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濟公活佛」十要正道真言

一、人的良心,隨影來相行

二、唯有向善,才會保安寧

三、欺辱他人,即是欺自己

四、貪念失德,總會有報應

五、夢如人生,惜此好光景

六、誠修佛法,意志要堅定

七、眾人恭謙,無事不必爭

八、願捨己身,不忘十正道

九、解救困苦,貧富皆平等

十、天德好生,慈悲渡世人

南無阿彌陀佛!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名山古寺 仙靈所隱的寺廟--靈隱寺

西湖靈隱寺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1600多年曆史。中國佛教著名十大寺廟之一。位於西湖之西,北高峰與飛來峰之間。五代吳越時,規模宏大建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房屋過1300余間,僧眾達3000人。
據《靈隱寺志》載:“創於(東晉)咸和元年竺僧慧理,山門始榜曰: ‘絕勝覺場’,山翁葛洪所書,正殿日覺皇殿……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景德靈隱禪寺”。明初重建,改稱靈隱寺。清康熙二十八年,聖祖來寺題額賜名 “雲林禪寺”。

當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見飛來峰嘆道:“此天竺靈鴛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而飛來峰卻有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其景觀與周圍諸峰迥異之處。

靈隱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入口的彌勒佛坐像,已有200年曆史,彌勒佛背後的護法天神韋馱像為整塊香樟木雕成的南宋(1127- 1279)時作品。大雄寶殿高33.6米,是現存最好的單層重簷寺院建築之一。殿內正中有貼金釋加牟尼像,淨高9.1米,加上蓮花底座和佛光頂盤,高達 19.69米,坐像用24塊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細而莊嚴。大殿兩側分列“二十諸天”和“十二圓覺”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殿後側有海島立體群塑,共有浮 雕150多尊。

提起靈隱寺,人們自然會想起一位歷史上著名的和尚:濟公。濟公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 年),原名李心遠,法名濟公,浙江台州人,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是靈隱寺。他的行徑被傳說渲染得離奇古怪。事實上,濟公 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神通功能的名僧。但濟公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大不相同。

據記載,濟公性格不居常規,偶爾飲酒食肉,行若顛瘋,與一般寺僧格格不入,監寺不能相容他,被迫離開靈隱寺而到了淨慈寺。“古井運木”的故事便發生在淨慈 寺。他在淨慈寺度過了餘生,一直到端坐而逝。濟公非常熱心,樂於助人,寺中有老病僧人,他常為之採辦藥石。行遊時為市人誦經下火,解憂排難,常常靈驗,因 此為人傳誦。濟公一生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衣衫不整,寢食無定,神來神去,人莫能測,瘋瘋顛顛,故又被世人稱為“濟顛”。

濟公的出現驗證了靈隱寺的“仙靈所隱”。濟公的遭遇也為我們帶來啟示,就是不能用常規的眼光去評判一個人或一個新生事物,否則就易於失之偏頗。我們當今世上也有許多看似平常普通之人,也許“不普通”就隱藏在“普通”之中,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古希臘神話:神靈考查人間善惡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的傳說中,有很多神靈變化之後考查人間善惡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惡人們最後都遭了報應,而善人則得福報。有趣的是,我在古希臘神話中也看到了類似的故事。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

話 說在很久以前,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神與赫耳墨斯神變化成了倆個流浪者的模樣,到人間考查善惡,一天晚上他們來到了一個村子裡。宙斯神就讓赫耳墨斯神去叫 門,赫耳墨斯神跑上前去,敲起了村口一戶人家的大門,這一家看起來就是個富戶。可門打開後,這戶人家一看原來是流浪者在敲門,於是不僅拒絕他們進屋還放出 惡狗來咬他們。

兩位神靈見了村裡人如此兇惡的態度後,依然希望能教化這裡的人。於是他們又敲了許多人家的門,希望能歇歇腳,討點食物。可門一打開,一看他們流浪要飯的模樣,還沒等他們張口呢,村裡人便"啪"的一聲閉上了大門。一路上每一家都如此,最後他們來到一間簡陋的小茅屋前。

這 間小茅屋是這個村裡最後一所他們還沒有敲門的房子。這間茅房裡住著鮑西絲和她的老伴費萊蒙,老倆口雖一貧如洗,卻也樂天知足,與世無爭。他們以享受的態度 經歷了生活中的種種挫折磨難,從來沒有埋怨過誰,並總是對神靈充滿了感激。當倆位變化成流浪者模樣的神來到他們家時,老倆口的態度與其他村裡人完全不一 樣。這對老夫婦滿懷喜悅,笑逐顏開。他們將二神視為稀客,並立刻開始為他們準備晚餐。他們點燃火,拿來一顆白菜,又切下一塊貯存很久的鹹肥肉,放在火上 烤。

二神見到這戶人家的屋裡雖陳舊不堪,到處是修補的痕跡,可老倆口依然保持著善良的天性,如此慇勤的招待看起來一無所有的流浪者。倆位神 深深的被他們的善良所感動,說明了自己真實身份。"我們是天神,"宙斯說,"你們將脫離不幸,但你們的鄰人們將因他們的邪惡受到懲罰。跟我們走吧!"當他 們快到山頂時,鮑西絲和費萊蒙回頭看見整個村莊都已經淹沒在一片大水之中了。這對老夫婦因為他們的善良,不僅活著時被神從災難中挽救出來,他們死後還脫離 了人間的苦難,併肩站在宙斯神所住的神殿前。

看了這則神話故事後我想:為什麼東西方神話中都有類似的惡人被淘汰,善者被神挽救的故事,某些 人簡單的把其歸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所致。可我不認為在神話產生的時代,在很古老的過去,相距遙遠的希臘與中國之間會有什麼文化交流。那麼就只有一種解 釋,那就是神真的存在,惡人真的會被神淘汰,善者也真的會被神挽救。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孝養父母

一缽米飯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年正趕上鬧饑荒,百姓多有餓死,地上白骨縱橫,比丘們很難討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們出去以後,獨自入城挨門乞食,整整一上午,竟無人施捨。世尊持空缽而歸。

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無所獲。

第三天,還是一無所獲。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見世尊臉色異常,好像挨餓的樣子,就問世尊:「世尊,今天吃過了嗎?」

世尊回答說:「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現在體虛無力。」

比丘聽罷,無法抑制悲傷的淚水,心想:佛是無上福田,是眾生的依靠,今天正好賣掉我的三衣,買一缽飯,供養世尊。
想罷,就賣掉三衣,買來一缽米飯,急急捧到佛前。

佛雖知情,故意問他:「比丘!年頭這麼不好,人多餓死,你從哪裡得到這缽白米飯?」比丘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世尊。
世尊又說:「比丘!三衣是三世諸佛的幢相,極尊、極重、極恩,你用它換來米飯給我,這麼重的情義,我心領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聖中之聖,尚且消受不起,那誰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說:「比丘,你有父母嗎?」

「有。」

「你把飯拿去供養父母。」

「佛尚說消受不起,我父母豈能消受得起?」比丘問。

佛說:「消受得起!為什麼呢?父母生下你,對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問:「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嗎?」

比丘回答:「他們都不信佛。」

佛說:「今天見到你供養的米飯,他們就會心生歡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們受三歸依之後,他們就能消受這缽飯了。」

比丘雖然很捨不得世尊挨餓,但還是聽從了世尊的話。(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目犍連救母

目犍連是個孝子。

修成阿羅漢果以後,他想起去世的母親,就用神通力觀察,發現母親墮落在餓鬼道裏受苦,咽喉像針孔一樣細小,天天挨餓,不見飲食,瘦得皮包骨頭。目犍連十分傷心,立刻盛了一缽飯送給母親吃。

母親看到飯,喜出望外,怕飯被別的餓鬼搶去,就用左手遮著缽,右手抓起一些飯往嘴裏送。哪知飯還沒入口,就在手上變成火炭。

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已,急忙來到佛的住處,請求度脫。

佛陀開示說:「你母親生前謗佛謗僧,不信正法,貪瞋邪見,傷害眾生,所以受此苦報。她罪根深結,不是你一個人的道力所能挽救的,必須靠十方眾僧的道力才可以解救。」

目犍連遵照指示,在七月十五那天設齋供養十方眾僧。而他母親也因此脫離了鬼趣。(《盂蘭盆經》)

孝女光目

在清淨蓮花目如來的像法時期,有一位年輕女子,名叫光目,虔誠供養一位阿羅漢。阿羅漢問她:「你有什麼願望嗎?」

光目回答:「我母親剛去世不久,不知她現在何處?」

阿羅漢見她真誠,為她入定觀察,發現她母親已墮入地獄,身受極苦,於是對光目說:「你母親正在地獄裏受苦。她生前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光目回答:「我母親沒有其他愛好,只喜歡吃魚鱉,或炒或煮,恣意口福,所殺無數。尊者慈湣,如何哀救?」

阿羅漢慈悲地開導說:「只要你志誠稱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塑畫佛像,恭敬禮拜,你母親就能脫離地獄之苦。」

光目依照阿羅漢的教導,捨棄貪愛,發心供佛,以恭敬心,悲泣瞻禮。

一天夜裏,光目夢見金色佛身充滿虛空,放大光明。佛告光目:「你母親不久將生到你家,生下來就會開口說話。」

後來,家中的婢女生了一個嬰孩,未滿三天就會說話,哭著對光目說:「我就是你母親,因為過去的惡業,墮落地獄受盡痛苦。承蒙你為我修善,才能受生為人,但是貧賤短命,壽命只有十三歲,之後還要墮落地獄。你替我想想辦法,讓我能夠脫離苦道。」

光目悲泣著對嬰孩說:「那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墮落惡道呢?」

嬰孩回答:「我因為殺害、毀罵眾生,受報地獄。若非福力救拔,難以解脫。」

光目又問:「地獄裏的罪報情形是怎樣的呢?」

嬰孩回答:「痛苦得沒法說,幾千年也說不完。」

光 目聽了這話,放聲大哭,對著蒼天發願說:「我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十三年之中不犯重罪,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請十方諸佛慈悲哀湣於我,聽到我為我母 親所發的廣大誓願。倘若能使我母親永遠脫離苦趣,我願盡未來際救拔一切惡道眾生,使他們永遠脫離地獄、餓鬼、畜生。當所有罪苦眾生統統成佛之後,我才證得 菩提佛果。」

清淨蓮華目如來被光目的誓願所感動,告訴她說:「光目,你為母親發這麼大的誓願,稀有難得。你母親十三歲壽命結束之後,轉世為清淨梵志,壽命百歲;之後轉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限量,最終成就佛果,廣度無量眾生。」

孝女光目,就是後來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

家中的佛

楊黼,太和人,辭別家中的老母,獨自前往四川拜訪無際大師。

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問道:「你到哪兒去啊?」

楊黼回答:「我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師。」

「你去拜訪無際大師,還不如去見佛。」老僧提醒道。

楊黼就問:「那麼佛在哪裡呢?」

老僧說:「你只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

當楊黼趕回家的時候,已是夜深人靜。老母親聽到兒子的叫門聲,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披上黃衣,跑出去開門的時候,連木屐都穿反了。

楊黼見母親的樣子和老僧所描述的完全一樣,當下驚覺。從此以後,留在家中竭力孝敬母親,還為《孝經》作了注解。(《集福消災之道》)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佛教QQ表情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QQ表情 ─南無阿彌陀佛

引用:心靈佛教桌面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濟公「搶」狗肉

「賣狗肉!賣狗肉!狗肉熱乎,快來買呀!」賣狗肉的小販王三,把挑子放在一排土牆下,高一聲低一聲的叫賣起來。

不一會兒,狗肉挑子周圍,擠滿了買狗肉的人。因為大家都知道:「王記狗肉」在杭州城裡是出了名的,離肉攤半里地,就能聞到狗肉的香味。再看那攤板上放的狗肉,顫顫微微,熱氣騰騰,一看就讓人饞得直流口水。

大家正在爭搶著買狗肉,忽聽人群中有人喊道:「看哪,濟公和尚來了!」人們不約而同地向那人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濟公。只見他搖著扇,趿拉著鞋,搖搖擺擺向這邊走了過來。

「濟公師父,快來啊,我正給您留著一條狗大腿哩!」王三知道濟公愛吃狗肉,又是他的老主顧,所以對他分外照顧。

「今天一條大腿不夠,把這一挑子狗肉全給我吧!」濟公邊說邊用兩手一分,把圍著的人群扒拉開,急步走到肉攤前。

「這可不行,你沒看見這些買肉的人嗎?有的錢都收了。你若是把肉全拿去了,我可不好辦!」王三為難地說。

「你這和尚真不講理,幹甚麼都得有個先來後到,憑甚麼你全要去?」買肉的人,全都嚷了起來。

「行 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今天這肉我要定了!」說時遲那時快,濟公一彎腰,挑起狗肉擔子就跑。大家一看濟公搶走了狗肉,氣得跳了起來,一溜煙向濟公跑的方向追 去。小販邊追,心裏邊想,今兒個濟公是怎麼了,往常從沒有過這舉動。正在納悶,只聽轟的一聲,那片高大的土牆塌將下來,一股氣浪沖將過來,把王三和跑在後 邊的人們衝倒在地。人們大吃一驚,等大家爬起來,稍一定神,一片聲說:「哎呀,好險!要不是跑得快,我們早就壓扁了!」

在前邊追濟公的人群,也停了下來,大家你瞅瞅我,我看看你,一下子全都醒悟過味來了,齊聲說:「這是濟公活佛救了我們!多虧他老人家,不然,我們全都沒命了!」

等人們一起跪下耒向濟公磕頭時,濟公早就沒影了。只見那個肉挑子,端端正正的在不遠處放著。

正是:

熙熙攘攘眾人群,
追名逐利競相爭。
幸有濟公大慈悲,
不計誤憤救爾等。
若無濟公行此舉,
當時頃刻受滅頂。
今有大法傳人世,
信而敬者洪福頻!

(事據《高僧傳奇》)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濟公活佛斗蛐蛐兒

有一天,濟公正站在西湖旁邊的一棵大柳樹下,手搖破蒲扇,觀看西湖風景。時值重陽,金風送爽,湖水漣漪,柳枝拂面,湖光山色,好不宜人。濟公正看得高興, 忽見不遠處走來一個人,在離柳樹不遠的地方站住了。由於他低著頭,根本沒往這邊看,所以沒發現柳樹下的濟公。濟公對他卻看得分明。
只見這個人三十上下,手藝人打扮,兩眼哭得通紅,對著湖水發呆,看樣子就要跳水自盡。濟公看在眼裡,心想,不知這位青年為何尋死,我得設法救他一救,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打定主意,便快步向那人跟前走去。

那人見有人來,急忙掀起衣襟蒙面,就要往湖裡跳,說時遲那時快,濟公一個箭步,衝到那人跟前,一把將他拉住。

「咳!有甚麼事兒過不去,要尋此短見?」

「別拉我,讓我死吧,活著也是受罪。」那人說著,還掙扎著要往湖裡跳。

「有甚麼難處說說看,或許我能夠幫你。」濟公邊拉邊勸道。

投水人望望這個和尚,見他雖然破衣襤衫,但滿臉慈祥,特別是那雙眼睛,給人一種希望和力量。投水人歎了口氣,說:

「師父,不管你能不能救我,我把苦處告訴你,就是死,也有一個見證人。」於是便一五一十地向濟公訴說起來。

原 來,這個人姓張,人稱「張木匠」,在杭州城裡的一個官宦人家裏做工。這家的公子,外號叫「花花太歲」,是個游手好閒,欺男霸女的惡棍。這天,花花太歲正在 花廳外斗蛐蛐兒玩,幹完活的張木匠,站在人群後面觀看,隨口說了一聲「好」,正巧花花太歲心愛的「金頭大王」(蛐蛐)這時一跳,跳進了花叢裡,半天也沒找 回來。花花太歲大怒,硬說他的寶貝,是張木匠給嚇跑的,要他三天之內,賠他一千兩銀子,不然就打死他。

張木匠是個窮手藝人,家裏上有多病老母,下有妻子兒女,連飯都饑一頓飽一頓的,上哪去弄這一千兩銀子?今天是最後期限,只得瞞著老母妻兒,來這湖邊尋死。

濟公一聽,哈哈大笑:「我以為甚麼大不了的事兒,不就是一千兩銀子嗎?我替你還他就是了!」說著,拉起張木匠便走。

走 著走著,忽然從路邊的草叢裡傳出幾聲「區區區」的叫聲,濟公貓著腰蹲下身子,在草叢裡摸了摸,隨手捉到一隻蛐蛐兒,用嘴吹了吹氣,捧在手裡,左看右看,就 像欣賞一個寶貝似的,臉上露出喜色。張木匠也湊上去觀瞧,見是只又瘦又小的蛐蛐兒,不知這個和尚要玩甚麼把戲,無可奈何地跟著濟公,又往前走去。

濟 公帶著張木匠,來到城裡的「三斗樓」。這是杭州最著名的遊樂場。因這裡是「鬥雞、斗鳥、斗蛐蛐兒」的所在,所以名其樓謂「三斗樓」。只見樓上樓下,人流如 潮,熱鬧非凡。這天是九九重陽,正是「三斗」的最佳時日。他們來到二樓斗蛐蛐兒的大廳,看見花花太歲正用自己的「銀頭大王」與對方的「鐵殼青 」,爭奪「狀元」。一來一往鬥得正酣。只見鐵殼青三跳兩跳,一口咬住銀頭大王的右腿,用力一拉,就把銀頭大王的一條腿,齊刷刷咬掉了下來。

花花太歲心疼得直跺腳。心想,要是我的金頭大王還在,那狀元十拿九穩是咱的。一想到這兒,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花花太歲便對他的家人 大叫:「那個張木匠的銀子送來沒有?今天是最後期限,不賠銀子,活活打死他!」

「別嚷嚷,我們來了!」濟公拉著張木匠擠了進來。花花太歲一看,來了一個瘋和尚,張木匠低著頭躲在和尚身後,便圓睜著眼睛,高聲大叫:「我叫的是張木匠,你個瘋和尚亂攪和甚麼?」

「我來替他送銀子,怎麼樣?」濟公漫不經心地回答。

「看你這個熊樣,把骨頭砸碎了,也擠不出一兩銀子,你拿甚麼還我一千兩銀子?」

「別 急,我這裡有個小東西,是我從南高峰的土廟裡捉到的,看它值不值一千兩銀子?」說著,濟公將左手掌伸到花花太歲面前。花花太歲一看,在和尚手心裏,蹲著一 個呆頭呆腦的蛐蛐兒,氣得大叫起來:「好個禿驢,你敢耍笑我太歲老爺,想拿這玩藝兒頂一千兩銀子,真氣死我了!來呀,給我打這禿驢!」

家 人一擁而上,正要動手打人。濟公哈哈大笑:「有眼不識金香玉,我這蛐蛐兒名叫『鎮山王』,甚麼『金頭』、『銀頭』、『鐵殼青』,全都不是它的對手,不信你 瞧——」說著,用破蒲扇撥了撥那蛐蛐兒,只聽它「區區」叫了兩聲,嚇得四周盆子裡的蛐蛐兒亂蹦亂跳,而那只斷了一條腿的銀頭大王,聽到叫聲,一伸那條單 腿,一命嗚乎了。花花太歲見狀,知道這只蛐蛐兒不是凡品,立即陪著笑臉,連忙說:「師父,你這蛐蛐兒果能鬥敗今天的狀元,張木匠的一千兩銀子,我不要 了!」

「好,一言為定,口說無憑,寫下字據,如何?」

「可以,要是鬥不過呢?」

「鬥不過,我替張木匠受死。」

「好,就這麼著!」花花太歲忙命家人拿來紙筆,雙方寫下了字據。

人 們把今天的狀元「鐵殼青」和濟公的「鎮山王」,一齊放進盆子裡。鎮山王呆在盆子邊,一動不動,只把兩根頭須攪來攪去。鐵殼青見對方又瘦又小,以為可欺,便 張牙舞爪,向鎮山王撲來。鎮山王沒等鐵殼青站穩,猛的向前迎去,乘機一口咬住鐵殼青的肚皮,兩腿一蹬,將鐵殼青掀了個仰面朝天,鎮山王仍咬住不放,鐵殼青 亂蹬一氣,慢慢地不動了。鬥場上頓時響起一片叫好聲。濟公收起鎮山王,將字據交給張木匠,對花花太歲道一聲:「對不起,一千兩銀子兩清了!」說完就要離 去。

花花太歲見濟公要走,眼睛都急紅了,趕緊拉住濟公說:

「師父,把這蛐蛐兒賣給我吧,我情願再出一千兩銀子!」

濟公聽後,哈哈大笑:「我一個出家人,要它何用?公子見愛,我就送給你好了!」

花花太歲對濟公千恩萬謝,捧著蛐蛐兒回府了。到家後,越想越高興,連忙命家人編製一個金絲籠子,好把鎮山王放進籠子,以示珍貴。待籠子編好,往裡放時,鎮山王兩腳一蹬,「嗖」的一聲跳出花廳,三蹦兩跳,鑽進了花叢裡。

花花太歲急得拍手頓足,忙叫家人去捉。待家人去捉時,早已無影無蹤。

正在發急,忽聽花廳的牆腳下,傳來了鎮山王的叫聲。花花太歲忙叫家人往牆縫裡灌水,灌了十幾桶,鎮山王就是不出來,氣得花花太歲命家人推倒花廳的那面牆,還是不見蹤影。

忽然又聽見鎮山王在花廳基石下邊叫,花花太歲一狠心,命家人拆掉花廳,翻磚倒瓦,仍然沒有捉到鎮山王。

正在氣惱,從觀月亭下又傳來了鎮山王的叫聲,花花太歲連忙命家人拆亭子。

亭子剛拆完,從後書房地板下,又傳出叫聲,於是拆書房;

拆完書房拆臥室……

蛐蛐在哪叫,就在哪兒拆,折騰了三天三夜,仍不見鎮山王的影子。

花花太歲耷拉著腦袋,紅腫著雙眼,躺在籐椅上正要朦朧睡去,忽聽門外傳來唱歌聲:

稀奇稀奇真稀奇,
蛐蛐沒了讓人急;
為找小蟲費心機.
拆牆倒壁挖地基。
掘地三尺無蹤影,
看它還能天上去?
上天入地皆不見。
太歲欺人反被欺!

花花太歲聽罷歌聲,忽然明白了:這是濟公在懲罰他這個無賴。他立刻感覺到:渾身發冷手冰涼,躺在那裏直翻白眼兒…

(事據《高僧傳奇》)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愛與恨,在人間層面無法說清楚

據說,在人間,最深的愛是母愛,她愛得透明而純淨。然而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愛與恨在人間無法說清楚。

下面,我們就講一個關於母愛的歷史故事:

一 年輕女子修行十餘載,苦礪的精進終於換來甘果。將圓滿了,她跏趺而坐,結印飛昇。忽聽身後幾聲撕裂心肺的哭喊:“兒啊,不要這麼狠心,拋下你衰老的親娘 吧!”是的,她曾在巨痛中分娩出她這個一生的歡悅,她曾將奶汁注入這個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生命,她曾含著幸福的淚從自己口裏省下來餅子餵養自己……後來孩 子長大,在山林中打柴,忽經一位白鬚老者的點化憶起自己今生是為修煉而來。

現在,母親老了,覺得自己一生的所愛化作虛無,她的哀泣在天空中 迴響。她哭喊一聲,“你真的不要媽媽了?”修煉人心如止水;她哭喊二聲,“難道佛定要痛殺他的親娘?”修煉人無動於衷;第三聲,痛喊化作低泣:“哎,好 吧,你去心難留,就回頭看一眼你可憐的老母吧。”飛昇中的她心動了:既然成功在即,去意已定,再看一眼又何妨。回首一望,瞬間自己已砰然落地,卻見老母那 張哀憐的臉在白髮中變形、變形,終於化成一隻怪鳥,在大笑中而去:“哈哈,為了毀掉你今生的道行,我等了三千年,哈哈哈!”

……

愛與恨都有背後的緣分,在人間並不容易說清楚。

最深的愛,往往化作感情被傷害的恨。那份痛刻骨銘心,蝕透人生。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關於情之傷痛的故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愛情故事”。

自 當年釋迦牟尼拋棄嬌妻富貴入山尋道,他年輕的妻子便被迫毀棄了青春、美貌與愛戀;當這位淨飯王子在山中餓得瘦骨嶙峋,這位孤獨的公主也在深宮中水米難咽; 當這位王子餓昏後被牧羊女餵下一勺奶糜,孤獨的王妃也只看在幼子的份上勉強喝下了一口飯湯;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久坐開悟之後,當釋迦佛廣度眾生萬人敬仰 威儀赫赫之時,那位落寞的婦人,卻越加落寞,並且蒼老。

此時,他回來了,回來救度本國的眾生。淨飯老王與眾王子王孫率百姓虔敬出迎,惟有她 一人獨坐樓中。弟子報告說:“她不想見您。”佛說:“好吧,我去尋她。”他上得樓來,掩門,室中只剩下二人對坐。她一語不發。這一生付水流的青春化作點點 滴滴的恨,濡透身心……。佛輕輕說:“我知道你在恨我。但是你來看──”

他用掌心展出她前生的記憶,展開他們的前生緣。那是佛的前生修煉時。他是一個童子,以全身心的虔敬向燃燈古佛獻了一朵蓮花。燃燈古佛微笑頷首:“你註定在來生得道。”這時一位小女孩走來跪於佛前:“佛啊,我以生生世世的佛性,求您讓我與他在來生一同得度!”

燃燈佛說:“他在來生註定四處傳法。你將以一生的孤苦為代價,你願意嗎?”
“我願意!”
“你將毀棄你一生的青春。”
“我願意!”
“你的大半生都將被一份情之傷痛咬嚙,直至等到他的救度。”
“我願意!願意!願意!”

於是,才有了她這一生的痛。

……

(本文摘編自明慧網)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濟公的傳說:羅漢轉世

濟公,據說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時的天台人,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出家,法號「道濟」,由於他經常裝瘋賣傻,並以癲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濟癲」這樣的稱呼。不過,他瘋歸瘋,傳說中他可是佛法無邊,並且濟困扶危,所以外號「濟公活佛」。

據 說,李修元十八歲時,因父母雙亡,守喪三年後,即前往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住持遠瞎堂知道他是羅漢轉世,於是收他為門下弟子,並取法號為「道濟」。遠瞎堂 仙逝後,濟顛轉往南屏山淨慈寺。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端坐圓寂,留傳詩偈一首:「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 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處,當地建有二層樓高的濟公塔院。

傳說濟公的父親,叫李茂春,母親為王氏,夫婦二人因年過三十,但尚無子嗣,於是日夜求神祈佛。某夜,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朵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

南 宋紹興三年(西元一一三三年)二月初二產下一子,夫婦一舉得男,十分歡喜,滿月時大宴賓客,當時有高僧性空,前來祝賀,賜名為「修元」。據說他降世的使 命,是因為如來佛祖座前的大鵬鳥,但因觸犯天條,私自逃下凡,因此才降龍羅漢(濟公),下凡轉世,找尋大鵬鳥的下落。不過,濟公在塵世間,也歷經了各種劫 難。不過在歷經了千辛萬苦後,最後終於完成了他的使命。

在民間傳說中的他,頗負傳奇色彩。據說他曾與秦丞相鬥智,懲治貪官污吏,並且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過他的行動,也經常被描寫成嬉笑怒罵,以及幽默逗趣。這些事蹟,坊間所流傳的《濟公傳》,都有詳細的描述。

在 中國蘇州的西園寺中的濟公像,非常的特別,其身穿破衣,手持破扇,但是面部表情,卻十分生動有趣,從三種角度看,竟有不同的面貌。一種是滿面笑容,稱之為 「春風滿面」,另一種則是滿臉愁容,人稱「愁眉苦臉」,最後一種,則是綜合這二者,好像有點「半哭半笑」,或是「哭笑不得」的感覺,這種高超的雕刻技術, 也正符合濟公這種凡事我行我素,笑罵由人的態度。

(本文轉載自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read more...

濟公「搶」娃的風波

宋代,江南深秋,小村鎮的路口。

一個穿著長衣大褲的中年婦女,正大步流星地從村裡走出來。她懷裡抱著個孩子,包得挺嚴實,看她急沖沖的樣子,好像有甚麼急事,正在匆匆趕路。

這時,從村外走來一個瘋和尚,身穿破僧衣,頭戴破僧帽,腳下趿拉著一隻破草鞋,手裡拎一把破蒲扇,與對面過來的抱小孩的婦女,打個對面。瘋和尚雙手一展,用破扇子攔住那女人,說甚麼也不讓她過去。

女人急了,一邊罵和尚光天化日之下調戲婦女,一邊往路邊挪,想從路邊擠過去。她越往路邊躲,和尚越往路邊擠,那女人一急,把孩子放在路邊的草叢裡,轉身要與和尚廝打。和尚見她放下了孩子,雙腳一跳,跳到路邊的草叢裡,抱起孩子就跑。

那女人邊追邊喊:「快來人啊!瘋和尚搶娃娃!攔住他……」

前面正好有位大嫂,挑一擔水走來。見和尚在前面跑,女的在後邊追,又聽見喊話,便急忙放下水桶,用扁擔擋住和尚的去路。和尚見有人攔路,便放慢腳步,嘻嘻笑著,抱著孩子圍著水桶,與大嫂玩起轉圈推磨的把戲來,急得大嫂直跺腳。

這時,後邊的女人趕了上來。和尚停住了腳,待大嫂轉過身來,他把孩子往大嫂懷裡一送,彎腰提起一桶水,從頭到腳向追來的女人身上潑去,那女人立刻被澆成落湯雞,站在那裏大罵和尚無禮。

村子裡的人,聽說村外有個和尚又搶孩子,又調戲婦女,不一會兒就聚來一大堆人,七嘴八舌地罵和尚太可惡了。可這時,和尚已經不見蹤影了。

大 嫂見被淋濕的女人,冷得直打哆嗦,便邀她到自己家裏,換換衣服再走。可那女人說甚麼也不去,爭執著要從大嫂懷裡要回孩子,說要趕路給孩子看病。大嫂急了, 說:「看你渾身都是水,再抱孩子,不是讓孩子病上加病嗎?快別見外,換好衣服再走!」這時,又上來兩個婦女,一起把那個女人拉到大嫂家裏,換衣服去了。

正當大家邊議論邊要散去的時候,突然,大嫂和那兩個婦女,從家裏跑了出來,高聲說:

「不好了,那女人不是女人,是個大老爺們!……」

話音剛落,那個男不男、女不女的人,抱著孩子從院子裡衝出來想跑,人們一下子將他圍了起來。大家七手八腳把他扭送到官府,一審問,才知道他是個拐騙孩子的人販子,他把孩子麻醉後,正打算抱到外地,賣掉賺錢。

被 拐的孩子的爹媽,趕耒見到了自己的孩子,大家告訴他們,這是一個瘋和尚救了孩子。他們夫妻想感謝那個和尚,到處也找不見。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根據傳說的 像貌,有熟悉情況的人說:「那個瘋和尚不是別人,就是救人急難的活佛濟公啊!」而丟失孩子的那夫妻二人,平時就很敬信濟公,他們一聽這話,立即一起跪到地 上,向天拜謝濟公不止!

正是:

人行每件事,
神靈盡皆知。
敬信神靈得神助,
善報確有之!

(事據《高僧傳奇》)


read more...

【佛家故事】濟公破扇濟貧



文/鄭念行

宋朝時,杭州城內有個扇子巷,很是有名。名從何來?原來,濟公一把破扇濟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這個扇子巷,原來是條無名小巷,巷子裏住的全是貧民百姓。其中有一對老夫婦,都已年過花甲,以製扇、補扇、賣扇為生。年輕時,手藝精,肯出力,製出的扇子 可以挑到集上去賣,日子還算活得下去。但是,現在年老體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吃了上頓沒下頓,老倆口忍飢挨餓,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

這天,日過晌午,老倆口沒有下鍋的米,灶上冷冷清清。老太婆在屋裏炕上,迷迷糊糊睡著了,老頭子依著門框,坐在門坎上打盹。

這時,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走到門前。向屋裏望了望,嘆了一口氣;再看看坐在門坎上的老頭兒,心裏充滿了同情。和尚一抬手,看見自己手裏的扇子,忽然眼睛一亮,心裏便有了主意。

他用扇子撥了撥老頭肩膀。老人一驚,睜眼看見一個瘋和尚站在面前,便問:「師父有什麼事?」

「我要修扇子!」說著,把手裏的扇子向老頭一揚。

「好,好,請進屋!」老頭見有了生意,心裏高興,連忙向屋裏讓人。

濟公抬腳進屋,把扇子往案子上一扔:「快修啊!等一會兒我就來取!」說完,掉頭而去。

老頭拿起扇子一看,心裏犯了嘀咕:「這扇子破成這個樣子,骨不成骨,架不成架,吊兒郎當,怎麼修補。」正要向那和尚說明這個扇子太破,實在不好修。可是和尚已走遠了。修扇子老人嘆了口氣,自言自語的說:「我這裏有的是新扇子,待會兒送給他一把新的算了。」

過了一個時辰,瘋和尚回來了。一進門便問:「扇子修好了嗎?」

「修好了。」老人遞過一把新扇子。

「哈哈!手藝不錯,補得像把新扇子!」瘋和尚滿意的說。

老人苦笑著,心裏悶聲的說:「本來就是一把新扇子麼!」

瘋和尚把一錠銀子放到案上,轉身跨出了門坎。回頭用扇子向門框上扇了扇,嘴裏還唸唸有詞的揚長而去。

老人追出門去,嘴裏不停的說:「謝謝師父!」回頭一看門上,不知什麼時候,自家的門上,新貼上了一副對聯:

上聯是:手藝精 心善福積
下聯是:扇子美 手勤財到
橫批:苦盡甜來

扇子老人的奇遇,一傳十, 十傳百,人們爭先恐後來老人家門前看對聯,買扇子的人絡繹不絕。從此,老倆口的日子好過了!
無名巷從此就叫「扇子巷」。

不久,大家都醒悟過來,說:「這個瘋和尚就是濟公活佛,特來為老倆口扶貧解困的。」

正是:

貧苦老人有善心,
濟公和尚很同情,
略施小計去解困,
從此生意便興盛。
何謂佛濟有緣人?
此即一例細思忖!

(事據《高僧傳奇》)◇
read more...

济公水彩画 作者:郑家声

来源:中国济公网    作者:郑家声    编辑:雪达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