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屠妖節

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它种族各有各的风俗、传统节日,一年到头各国节庆都能在我国一起过。而对我国的印度教徒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印度新年「屠妖节(Deepavali)」。

这个节日融合着印度数千年的宗教、神话与艺术,盛大热烈的庆祝屠妖节似乎是马来西亚印度教徒与生俱来的使命。我国旅游局表示,印度新年是在印度历中一年最黑暗的一天所举办,通常会落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底之间(印度历的第7个月),俗称「屠妖节(Deepavali)」或「排灯节(Diwali)」。

庆祝这个节日的由来很多,其中最普遍的传说为庆祝魔王那拉卡苏拉(Narakasuran)被神主克利斯惩杀。当时天神与大地女神生下的唯一儿子那拉卡苏拉被赋予神的力量与武器,但祂却滥用权势兴建城堡,以残忍的手段欺压人民,并由于祂个人畏惧光明、留恋黑暗,甚至禁止民众晚上点灯。结果另一位天神向神主克利斯纳(Krishna)申诉,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魔王纳拉可苏拉被女神莎雅巴玛(Satyabama)所杀,闻讯的人民接鼓舞欢呼,大肆庆祝,并燃起油灯将整个城市点亮,庆祝这一个光明重生的时刻。故被称为「屠妖节」。

另个被纪录在史诗(Ramayana)中的传说是为了庆祝喇嘛(Rama)在颠沛流放14年之后回到他的王国,全国上下点起油灯,象征着人民在雨季冬季交替之际,有着丰收的收割,正式等待富裕财机来临之时。因此,屠妖节同时也是人民庆祝祈祷,祈求天神赐福兴旺的节日。这亦是「排灯节(Diwali)」的由来。

在这个印度教徒视为最盛大的节日,我国的印度教徒会用各式各样的灯火装饰屋子,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邪不胜正及智慧。大部分的印度教徒家庭会以油沐浴祈祷,代表着洁净去年的晦气,迎接崭新一年的好运\\头。按照习俗,他们会换上新衣、点着油灯同家人共享早餐,并把家中装饰得鲜艳亮丽,表示光明战胜黑暗。

我国欢庆印度新年当天,印度家庭不仅会拜访亲友分享佳肴,甚至还「敞开门户」欢迎不同宗教种族的访客一起庆祝。游客可趁此节庆期间,与我国人民共同欢度印度新年,并尝试地道的印度年节料理。印度的屠妖节米粒艺术您知道吗?白米除了可以煮成饭充饥外,还能成为色彩缤纷的“Kollam”民俗艺术喔。制作美丽的“Kollam”是每逢屠妖节,印度人必行的风俗之一,功用是迎接在佳节期间到访的客人。除了迎宾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准备迎接屠妖节的来临前,印度人会用染上色彩的米粒,拼成一幅幅大大小小的“Kollam”铺在大门前,诚意和创意拼成的米粒拼图乍看之下,就像一幅五彩地毯,其重要性就好比中国新年的门联,中秋的月饼。

如何制作Kollam呢?首先,先用食物染色料把白米染上各种不同的颜色,然后把它晒至干透。再依照着所设计的图案,用手把适合的彩色米粒一一地拼上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得花上一番心思喔。最困难的就在于如何调出图案原本的色彩,以及有耐心的把米粒,一层层的铺在空白的图案上。 而人像图案可说是难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了,因为它必须使用很多的色彩来混合制造渐层的三维效果一般的物体图案就简单多了,只需用几种单一的颜色来拼组。 除了以白米拼成Kollam外,更可用幼细的椰丝、粉末等代替,拼出来的效果也别有风味。使用的材料虽然不一样,代表的心意却是不变的。 白米拼成的艺术,Kollam可谓“粒粒皆辛苦”。单从染色、调色、拼排的步骤,每一颗细小的米粒,都蕴含著作者们的用心与诚意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你想做那匹馬?

有一則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

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的一匹普通白馬。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大師心想:西方路途遙遠,去時要做坐騎,回來時要負馱經書。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忠實可靠的馬吧。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磨坊的這匹馬。

這一去,就是十七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已是名滿天夏的傳奇英雄,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稱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 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是啊,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如果你在房間一圈又一圈地走,你可以走上幾百公里的路,但不管你走多少年,還是無法從房間走出去。但是如果你知道門在哪裡,那麼,很快就可以走出去。

我們一生一直都在繞圈子......一圈又一圈,我們就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沒閒著;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一生也都在受苦,但「除了痛苦」之外,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似乎所有人都繞不出那個圈子。

我非常認同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所說的一句話:「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他說得對,如果你已經承受了痛苦,欠缺的是去領悟痛苦以外的感受。千萬別白白受苦了,否則那輪迴的圈子一定會再繞回來。

記得心理學家法蘭克爾寫過:「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義。」

成長的過程是苦的,但是當你越堅持這種內在轉化的過程,你越發現喜悅、平靜 和智慧穿透到你的內在,你就能離苦得樂。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自我成長,最大的快樂也是自我成長─只要你找得到那個意義。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

佛說:可以給人的七種佈施....

有一人向釋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釋佛開示:「不對!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七種佈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
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禪的故事-燈

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絡繹的村民們你來我往。

苦行僧走進一條小巷,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從靜靜的巷道深處照過來,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

瞎子?苦行僧楞了,他問身旁的另一位村民:「那挑著燈的人真是瞎子嗎?」

他得到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紅桃柳綠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那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可笑嗎?

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鞋上。

百思不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

那提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您什麼也看不見,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嗎?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麼也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我自己!」

「為您自己?」僧人愣了。

盲人緩緩向僧人說:「您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它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我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卻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我。」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

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想到佛就在我身邊。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他,即使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得到我。」

故事就是這樣的簡單,卻彷彿一瞬間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某塊漆黑的地方。

在生活中,熱愛珍惜身邊的一切,我們就會感受到那回饋來的溫暖與快樂!

工作中,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所言所行!

對自己負責,才是對別人負責!

認真地做人;踏實地做事;執著地追尋;耐心地積累,最後卻發現,尋找金礦的過程,竟是將自己錘煉成金的過程!

在愛情裡,用你炙熱的心去孕育呵護那脆弱的嬌艷花蕾,只為了愛能持久地散發、日久彌香!

在婚姻裡,要懂得既然有四季輪換,就有風風雨雨,就有酷暑嚴寒;既然有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我們就能做出可口的美味佳餚!

美滿的婚姻是要懂得相守的藝術!

有個詞很簡單「捨得」,沒有捨,那來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所有人,點燃生命的燈吧,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裡,我們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燦爛!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你家養牛了嗎?

從前,在緬甸農村的一個村莊裡,住著一戶人家,女主人名叫沙麗,
她和丈夫還有三個孩子住在一間小茅房裡。
 
有一天,公公婆婆忽然搬過來,因為他們的房子被火燒光了。這樣,
祖孫三代人就擠在一起過日子,房子本來就小,生活變得十分不便,
日子一長,小媳婦不幹了,她有苦難言,只好向一位禪師傾訴內心之苦。

沙麗說:「我的小茅房本來就很擁擠,現在可好,公公婆婆也來湊熱鬧,
三代七口全擠在一塊,這日子以後怎麼過?請你幫我想個主意啊!」
 
禪師靜靜地聽完,徐徐吐出一句話:「你家養牛了嗎?」

沙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有,可是和房子問題有啥關係?」

禪師笑道:「這樣吧,你牽頭牛放到屋裡飼養,七天後再來找我。」

一週後,沙麗來找禪師,她一進門就抱怨:「你出的什麼主意!本來就擁擠,
這牛一進屋就更擠,牛一動我們全家也跟著動,怎麼生活呀!」

禪師笑了笑,又問:「你家養雞了嗎?」

沙麗說:「養了,可是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禪師說:「你回去後,把雞也趕到屋裡餵養,過七天再來找我。」

天啊!沙麗聽了幾乎要跳起來,什麼破主意呀,可是她一轉念,覺得人家是禪師,
可能也有他的用意,於是就按下怒火回家照辦。

一星期過後,她按耐不住地趕到禪師跟前,一張口就數落起禪師:
「你這不是作弄我嗎?現在我家裡整天雞飛牛叫的,到處都是雞屎、
牛糞臭氣哄哄,你這叫我怎麼活呀!」

禪師平靜地聽她發洩,等到沙麗說夠了,禪師才和顏悅色地說道:
「回去吧,你把牛牽出屋,七天後來找我。」

沙麗氣呼呼地回家去。七天後,沙麗又出現在禪師面前。

禪師關切地問她:「這些日子,你過得怎樣?」

沙麗說實話:「好多了,自從把牛請出門後,家裡寬暢多了。」

禪師又說:「你回去吧,把雞也請出去,這樣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沙麗照著禪師的話去辦,說也奇怪,後來,沙麗就快快樂樂地跟
公婆和睦相處,一家人過著其樂融融的日子。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理上的減壓是越減越輕鬆,能夠樂觀豁達,
小快樂便可以轉換成大歡喜,所以我們的功課是,學會讓自己樂觀一點,
開心一些。生活中的煩惱苦難,對我們的影響,往往取決於自己能不能光明思維,
俗語說:「即使地獄,也有一條通往天堂的路。」關鍵是用心去尋找這條路。
例如沙麗,除卻心中陰影的方式,僅僅是思想換了一條軌道。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蘇東坡便在佛印的對面靜靜地坐了下來,也學佛印打坐。過了約一柱香的時間,兩人同時張開眼睛,結束打坐。由於剛打完坐,蘇東坡覺得渾身舒暢,滿心歡喜。他問佛印說:「你看我現在像什麼?」

佛印回答蘇東坡:「我看閣下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佛印說自己像尊佛,心中大樂。佛印也問蘇東坡說:「那閣下看我像什麼呢?」

蘇東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佔便宜,今兒個可讓我逮到機會了。也換我來佔你的便宜。」 於是他回答佛印說:「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臉上微微一笑,便又繼續打坐了。

蘇東坡佔了佛印的便宜之後,越想越樂。回到家便迫不急待地將事情的本末告訴了蘇小妹。

「哥,你被佛印佔便宜了,你知道嗎?」蘇小妹聽完蘇東坡的話之後,提醒蘇東坡。「為什麼?他看我像尊佛,我看他像陀大便,怎麼會是我被佔便宜呢?」

「佛書上說,心中有佛,則觀看萬物皆是佛。佛印因為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尊佛。那敢問大哥你,當時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

有一個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裡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
將寺廟整修成美麗而又莊嚴。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裡很有名的
工匠與畫師,另 外一組是幾個和尚。

由於皇帝沒有辦法決定到底哪一組人員的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就決定要給他們機會
作一個比較。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個寺廟互相面對
面;三天之後,皇帝要來驗收成果。

工匠們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漆),又要求了很多的工具;而讓皇帝很
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驗收兩組人員裝修寺廟的結果,
他首先看看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著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
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

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
廟沒有塗上任何的顏料,他們只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等等都擦拭的非常乾淨,
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面就像鏡子一般,無瑕
地反射出從外面來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面五顏六色
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份,而這座寺廟只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
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註: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我們不需要用各種精巧的裝飾來美化我們的心靈,
我們需要的只是讓內在原有的美,無瑕地顯現出來。

有些事 現在的你如果想不通 就別想了吧
有些人 現在的你如果無法面對 就別面對了吧
有些困擾 現在的你如果不能處理 就別處理了吧
有些情緒 現在的你如果不知如何分析 就別分析了吧

不想不理不是逃避 而是暫時讓自己從煩惱裡抽離 若再繼續糾纏下去恐怕只是
讓自己更深陷於一團亂局
再說,現在的你沒有辦法處理,不代表以後的你也如此無能為力
所以,你乾脆把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困擾和情緒暫時打包裝箱,等到你有能力去解決
的時候再從容優雅地處理
畢竟時間的手不但會把你撫慰得更柔軟更有智慧,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你曾經
打包的東西悄悄鬆綁

試試讓自己遠離這喧鬧的城市
偶爾享受一下孤獨 與心靈做個溝通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慈仙壇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2.5 Malaysia License.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