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灶王爺

關於灶王爺,民間有很多傳說故事,以下就是流傳在台灣的一個民間傳說故事:
灶王爺姓張,他本來是個亂七八糟、無惡不作的人,為什麼玉皇大帝讓他做灶王爺呢?因為他壞事雖做多了,可腦筋一轉,一念之誠,做了一件好事情,玉皇大帝就原諒他了。


在成為灶王爺之前,他是個遊手好閑的人。有一次他跟別人賭錢,不但把家產輸掉,還把老婆也輸掉了。老婆因此改嫁給一個砍柴的人。

他已經把家產輸掉了,沒有東西吃,就又去找被他賣掉的老婆。那個老婆很賢慧,雖然被他賣掉了,還是搞了幾個粽子,還偷偷在粽子裡面放了十兩銀子,告訴他:「這幾個粽子你拿回去吃,不要給任何人喔!」

他一離開,剛好人家就來找他要錢了:「你還錢來!」他說:「我沒有錢!」「什麼沒有錢?你手上拿的什麼呀?」「吃的呀!」「吃的也可以!」結果粽子被人家搶跑了。

粽子被搶了以後,他又去找他老婆。老婆問他:「粽子呢?」他說:「被搶走了!」正好講到這裡的時候,那個砍柴的丈夫回來了,灶王爺沒地方躲,急忙躲到燒水的灶裡面。這個砍柴的人打了一個赤膊,背著一堆柴火,回來以後要洗澡。他對妻子還真不錯,告訴她說:「我自己來燒洗澡水。」妻子趕緊說:「啊!你不能燒!你不能燒!我來燒!」可是她這個新丈夫堅持自己動手,拿了柴火就在灶裡面燒。

灶王爺躲在灶裡,決定不出去。他想:「我一出去,老婆會被這個丈夫打死的!」他寧可犧牲自己,結果被活活的燒死了。

他被燒死以後,這個前任老婆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拿香來灶前拜祭。她丈夫看到以後,問:「咦!奇怪啦!你怎麼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拜灶呢?」她當然不能說她的前任丈夫燒死在那裡,只好說:「我們人能夠活在世界上,要感謝灶和鍋子,因為這些東西煮飯給我們吃。」

後來大家都覺得她的話很對:「我們要感謝灶和鍋。如果沒有灶和鍋,我們都活不了!」於是家家戶戶都拜起灶和鍋來了。

玉皇大帝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乾脆封他為灶王爺,命他每年陰曆十二月二十四號上天庭去奏報這就叫作「上天行好事,下地報平安。」灶王爺就是這樣的。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波斯匿王減胖記

波斯匿王的身體不知怎麼一直發胖,胖得行動困難,

連坐、臥都不便,既懶得動又嗜睡,

直到看醫生、吃藥都沒有效用時,他才想到佛陀。



他想:「佛乃是大醫王,我應該請求佛教我療法。」

於是他就去見佛。



波斯匿王身體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鑾駕走動,

至於禮拜佛陀,則根本無法做到。



他便坐在一旁,稟告佛說:

「因為我發胖成病,以致行動不便,請佛寬諒我無法禮拜您。」



佛說:「不要緊,你可坐在我身邊,談談你的近況。」



國王就請問佛:「佛陀啊!不知我是什麼業,身體一直發胖,

行動笨拙不得自在,我要怎樣才能恢復過去輕安的生活?」



[佛陀開示發胖五因]



佛告訴他:「人之所以發胖,有五種原因。



第一是數食──整天進食不斷,吃了很多餐;再來是──喜眠,

睡眠多時,好閒懶動……;第三是──驕傲,態度驕慢,只會指

使別人,卻不肯自己動身用力;第四是──無愁,心無所思,

從不肯用心思考、探索人生的真理;第五是──無事,

凡事不肯躬自親身去勞作……。



就是這五種原因,以致得『發胖症』。」



國王聽了,覺得很對,慚愧的說:「我就是這樣的人。」



身為國王,他的廚師整天都在為也的餐飲忙碌,而他就從早吃到

晚,甚至娛樂時,眼看宮女舞蹈、耳聽歌樂,還是不停的吃;

沒事就是睡覺;而且他驕傲無度,習慣大聲罵人;他雖已皈依佛

法,卻從沒想過生死大事,更何況是國事,所以他無愁於一切事

物;無事則整天享受。這些都是使他發胖的原因。



於是,他在佛前發願改過──現在開始要用心關懷自己的生死大

事及國民國事,要培養溫柔的態度,以寬心待人;

也要節制睡眠時間,控制飲食。



他發願後,回去便交代廚師每餐送飯來時,要提醒他運動、

節食、多珍重,就這樣開始每天自我提醒,每餐酌減飯量。



他的飯量一直減少,進餐次數漸減;睡眠時間也縮短,並盡量以

佛的教法,在心中思考生死大事;且養成運動的習慣;時時關心

周遭的事物,凡事皆親自去察看、瞭解。



如此,他的體重一天天減少,身體也就一天天的結實。



到能行動自如時,他就到佛前,在遠遠的地方便下轎,以輕安的

步伐走向前禮拜,叩謝佛陀所授予的妙法,使他能節食、

減睡、運動,修養心性,然後親自處理國事,因而重獲健康。


ps: 上蒼只能安輔人的心靈、指點人的方向,而目標卻要靠自己

親自努力才能完成,若凡事只求上蒼,自己卻不努力而行,

那終究也是空夢一場。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

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上用金錢買不到的糧食 …

一個貧困的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
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

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拔著兒子。那時村裡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琅琅、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一張張獎狀覆蓋了兩面斑駁陸離的土牆時,兒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長。望著高出自己半頭的兒子,母親眼角的皺紋張滿了笑意。

當滿山的樹木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中的一中。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幹不了農活,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兒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退學幫你幹農活。」
母親摸著兒的頭,疼愛地說:「你有這份心,娘打心眼兒裡高興,但書是非讀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養你。你先到學校報名,我隨後就送米去。」
兒固執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還是說不,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臉上,這是16歲的兒第一次挨打……



兒終於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
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負責掌秤登記的熊師傅打開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裡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

這位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麼,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大師傅,這是5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裡面的硬幣叮叮噹噹。他開玩笑說:「怎麼,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吾著道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個月初,這位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給這位母親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母親有些惶恐地請求道: 「大師傅,我家的米都是這樣的,怎麼辦?」熊師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麼頑固不化呀?怎麼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麼背來的,還是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湧出:「大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 ……討飯得來的啊!」

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腫大成梭形 ……母親抹了一把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 ……」

她又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親,更怕兒知道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才濛濛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後挨到天黑後才偷偷摸進村。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

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啊,我馬上去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
母親慌不迭地搖著手,說:「別、別,如果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毀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可不好。大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校長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以627分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

歡送畢業生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母親的兒子請上主席台,此生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麼單單請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還堆著三隻鼓囊囊的蛇皮袋。

此時,熊師傅上台講了母親討米供兒上學的故事,台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三隻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台。」

兒子疑惑地往後看,只見熊師傅扶著母親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們不知兒子那一刻在想什麼,相信給他的那份震動絕不亞於驚濤駭浪。於是,人間最溫暖的一幕親情上演了,母子倆對視著,母親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綹兒有些花白的頭髮散亂地搭在額前,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嚎啕大哭:「媽媽……」

值得深思的故事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別自以為聰明

作者:彭一昌

有兩個有錢人,在鄉村俱樂部裡,針鋒相對地閒話家常。

其中個富翁對另一個人說 :「嘿! 我告訴你,我那個司機實在笨得可以,你不相信的話,讓你看看就知道。」

他把司機亨利叫了過來,對他說:「這裡有一百塊錢,到羅浮宮去,給我把『蒙娜麗莎的微笑』買回來!』

亨利回答:「是的,老闆。我馬上就去。」馬上轉身快跑離去。

富翁對著他的朋友說:「看,我告訴你他很笨了吧。」

而另一個有錢人也不甘示弱,說:「那沒有什麼,你要看笨蛋,我就給你看真正的笨蛋。」

接著,他就叫他的司機約翰過來:「約翰,回家去看看,我在不在家!」

而約翰回答:「是,老闆,我馬上就去。」立刻跑回家了。

「看到了吧!他甚至不用腦子。想想看,如果我在這裡、又怎麼可能會在家呢?」

過了一會兒,這兩個司機在街上相遇。

亨利對約翰說:「嘿,你知道嗎?我老闆實在是笨透了,他竟然給我一百元,叫我去羅浮宮買『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他。他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天嗎?羅浮宮根本就沒開。」

約翰回答:「你認為他笨嗎?我老闆比他笨多了。竟然叫我回家,看他在不在家?他有行動電話,不會自己打回去問啊。」

讓我們時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作聰明。

總以為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可以瞞天過海、騙過許多人;卻不知道真正騙得到的,事實上只有一個人,就是自己。

愚蠢的人,以為全天下的人都比自己愚蠢;而有智慧的人,則認為全天下的人都比自己深具智慧。

試著放掉自己無謂的小聰明,用心學習大智慧。

這是避免自己陷入低潮的最大安全保障!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轉帖:修橋補路雙瞎眼

前些天,一位老同修給我講了民間流傳的故事:修橋補路雙瞎眼。

細細回味,受益頗多。

故事說的是,北宋年間包拯為相時發生在民間的一樁逸事。

有一個村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

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

他人問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樂了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


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這個殘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


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


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


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可是這個孩子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著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


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憐惜、讚嘆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


孩子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


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


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至此。


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


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


今後好人何以做得?


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 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


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


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龍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讓老包去看看。


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


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 勿行善"。


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


說來奇怪,字瞬間蹤跡全無。


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別人看那行字只是一個胎記),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


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將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皇上甚覺蹊蹺,命老包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拯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


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


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


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


讓他崩瞎了雙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


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


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裏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這個民間流傳的小故事。


作為一個修煉人來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


宇宙的理與我們人類的理是反的。


人想的都是享受、舒適、如何過的好,為此斤斤計較,損人利己,勾心鬥角,甚至犯下傷天害理的罪惡。


而對於修煉人,吃苦、魔難、還業則是大好事。


只有捨棄才能得到。


常人在迷中,看事物只能看到一個點,一條線,引申下去也只能是一個面,看到的全是假相、表相。


而不同境界的修煉者,則能多角度觀看,達到至真的境界。


世間任何事只看結果,成敗完全以大家公認的成果來談,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的,但它並非不講求「果」,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必須先找到正確的因,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工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了,好的結果一定出現。


在做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但這個好效果對我們而言應該是一種鼓勵,不要被它迷失。


然而世間就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佛祖…為什麼你不幫我?

南山上有一座神廟,裡頭供奉著一尊佛祖。
傳說這尊佛祖非常靈驗,只要信徒心誠意正的許願,佛祖都會大發慈悲,幫信徒圓他的夢。

有一個信徒聽說了這件事,他為了表現出虔誠的心,在佛祖誕辰時,親自揹著雞、豬、魚三樣牲禮,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準備在佛祖的生日時,向佛祖許願。
他爬過一山又一山,當汗流浹背時,他怕失了恭敬的心,說什麼也不肯放下牲禮,稍作休息;當身疲力竭時,他怕誤了生辰的時,說什麼也不肯慢下腳步,稍作停留。

歷盡千心萬苦,虔誠的信徒終於到了神廟。
他恭敬的將牲禮擺上供桌,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合十誠敬的向佛祖禱告說:「靈驗的佛祖啊!我已經考了十年功名,卻都一直無法如願。
你的法力無邊,請你看在我這麼虔誠的份上,讓我今年金榜題名吧!」

信徒虔誠的禱告完之後,收拾起牲禮準備打道回府。
他才走出廟口,就看見一個乞丐伸手向他乞討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了,請你可憐可憐我,給我一點祭拜的牲禮充充饑吧!」

信徒看乞丐髒兮兮的模樣,露出嫌惡的表情揮揮手,說:「走!走!瞧你又破又爛,別弄髒我的牲禮,我的牲禮還要帶回家給妻子兒女吃呢!那裡有你的份!」
乞丐不斷地磕頭乞求,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就快餓死了,只要給我一點點牲禮就夠了呀!請你救救我啊!」
信徒怕乞丐來搶他的牲禮,趕緊扛起牲禮,頭也不回的跑下山去。

乞丐餓的全身無力,裹著身上僅有的破毛毯,縮著身子蹲在廟旁。
夜,漸漸深了,天氣也愈來愈冷了,乞丐用破毛毯把自己直打哆嗦的身體緊緊裹住。
不知從那裡突然冒出一隻全身都是膿瘡的癩痢狗,一瘸一瘸地跑到乞丐身邊,叼著毛毯一角,蓋住滿是膿瘡的身子,緊緊偎在乞丐身旁取暖。

小狗身上的膿瘡破了,膿沾髒了乞丐的毛毯,把毛毯弄的又臭又黏。
乞丐生氣的踹了小狗一下,說:「滾!滾!瞧你滿身又膿又瘡,別弄髒了我的毛毯,這裡可沒有你窩身的地方。」
小狗挨不起痛,淚眼汪汪的慢慢跑開,當天晚上就凍死在神廟的大門邊。
第二天,乞丐雖然有毛毯覆身沒有凍死,但也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了。

半年後,虔誠的信徒進京赴考又落榜了。
他氣沖沖的跑上南山,向佛祖抱怨說:「說什麼你的法力無邊,根本都是騙人的,如果你真的靈驗,為什麼連一個簡單的考試都沒有辦法幫我,還讓我名落孫山?」

佛祖拿出榜單,問信徒:「為什麼我要幫你?」
信徒回答:「我虔誠的扛著牲禮上山,為了趕在你的誕辰之前來到廟裡,一刻也不敢休息,光是這份誠意,你就應該幫我。」

佛祖叫乞丐的靈魂出來,乞丐的靈魂向信徒大聲哀嚎,說:「我只請你給我一點牲禮,讓我填飽肚子,你都不肯,連這一點施捨之心都沒有,佛祖為什麼要幫助你?不過佛祖呀!你也真是殘忍,寧可眼睜睜的看我餓死,也不肯賜一點東西給我吃,難道你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

佛祖又叫小狗的靈魂出來,小狗的靈魂向乞丐大聲吠叫,說:「我只求你讓我窩在毛毯旁,給我一點毛毯的溫暖,對你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損失,你都不肯了,信徒為什麼要施捨你?佛祖又為什麼要憐憫你?」

最後,佛祖指著信徒說,讓你金榜題名;再指著乞丐說,讓你豐衣足食,對我來說都是舉手之勞。
但是,你們連自己能力所及,可以輕易幫助別人的,都不肯付出,你們又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動這舉手之勞呢?
佛祖說完,順手把信徒的榜單拋到深谷中,信徒再也與功名無緣。

寓言喻語:
有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人真是太小氣了,連一個微笑都捨不得送人,難怪會愁眉苦臉,讓人覺得面目可憎。
這段話,讓我起了念,也促成了這篇故事。

我們總是容易把所有心思,放在我們期待「得到」的地方,腦海中無時無刻盤算著,我們做這些事,可以得到什麼利益?可以享受什麼成果?
卻很少把心思,投入可以「喜捨」的部分,想想我們這麼做,別人會不會方便一點?能不能輕鬆一些?
但是,假使我們都不願意給別人什麼,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必須給我們呢?

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肯伸出援手,那麼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要伸出援手呢?

人跟人之間,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對待相處,都會有回報。
如果不是直接回應,也會有因果循環,結果終究會落在自己身上,做最後的承擔。
 

當我們要求別人為我們付出的時候,
是否同心思考自己...是否曾經..盡力..付出!?
不管是在你的人世..或是宗教因緣,
這個施與受的心..是相對的!!也有可能...是相背的!!



或許,你覺得你已經付出許多!
但..同樣的!!你的許多付出..是您所想!?還是..真是..他人所想要的!?
這個夠..不夠..在真實裡..我們同樣可以看見是非的結果....

是痛苦!?是不足!?還是歡喜!!感激~~~


神...力.......亦是~~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