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这些家中风水让你没人追



单身终老是人生的一种缺陷,绝大部份人都不希望自己晚年会独个儿度过。但是,会造成自己成为老处女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地下室暗房

  地下室的房间或者虽然不是地下室但是房间非常阴寒阴冷的的话,这种地方住久了之后心情会自然而然的变的孤僻,因此很不容易招惹桃花,自然久了就容易成为老处女了。

二、床上堆满书本或杂物

  床上除了可以容易多人睡觉之外,多余的空间还可以容纳桃花,如果睡觉的床上全部都放满东西书本完全没有空间,这样很不容易招惹桃花。

三、困字屋

  房子的中间有一株大树,形状就像是一个困字,例如四合院,或者是房子的中心有天井,树木是木代表桃花,房子是土,木克土,因此桃花就没有了。

四、孤寡屋

  房屋很狭窄而且四周都没有房屋或者居住的房间离家中其它人太远,这种房子或房间住久了之后容易排斥逃离人群,因此不容易有桃花。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圣诞节的由来

聖誕節不少孩子以為是聖誕老公公誕生的日子。其實聖誕節是來自基督教習俗,是慶祝榮耀尊貴的上帝為了愛世人,便將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聖誕節就是慶祝聖子耶穌基督的誕生。而在西方慶祝聖誕節不是只有聖誕節夜以及聖誕節當天,早在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日,便已經開始每週日慶祝耶穌誕生的習俗,這一段時間稱為「將臨期」。


在將臨節期,教會的布置全都以藍紫色為主。聖壇的桌巾、講台的台帷、牧師袍的肩帶都是紫色。並且聖壇中央通常會放置一個用長青樹的葉子作的花環,中間有五枝紫色的長燭,每個星期日,便多點上一枝蠟燭。到最後的聖誕夜裡的「普世同慶」點上中間的最後一枝蠟燭。燭光象徵著在許多年前的聖嬰孩耶穌其第一聲啼哭裡,為這世上帶來了光明。

而聖誕老人其實是西元第三世紀的尼可萊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處殛刑的政治犯、也揭發過貪婪官吏屯糧,使百姓渡過飢荒。在宗教被迫害時,被捕入獄,身上滿是鞭痕、鉗傷與烙印,仍堅持其信仰。而後半生留在米拉,設立孤兒院、照顧病患、貧民。尼可萊斯生平事蹟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徑和對孩童的愛心,這些事蹟後來被兒童文學家,予以豐富的想像而成為我們現在所知聖誕老人故事。

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是講「饒恕」與「和好」,而非等待聖誕禮物。在這寧靜的夜晚,想一想有沒有人得罪你,你還沒原諒他、饒恕他呢?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順手拈來的風水寶物

  通常那些擋煞工具都是銅錢、八卦、銅麒麟之類,旁人一看就知這些東西之用途,有些人還會笑你老土呢!不過原來有一些順水拈來的家居擺設或電器,都具有助風水的作用,可讓你神不知鬼不覺地擺一個風水佈局。

電器

  電器的範圍很廣泛,先談廚房內的電器物品,記著冰箱不能與爐灶相對,爐灶兩旁不宜被水龍頭和冰箱圍攻,水龍頭不能相對爐灶,電飯煲、電水壺亦不能與水龍頭相對,以免形成水火不容之勢,否則會在事業上、人際上產生阻滯。

植物

  植物本身已有綠化環境的作用,很多家庭也愛栽種植物,植物分生旺和化煞兩種:凡闊葉,常綠的是有生旺作用;凡有尖刺如仙人掌類是化煞作用。今年旺位有東方和西方,可在該方位上放上生旺的植物,又今年衰位在南方和北方,若家中南方和北方有窗,可在窗臺放上化煞植物化解。



  燈是每間屋的必須品,其實燈也有生旺作用,因為風水學上光線可以引財,要趨旺財運,引財入屋,首先是門口的玄關位,宜在玄關處裝上三盞、四盞或九盞燈(一盞燈有三、四或九個燈頭亦可),以收旺財之效。

沙發

  沙發亦是家中必備的東西,把沙發放在家中財位,使家人坐在其中,吸納財氣。財位可選大門的對角位,在此放置沙發最為恰當。



  假如你在窗前看到對面有尖角射向你屋內,或者對面大廈有人挂上八卦、三叉之類實形東西,你可在窗前養一缸龜(數只也可)以作化解,又如果你不愛養活的龜,你可在窗前放幾隻紅色或藍色的龜擺設。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3日星期三

搬家需注意:地基主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觀音菩薩、釋迦牟尼、土地公…等耳熟能詳的神祇外,和我們關係較為密切的,就非「地基主」莫屬了,地基主又稱「開基主」、「地龍公」或「地靈公」,祂與好兄弟算是同類,是最早居住在每一間房子裏的陰靈,也可能是無主的孤魂,所以有人又把祂稱為原地主,民間相信若不加以祭拜會招惹災禍,所以舉凡陽宅動土、搬新家、移居、安神明後的當天下午一定要祭拜祂,祈求祂保祐我們闔家平安。

  為了避免地基主作怪,許多人會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作牙時(祭拜土地公)另行祭拜地基主,此外在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及過年除夕等這些重要的日子,也都會慎重的祭拜祂,以免家中遭到煞氣或惡鬼的侵擾,而地基主一般是沒有特定的神位或神像的,傳說中的祂是一個個子矮小、渾身烏青、活蹦亂跳的小鬼,祂曾是屋宅的原住民,往生後因為陰魂不散而長期滯留在屋內,如果霸佔了祂的地盤而不打聲招呼的話,惹毛了祂可會使屋內的人家庭失合、身體發病,事業更會每況愈下。

  祭拜地基主是有撇步的:拜拜時間宜選在陰氣漸升的酉時(傍晚五到七時),因為地基主的個子不高,所以供桌亦不可設得太高,呼請時要稱其「地龍公」或「地靈公」,不可直呼地基主,祭品可用家中現成的便飯菜(最好是有飯、菜及湯,一定要煮熟的,亦可將剛拜完神明的供品拿來拜)、水果(不要用番石榴、釋迦、蕃茄)、茶或酒三杯、紅燭一對、碗筷兩雙(地靈公及地靈母夫妻兩人),祭拜後再以刈金、銀紙及經衣等打點,至於拜拜的供桌有人說是擺在廚房向客廳內拜,有人則說是擺在廚房後門向外拜,可依各地方的習俗自行決定。

  和土地公一樣,地基主一向被視為陰神,所以祭拜應儘量求簡單快速,以免時間久了引來一些不好的東西,雖然祂不是神界的主流派,但在惕厲人們飲水思源上也算是蠻有功勞的。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2日星期二

慈仙壇恭賀冬至


過冬至,賀冬至。


今天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但過了今天之後,萬物受到陽光普照的時間將逐漸加長,精神能量必然大增。對於這樣的一個好日子,可要好好地慶祝一番呢!
据传說,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要作紅、白兩色。湯圓象徵圓滿、團圓,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圓滿之意,也具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於是以圓象徵迎接陽氣,此外,大團圓、凡事圓滿乃民間普遍的期望,吃湯圓祈求圓滿更是人民共同的心願。

慈仙壇全體仝人祝賀大家:

冬至快樂~入冬天冷體寒,
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吃起來正是時候。
吃完湯圓,又長一歲。
祝大家身體健康,團團圓圓,長命百歲


送大家一碗福氣湯圓,愿大家吃软不吃硬,在未来的日子里百利无害。

愿大家就像湯圓般和和氣氣,團團圓圓,不分你我和平共處。

送上一首大家應該都聽過但很有回憶的『賣湯圓』。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补脾益肾吃汤圆

补脾益肾吃汤圆
汤圆不仅是一种传统食品,而且对人体具有滋补保健的药用价值。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本草经疏》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因此,中医历来将元宵视为可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现代营养学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推荐做法一:醪糟汤圆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好。
糯米作为一味中药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具有温胃健脾、益气止泻、生津止汗的作用。做成醪糟汤圆后,不仅增强了其补益功能,还增加了活血通络的作 用: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者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对慢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活血通络止痛;对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贫血、手术 恢复期的病人,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推荐做法二:山药汤圆

生山药150克,洗净,蒸熟,去皮,放在大碗中,加入白糖150克、胡椒面少许,以勺压拌调匀成泥馅备用。糯米粉250克调水适量,揉成软料,与山药馅包成元宵,煎煮皆可。有补肾滋阴之功效。

推荐做法三:珍珠汤圆

珍珠粉0.3克,枣泥50克,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元宵,每次服10个,早晨作点心食用,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效果。

推荐做法四:肉麸元宵

糯米250克用水泡两天,淘洗干净,水磨成浆,白布滤过,晒干成粉。小麦麸60克炒成黄色,猪肉剁茸,葱、姜切成末,加盐、味精、清水适量,搅拌成馅,用加工好的糯米粉包成元宵,沸水中煮熟可食。有收敛止汗作用,可治疗小儿盗汗。

提醒: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糕饼,如汤圆,质地细腻了,不宜被肠胃消化。《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黏 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元宵少吃为佳。另外,糯米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如吃糯米导致便秘,可以喝点萝卜汤化解。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9类人不宜食汤圆

9类人不宜食汤圆
[糖尿病患者]汤圆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溃疡病患者]吃汤圆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汤圆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急性胃肠炎患者]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病人应吃些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汤圆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高烧患者]发热时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患者]无论是甜馅汤圆还是咸味的汤圆,都含有大量的油脂。甜馅的汤圆含有大量糖分和热量,大量食用,会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
[久病初愈者]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汤圆不利于康复。
[年老体弱者]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难以消化和吸收汤圆这样的粘食。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在以往的医学杂志上还曾有过老年人多食粘食夜间猝死的报道,因此老年人少吃为宜。
[婴幼儿]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吃汤圆时不能整个地吃,要分成1/4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细嚼慢咽,以防不测。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冬至的由來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運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台灣,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台灣處於冬季的季節,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台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昇。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曆法傳承才對。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吃湯圓的由來

在冬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應節的祭品,除了一般的祭品外,還有「圓仔(湯圓)」。

湯圓是中國人很早就製作發明的一種食物,在古時候稱為「牢丸」或「粉圓」,是糯米製成的一種食品。

最早,吃湯圓沒有一定的時間,宋朝以後,開始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開始有人也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

在冬至前夜,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分,成為「圓仔棲」,然後動員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俗稱圓仔),分為紅、白兩種,紅的是用「紅花膏」染成。

而以前富裕人家,也有搓成數倍大的「圓仔」,裏面包著糖和土豆麩(花生研磨成粉),紅白各六顆,稱為「圓仔母」,不論是「圓仔」或「圓仔母」,因為在冬節使用,所以又稱為「冬至圓」。

當大人正在搓圓仔的時候,小孩子喜歡在旁邊湊熱鬧,一邊搓圓仔,一邊把圓仔棲染上各種顏色,再捏出鳥獸花果的形狀(如雞、狗、豬等等),而且把它們蒸熟了去祭祖,俗稱「做雞母狗仔」(這是祈求六畜興旺,百果豐登的意思)。

除了「做雞母狗仔,孕婦也以冬節圓來占卜生男生女,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冬節圓就著火烤,如果湯圓脹而不裂則生男,如果膨脹破裂了則表示會生女孩;另外一種是將放在篩子裡頭的圓仔,每次取出兩顆,取到最後,如果只剩下一顆,預兆生男,如果沒有剩下,則可能生女。

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婦必須早起「浮圓仔」(用糖水煮湯圓)並準備祭拜神明、祖先,並且享用「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帶有象徵團圓及添歲之意;在從前,祭拜之後還以冬節圓粘在門戶、器具上,稱為「餉耗」。

●吃湯圓的民間傳說

河 南 南 陽 有 個 名 醫 叫 做 張 仲 景 , 醫 術 十 分 高 明 。 不 管 是 什 麼 樣的 疑 難 雜 症 , 只 要 經 過 張 仲 景 的 治 療 , 都 可 以 迅 速 痊 癒 。 人 們 都 尊 稱 他 是 個 醫 聖 。張 仲 景 原 本 在 長 沙 做 官 , 告 老 還 鄉 後 回 到 河 南 老 家 。 還 鄉 的 時 候 , 正 是 酷 寒 的 嚴 冬。 他 走 到 白 河 岸 邊 , 發 覺 河 面 都 凍 成 了 冰 。 來 來 往 往 為 生 計 奔 忙 的 鄉 親 們 , 穿 著 單薄 的 衣 服 , 面 黃 肌 廋 , 連 耳 朵 都 凍 爛 了 。 張 仲 景 看 了 , 心 中 著 實 感 到 不 忍 。 等 他 一回 到 家 , 登 門 求 醫 的 人 接 踵 而 至 。 門 前 車 馬 雜 沓 , 全 是 鄉 裡 官 宦 富 豪 人 家 。 張 仲 景從 早 忙 到 晚 , 可 是 心 中 仍 記 掛 著 那 些 凍 傷 耳 朵 的 窮 鄉 親 們 。 到 了 冬 至 那 一 天 , 他 就把 家 中 的 工 作 交 給 弟 子 們 , 自 己 到 南 陽 東 關 的 一 塊 空 地 上 搭 起 醫 棚 , 給 窮 人 捨 藥 治療 凍 傷 。 藥 方 的 名 字 叫 做 「 祛 寒 嬌 耳 湯 」 。 做 法 是 先 把 羊 肉 、 辣 椒 和 一 些 祛 寒 的 藥材 放 在 鍋 裡 熬 煮 , 等 煮 熟 後 , 將 羊 肉 及 藥 材 撈 起 切 碎 , 用 麵 皮 包 成 耳 朵 樣 子 的 「 嬌耳 」 , 再 下 鍋 煮 熟 。 來 乞 藥 的 人 們 , 每 人 都 給 一 大 碗 湯 , 兩 雙 嬌 耳 。 大 家 吃 了 祛 寒嬌 耳 湯 後 , 只 覺 得 渾 身 溫 暖 , 兩 耳 發 熱 。 張 仲 景 一 直 捨 藥 到 年 三 十 , 終 於 把 鄉 親 們的 耳 朵 全 治 好 了 。 張 仲 景 捨 「 祛 寒 嬌 耳 湯 」 的 事 一 直 在 民 間 流 傳 著 。 為 了 紀 念 他 為人 們 治 病 的 恩 德 , 每 到 冬 至 這 一 天 , 人 們 都 要 包 嬌 耳 吃 。 「 嬌 耳 」 又 稱 「 餃 兒 」 ,也 就 是 現 在 我 們 所 吃 的 餃 子 。 傳 說 吃 了 冬 至 餃 子 , 包 管 耳 朵 不 會 凍 傷 。

中 國 南 方 則 在 冬 至 吃 糯 米 糰 , 並 且 要 搓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黏 在 門 環 上 。 這 個 習 俗 , 也 有 個 相 對 應 的 傳 說 : 很 久 以 前 的 一 年 冬 至 , 閩 南 的 一 個城 裡 來 了 三 個 衣 衫 襤 褸 的 乞 丐 , 他 們 是 一 對 夫 婦 帶 著 一 個 女 兒 。 在 天 寒 地 凍 的 嚴 冬裡 , 乞 丐 的 妻 子 終 於 因 體 力 不 支 而 一 病 不 起 。 為 了 籌 錢 埋 葬 妻 子 , 老 乞 丐 只 得 忍 痛把 女 兒 賣 給 人 家 作 奴 婢 。 一 想 到 要 離 開 相 依 為 命 的 老 父 親 , 女 兒 傷 心 得 暈 了 過 去 ,老 乞 丐 連 忙 討 了 一 碗 米 湯 , 一 口 一 口 的 把 女 兒 灌 醒 。 老 乞 丐 又 討 來 了 幾 個 糯 米 圓 充飢 。 可 是 父 女 兩 個 互 相 推 讓 , 誰 也 不 肯 先 吃 。 老 乞 丐 就 對 女 兒 說 : 「 今 日 離 別 , 就像 這 粒 糯 米 圓 分 成 兩 半 , 咱 們 團 圓 的 時 候 再 吃 圓 子 好 嗎 ? 」 說 完 , 兩 人 含 淚 吃 完 了圓 子 , 就 依 依 不 捨 的 分 手 了 。 自 父 女 兩 人 分 手 後 , 又 過 了 三 年 , 老 乞 丐 卻 毫 無 音 訊。 每 年 到 了 冬 至 , 女 兒 就 更 加 的 思 念 父 親 。 她 想 , 也 許 父 親 現 在 仍 窮 困 潦 倒 , 不 願見 面 , 那 該 如 何 相 認 呢 ? 她 就 想 了 個 辦 法 , 對 主 人 說 : 「 今 天 是 冬 至 , 家 家 都 吃 圓子 , 那 門 神 也 該 敬 敬 他 。 」 主 人 同 意 了 。 她 就 搓 了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粘 在 門 環上 , 她 想 , 這 樣 一 來 , 父 親 回 來 , 看 到 門 環 上 的 冬 節 圓 , 一 定 不 會 找 錯 門 。 誰 知 道, 老 乞 丐 還 是 沒 有 回 來 。 第 二 年 , 女 兒 又 把 冬 節 圓 粘 在 窗 門 、 豬 舍 、 牛 舍 、 牛 頭 上, 寄 託 對 父 親 的 思 念 。 左 鄰 右 舍 取 其 團 圓 、 吉 利 的 含 義 , 也 照 樣 去 做 。 這 個 習 俗 就這 樣 傳 偏 了 閩 南 、 潮 汕 一 帶 。

台 灣 地 區 相 傳 冬 至 是 牛 的 生 日 , 這 也 有 個 相 當 有 趣 傳 說 : 從 前有 個 木 匠 叫 墨 斗 公 。 在 他 所 住 的 村 子 裡 , 土 壤 十 分 肥 沃 。 農 夫 們 只 要 將 稻 籽 撒 在 田裡 , 就 可 以 坐 下 來 靜 待 收 成 了 。 因 此 這 些 莊 稼 人 整 天 閒 著 沒 事 , 就 聚 集 在 墨 斗 公 的木 匠 店 裡 天 南 地 北 的 聊 天 。 墨 斗 公 被 他 們 吵 得 無 法 靜 下 心 來 工 作 。 於 是 就 交 待 他 的徒 弟 拿 一 包 經 他 施 過 法 的 鋸 木 屑 , 每 天 早 上 抓 一 小 掫 撒 到 農 夫 的 田 裡 去 。 這 些 鋸 木屑 只 要 一 灑 到 田 裡 , 就 會 變 成 雜 草 。 墨 斗 公 的 原 意 是 要 農 夫 們 養 成 勤 勞 的 好 習 慣 ,天 天 下 田 鋤 草 。 不 料 這 個 徒 弟 嫌 天 天 撒 太 麻 煩 , 就 一 口 氣 將 整 包 鋸 木 屑 都 倒 光 了 。於 是 , 所 有 的 田 裡 都 長 了 茂 密 的 雜 草 , 稻 子 反 而 枯 萎 殆 盡 , 急 得 農 夫 們 叫 苦 連 天 。墨 斗 公 眼 看 著 他 的 徒 弟 闖 下 大 禍 , 就 罰 他 變 成 一 頭 牛 , 來 幫 助 農 民 耕 田 除 草 。 為 了使 徒 弟 工 作 方 便 , 墨 斗 公 又 設 計 了 牛 犁 耙 , 碌 碡 等 農 具 供 牠 使 用 。 墨 斗 公 的 徒 弟 變成 牛 後 , 惰 性 依 然 不 變 。 主 人 要 牠 耕 田 , 牠 就 想 出 許 多 推 託 之 辭 : 「 我 今 天 我 太 累了 」 、 「 今 天 我 感 冒 了 」 或 是 說 「 你 還 不 餵 我 吃 東 西 , 我 怎 麼 替 你 工 作 ? 」 牠 甚 至和 主 人 約 定 , 耕 田 時 每 走 一 趟 就 要 餵 牠 吃 紅 龜 粿 或 湯 圓 等 食 物 , 否 則 牠 就 罷 耕 議 。在 天 上 的 佛 祖 看 到 這 頭 牛 如 此 的 狂 妄 , 就 在 牛 的 下 巴 釘 了 一 顆 釘 子 , 使 牠 再 也 不 能開 口 抱 怨 ( 如 今 每 頭 牛 的 下 巴 都 有 一 顆 突 起 像 痣 的 東 西 ) 。 因 為 牠 喜 歡 吃 湯 圓 , 人們 就 選 擇 冬 至 這 天 作 為 牠 的 生 日 。 除 了 餵 牠 湯 圓 外 , 還 在 牛 角 、 額 頭 上 都 粘 上 一 顆「 圓 仔 釘 」 。 同 時 , 為 了 感 謝 牛 一 年 來 的 辛 勞 , 冬 至 這 天 一 定 讓 牠 舒 舒 服 服 的 休 息一 天 。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誰能射自己?

道一禪師俗姓馬,故稱之為馬祖。

  唐朝時在江西有一位獵人,他非常喜歡打獵,但卻厭惡出家人。

  有一次,他追趕一只小鹿,小鹿為了逃命,慌不擇路,竟然跑道了馬祖道一禪師的禪院裡。獵人直奔禪院而來。正好碰到馬祖禪師在寺院門口,那人下馬問馬祖道一禪師:“師父,有沒有看見一只小鹿從這裡經過?”

  馬祖道一禪師反問:“你是什麼人?為何追一只小鹿?”

  那人回答:“我是獵人。”

  馬祖禪師一聽來了興趣,接著又問:“那你一定懂得箭術?”

  獵人很自豪地回答:“當然懂得。”

  “那你一箭能射中幾只鹿?”馬祖問。

  那人回答說:“一箭就射一只。”

  馬祖禪師說:“那你不懂得箭術!”

  那人愣了,有些莫名其妙,不服氣地問道:“難道大師也懂得箭術?”

  馬祖道一禪師反問他:“你不相信嗎?”

  “不敢,不敢,”那人有些納悶,“請問大師一箭射幾只鹿?”

  馬祖道一禪師平靜地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那人有些驚訝:“它們都有生命,大師何必非要一箭射一群呢?”

  馬祖道一禪師反問道:“射一只是射,射一群也是射,都有生命,有什麼不同呢?”獵人無言以對。

  馬祖道一禪師接著說道:“你既然知道它們都是有生命的,你為什麼只知道射它,而不射自己呢?”

  獵人聽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誠惶誠恐地說:“大師叫我自己射自己,我怎麼下得了手呢?”

  馬祖道一禪師說:“你已被困惑很久,今天是該覺悟的時候了。”獵人聽後,立即丟弓折箭,拔刀削發,跪在馬祖道一禪師面前,決心皈依佛門。

  「智慧小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世間萬物皆生靈,何況一只逃命的小鹿呢?與“愛惜飛蛾纏紗燈”的佛家相比,我們多給小動物們一些關愛,其實也就是多給人間一些關愛。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淋雨的老和尚

時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


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

「怎麼辦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不遠 處有一座庄園,

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風雨。


庄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說:

「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這麼大,附近沒其他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

和尚懇求著。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進去問老爺的意思。」僕人入內請示,

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

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庄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

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庄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裏上香祈

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裏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

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

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淋著大雨

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

住持天天誦經,迴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

添些善緣,至於詳情,我們也都不是很清楚……」


庄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

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歡講的,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

世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人生何處不相逢。胸襟寬大肚量能容

的人,明了「大恩與大怨,人我原無兩」的道理,

環境與他人施與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勵啟發自己,

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的助緣;


相反的,心胸褊狹的人,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積累惡緣阻絕善

緣,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


或許,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懷修為,可能不易,

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以此為人生成長的標竿之一,

則個人的道路,自然無限的寬廣了!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