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星期六

四季與生命


 

Changing of Seasons..季節的改變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re of the same place

but taken in different seasons...

下面的照片是同一個地點在不同季節所拍攝的照片。。。。。

Lessons on Life 生命的功課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four sons.
He wanted his sons to learn not to judge things too quickly.
So he sent them each on a quest, in turn,
to go and look at a pear tree that was a great distance away.


有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

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 所以,他依次給他四個孩子一個問題, 要他們分別出去遠方看一顆桃子樹。

The first son went in the winter, the second in the spring,

the third in summer, and the youngest son in the fall.

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是在秋天前往。

When they had all gone and come back,

he called them together to describe what they had seen.

The first son said that the tree was ugly, bent, and twisted.

當他們都前去也都返家之後,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形容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大兒子說那棵數很醜、枯槁、扭曲。

The second son said no it was covered with green buds

and full of promise.

二兒子則說,不是這樣子,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盼望。

The third son disagreed; he said it was laden with blossoms

that smelled so sweet and looked so beautiful,

it was the most graceful thing he had ever seen.

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放、充滿香氣,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是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

The last son disagreed with all of them;

he said it was ripe and drooping with fruit,

full of life and fulfillment.

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

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下垂。

充滿了生命果子與豐收。


The man then explained to his sons that they were all right,

because they had each seen but only one season in the tree's life.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

因為你們四個人是在這棵樹的四個不同季節前往,並且只看到其中一個季節的風景。


He told them that you cannot judge a tree, or a person,

by only one season, and that the essence of who

they are and the pleasure, joy, and love that come from

that life can only be measured at the end,

when all the seasons are up.

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斷一棵樹或是一個人,關於構成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要件,還有一個人生命的 歡愉、喜樂、愛,只能在他生命的盡頭時候來做衡量。

If you give up when it's winter,

you will miss the promise of your spring,

the beauty of your summer, fulfillment of your fall.

當你在冬天時候就放棄, 你就會錯過你生命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Don't let the pain of one season destroy the joy of all the rest.

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

Don't judge life by one difficult season.

Persevere through the difficult patches and better times

are sure to come some time or later.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 持守忍耐度過這段艱難,美好的日子將在不久之後來到。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正在砍柴的3个弟子,嘱咐说:“你们带这个施主到五里山,打一担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火。”


  年轻人和3个弟子沿着门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里山。


  等到他们返回时,智者正在原地迎接他们——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两个弟子一前一后,前面的弟子用扁担左右各担4捆柴,后面的弟子轻松地跟着。


  正在这时,从江面飞来一个木筏,载着小弟子和8捆柴火,停在智者的面前。


  年轻人和两个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唯独划木筏的小徒弟,与智者坦然相对。


  智者见状,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大师,让我们再砍一次吧。”那个年轻人请求说,“我一开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压得喘不过气,又扔掉两捆,最后,我就把这两捆扛回来。可是,大师,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个大弟子说,“刚开始,我俩各砍两捆,将4捆柴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跟着这个施主走。我和师弟轮换担柴,不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最后,又把施主丢弃的柴挑了回来。”


  用木筏的小弟子接过话说:“我的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走水路……”


  智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弟子们,微微颔首,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的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观音菩萨与看门人

 有一座千年古寺,香火很旺,寺庙里有一尊很灵验的观音菩萨。所以每天有很多很多的人们在观音菩萨面前朝拜许愿。许愿的人在菩萨面前唠唠叨叨许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愿望,比如说:求富贵,保佑平安,生孩子,或者是诉说心里的心事隐私等等。

  在寺庙里有位看门的人,他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很多很多心愿,于是他就对菩萨说:观音菩萨,你每天听这么多的人唠叨这么多的隐私,你坐在上面有什么感受呢?观音说:我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啊,就是听他们唠叨听他们许愿。看门人说我无法想象你坐在上面是什么样的感觉.

  看门的人又说:我能否坐在上面感受一番呢?也替您分担一下辛苦。观音说可以啊,这个很容易的,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坐在上面的时候你必须一句话都不能讲,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必须保持沉默。看门的说:这个条件很简单嘛,我能够做到。观音就抽出杨柳枝对着看门人点了三下,于是看门人变成了观音,观音变成了看门人。

  看门人每天就象观音菩萨一样就坐在莲台上重复着观音菩萨所做的事情,听着许多人的许愿和唠叨,虽然说心里憋的慌,但他仍然信守自己的诺言一句话也不讲。

  直到有一天清晨,来了一个很有钱的富翁,来到观音面前许愿,希望他能赚更多钱能够娶更多的美女做老婆,当他磕完头离身走的时候他的钱包不小心的就掉在了蒲团旁边,看门人看见了忍不住想提醒他,但一想到他的诺言就闭上了嘴。

  第二个来许愿的人是个很穷的穷人,她希望观音菩萨能够让他有钱给孩子看病,能够买足够的食物回家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当她许完愿望后突然发现了蒲团旁边那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钱。这个穷人万分感谢观音菩萨显灵让他心想事成,很高兴的离开了寺庙。

  跟着进来了第三个人,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要外出远行谋生。所以他来到观音面前许愿说:我要坐船远行到外面去工作了,希望观音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并能赚钱回来。正在这个时候有钱的富翁发现丢失了钱包转回来了,他抓住小伙子说:我钱包丢在这里,一定是给你拣到了。你赶快给我拿出来。小伙子说:我刚来根本就没有看见你的钱包,更别说拣到了。富翁说:现在大清早的,寺庙里一个人都没有,除了你还会有谁拣到我的钱包呢?如果你不把钱包还给我,我是不会让你走的。小伙子掏出船票说:你看我马上就要坐船了,我真的没有拣到你的钱包,我坐的船马上就要起航了,你不让我走的话我就要误了航班误了工作,两人就这样争执不休起来。

  坐在上面的看门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你的钱包的的确确是掉在了这里,但这个钱包不是小伙子拣去了,是另外一个穷人,这个人长的什么样,出门往左边什么方向去了,刚走不久,你现在去找她就可以找回你的钱包。

  于是,富翁去找穷人拿钱包,小伙子去坐他的船远行。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就出现了,菩萨对看门人说你没有资格坐在上面了,你违背了你的诺言。看门人说:我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说出的是一件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各得其所。我这样难道是做错了吗?观音菩萨说:富翁丢掉了钱包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无伤大雅。对于穷人来说有了这笔钱就可以为他的孩子治病,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吃,可以救一家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严重的就是那个年轻小伙子,如果那个富人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现在,他乘坐的那条船正在沉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时刻想着去帮助别人,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每个人却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判断对错是非,而忘记了别人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结果对别人来说是最好的,最圆满的。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有些时候我们说出真相并不一定是对的,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面的。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卫生日及历届主题

为了纪念1946年7月22日,61个国家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被正式批准,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1948年6月-7月)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1948年4月7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生效。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考虑到7月22日绝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都已放假,无法参加这一庆祝活动,决定自1950年起将4月7日(《组织法》正式生效的日子)作为“世界卫生日”,并为每年的卫生日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对某一个卫生领域的认识,借机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进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世界卫生日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举行庆祝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950 年:了解你周围的卫生机构
  1951 年:为了你和孩子们的健康
  1952 年:在清洁的环境里健康地生活
  1953 年:健康就是金子
  1954 年:护士,卫生的先锋
  1955 年:水,健康的镜子
  1956 年:疾病的同谋犯
  1957 年:食物和健康
  1958 年:卫生进步的十年
  1959 年:近日世界精神疾患和精神卫生
  1960 年:消灭疟疾——向世界的宣战
  1961 年:可以不发生的事故
  1962 年:防盲
  1963 年:饥饿,大众的疾病
  1964 年:对结核病仍要提高警惕
  1965 年:天花,经常的警报
  1966 年:人和他的城市
  1967 年:健康的卫士
  1968 年:未来世界的卫生
  1969 年:健康、工作和生产力
  1970 年:为抢救生命,及时发现癌症
  1971 年:患有糖尿病也能正常地生活
  1972 年:心脏,健康的中心
  1973 年:健康从家中开始
  1974 年:清洁的食物,更好的身体
  1975 年:天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1976 年:预见和预防盲症
  1977 年:预防注射,就是保护你的孩子
  1978 年:当心你的血压
  1979 年:健康的儿童,世界的未来
  1980 年: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
  1981 年: 2000 年人人享有健康
  1982 年:活得更长一些
  1983 年: 2000 年人人享有健康,倒计时已经开始
  1984 年:儿童的健康,明天的财富
  1985 年:健康的青年,我们最好的资源
  1986 年:健康地生活,人均可为胜者
  1987 年:免疫——每个儿童应有的机会
  1988 年:第一个世界无烟日
  1989 年:大家谈健康
  1990 年:环境与健康
  1991 年: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防备意外
  1992 年:心搏——健康的节律
  1993 年: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
  1994 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
  1995 年: 2000 年目标——无脊髓灰质炎世界
  1996 年:创建卫生城市,为了美好生活
  1997 年: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1998 年:母亲安全
  1999 年: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
  2000 年:血液安全从我做起
  2001 年: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2002 年:运动有益健康
  2003 年: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2004 年:道路安全,防患未然
2005 年: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
2006 年:通力合作,增进健康
2007 年:投资卫生,构建安全未来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晚上就会电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
小格說:其實小孩並不一定喜歡颱風~其實他要的很簡單就是來自母親的讚美~也許我們平常都不善於讚美別人吧?也許當被讚美時候還會懷疑別人的意圖?讓生活簡單些~今天開始多讚美身邊的人事物。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你被習慣牽著走嗎?

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即將退休,他想找一位能突破現狀的經營者,各方的推薦不斷,在各項條件的甄選中,最後只有兩位候選人(甲與乙)。

因兩位候選人都善於騎馬,一天,老董事長約他們到他的農場。

當甲和乙來到農場時,老董事長領著兩匹馬走出來說:「我知道你們都善於騎術,這裡有兩匹好馬,我要你們比賽一下,勝利者,將成為我的接班人。」

兩位候選人正在打量著自己和對方的馬匹,乙心想:「比賽馬!太棒了,正是我熟練的事情,董事長的位子如探囊取物。」心中沾沾自喜。

此時,董事長宣佈比賽規則:「我要你們從這裡騎馬跑到農場那一邊,再跑回來。誰的馬『慢』到,誰就是下一屆的董事長!」

乙從美夢中乍醒,臉帶疑惑;甲一付不知如何是好,錯愕的表情。

兩人正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聽錯:「賽馬都是比快的,那有比慢的呢?」

董事長看出他們的不解,再次強調說:「這次比賽,是比『慢』,不是比『快』的。」 

隨著董事長的指令「預備,一、二、三,開始」

槍聲響起後,甲和乙仍站在原地,不知該怎麼做。

過好一會兒,甲突然靈機一動,跳出習慣領域的束縛,迅速跳上乙的馬,然後快馬加鞭,向著另一邊騁馳,把自己的馬留在原地。

乙看著甲的舉動,正奇怪:「甲怎麼騎了我的馬?」

而當乙想通怎麼回事時,已經太慢了。他的馬已被甲騎回到終點了,乙輸了。

當甲從乙的馬背下來,董事長向前致賀甲:「恭喜!恭喜!你能以創新的思維,有效解決問題,請你接任我們下任董事長。」

平常我們會想,騎馬比賽都是比快的,哪有比慢的,因此,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位董事長神經有問題,因為他不符合我們習慣的想法。

一般人,總會以自己的習慣領域去觀察週遭事物、以過去經驗為判斷反應,對超出我們自己習慣領域之外的事,視為「神經病」,卻不知自己習慣領域已僵化。

候選人甲能跳脫出這種習慣性的想法,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成為董事長。

由此可知習慣領域是存在的,而且,隨時隨地與我們同在,我們平常可能不知不覺就成為它的奴隸,然而,當我們能夠警覺時,就可以做它的主人。

經營環境是動態的,我們的思考模式與行動也要能隨機而變,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

如同賽馬中的乙,競爭規則已改變,還沉醉於自己的熟練騎術而不自知,一覺醒,董事長寶座已拱手讓人了。

故不拘束於過去,以開放的心胸,定期審察內外環境的變化,適時摒棄不合時宜的作法,積極採取對應的行動,才能在變中求新,變中求得勝。

所以你現在還被習慣牽著走嗎?請想想你的工作是你的習慣還是目標呢?

你的人生還有什麼未完實現的夢想,跳出慣有的思考模式吧!重新思考你的未來是什麼?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清明节溯源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 “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 “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爱比恨只多一笔

 父母离婚后,他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和那个叫刘小敏的女人一起离开了小城。


  母亲常常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单位领导替她打了病休报告。


  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时,他只恨自己长得不够快。为了省几个钱,他去很远的郊外打荒草,再背进家门。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了,他把泪往肚里咽了又咽,终于没有哭出来。


  他没考大学,工厂子弟学校正在招老师,他居然考上了,做了体育老师。


  后来,他结了婚,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就算母亲犯了病,损坏了东西,妻子也不吭声。他觉得,这就够了。


  日子刚过安稳,有一天,父亲回来了,原来,那女人花光了他的钱,跟别人走了。父亲说:好歹你是我儿子,有血有缘关系。”


  妻子说:“该养儿子时,不见你的影子;快要养老时,你就跑出来当爹。”


  母亲走过,拉住儿子的手,说:“让他回来吧……”


  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末了,他问母亲:“你真的不恨他?”既是问母亲,又是问自己。


  他去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已是深秋,那里冰冷冰冷的,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电炉、几包方便面。


  父亲见到他,紧张得像一个孩子,说:“坐吧。”


  他坐在床上,居然比父亲高了一截。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后来,他站起来,走到门口,父亲跟在后面。他说:“星期天,我来接你。”


  他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给父亲租了房,跑前跑后地忙着装修,墙壁是他亲自刷的,屋里的桌椅碗筷,都是他去买的,做这些事时,他好像不恨父亲,居然有些欣喜。


  妹妹来了,说:“哥,你想好了?”


  他点点头。


  母亲跟着父亲生活,很久都没犯病。他经常去,坐在小院里,很少说话。


  他看到父亲给母亲梳头,很轻很轻,掉的头发,他一根根拾起来,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父亲说:“老伴啊,叶子都掉光了,我们这两棵老树,就该走啦。”


  母亲微微一笑。


  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


  那天,他教邻居的孩子写字猛然发现,爱比恨只多一笔。就这么一笔,写出的却是人间的冰火两重天。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生命並不會帶給你什麼,而是你留給你的生命什麼

大明是個很有錢的人,但他活得很不快樂。雖然他要什麼有什麼,但總覺得自己還是好空洞,卻說不出所以然。

有天有個乞丐來敲門要飯,他看到了他的菲傭把乞丐趕走時,乞丐由希望變成絕望的表情,大明突然間找到了那種感覺:「那就是我想要的!」

因為他不快樂,所以當他看到別人痛苦時,反而會有一種莫名的快樂!

大明開始變得尖酸刻薄,變得連他的朋友還有菲傭都不喜歡他了!

在一次出門,大明看到了一個拾荒老人。

他覺得很刺眼,原因是拾荒老人的表情竟然像太陽一樣燦爛,帶著微笑。「奇怪?撿破爛這種討生活的人,怎麼看起來微笑滿臉?活得很快樂?」

大明突然有點想捉弄他!

他請菲傭把老人請回豪宅過了好幾天的享受,在第7天把他踢出門外。

「這下從地獄把你帶到天堂,再把你摔下去,看你痛苦的表情,說不定還會讓你質疑自己活著的意義,哈哈哈!」

但出乎意料的是,幾天後去看這位老人,他還是快樂得撿著的舊紙箱、保特瓶,逢人都帶著微笑,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大明這下納悶了!?就再次把老人請回家,並且也對這麼樂觀的人好奇起來。

「一大把年紀了,所剩日子也不多,難道你不覺得人生已經絕望了嗎?」

「年輕人,謝謝你前幾天的招待,要不要聽聽我的故事啊?」

大明點頭

「在我40歲的那年,有份很穩定的工作,而且也有個很漂亮的老婆。

一切直到生下了我們的第一個兒子後,一切都變了…我們的兒子智能不足,於是我們開始了許多的爭吵。

但在這些激烈的爭辯中,除了孩子的問題,彼此也感覺到其實真正的裂縫早在孩子誕生前就開始了!

就像兩條交叉線慢慢變成平行線,不再有交集點。簽字後,她離開了我。

我還是依舊去工作,我的生活支柱就是愛著我的小孩。

人家在說,智能不足的小孩是最幸福的!

少了煩惱、沒了勾心鬥角,他們是最純真善良的人類!

我也深深這麼感覺著,我愛他!他單純的笑容常讓我忘掉煩惱。

5年後我的孩子在過馬路時,發生意外,從那一天起,我的世界就變了…我荒廢了工作,也把房子、車子賣掉,整天喝酒,麻痺自己。

這樣的日子大概只維持了一年,錢花光了,我靠坐在街角,等待死亡。

昏昏沈沈中,突然想起我的孩子。其實我養他很辛苦!

我知道在外界有很多孩子欺負他,我也不可能保護他到永遠。

有一天他長大了會面對更險惡的世界,或許他離開也是一種解脫。

這樣想著想著,覺得沒有什麼遺憾了!

往事就好像電影,一幕一幕從眼簾映過,只是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原來我不敢承認這麼多年來我很想她!

我想反正我就要死了,不如就去看看她最後一眼吧!

也沒有真的要見她,只是要看她一眼而已,也許這樣才能了無牽掛吧!

那封信是五年前她離家寫的,她說著她會等我,她現在在外面租了間小房子。

找到了房子,但人事已非,她早就搬走了。我向隔壁的鄰居打聽消息。

『你是她的誰啊?』『我是她的表哥,北上來看看她,我們很久沒聯絡了。』

『喔!小莉她去年結婚了,搬到台北啊。』『她過得好嗎?』

『嗯!她對每一個人很好啊!本來是一個人住啦!後來她公司上司有追求她也是個很好的男人啊,我們都認識啦,他們的婚禮我們還有參加!』

熱心的鄰居還把他們一起去爬山、進香等等的社區活動的團體照片拿給他瞧!

『你要不要她的電話呢?我們都有聯絡喔!』『不了,謝謝!』

當時我剛聽到她結婚的消息時,突然有點恨意!

但照片裏的她,笑容還是像記憶中一樣燦爛,不!笑得更甜蜜!照片裏的男人也給人很溫和的感覺。

跟對了人,那才是她的幸福,我是個不值得依靠的人!

你知道嗎?人的心結往往打開,很多事就變得雲淡風輕,不再計價仇恨怨懟。其實我還是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啊!

不論是跟孩子的,或曾經跟她的,我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怎麼捨得死?

所以我決定活下來,要多多擁抱這些回憶!它讓我的這不完美的一生帶來完美!

當時手已開始發抖,將近五十歲的人也找不到工作了,不過沒想到這些舊紙箱、保特瓶、飲料罐的,還救了我一命!

所以我也感謝它們啊!它們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的回憶!人生是甜美的!」

大明上了人生的一課!大明變了!他變得樂善佈施,也參加了許多的義工行列。

心靈的改變使得他更熱愛生命!大明終於發現他缺乏的只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他永遠記住老人所說的最後的一句話。

《生命並不會帶給你什麼,而是你留給你的生命什麼。》

「怎麼樣的態度,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