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泰山石敢當的傳說


現在,很多地方的房屋前都立著一塊寫有「泰山石敢當」幾個字的大石頭,那麼這個傳統是怎麼來的呢?

石敢当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泰山上有一位年輕的樵夫叫做「石敢當」。這石敢當砍柴時經常遇到一位在山裏修煉的道人,漸漸地兩人混熟了並成了朋友,石敢當在砍柴之餘跟著道人學會了一身好武藝,也學會了一些道術。
一天,石敢當下山來到泰安城中賣柴時,看到一則告示,上面寫明泰安城南王莊的王員外家最近時常鬧妖怪,請過幾位術士除妖,但仍未能阻止此妖作怪,如有高人能除去此妖,不僅可分得王員外的一半家產,並可娶王家大小姐為妻子。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石敢當馬上撕下告示來到王員外家。
原來,一天夜裏王員外家的小姐正在睡覺時,閨房中進來一個青年男子,天亮便離開。此男子來無影去無蹤,家人根本無法查找,由於此男子每夜的糾纏使王小姐很快被折磨得昏迷不醒。
王家找來的幾位術士在小姐閨房的門上貼了符咒,但仍舊阻擋不了每夜必來的妖怪,小姐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石敢當問明情況後,便請王員外備下一口寶劍和一套緊身衣褲,然後畫了符咒貼在小姐閨房的門上。
黃昏以後,石敢當換好衣服、手持寶劍躲進了小姐的房中。夜半三更時分,忽聽院中刮起一陣狂風,狂風落處一個青面獠牙、頭上長著兩隻角的妖怪進了院子,而後變成一名男子進了屋。
當妖怪伸手撕符咒準備進屋時,就聽見門後一聲大喝:「何方妖怪敢來胡鬧,泰山石敢當在此!」話到劍出,那妖怪中劍負傷後逃走。王員外見妖怪逃走,女兒得救,心中萬分高興,便急忙張羅著為女兒和石敢當的婚事,並按當時告示上所寫的撥出一半家產給了石敢當。
石敢當在王莊住下並與王小姐快樂地過日子。一個多月後,那妖怪雖不敢來王莊卻又去了其它村子繼續鬧妖。人們聽說王莊的石敢當能除妖,便紛紛前來請石敢當去除妖,可是,石敢當一出面,妖怪會立即轉移到別的村莊,就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大半年,眼看年關到了,石敢當怕家中妻子惦記就回家了。
妻子問起捉妖的經過後對石敢當說:「那妖怪會騰雲駕霧,你靠兩腳怎麼能趕得上它?而那妖怪既然怕你,便如讓人將你的名字刻在各村路邊的牆上或石頭上,也許能有驅妖的作用。」石敢當連忙把這個辦法告訴大家,人們便把「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刻在石碑上立在村頭房前,那妖怪果然再也不敢進此村莊了。
從此,村頭房前立「泰山石敢當」石碑這一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南无佛陀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己跑出去玩,结果在山谷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虎,母虎饥饿得无法忍耐,好几次望着小虎想将它吞入腹中。

那位小王子看到了就问他的两位哥哥:「这老虎为什么这么瘦呢?是不是生病了?而且它一直看着小老虎,它可能是饿得受不了,想要咬死牠的孩子。」小王子天真地问着大王子和二王子。

大王子回答说:「没办法,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和血,不然它们活不下去,这只老虎可能生病了,所以没办法去猎捕,最后一定会把小老虎吃掉的。」

「老虎很可怜,虎和豹大部份都是饿死的比较多,为什么呢?它们若是生病就没有力气去猎捕动物,无法猎捕就要活活饿死,或是迫于饥饿的痛苦而违背了母性,想吞食自己的孩子,这真是残酷而悲哀啊!」小王子哀伤地说着。

二王子说:「不要理它们啦!我们赶快走吧。」

那时候,三王子心里想:「大哥说一定要用活的肉,我该怎么救它们呢?」

「哥哥!你们先走吧,我来想办法救它们。」小王子对着二位哥哥们说着。

他的哥哥们想一想就回答说:「好吧!随便你,不过你自己也要小心,赶快回来,免得母后担心。」

当二位王子离开时,小王子独自思维着:「我为什么要从其它众生的肉来救这老虎呢?虽然为了要喂这只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但是,我去杀死其它众生来给老虎吃,这样也不对啊!我自己也有一个身体,我应该用我现成的身体来布施,而不是去伤害其它众生的生命。布施自己的身体不仅可令母虎饱餐,使小虎远离危险,也可鼓励大众兴起对动物珍爱的心。」

小王子又想:「这个身体本来就是骯脏、不净的,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智慧的人,愿意用这个无常、不清净,而且使我们痛苦的身体来做利益众生的事,这才叫做大智慧。」

「我一定要利益一切众生!将悲悯心布施所有众生,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或是动物,这是我们身为人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决定来舍弃我这个不清净的身体布施给那只快要饿死的老虎和小老虎。希望我赶紧成正觉,了脱生死,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海,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快乐。」小王子在内心发着誓愿。


当小王子体悟人生无常、身为苦本以后,他就从山谷跳下去,掉在老虎的旁边,虽然没死但也受伤了。

此时,老虎靠过来闻一闻,但没有力气咬他,小王子看老虎不咬他,便拿起一枝树枝戳自己的肚子,让自己流血,那只老虎闻到血腥味便开始吸他的血、吃他的肉,最后小老虎也靠过来一起吃小王子身上的肉。

就在此时,小王子的母亲正在行宫睡午觉,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老鹰来吃三只小鸟,其中一只被吃掉了,这个梦让他的母亲觉得很不吉利。因此,她醒来之后便很着急地等着三个儿子回来。

等到晚上的时候,真的只有两个儿子回来,此时,全家人赶紧出去寻找。到了山谷的地方,什么都没看到,只见地上有一滩血、骨头和小王子的衣服,大家一看,内心都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全家人悲痛不已。

就在他们为小王子悲伤的时候,天上忽然放光了,一位天神降临下来,跪在他的父母和哥哥面前:

「父王、母后,以及两位哥哥!请你们不要为我悲伤,我今天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这只濒死的老虎,以这样的果报让我转世为天神,你们应该替我感到高兴才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早日成佛、为了要帮助众生。」

「还有,母后!请您将我的骨头收拾起来,火化之后,建一个塔供奉起来,我发愿:只要众生若有生病,礼拜我的塔,我将以我的愿力使他离开病苦。」成为天神的小王子如此说着。

这个转世为天神的小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当时那个塔还留着,在现今尼泊尔这个国家,被称为「南无佛陀塔」,这就是世尊过去世布施的愿力,以此和后世的众生结善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一亿里的故事




古时的印度社会,是个阶级制度非常分明的国家,人民的地位相当悬殊,就连住的地方都有划分阶级。

位于南印度的王舍城,住民都很富有,但还是有阶级的区分,他们按照财产的多少,分成九个阶级居住着,在这九阶级之首,是个被称为「一亿里」的聚落,一定要有一亿黄金的人,才可以搬到这聚落来住。

当时,有一个居住在第九个阶级中的人,很向往住于一亿里中那份首富者的荣耀,他希望能跃升为那里的住民,可是自己并没有千万的家产。

这做父亲的人很有骨气,他对着他八岁的儿子和妻子说:「我一定好好地努力赚钱,在这辈子赚满一亿黄金,带着你和你母亲搬到「一亿里」去住,让你们过好日子。

为了具足这一资格,从此,这个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做生意累积财富,他不惜辛劳多方想法去赚钱,然而数年来的劳力,才凑足十分之九的资格,正差一步就达成理想的时候,却被病魔缠倒了,病势很危急,他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了,在临死之前,召唤他十多岁的儿子到床前交代遗言:

「儿子啊!我是不会好了,唯一不放心的是毕生的愿望没有达成,父亲对不起你,无法满足你们的愿望,但是,做儿子的你,要继续努力,带着你母亲,一定要住进『一亿里』里面。」父亲抓着儿子的手不放心地做最后的交代。

「好!爸爸!我一定依照你的遗愿。」儿子流着眼泪地答应了。

这孩子虽然还年小,却有高人的智慧,他明白真正的祸福是什么,世界上的财宝像毒蛇,从古以来,多少众生为了贪求而作奸犯科,不惜手段损人利己,招来重重叠叠,理不清、受不尽的苦报。大家不明白,一个人的福报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不下种哪会有收获呢?富贵有它的门路,布施才能踏进富贵的领域。

可是他知道他母亲不会懂得这些道理,等办完父亲的后事之后,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婉转地对母亲说:

「妈妈,父亲叫我要完成他的愿望,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要等到将来,现在就可以住进一亿里享福,只要把家中的财宝悉数交给我,让我来经营,我一定要带着您住进『一亿里』里面。」

母亲听后将信将疑,可是她是疼爱孩子,想依赖孩子的,所以还是将宝库的钥匙交给孩子。

孩子拿到全部财产,整天在外面用它雕塑佛像、建造塔庙、供养比丘,做宣扬佛法的费用,又取出一部份来救济贫苦的人。

这小孩拿着他父亲毕生的积蓄,每天忙进忙出的,忙碌了几个月,做母亲的眼看财宝一天天地消失,虽然儿子每次都婉转解释给她听,但做母亲的心里仍然很担忧,不要说做不成一亿里的居民,就怕连生活也将失去依靠。

不到半年,父亲半生的积蓄都被儿子散发精光了,这母亲终于忍不住了,把儿子叫来问:

「儿子啊!这半年来,你到底有没有赚到钱?」母亲不放心地询问着儿子。

儿子回答说:「我已经将父亲的积蓄全部用完了!」

他的母亲一听,气的差点昏倒,哭着教训他儿子说:「你说你要去赚钱,怎么会把钱花完了呢?这样叫做经营吗?」

这母亲无法理解儿子的做法,只知道这下子家里比以前更穷了。

但是,更不幸的事情又降临了,过不了一个礼拜,他儿子突然高烧不退而死亡,连医生都来不及请,孩子就撒手离开她去了。

财产没有了,唯一的孩子又死去,福还没有享受到,祸难却先临身了。母亲悲痛欲绝,家里又没有钱,丈夫和儿子接连过世,不知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恨不得追随孩子一同死亡。

这时,在一亿里里面传出征募奶妈的消息,原来在一亿里里面有一位大富翁,他是有九亿的黄金那么富有的人,但是结婚多年始终膝下无子,为了没有传宗嗣继家产的儿子整日苦恼着,这一大笔的财宝如何处置呢?

于是,富翁整天坐在轿子里往所有的寺庙去巡礼祈求,他希望获得一个福慧俱全的儿子。后来,因为他虔诚地拜佛,第一太太果然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孩子长得很俊秀,有一种不同常人的神采,看到的人都啧啧称奇。

这富翁老来得子虽然很高兴,而且又是唯一的独子,但是这小孩自从生下之后就是每天哭,而且不吃奶,无论用什么喂他,他都不吃。三、四天下来,孩子对母亲总是像陌生人一般,母亲抱他,他就哭;母亲喂他奶,他也哭,不吃奶怎么行呢?而且动不动就嚎啕大哭。
这富翁和妻子都很烦恼,孩子的母亲怕孩子活不下去,硬是灌奶给孩子也不行,弄得小孩哭,大人也哭,而且无论谁来哄孩子都没有用,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老富翁比自己的命都要紧。

这时候,这富翁只好贴出聘请奶妈的告示。

这富翁聘请奶妈的方式很特别,就是让应征的人抱一下哭闹不休的儿子,无论是谁,只要孩子在她手上不会哭,或让孩子肯吃奶,就立刻赏赐黄金以及让她成为富翁的家眷,住进家里面来。

当告示一出的时候,许多女人都来应试,希望有机会获得黄金等赏赐,但是一个个来抱孩子的妇女都使孩子哭得更大声,莫说喂奶,就是抱也抱不住。

几天过去了,许多女人失望着回去,心想:要做富翁的家眷还真不容易!

这时候,那个前后死了丈夫和儿子的可怜母亲,虽然已经过了一年多,但她还是很悲伤,不晓得如何独自过生活。当她听到征求奶妈的消息,她也就跟着大家去排队凑凑热闹。

当轮到她抱小孩的时候,这哭闹不休的婴儿一到她手上时,就像见到亲人般,竟然停止了哭闹,还挂着泪珠朝她微笑,佣人递过奶瓶来,她塞进孩子的小嘴,这婴儿竟然贪馋地吸吮起来。

那老富翁夫妻看了非常的高兴,一直拜托这可怜的母亲来照顾他儿子,除了赏赐许多黄金给她,并安排居住的处所,只要求这妇人好好的照顾他儿子,做他儿子的奶妈。

终于,这个死了丈夫、儿子的可怜女人,总算是可以好好安顿她的生活。

这一天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她还不能入睡,躺在床上一次又一次回忆这一天的经过,她实在难以相信,她竟然能住进一亿里来。

「是不是在梦中?」这母亲喃喃地自言自语。

「不是的,妈妈!」

有人在答她的话,谁?她从床上坐起来,向周围寻搜,却四处看不到人。

「妈妈,是我!」哦!是身边的婴儿,老富翁的孩子在向她说话,老富翁已经请她做奶妈,把孩子交给她照顾。

「妈妈!妈妈!你不认得我了吗?」

「你?」她很惊奇,这初生儿竟会说话,还叫她妈妈。

「是的,是您那死去的儿子又转生了,你不是说爸爸的遗志是要我们住进一亿里吗?现在我们是一亿里中的首富人家的人了。」

原来,这个孩子将他父亲钱全部用来布施做功德,得到大福报,投胎做为有钱人家的儿子。现在达成愿望了,他真的把他母亲带到「一亿里」里面来住,现在是有钱人了。

望着怀里的孩子,这可怜的母亲顿时流下了眼泪,这时她才知道散财施舍就是发财致富的快捷方式。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两角钱多于千两黄金


从前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孩子,有一天,她从乡下来到舍卫城找工作,碰巧经过一寺庙正在举办供僧法会,她看到很多施主都来供僧布施。

这时,贫穷的女孩子心里想:「我前世没有种福田,所以今生贫苦,日日出卖劳力为三餐奔波。现在遇到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布施种福田的机会才对。」

她就将身上仅有的两角钱,放进功德箱里供养僧众。

当她将钱放进功德箱的时候,里面的住持老和尚看见了,住持就走出来向大家宣布:「这个女孩子是我们今天的功德主,虽然大家捐的钱都比她还多,而这女孩只捐两角钱,但这却是这女孩身上全部的财产,她以最虔诚的心来布施,就这份布施的心,我宣布她是今天的功德主。」

这个贫穷的女孩子听了很高兴,但是布施完了,也确实身无分文,当她离开寺庙后,只好沿街行乞,到了中午,她走累了,便走到一棵树下休息,当她睡着了以后,出现一个奇迹。

此时是正午,日正当中,但是太阳却晒不到她,她上头有一圈云为她遮蔽阳光,相传这是有德的人才能有的瑞相,但竟然在这贫穷的女孩身上产生这种神迹!

那时候,在附近有一个小国家的国王,他的皇后刚过世,国王的原意是不想再娶,但是,每个大臣都进言:「国王!您一定要再娶,这样才能传宗接代,我们去替国王找一个全国最有德行的女人来做皇后。」

当这些大臣们在找寻新皇后的人选时,经过这女孩休息的地方,大家同时看到了这太阳晒不到她的神迹。

「啊!这个女孩子一定是个有德的女人,她就是新皇后的不二人选!」所有的大臣一致认同地说。

这布施两角钱的贫穷女孩,当下从乞丐变成皇后,成为一国之母,过着尊贵的日子。

这个女孩子成为皇后之后,知道自己是因布施功德所致,便感念当初捐两角钱供僧的佛寺。

「我那时候布施两角钱就已经是功德主了,我现在贵为皇后,带更多黄金到佛寺供养,那个老和尚看到我一定会很高兴,一定更尊敬我是大功德主。」皇后心里想着应该再去做更大的功德。

于是,皇后坐着八人抬着的大轿,几箱子的供养品跟在后头,一路上浩浩荡荡地来到佛寺。

当皇后驾临佛寺时,随从们大声喊着:「皇后驾到!」知客师父们赶紧出来热络招待,就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皇后娘娘。

此时,皇后等候多时,就是看不到住持老和尚,怎么派人进去请,老和尚就是不出来。

就在皇后心里觉得纳闷时,老和尚派了位小沙弥来向皇后说了以下这番话:

「住持师父说:『您当年布施两角钱是真正的虔诚,是以全部的财产布施,而您这次来布施并不是因为虔诚的心,而是因为现在贵为皇后,要大家知道,希望受到人家赞美,是为了做功德主而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功德,我不需要出来和您见面。』」

皇后听了小沙弥一番话,内心惭愧不已,原来贵为皇后的自己,拥有一切,却失去身为贫穷女孩时那份虔诚布施的心!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五百羅漢與鹿女的傳說


古時候,在天臺橋上有一個名叫「同壽藥堂」的中藥店,而離此不遠處還有一座國清寺。
同壽藥堂中藥店的後院養有梅花鹿,而前臺則賣鹿丸、鹿膏、鹿丹和鹿膠等名貴中藥,生意很是興隆。有一年過中秋節時,老闆招呼所有的師傅、店員一起在天臺橋飲酒賞月,高興之餘特地在餵鹿時添加了一些稻穀等飼料,就在鹿群美美地進食時,正巧天上落下一滴「玉皇水」在飼料中被一隻母鹿吃了進去。
相傳,每年中秋節的晚上都會落下一滴「玉皇水」,「玉皇水」是天上神奇無比的寶物,滴在石塊上會滴石成金,滴在水中魚兒會成精,而滴在各種生靈上則會延年益壽。
這鹿吃了「玉皇水」後,肚子卻漸漸大了起來,然而在母鹿滿月時竟生下個小女嬰,老闆大吃一驚,認為不是好兆頭準備丟棄。這時,國清寺方丈過來說此女將來可為同壽藥堂帶來福氣,於是師傅、店員們便都很熱心給她餵粥、餵湯、餵鹿奶,小孩也活了下來,後來大家給她取名叫「鹿女」。
鹿女在大家的關懷下漸漸長大,長得又聰明又勤快,每天幫助大家洗衣做飯。就在鹿女滿十周歲的當天夜裏,國清寺方丈做了個奇怪的夢,夢中觀音菩薩對他說:「明日將有五百個人被押解路過貴寺的山門前,你務必相救,萬萬不可疏忽。」
方丈怎敢怠慢,天沒亮就立等在豐幹橋,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準備做晚飯的時候才見到一個農夫背著一隻魚簍走了過來。方丈忙上前施禮道:「老人家,魚簍裏是啥東西?」農夫答道:「是螺螄。」方丈便問農夫:「這簍螺螄能否賣給老納?」 農夫說道:「既然方丈需要,老夫就奉送於你吧。」方丈說道:「善哉,善哉,多謝老丈!」方丈提著魚簍倒出螺螄一數,正好五百粒,方丈口中說到:「阿彌陀佛,有救了。」然後連忙倒入放生池中。
就在方丈往放生池倒螺螄的時候,鹿女在藥店為大家點火做夜飯,突然來了一股風把火給吹滅了,鹿女急忙跑到寺院向和尚借火。寺中主持和尚深知這鹿女來歷,原來這鹿女本是服侍王母娘娘的一個鹿童,只因偷吃了一個千年蟠桃才被打下凡間受苦,偏巧「玉皇水」救其性命。
於是,主持想借鹿女自身所攜帶的功能來拯救五百羅漢,主持便對鹿女說道:「借火不難,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鹿女說道:「大師請講。」主持說道:「你只需在寺內走五百步,每走一步就喊一聲腳下生荷花,但只管往前走不能回頭看。」鹿女說道:「請大師放心,鹿女我照辦就是了。」那鹿女便每走一步就喊一聲「腳下生荷花」,只見她的話音剛落,就會有一朵荷花破土而出,走了五百步,五百朵荷花已經連成一片。
主持望著出現的奇跡,閉眼合掌口中念到:「阿彌陀佛,五百羅漢有救了!」 這時,只見每一朵荷花中間坐著一個很小的人,一陣香風後小人逐漸變大了,忽聽「唰」的一聲五百個人同時跳下荷花,眨眼間,所有的荷花又不見了蹤影,五百個人連忙向鹿女和主持和尚道謝。
這五百人便是五百羅漢轉世,此後便在國清寺為僧,最後都修成正果,後人為紀念他們在凡間曾經做過的許多好事,便設立了五百羅漢堂,而鹿女也因功滿德圓又回到了天上。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闹洞房的由来


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通常要经过提婚、订婚、迎娶出嫁、闹洞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高潮。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经先到了,并且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洞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有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比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者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且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文殊菩薩與歇龍石


在山西五臺山中藏有一塊歇龍石,傳說歇龍石是文殊菩薩從東海運來的。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梵文全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其智慧、辯才第一,被稱為「智慧」的化身,所以又叫「大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曾來山西的五臺山講法,那時候的五臺山叫五峰山。文殊菩薩來時氣候極其酷熱,並已經久旱無雨,文殊菩薩在傳教中為了改變當地惡劣的環境,造福於萬民,便去東海龍宮向龍王化緣。
龍王領他遍覽宮內奇珍異寶,文殊菩薩都沒有要,最後看中龍宮外面那塊又大又黑的石頭。龍王聽後有點為難,原來這塊貌不驚人的石頭叫歇龍石,是龍族勞頓或休閒時用來歇息的,龍王本打算推託,但其心中料想這老和尚肯定搬不動這又大又重的黑石,乾脆假作人情。
不料送給和尚的話剛出口,就見這老和尚立即雙手合十作謝後,用一個手指輕輕一點,這歇龍石竟然變得只有彈丸大小,裝進袖筒裡。龍王見狀雖是後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
這歇龍石被文殊菩薩帶回五峰山後,整個五峰山區頓時出現清泉潺潺、草長花開的景象,氣候也變得涼爽舒適起來。此後,人們就把這塊歇龍石叫做清涼石,五峰山也叫做清涼山了。
後來,龍王的五個兒子回到龍宮時發現歇龍石不見了,問明原由後就一起趕到五峰山,想找歇龍石回去。
五位龍子來後見五峰高聳、霧海茫茫,哪裡還找得到歇龍石,氣得橫衝直撞並揮動龍爪亂挖亂翻,五座山峰的尖頂不多時間就被削掉而變成五座平臺,每座山的半坡上也留下了成堆的被人們稱「龍翻石」的亂石,於是五峰山就改叫五臺山了。
這歇龍石到底去了哪裡?原來,歇龍石根本就不在五峰山的頂端,而一直存放在清涼谷中的清涼寺內。
此黑色的巨石長有5米,寬有2米,面平而下銳,石面上似乎銘刻有經文,由於年代久遠早已模糊不清。據說,當年文殊菩薩常常端坐在石上講經說法,周圍能容納數百僧徒聚坐聆聽。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