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從臉型看你的人生起伏運


    人的臉型有很多不同,大體歸納起來不過八種,有時透過你的臉型就可以預知你的一些人生起伏,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

    一、“圓”字形面相

    圓字形面相包括橢圓形、方圓形。古人對於圓字形面相,又稱為眼圓、耳圓、體圓為圓字形。圓字形面相的人,父母緣薄,離鄉背井,五官好者富貴,若有三次官敗者,技藝養命。女命隨夫奔走他鄉,在31歲之前又一次災難,男命40歲以上,開始放蕩至老,若不積陰德,恐餓死。如積陰德,不貪酒色,事業有成,榮很之人。

    二、“田”字形面相

    又稱作方形。眼上下闊厚,像田字,富貴之人。初年、中年、老年都吉。五官之中四官好者,有將相之才,二官好者,只是小貴。30歲前得貴人扶助,但五官不明,言語動作粗魯者,難得貴,反為孤,子女緣薄。

    三、“目”字形面相

    上下如目字面相者,初年運佳,20歲前後離鄉,過悠遊日子,或因災難傾家蕩產。此人特點是技藝精湛,人人羨慕。專心研藝,勤於奮鬥,受長輩之助,可得業成。如是女命,好景不長,與家不和,傷夫克子,終為孤獨,男女壽長,70歲左右。

    四、“風”字形面相

    上略大,中間窄,下寬者,像“風”字。一生遷移不定,初年離鄉,20歲左右東變西遷,南北不定,如遇貴人提拔者,成功者亦多。40歲後運程轉好,晚景好。但是此相有心態太貪婪的趨勢。

    五、”申“字形面相

    其面相上下尖者,像申字,自幼多苦,社會上風波多,但對事業認真,努力進發。五官有三官好者功名成就,五官全好更為貴格,一生多勞,孤獨,言語粗暴者會有刑罰之災。此面相21歲後開始好轉,事業順利有成,52歲後運衰。

    六、”由“字形面相

    上尖下闊。20歲前多為孤獨,辛苦之人,20歲後運程開始好轉,發達成功。如有貴人提拔,幸福美滿,安度晚年。女命多為孤獨,但一結婚遇良夫,為榮華之人,子息難。

    七、“甲”字形面相

    上闊下尖者,像甲字。此人得祖蔭福德,26歲前受人尊重,28-30歲更為眾人欽佩,五官正者晚年運佳,五官惡者,自由放蕩,事業多敗少成,50歲運衰,老年孤獨,可得子力,壽命長。

    八、“同”字形面相

    三停長廣,五嶽相宜,部位相適合,成為上等相,富貴榮華,子孫貴,家業昌盛。男命初、中、末限運都吉,二官好功名有,三官好地位顯。四官好,大富貴,但傲慢。40歲左右因對社會反感招致命之災而致敗,壽80以上。

    以上僅僅是對臉型的大體推斷,若要詳細瞭解人生還要結合所有的部位,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莫刻舟求劍。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安拉

   安拉是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主宰的名称。阿拉伯语音译。通用波斯语、乌尔都语和突厥语的穆斯林称之为“胡达”(意为“自有者”),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在沿用安拉、胡达称呼的同时,还将其译称为“真宰”、“真主”等。安拉一词的来源,一说是古代闪米特人对造物主的尊称;一说是由阿拉伯语中意为神的Ilah加冠词a1组合而成的。



      根据《古兰经》记述,伊斯兰教兴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经人”都用安拉一词称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们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创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类生计的赐予者,灾难的解救者”。但他们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时,还为安拉树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并加以崇拜。

      伊斯兰教兴起时,先知穆罕默德根据启示宣布“你们所应当崇拜的是唯一的受崇拜者”(16:22),“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2:163),否定了当时人们除安拉之外所崇信的所有神像和圣物的神性,肯定了安拉是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的唯一真宰。并通过宣布启示,向人们指出,安拉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是绝对独一的,“既无匹配”,“又无对手”,“也无子嗣”,“既不生物,也非物所生”,“任何东西都不与他相似”,并说:“除真主外,假若天地间还有许多神明,那末,天地必定破坏了”(21:22)。故相信安拉的唯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和基础。还说安拉“前无始,后无终,是表(极显著的),也是里(极隐微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听、无所不能、洞察一切的,一切大权均属他有,天地万物皆是他存在和伟大的“迹象”,“万物皆朽灭,唯安拉的本体则永存不灭”。一切美好的赞颂皆归于他,他有许多美好的名称,可用安拉、“拉赫曼”(大仁者)或其他美好的名字称呼他。

       后来伊斯兰教教义学家们根据《古兰经》和圣训中有关对安拉的表述,对安拉的认识更加系统化。他们提出安拉是本体存在者,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人们的理智和思维只是达到认识安拉的一种媒介。安拉创造了万物,而又超绝于万物,不依赖于万物,不受任何限制和制约而主宰“众世界”,小则如人类世界、精灵世界、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大则如宇宙变化、天体银河系统的运行等。不论是宏观世界或微观世界、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均在安拉的意志与掌握之中。安拉造化了人类,赋予人类以理智,使之具有思维、判断与行为的自由,人类的一切也超不出安拉的旨意和予定。因而伊斯兰教要求人们不仅要顺从安拉的旨意,应相信他的仁慈和对人类的恩德而感激他,崇拜他,同时要相信他的威严和惩罚而敬畏他,对他的命令和禁诫不能违反。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中国传统吉祥物•大象



大象,在东方文明古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国人把大象视为吉祥、太平的象征;印度人对大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把它当作是强壮、长寿、聪慧的化身。

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就是大象。在没有被人类驯服之前,野象性情凶猛,力大无穷,是人类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驯服大象的人是舜,其依据是流传已久的“舜象传说”。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后来《孟子》和《史记》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汉以后便家喻户晓。这个传说的大致内容是:舜的父亲名叫瞽叟,是个瞎子。舜生下来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尚书•尧典》称瞽叟“顽”,象“傲”,他们曾两次设计谋杀舜,一次叫舜上屋顶“涂廪”然后在下纵火焚廪,另一次叫舜浚井然后落井下石,但两次都被舜成功逃脱。这本来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然而舜在事后毫不计较,依然孝顺父亲,友爱兄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他们,使象改邪归正,史称“虞舜服象”。

对“虞舜服象”重新解读

现代学者对“虞舜服象”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虞舜服象”的本貌是舜服野象,其征服对象是长鼻大耳的动物象。如《中国古代神话》的作者袁珂就持这种观点,他说:“舜的弟弟象,可能是一个名字叫做‘象’的人,也可能实在就是一头真的象——一头庞大的、有着长鼻、大耳、巨脚、利齿的野性未驯的凶猛的象。根据有些材料的推测,后者的可能性似乎远要更大些。”

袁珂所根据的材料主要是史籍中对“商人服象”的记载、象字的甲骨文以及后起的一些传说故事。《吕氏春秋•古乐篇》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乃以师逐之,至于江南。”意思是:商民族役使许多野蛮凶恶的象,在东方一带国家逞威,周公于是派军队去驱逐他们,一直把他们赶到长江以南的地方。可见商民族已经把驯服了的象使用到战争上去。舜是商民族的始祖神,古代商民族的神话里,想来一定还有关于他怎样驯服野象的传说。如今民间传说里所说的“大舜用象耕田”应该就是远古传说的余波。近代坊间所出的《二十四孝图说》,首绘“大舜耕田图”,使用的牲畜就是长鼻大耳的大象。

而商代甲骨文的“象”字,画的就是人手牵象的光景。袁珂认为,从这个字的字义推想起来,古代商民族驯服象,恐怕远远还在驯服牛马以前呢。另外,甲骨文的卜辞也有获象的记载。

据此袁珂认为:“从动物的象,到人的象,是舜象神话的第一步变化;不过这时还保留着浓厚的神话意味。到了第二步,就明显地被篡改者将神话意味取消,使之成为日常生活故事并以之作为封建伦理说教的一个工具了。”


象尊

商代以象为吉祥物

古代商民族能驯服大象,大象自然也成为商民族的吉祥物。在商代青铜器中,就出现了大象的造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尊。这个象尊高64厘米,长96厘米,形体硕大,为目前所知商代动物形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此尊象鼻上翘中空,与腹相通,用作流,象背开口,盖已不存。象首额顶两侧凸出作角形,饰龙纹,象鼻饰鳞纹,腹饰兽面纹,十分精美。

象牙也是古代先民的吉祥物。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象牙,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面具和青铜立人像。青铜立人像手持之物脱落或腐朽,其为何物,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青铜立人像手持之物应当是象牙。正因为手持象牙,铜像才需要这样高,手臂才需要这样粗壮。古代蜀国先民手持象牙的意义现在仍是个谜。但后人一直当象牙是吉祥物,认为象牙有辟邪的作用,古人一直相信象牙筷子能探知食物中是否放了毒药。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象牙雕刻艺术在我国也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江南地区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蝶形器就是象牙制作的,良渚人也在象牙上雕刻神人兽面纹,这些纹饰都有特殊寓意。象棋在古代用象牙做成,象棋因此得名。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用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明清时期寓意吉祥的牙雕精品很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印度,大象是强壮、长寿、聪慧的象征,是印度人最喜爱的动物,而守护大象的象神也赢得了他们最衷心的尊敬。

象神生日举行庆祝活动

相传象神格涅沙是湿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时被湿婆神误砍了头颅,情急之下,湿婆神只好将一头犯禁大象的脑袋移植到格涅沙的躯体上。从此格涅沙就成了一个象首人身的大象守护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样的品格,强壮、聪慧而且善良。每年8月27日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诚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斋浦尔为这个象首人身的神灵举行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


普贤菩萨

白象在印度被认为是十分吉祥的动物,在佛教中赋予更深的寓意。因大象有威力而又性情柔顺,故传菩萨入母胎时,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萨性情柔和而有大势。白象之六牙还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摩诃止观》卷二说:“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中国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的形象是身骑六牙白象,手拈如意荷花,寓意“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愛你本來的樣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和你我住的地方沒什麼兩樣的國家,有一個村莊,那裡住了五個兄弟姐妹,他們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寒冷的冬天裡,他們總是緊緊地圍在一起取暖。

有一天,國王知道了這五個孤兒的事,決定領養他們。他宣布,他馬上就會到村子裡來看他們,而且要當這五個孩子的新爸爸。這五個兄弟姐妹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簡直興奮得要飛了起來。

村子裡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也都很興奮。他們紛紛到孤兒們的家,告訴他們要做哪些準備。"你們中誰給國王留下最好的禮物,誰就能住到大城堡裡去喔!"
這些人並不認識國王。他們只是猜想,所有國王都一樣,喜歡能給他留下好印象的人。
孩子們聽了這些話之後,就開始準備要送給國王的禮物。他們都很努力,想得到國王的讚賞。

其中一個孩子懂得雕刻,他決定送國王一件美麗的木雕作品。他用刀子在軟榆木上削啊削,麻雀的眼睛或是馬的鼻子馬上成形,小小的木頭也頓時好像有了生命。
他的姐姐決定送國王一幅天堂的畫,好讓國王掛在城堡裡。另一個姐姐想把音樂作為禮物送給國王。她不停地唱歌、彈奏曼陀鈴。村裡的人每次經過,都會停在窗邊,欣賞她那曼妙、悠揚的歌聲。

另一個孩子想在國王面前展示他的聰明,於是每天讀書讀到深夜。地理、數學、化學,他樣樣都念。他的求知慾很強,所以學問很淵博。相信任何國王都一定會對他的豐富知識讚賞有加。

但是,最小的妹妹不知道該送國王什麼。她的手笨拙,不會雕刻;她的手指也僵硬,不適合拿畫筆。她開口唱歌,聲音粗啞難聽。而且她也不太會念書。

她只是一個小馬僮。每天,她都站在城門口,看著經過的人群。只要有機會幫這些人照顧馬兒,或幫助他們給牲畜喂食,她就可以賺一些錢,買食物給哥哥姐姐們。
小女孩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別的長處,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送給國王。

她唯一的優點就是她的心,因為她很善良。她叫得出每一個乞丐的名字。她喂狗兒吃東西。她接待每個過路的旅人,也親切地和陌生人打招呼。她會問他們:
"旅行順利嗎?"
"告訴我你在旅行中學到什麼,好嗎?"
"你先生好嗎?"
"你喜歡你的新工作嗎?"

因為她心胸寬闊,所以對人充滿關心與好奇。不論是貧窮的乞丐或有錢的商人,對她來說都一樣。但是,小女孩還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她很擔心國王不喜歡她。她記得村裡的人對他們的交代,所以她下定決心要送一樣東西給國王。

她抓起一把小刀,走到會雕刻的哥哥身邊。"你可以教我怎麼雕刻嗎?"她問。
"對不起,"哥哥頭抬也不抬地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沒時間陪你。你知道的,國王就要來了。"

小女孩放下小刀,換了一隻畫筆。她拿著畫筆去找會畫畫的姐姐。姐姐正在小山坡上畫著夕陽。
"你畫得好漂亮喔!"善良的小女孩說。
"我知道。"姐姐回答。
"你可不可以讓我跟你學畫畫?"
"現在不行。"姐姐頭抬也不抬地說,"你知道的,國王要來了。"

小女孩想起另一個很會唱歌的姐姐。
"這個姐姐一定會幫我的。"她想。
她找到那個姐姐時,姐姐身邊圍著好多人,大家都在聽她唱歌。
"姐姐,姐姐,"小女孩大喊,"我來聽你唱歌,我想跟你學學。"
但是這個姐姐並沒有聽到。大家的鼓掌聲音太大了。
小女孩很沮喪,她轉身,低著頭走開。

這時候,她想起,她還有一個很會念書的哥哥。
於是她拿著一本小書,跑去找他。
小女孩跟哥哥說:"我沒有東西可以送給國王,你可不可以教我怎麼念書,好讓國王看看我有多聰明?"愛念書的哥哥沒有說話。他正在沉思。
於是小女孩又開口說:"哥哥,你可不可以幫幫我?我什麼都不會……"
"走開!"哥哥大喊一聲,打斷了小女孩的話。他頭也沒抬,兩眼仍盯著書本,"國王就要來了,你沒看到我正在準備嗎?"

小女孩難過地離開了。
她沒有東西可以送給國王。
她回到城門邊,繼續她照顧牲畜的工作。

幾天後,一位穿著商人衣服的先生來到這個小鎮。
"你能幫我喂喂我的驢子嗎?"這位先生問小女孩。
小女孩聽到聲音,馬上站起來。她忍不住要盯著這位遠道來的先生看。陽光下,他古銅色的臉頰發出亮光,深邃的眼睛格外清澈。他臉上掛著的笑容讓小女孩覺得好溫暖。
"可以啊。"小女孩趕緊回答。她把驢子牽到飲水槽邊:"交給我吧。等你回來時,它不僅吃飽了,毛也會被梳理得很整潔。"
小女孩一面喂驢子喝水,一面問這位先生:"請問,您會在鎮上待一陣子嗎?"
"會的。我來找人。"
"您大老遠來,會累嗎?"
"會啊。"
"那您要不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小女孩指著牆邊的長椅說。
這位先生在椅子上坐了下來。他靠著牆,閉上眼睛,睡著了。
幾分鐘後,這位先生醒了。他睜開眼睛,發現女孩就坐在他的身邊,盯著他看。小女孩覺得很不好意思,她馬上轉過頭去。
"你坐在這兒很久了嗎?"
"嗯。"
"你在看什麼?"
"沒什麼。我覺得您看起來就是個大好人,所以很想坐在您的旁邊。"
那位先生開心地笑了。他摸摸小女孩兒的頭,說:"你是個聰明的小孩。等我回來後,我會再來看你的。"
沒過多久,那位先生真的回來了。
"您找到要找的人了嗎?"小女孩問。
"找到了。但是他們都很忙。"
"怎麼說呢?"
"我第一個找到的人是個木匠,他急著要完成一件作品,他要我明天再去。另一個是畫家,我看到她坐在山坡上。山腳下的人告訴我,她不想被人打擾。另一個是音樂家,我跟一群人坐在一起,聽她表演。我說我想跟她說話時,她說她沒有時間。另一個我要找的人不在,他到城裡去上學了。"
小女孩曉得這位先生是誰了。
她瞪大了眼睛,倒吸了一口氣,說:"但是您看起來不像個國王啊。"
"我盡量讓自己不像。"國王說,"因為當那個國王很孤單。我身邊的人都不把我當普通人對待。他們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一些好處,努力想要討好我。而且他們老是對我抱怨。"
"可是當國王不就是這樣嗎?"小女孩問。
"當然。"國王回答,"但是,有時候我也想跟我的人民在一起。有時候,我也想跟他們說說話,想聽他們的故事,想大笑,想哭。有時候我也想當孩子的父親。"
"所以您想領養小孩?"
"對,大人只想討好我,但是小孩子不會,他們會跟我說心裡話。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可是我哥哥姐姐都太忙了,不過他們想給您一個驚喜。"
"是啊,但是我會再回來的。也許改天他們會比較有空。"
小女孩猶豫了一會兒後,問:"先生,那我呢?我沒有什麼才能,但是我想做您的小孩。"
國王笑著說:"我的小寶貝,你已經把最好的禮物給我了。你給我你的心、你的善良、你的時間,還有你的愛。你當然可以做我的小孩。我就是愛你本來的樣子。"

那些有才能的小孩都沒有時間,所以他們沒見到國王。而那個沒有特殊才能、只有一副好心腸、不刻意去改變自己的小女孩反而成了國王的孩子。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客家人女儿出嫁带伞的习俗



客家人流传有一种习俗:女儿出嫁必备两把伞(油纸做的或布做的)作为嫁妆,因繁体的伞字为“傘”,字中有多个人字组成,以伞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孙”的吉意。

中国是伞的故乡

《古今注》记载:“伞古谓馓,原出于盖,昔盖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芭之象,因故而做华盖。”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过去自然是华盖尤多。但云罗伞是皇家帝王身份的象征,其他人等是不能越制使用的。那时的伞多用布绫纱棉制成,并非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用伞。

汉朝以后,人们开始用廉价的纸来代替昂贵的丝帛涂以油脂,使之经久而耐用。由于物美价廉,经济实用的特点,得以广泛的流传和使用。现在我国的制伞业已由古时的华盖而发展成为纸伞、布伞、胶油布伞、塑料伞、尼龙伞、折叠伞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欧洲直到16世纪才有伞的出现,由此可见中国是伞的故乡。

伞赋有美好寓意

油纸伞的制作大致要经过制伞架、糊纸、上油和装髹这四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是靠传统的手工技艺来完成。上油时先上桐油,桐油干后再上亮油和光漆。图案的完成有手绘和贴图样两种,其中手绘的更为人喜爱。其图案以山水、花卉为多,也有竹鸟、鱼虫等,使古朴典雅的油纸伞变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我国台湾有“制伞王国”的美称,其中油纸伞以古色古香,图案美观、轻盈灵巧而畅销海内外,与广东潮州,浙江杭州共为“中华美伞之乡”。据民间传说,油纸伞为春秋时期的鲁班所发明,所以旧时的制伞作坊都供奉“巧圣先师”的鲁班像和牌位,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并贴有“片片弥逢遮而露,一杆树立拓乾坤”的联文,十分形象而生动。

在台湾制作油纸伞的多为粤籍的客家人,客家人流传有一种习俗:女儿出嫁必备两把纸伞作为嫁妆,因繁体的伞字中有多个人字组成,以伞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孙”的吉意。儿子16岁成年之际,父母也会送给他一对纸伞,因“纸”与“子”同音,且张开后呈圆形,以示他已成年,要开始自己的事业,预示其日后事事如意圆满。

“洋伞”最早是权威象征

在欧洲,直到16世纪时,伞才在意大利的街头最先出现,并被看做是一种权威的象征。1680年,伞传到法国时,最初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怪物曾受到一些人的揶揄和嘲笑……直到18世纪,伞才在欧洲各国普遍使用起来,一些国家还把它作为舞台的道具而形成“伞舞”也有的国家将伞作为爱情的信物,以示共度风雨。

目前,伞的家族日益扩大,法国发明了“无柄头伞”,如斗笠状,撑开戴在头上即可;日本发明了“双人情侣伞”,如并蒂莲状,一人撑伞两人受益;美国发明了“音响伞”、“照明伞”,在伞上安装了收音和照明的设备;英国发明了“催泪护卫伞”遇有歹徒按动开关,便可喷出催泪瓦斯以保护自己;俄罗斯发明了“太阳伞”以借助日光来加热食物……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漂亮不值得驕傲

朋友和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週末到當地教授家中做客。

進屋看到教授五歲的小女兒,滿頭金髮,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純藍的一潭湖水,簡直驚為天人。

收下朋友帶去的中國禮物,小女孩奶聲奶氣的微笑道謝,朋友經不住誇獎說:「你長得這麼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教授當時並沒有說什麼,但是女兒走了後,她的臉色嚴肅起來:「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朋友大驚:「我一番好意誇獎她,傷害二字從何談起?」

教授搖搖頭:「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而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沒有關係。但孩子還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是她的本領。 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或是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孩子造成了誤解。

「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教授聳聳肩:「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後來呢?」我不禁問朋友。

「後來,我就很正式的向教授的女兒道歉了。同時表揚她的微笑和有禮貌。」朋友說:「而且從那以後,每當我看到漂亮的孩子,我都會對自己說,忍住你對他們容貌的誇獎。」

這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論點,真是佩服外國人的想法!
  
 
-------------------------------------
 
報長的話:

看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公主病和王子病的患者,其原因都在有些女孩或男孩,因外貌長得漂亮可愛,從小就備受旁人喜愛關懷,長大後更是異性注目、獻殷勤的焦點,在這樣的情境下長大,若思想不夠成熟,難免會感到驕傲,進而生出公主病、王子病來。

明明是真心稱讚,卻因為一些細節反而對小孩心理思想灌輸了以貌取人的錯誤觀念。

漂亮不值得驕傲,稱讚孩子長得漂亮,非但不是稱讚,反而是一種思想觀念上的傷害,很值得眾人省思的一個論點。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人的命運是和誰在一起



一根稻草丟在大街上是垃圾,綁在大白菜上可以賣白菜的價格,綁在大閘蟹上就是大閘蟹的價格。

你與誰捆綁在一起?

跟著蒼蠅你會找到廁所。

跟著蜜蜂你會找到花朵。

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老鷹在雞窩裏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原本你很優秀,由於周圍那些消極的人影響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動力,如果你想像老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

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

方法很簡單:

一、結交正能量的朋友

二、選擇正能量的環境
  
 
--------------------------------------------
 
報長的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這樣的論調是希望藉由旁人、藉由環境來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好,原是一個很棒的觀念。

但在此提醒信奉這樣觀念的人,當我們藉由旁人、藉由環境使自己變的更好時,記得也應該提攜一下比我們差的人。

因為,那些比我們好的人並沒有因為我們比他差,怕與我們結交如同結交蒼蠅、乞丐之流會帶衰他們,反而願意與我們結交提攜我們,那麼試問,我們又有何理由拒絕與比我們差的人當朋友呢?

人應該有相互之心,期許別人能成為我們的貴人,也應該期許自己能成為他人的貴人。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