專心致意地勤於修煉,潛心鑽研道學。韓愈屢屢勸他要好好作學問,韓湘卻答道:“我所學與您所學是不同的”。韓愈因此發怒而斥責他。

一天,韓湘子出外訪道尋師,恰遇呂洞賓和鍾離權,於是韓湘子離家出走,跟隨二人學道,並得其真傳。後來,韓湘子遊歷到一地方,見一片桃林,仙桃紅熟,他攀樹摘桃,不想樹枝突然折斷,韓湘子墮地而死,屍解成仙。

韓湘子想度化韓愈,但韓愈不信道學之事,於是他就先用法術來打動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韓愈去南壇祈禱上天降雨雪。韓愈祈求多次,亦不見雨雪從天而降,因此面臨著被罷官的危險。韓湘子裝扮成一道士,在街頭立了一招牌,上面寫著:“出賣雨雪。”有人見此,馬上通報韓愈,韓愈即派人請他一起代為祈禱。只見道士登台作法,瞬間,天降鵝毛大雪。韓愈卻不信這是道術使然,於是對道士說:“這雪是我求來的,還是你求來的?”道士說:“是我求來的。”韓愈說:“有何憑據?”道士說:“這雪三尺三寸厚”。韓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說,韓愈這才相信道術不同凡響。

有一天,是韓愈的生日,親朋好友登門致賀,韓愈設大宴招待他們。湘子不期而至,向韓愈祝壽。韓愈見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間,韓愈問他:“你長久遊歷在外,不知你的學問是否有長進,請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志向”湘子開口便吟:

“青山雲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雲霞液,賓晨唱落霞。琴彈碧玉洞,爐煉白朱砂;寶鼎存金虎,芝田養白鴉,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

韓愈聽完他所吟之詩,問他:“你難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嗎?” 於是韓愈命他造酒開花。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廳,並以金盆將其蓋住。過了一會兒,開樽一看,美酒已成。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見盛開碧花一朵,花與牡丹一般大小,但顏色比牡丹更華麗。花上有金字二行: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明白這是何意。湘子說:“天機不可洩漏,日後自會應驗。”在坐的賓客無不稱異。酒席散時,湘子又向韓愈告辭而去。

唐憲宗時,韓愈因諫迎佛骨,惹憲宗大怒,貶韓愈為潮州刺史,限日動身。韓愈別離妻兒,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幾天,寒風急起,大雪紛紛。韓愈走到一處,雪有數尺之深,馬難以前行,附近不見一戶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無歸路。風刮得緊,雪飄得急,韓愈是全身濕透,難捱的凍餓,萬般愁苦無處訴說。就在韓愈絕望之時,只見一人冒著嚴寒,掃雪而來,一看竟然是湘子。湘子問韓愈:“您還記得那花上所寫之聯嗎?”韓愈問:“這是什麼地方?”湘子答道:“這裡是藍關”韓愈嗟嘆良久,才說:“事物既然有此定數,我為你補齊那花上之聯。”


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於是韓愈與湘子到藍關傅捨中借宿,韓愈這才相信湘子所說皆是真實的。這一夜,韓愈與湘子談論著往來之事,修真的大道,韓愈是深悅誠服。第二天,辭行之前,湘子取出一瓢仙藥,對韓愈說:“服一粒,可以御寒暑。”韓愈恍然大悟。湘子說:“你不久就會回來,不只是沒病,還將再被朝廷重用。”韓愈問道:“我們後會有期嗎?”湘子答道:“不知道:”於是飄然而逝。後來湘子再度度化韓愈,韓愈終於也得道成仙。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