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 蘭節」俗稱「鬼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相傳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道教來說,是日為「中元節」,則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則稱之為「盂蘭節」,傳說由農曆七 月一日起,地府中的遊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遊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
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 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 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盂蘭節的習俗農曆七月是開始為「鬼月」,初一是「開鬼門」日子。在這時侯,從地府出來的遊魂野鬼,足足餓了一年,所以他們都急不及待的來到人間,希望可以大吃大喝一 番。鬼門關開放後,人們傳統上會在家門或街上,進行祭鬼的儀式,祭品則包括水果、飯菜、燒肉、雞、豆腐、芽菜、燒酒及茶水。預備好豐富的菜餚後,就在每盤 菜上插一柱香,然後開始焚香拜祭及燒衣,燒紙包括「溪錢」、「冥錢」、「金銀紙」、「元寶」及「幽衣」等。
七月燈在一些地方傳統習俗中,人們喜歡在鬼節時點燈籠,點燈的形式各異,但目的都是用來按撫那些孤魂野鬼的,其中一種習俗名叫「樹高燈」,就是將一些燈籠,掛在一支長竹竿頂上,然後將竹竿豎高,目的是要招聚鬼魂,讓他們集合在一起,才進行超渡。
此外,亦有人們會在六月底,鬼門關準備開放的時候,在家門或村口,掛上一些燈籠,這些燈籠名叫「七月燈」或「普渡燈」,目的是在夜間引領孤魂野鬼的路途, 不過人們首先要燒香拜祭後,才開始燃點,而且通常在半夜點起,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將它熄掉,然後到了第二晚,又循環再做一次,直至七月尾鬼節結束為止。
另一種稱為「放水燈」的,亦很有趣,每逢到了鬼節時,人們會聯群結隊走到河邊,將造得美倫美煥的花燈放進河裡,不過在放燈之前,要預先準備好三牲酒禮等祭 品,並由法師朗頌致祭經文,之後才開始放燈儀式。放水燈的目的,其實亦是為孤魂野鬼引路,邀請他們上岸享受祭物,以求平安。
搶孤棚據說「搶孤棚」的目的,是要嚇退溜漣忘返的鬼魂,「孤棚」是一座搭得很高的棚架,上面擺滿供俸的祭品,而在棚頂會掛上一條支紅旗,當搶棚儀式開始時,人們 奮力爭奪棚頂上的紅旗,而能成功摘旗而歸的人就會行大運。由於搶棚活動有一定危險性,容易造成傷亡,所以曾經被禁,後來經過重新擬定遊戲規則,加強安全性 後,這種活動才再度重辦。
跳鐘馗相傳鐘馗是捉鬼大師,'跳鐘馗'的儀式是由一位道士扮演鐘馗,然後一邊念經,一邊跳舞,進行一連串的祭治動作,在儀式進行時,閒人不宜逗留,以免沖煞,據 悉這種儀式能利用鐘馗法力,將不願離開人間的遊魂趕返地府,所以這個儀式通常是鬼節的最後一個項目,亦即是在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閉之日舉行.
鬼節的禁忌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Real time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