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星期六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的传说

有一种极受人们欢迎的著名小吃叫“绍兴香糕”,传说这绍兴香糕还与吕洞宾有关哪。
在杭州,人们一直都有过年登山的习惯,就是在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去登山以讨“步步登高”的吉利。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有一位卖松糕的年轻人,是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人们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最后都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要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街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不大一会儿功夫,小绍兴的松糕便卖得仅剩下一小块破了角的了,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早饭,便留下了这块破了角的糕准备带回家去给母亲吃。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位衣衫褴褛、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头枕在口对口地对在一起的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人们乞讨,便非常同情地摸出几文铜钱递给老人。谁知老人却不要铜钱只要讨块松糕吃,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那块松糕递给了老人,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对小绍兴的行为十分赞许。这以后,每天走过庙门口时只要看见那老人,小绍兴便会送给他一块松糕。
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时便问道:“遇到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了吗?”小绍兴答道:“因连日阴雨、生意清淡,我娘吃了卖剩下的松糕后得了病,现在茶饭不思。”老头听后,哈哈一笑说:“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药我这可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并嘱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药放到松糕里,这样他娘的病就会好。
老人说完话就像一阵清风一样不见了,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每天躺在那口对口在一起的破碗时,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
小绍兴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按照吕洞宾指点制松糕的方法,先把葫芦里的药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再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等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烤成金黄色。这样烘烤出来的松糕会散发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未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想吃松糕,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
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由于这种糕奇香扑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赞不绝口。于是改松糕的名为“香糕”,又因为香糕是小绍兴做出来的,又被称做“绍兴香糕”。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香糕里放进去的药就是中药里的砂仁。因为砂仁性温,能理气宽胸、健脾和胃、增进食欲,适用于脾胃气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这样才使得香糕成为一种长盛不衰、备受人欢迎的传统小吃。
--转载自正见网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古代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

古时候举行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代替了。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爱到拐角 学学棉花

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

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当初结婚前看走了眼,他感觉日子这么过实在没有意思,他决定征求父亲意见后和妻子离婚。

父亲听完他的埋怨及诉苦之后,问他,你的妻子有优点吗?年轻人抱怨说,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你在她心目中有优点吗?父亲又问。年轻人迟疑的说,好像也是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父亲说,你比我强,我结婚前不知道你母亲优点是什么。年轻人抬头望了望他的父亲,想说什么又最终咽了下去。

父亲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块瓦片和一团棉花问他,它们谁更硬一些,年轻人不知父亲想干什么,说,这还用问,当然是瓦片硬了,父亲把瓦片和棉花举到同样的高度松开了手,只见瓦片落地后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轻飘飘的落了下来,父亲问他,为什么硬的碎了而软的丝毫未损。年轻人想了想说,软的很轻,所以丝毫未损。

父亲拍拍他的肩,深切的说:“孩子,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卑下来,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样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而碎,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父亲一辈子只明白一个道理,承认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你应该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话可以让她记恨你一辈子,也会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父亲像你对待妻子一样对待你的母亲吗?”

“坚决不”,年轻人低下头对父亲说,默默转过身走向家的方向。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新娘踩红毡的由来

河南省民间婚娶,新娘子下轿后脚不踩地,要踏着一溜芦席由伴娘护送进新房,谓之“踩红毡。”这一习俗是怎样由来的呢?

相传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诸葛亮,年轻时便胸怀大志,但因无名师指点,进步十分缓慢。后来他听说黄承彦的女儿聪明绝顶,不仅独得黄氏家学,而且精通兵法,只是因为面貌丑陋,老大年龄了还未嫁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闻讯后立即备礼登门求婚。黄承彦见其通情达理,一片赤诚,就满口答应下来。

迎娶之日,诸葛亮为了试试新娘子的才智,便在院中摆了一个“长蛇阵”,借此阻挡黄氏女进洞房。花轿到了门口,黄氏女却不慌不忙,但见她从轿中带下四块红毡来。原来她猜知诸葛亮会来这一招,伴娘把红毡轮换铺到地下,新娘子踩着红毡由“生门”走到院中,又从“开门”进入洞房,轻而易举破了这“长蛇阵”。

黄氏女坐在新房里,盘算着咋样考考诸葛亮。她听父亲说诸葛亮胸有大志,才华非凡,于是便用房中六十四根蜡烛在地上摆了个“八卦阵”。当夜诸葛亮送走最后一名闹房的好友,匆匆来到新房,进门见蜡烛后立时明白其妻之意,然“八卦阵”变化多端,再三辨认终认不出“生门”和“开门”,心中一急,却误入“惊门”,但见四面刀兵埋伏,自己被牢牢困入阵中。诸葛亮摇摇头,连声喊苦。黄氏女见状,赶紧在桌上点燃一支大蜡烛,拍桌以示生路。诸葛亮闻声抬头一看,立马醒悟,沿着指引路径顺利走出八卦阵。

诸葛亮十分敬佩妻子的才华,赶紧向妻子深施一礼,请求施教。黄氏女见丈夫求知心切,便细细叙起阵法来,一直叙到天明。

后来,人们为了祝愿新婚夫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敬相爱,白头偕老,民间便模仿黄氏女的做法,下轿后也踩红毡入洞房。因为毡价昂贵,逐渐改用了芦席代替,但依然称呼为“踩红毡”。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床禁忌 當心臥室風水影響戀愛運勢

以陽宅學的角度來看,臥房的風水格局跟愛情運勢息息相關,所以你若總覺得自己的桃花不夠旺、戀情經常無疾而終,或者是常常有感情糾紛,建議你快來檢視一下臥房的風水格局,揪出妨礙感情運的元兇,還你幸福甜蜜的美麗人生!

1‧房門衝床,異性緣弱
當房門一開就對到床的話,在風水上是很不好的,一來,從外面就可以看到最私密的睡處,少了隱私權;二來,睡在這樣臥房裡的人,容易分神和小煩惱不斷,久了甚至還會出現神經質的傾向。此外,心胸經常不開闊,常常煩憂而愁眉苦臉的樣子,這樣異性緣當然不理想。

破解法:可擺設屏風或是掛上門簾擋住,讓房門和床之間有個遮蔽物。

2‧廁所衝床,戀曲堪憂
房間內有衛浴設備者,雖然方便,但其實就風水而言,並不是好的格局,畢竟廁所是穢氣排放、聚集之處,當濁氣在臥房內共流,對人的身體並不好,也易造成志氣消沉、缺乏積極性,在愛情中被動或處於劣勢,而讓戀情堪憂。

破解法:可用屏風或是掛上門簾擋住廁所穢氣,或隨手關上廁所門都是不錯的方法。

3‧床尾對電視,戀情受干擾
有些人會在臥房擺放電視機,而且為了舒適,還會將電視機擺放在床尾,也就是與床成一直線的擺法,雖然便利,但其實電視機的輻射波對人體有不良影響,對磁場也會帶來不良的干擾,當氣場被中斷,本身的運勢也會受到波及,長期如此,愛情容易多紛擾,因而帶來很多麻煩事情。

破解法:建議將房間裡的電視機換成液晶電視,以減少輻射波的干擾。另外,也可以使用木頭的拉門或藍色的布幕,睡前拉上加以阻隔。

4‧床頭靠瓦斯爐,脾氣火爆
臥房中床頭對過去的隔壁,要避免是廚房,因為廚房是生火煮菜的地方,火在五行中有炎上旺盛的特點,所以在其隔壁待久了,一個人的性情也容易因火氣大而變得較為暴躁,當你的脾氣容易動火,那麼給人的外在觀感自然也不會太好,在愛情中也容易因為火爆沒耐性的脾氣,而常和另一半發生口角爭執喔!

破解法:若可重新安床變更床頭的位置最好,若不行則可放藍色的裝飾品於床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最容易暴跳如雷的星座

世間很多事都是有得說沒得做,又或是有得做沒得說,有時候碰到無奈的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很多人面對這些讓人惱怒的事情時處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會因為一句無意的玩笑而記恨在心,有的人則會為了擠公車不小心被踩到而耿耿于懷,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無聊的時候,生活總是願意給你找來一些這樣那樣的小麻煩讓你來處理,而如果正趕上你的心情不好,那麼怒火就會一觸即發,讓很多星男星女們暴跳如雷,嚇煞旁人!那麼究竟發生什麼狀況更容易讓你暴跳如雷呢?又是誰發起脾氣來最可怕呢?

第一名:獅子座

每個人發起脾氣來都很可怕,而獅子座的人不是很容易生氣或是發脾氣,每當遇到事情時,他們都會謹慎小心,思維周密,但如果真的生氣了,那簡直就是暴跳如雷,非常的可怕,極具攻擊性和暴力傾向。獅子座的人非常的具有領導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不喜歡循規蹈矩,而更多的是喜歡自我主導,追尋自由,一旦心情不爽,身邊人就會遭殃,甚至是任何人都會成為他們的出氣筒。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喜歡反駁別人意見的人,那你就要離獅子座的人遠一點了,如果你挑戰他的領導地位,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除此之外他們還非常討厭出爾反爾說話不算的人,當然,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們會第一個抓狂,生起氣來更是會暴跳如雷。跟獅子座的人談戀愛或是做朋友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注意,他們喜歡公平的對待任何人或是事,如果你說“你不該跟我爭”、“我沒記住”、“我應該比你多一些”等等,他們就會認為你出爾反爾,並且非常的不公平,如果正趕上他們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那你就慘了!

第二名:天蠍座

天蠍座的人很容易生氣,並且生氣的時候非常的可怕。天蠍座的人憎恨背叛,他們具有很強的復仇心理,更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情,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在自己的周圍尋找宣洩的物件和“倒楣蛋”,如果你真的不小心撞上了槍口,那麼後果可想而知,暴跳如雷的天蠍可不會讓你占到任何的便宜。除此之外,他們還非常討厭離棄,任何不負責任的表現都會讓他們生氣,除非是他們自己認為對的,好在天蠍發完脾氣之後會自動收拾殘局,如果你是他的親人或是朋友,那麼就不要輕易的背叛他們,“我喜歡上了別人”、“走了就再也不會回來”等等之類的話儘量不要讓他們聽見,他們很可能會因為你的背叛而暴跳如雷。除此之外,他們的心事或是夢想都是最為高尚的,不可褻瀆的,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你隨便的拿來開玩笑,惹得他們怒火中燒,局面可就會失去控制了。

第三名:水瓶座

水瓶座的人看似非常的害羞和靦腆,就像一隻雍容華貴的小貓,有人不禁會問,他們也會發脾氣?其實發脾氣是人的本性,無論你的社會地位如何,發脾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而水瓶座的人生氣也是不難見到的。他們通常會通過表情或是某一些動作來警告你,他現在很生氣。而水瓶座的人非常的討厭別人干涉自己的自由,無論你是他們的朋友或是情人,都要非常的包容他們,看似成熟老練的他們,其實內心非常的頑皮幼稚,就像是一個剛剛懂事的小孩子,總會找個機會偷偷地淘氣,千萬不要經常的提醒他你正在限制他的自由,不然後果很嚴重,“你會愛我嗎?”、“婚後你會在意我嗎?”等等之類的話你最好不要天天問個沒完,不然他們就會很生氣。如果偏偏在他們心情低落或是煩躁的時候聽到你的喋喋不休,那麼他們可不會過多的顧及你的面子。

第四名:白羊座

白羊座的人很喜歡真誠,不喜歡欺騙,無論你是有意的或是無意的,甚至是善意的謊言,或是開玩笑,他們都會立刻暴跳如雷。善意的謊言看似沒什麼太大的傷害或是不雅,但是如果你們之間的交情真的不錯,那麼還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吧,因為任何形式的欺騙對他們來說,都會讓他們覺得很難堪。除此之外,白羊座的人永遠都是把自己的尊嚴放在人生第一位的,更是沒有什麼能夠超越自己尊嚴的,如果你有不削或是否定他們尊嚴的態度,那他們就會給你好看的,像“你算老幾?”這種叫囂的話最好不要讓他們聽到,如果你執意去試探他們的尊嚴,小心他們翻臉不認人。

第五名:巨蟹座

巨蟹座的人自尊心非常的強,水象星座的柔情,註定讓他們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但是不要被他們的外表所“欺騙”了,他們如果生氣起來,暴跳如雷的螃蟹絕對不會讓著你。除此之外,巨蟹座的人非常的愛家,他們把家庭看得相當重要,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你只是不小心或是表示坦承,說了他們家人的不是,那可很容易惹毛他們,例如“你姐姐真的不好看”、“你弟弟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吧”等等的話,會讓他們非常的生氣,小心他們揮起螃蟹鉗子亂夾人!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娶鬼妻談「冥婚」

冥婚習俗源自周代,按《周代.地官.媒氏》之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鄭玄注:「遷葬謂生時非大婦,死既葬遷之,使相從也。」《舊唐書.蕭至忠傳》:「韋庶人又為亡弟贈汝南王洵與至忠亡女為冥婚合葬。」冥婚之俗古已然,而古代冥婚是為已故之男女結為夫妻並予合葬。揆其用意在使「男有分,女有歸。」縱使亡故亦當如是。

台灣的冥婚俗稱「娶神主」,形式上與中國古代冥婚不同,台灣的冥婚是替未婚死亡的女子尋找歸宿,並沒有為已故的未婚男子找對象的習俗,更沒有合葬之事;因此台灣的冥婚通常是指陽世的男子迎娶已逝的未婚女子,所以稱為「娶神主」,其用意在為未婚女魂尋找夫家,使之永遠受到供奉。

台灣民間習俗,未婚女子的靈位不得列入祖先牌位接受奉祀,因稱「案格桌頂沒栽老姑婆」,意謂未婚女子靈位不得登入祖先神位。傳統觀念一向將女兒視為外人,因此傳家技藝有「傳子不傳女」之陋規,父母遺產女兒也無權繼承。中國以女嫁為「歸」,《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都是以女嫁為歸;在台灣則稱女兒回娘家為「作客」,而娘家則稱為「外家」,可見民間傳統觀念中,並不將女兒視為家庭的永久成員,夫家才是女人永遠的家。

民間俗信,未婚亡故女子的靈位,只能用一個小紅布袋,書寫「閨女某某之靈位」,單獨奉祀在側廳角落,等到適婚年齡再為她尋找夫家或佛寺永遠供奉,以免女魂因無人奉祀而成為孤魂野鬼。

台灣娶鬼妻的風俗相當普遍,其動機有自願與被動兩種。自願者大都因聽信相士之言,謂其命中註定將會重婚或納妾,於是只好娶個鬼妻充數,一來希望化解家庭破裂的宿命,再則使妻子安心;有些男士則因事業不順利、時運不濟,或因家庭不和、兒女歹搖飼、頑劣等因素,也會娶個鬼妻來庇蔭,反正鬼妻不佔空間,不必吃飯,不會花錢,又能保佑全家,娶之何妨;也有人則是貪圖冥婚時女方附贈的嫁妝而娶了一堆鬼妻,純是以賺錢為目的;另一種情況是未婚妻或女朋友亡故,男方基於道義而娶她的靈位,生前不能相許,死後也要永遠相聚。

被動式娶鬼妻最常見的是「撿到」神主牌,被迫成婚。按民間習俗家中有未婚亡故的女子,當其達到適婚年齡,家人會將其神主牌位裝在紅袋內,並在袋中放置冥紙和紅包,然後將袋子放置在路旁,其弟、甥姪則埋伏兩側,等待「有緣」男士前來撿取,當有男士拾起牌位,埋伏在旁的親人便一擁而上,有的叫姐夫、有的喊姑丈,於是就莫名其妙地當了新郎。撿到靈位的無辜男士通常都會「伏首認罪」擔負起責任,否則據說會被女鬼纏身。

也有鬼妻是隨新娘附送的,家中如有未婚亡故的女子,在其姐妹結婚時就一起出嫁,讓陰陽兩世姐妹同嫁一夫,彼此也好照應,同時避免亡故的姐妹將來無人奉祀,這種買一送一強迫中獎的鬼新娘也時有所聞。

據說有的倩女幽魂會藉托夢、顯靈方式向父母「討要嫁」,或自己主動尋找如意郎君,被迫相中的男士只好自己前來提親。還有路過「姑娘廟」(供奉無主女性孤魂的祠廟)而被看上,或因見到女屍、遺照時讚美幾句就被女鬼纏身的傳聞。台灣民間類似女鬼思春的鬼話連篇,但通常都是繪影繪形,加油添醋組合成一段恐怖離奇的傳說。

娶鬼妻的男士大多是已婚者,鮮有未婚而先娶鬼妻之舉。若是未婚男士先娶鬼新娘,將來仍可以「再婚」迎娶陽世女子,但必須尊原先所娶鬼妻為元配;已婚男士娶鬼妻則原有的妻子也要與鬼妻以姐妹相稱,反正兩位老婆也不會爭風吃醋大打出手,陽世妻子所生之子則要寫「過房書」過繼給鬼妻傳繼香火。幸好法律並不承認鬼妻存在,戶口名簿上也未登記鬼妻姓名,否則就會觸犯重婚罪。

台灣娶鬼妻的程序大致與活人婚禮相同,但儀式較為簡化,場面也不如活人盛大。而一般婚禮是男方付聘金女方贈嫁妝,但冥婚時費用則悉由女方支付,且結婚喜餅、宴客桌數也都比活人婚禮規模小。當男女雙方議定舉行冥婚時,女方先焚香告知女魂,並開始準備嫁妝,包括衣物鞋襪、金飾花粉、日常用品等,其中耳環是必備之物,主要是避免列祖列宗誤將媳婦當作ㄚ環之故。

冥婚通常是訂婚、結婚同日完成,而時辰一般多選在午時之後,且要避開黎明時辰,意在不讓鬼新娘照射到早晨的陽光,這是基於民間陰陽觀念所致。冥婚當天女魂的晚輩將其香爐請至浴室或後廳,並以草蓆圍住,擦拭外表象徵為其沐浴,之後再焚燒衣物飾品供其穿戴。焚燒順序則是先燒內衣褲,再燒衣服、褲裙、外套,最後焚燒花粉、首飾,比照活人化妝程序。冥婚當天,新郎捧著米斗前往女方家迎娶,至女方家中,新郎將鬼新娘的香爐迎放在米斗內,香爐周邊以冥紙塞緊,再將新衣套在米斗外,然後捧著米斗迎娶回家。途中如要上車、下車、過橋、跨門檻、進門、入房,都要呼喚鬼新娘的名字,提醒鬼妻跟進。象徵鬼新娘的香爐迎娶回家之後,就將其名字寫在祖先牌位上,謂之「合爐」,代表鬼新娘正式成為家族成員。

進入洞房後要將鬼新娘的衣服鋪放在床上,而其兄弟也要到洞房探視,謂「舅仔探房」,宛如活人婚俗。當晚新郎就陪伴著鬼新娘的衣服睡覺,表示夫妻圓房。冥婚三天內新郎的陽世妻子必須迴避,不能擅入洞房。冥婚後三或六天,鬼新娘也要比照陽世婚俗返家「作客」(歸寧),鬼新娘回娘家時,由新郎的陽世妻子代表鬼新娘穿戴頭花、金飾,到鬼妻娘家作客。當天由女方宴請親友,但這種筵席通常只邀請至親好友,場面不如一般喜筵盛大,筵席上新郎座位旁邊必須留一個空位給鬼新娘。此後每年正月初二,陽世的妻子都要代表鬼妻回娘家作客。

台灣冥婚習俗雖然神祕詭譎,荒誕離奇,但基本上這是一種「女有所歸」思想的呈現,父母不願見到亡故的女兒沒有歸宿,將來無人奉祀,因此縱使亡故都要幫她找到一個永遠的歸宿;無論生前死後,父母對兒女的愛永遠不變,這份倫理親情、親子之愛才是冥婚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在女權高漲,女性自主性強烈的現代社會,女性不再依附男人生存,女性單身貴族也日益增加,「桌頂沒栽老姑婆」的傳統習俗正面臨時代的考驗,或許那些倩女幽魂、單身女兒根本不在意有沒有歸宿呢!看來「晚晴協會」實在有必要在陰間成立分會,收留那些離婚或不結婚的現代女鬼。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人性的尊重

一家生意很好的點心店門口來了一個乞丐。

他衣衫襤褸,渾身散發著一種怪味,當他畏縮著走到蒸點心的大爐子前時,周圍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

伙計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滾開。

乞丐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說:「今天我不是來乞討的,我聽說這裡的點心好吃,我也想嘗嘗。我已經想了好久了,好不容易才湊到這些錢。」

店老闆目睹這一幕,他走上前十分恭敬地將兩個熱氣騰騰的點心遞給乞丐,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

在這之前,無論多麼尊貴的客人來買點心,店老闆都交給伙計們招呼;可今天他卻親自招呼客人,對他畢恭畢敬,而這個客人卻是一個乞丐!

店老闆解釋說:「那些常來光顧我們店的顧客,當然應受到歡迎,但他們都是有錢人,買幾個點心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容易也很平常的事。今天來的這位客人雖然是位乞丐,卻與眾不同,他為了品嘗我們的點心,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之至,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旁邊的孫子不解地問。

老闆笑笑說:「他今天是作為一個客人來到這裡的,不是來討飯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這個店老闆就是兩次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他對乞丐的鞠躬之舉深深地印在了當時只有十歲的堤義明的腦海裡。

後來堤義明曾多次在集團的員工培訓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可以想像,這裡的「尊重」絕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這樣的尊重絕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惟其如此,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回報。

----------------------------------------
報長的話:
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是基本的禮貌,不以他人的穿著、外表、殘缺而鄙視對方。

能真心待人,平等對待的人才是值的人們所尊重的,而懂得尊重旁人,旁人也必定尊重自己。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棺內陪葬品

棺內還要放置一些陪葬品,每種物品都有其作用:

『草絲』、『石灰』、『稻灰』或『茶葉』:舖於棺材最底部裝於布套內平舖於棺底,做為『吸血水』之用。

『銀紙』、『蓮花金』:置於稻灰或茶葉上,也可當作亡靈去『陰間』的路費。

『七星板』:長『五尺半』寬『一尺半』厚約『五分』,上畫七星及太極有『避邪』的作用。

『桃枝』:亡靈赴陰府之路甚遠,途中有被野狗追咬的顧慮,故準備桃枝作為『趕狗』之用,也可當作『手杖』使用,若遇到惡鬼還可當『劍』使用,有些地方則使用『柳枝』代替『桃枝』。

『石頭』:這是一種迷信的『習俗』,認為死者有『還魂』回來的可能,而導致家屬的不安,放一石頭並稱:『等到石頭腐爛了,才能再回來相會』,石頭當然不可能腐爛,所以亡者也不可能再回家了,這是一種善意的欺騙。

『煮熟的鴉蛋』:用意和石頭相同,稱:『要等到鴉蛋孵出小鴨才能回來見子孫』,表示永不能回來。

『豆鼓包』:和前二項用意相同,稱:『等豆子發芽才能回來』,豆子已經發酵過,不可能再發芽了。

『過山褲』:用白布製成,所謂過山褲就是登山時所穿的褲子,將褲腳一個正縫;一個反縫。相傳亡靈穿著過山褲翻山越領趕赴陰府時,若是遇上惡鬼,則將過山褲脫下丟給惡鬼,惡鬼撿了褲子來穿,因為褲腳一邊正一邊反,惡鬼無論怎麼穿都不能順利穿好,這樣亡魂就能很從容的逃進陰府了,其用意在『欺騙』惡鬼。

『雞枕』:用白布縫成,面上加一紅布,裡面裝滿『銀紙』,作為死者的『枕頭』。也有內裝『雞毛』和『狗毛』者,或者將『雞毛』和『狗毛』插在枕頭的『二邊』,使用『雞毛』和『狗毛』的用意是取『雞啼狗吠』的作用,才能讓死者知道晨昏的時間,兼具有『叫起叫睏』的作用。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