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投保「火險」的雪茄

有一律師買了一盒極為稀有且昂貴的雪茄,還為雪茄投保了火險。

結果他在一個月內把這些頂級雪茄抽完了,保險費一毛也還沒繳,卻提出要保險公司理賠給付保險金的要求。

在申訴中,律師說雪茄在「一連串的小火」中受損。保險公司當然不願意賠償,理由是:被保險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

......結果律師告上法院還贏了這場官司。

法官在判決時表示,他同意保險公司的說法,認為此項申訴非常荒謬。

但是該律師手上的確有保險公司同意承保的保單,證明保險公司保證賠償任何火險,且保單中沒有明確指出何類「火」不在保險範圍內。

因此,保險公司必須賠償。

與其忍受漫長昂貴的上訴過程,保險公司決定接受這項判決,並且理賠美金一萬五千元的雪茄「火險」保險金!


故事並沒有結束,以下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律師將支票兌現之後,保險公司馬上報警將他逮捕,罪名是涉嫌二十四起「縱火案」!!!

由他自己先前的申訴和證詞,這名律師立即以「蓄意燒毀已投保之財產」的罪名被定罪,要入獄服刑二十四個月,並罰款美金二萬四千元。

--------------------------------------
報長的話:
某些人特別喜歡和別人玩「文字遊戲」利用自己的專業及他人的無知或疏失而從中謀取自己的利益,這樣的情況在短期間來看是獲得利益,但長遠下來卻為自己帶來許多隱患。

畢竟,夜路走多總是會碰到鬼,佔著自己的專業愚弄他人,最終亦會被人反將一軍。

就如同文章中的律師,佔著自己對法律的了解而玩弄法律,最終仍舊受到法律的制裁,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哪個金人最有價值

有個小國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且金壁輝煌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使者同時出一道題目問:「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材質,論技法,這三個金人都是一模一樣,當然價值也是一樣。

皇帝為了這件事煩腦,對大臣說:「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豈能連這個小事都不懂!」

最後,有一位老臣說他有辦法。

老臣胸有成足的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顯然答案是正確的。」

故事寓意: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言善道的人。上帝給我們一雙耳朵一個嘴巴,也許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處於視聽混亂的環境之中,唯有善於傾聽,深思熟慮、不妄言、不妄行之人才是有德行之人。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冤不怒,譽不喜


一個禪師做父親的故事 ~~ 「哦,是這樣嗎?」

白隱禪師是一個過著純潔生活的人

鄰居中有一位美麗的女孩,美麗的女孩未婚懷孕了,她的父母非常生氣;就嚴厲的逼問女孩的生父是誰?

女孩先是不肯說,後來實在躲不過去了;就說出了白隱禪師名字。

她的父母親勃然大怒,於是氣沖沖的去找白隱禪師算帳;白隱禪師聽完後,只是說了一句:「是這樣嗎?」

孩子出生以後,就被送到白隱禪師那裡照顧 ;

此時的白隱禪師已經名聲掃地,然而他自己並未因此而受到干擾;他默默忍受著種種白眼非議;獨自準備孩子所需的一切東西;來細心照料這個幼小的生命....

一年以後,年輕的媽媽實在忍受不了良心的責備;終於將實情告訴了她的父母親,孩子真正的生父是外村的一個年輕人;她的父母親得知真相後大吃一驚,立即去找白隱禪師,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誠懇的請求她的寬恕,並將孩子領回。

白隱禪師把孩子送環給他們時,只輕輕的說了一句:「哦是這樣嗎?」

冤不怒,譽不喜,禁得起謗,扛得起擔!

保持一顆清靜純潔的心,兩次「是這樣嗎?」意味深長.....讓你蒙「冤」的人,也許是日後最內咎的人啊!

這則公案很美,不是因為文字,而是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禪者的心境。

那心境是美的,那說不出來的從容,還有慈悲;讓我們心好像也一下子擁有了月光。

以淡淡的微笑觀照著世界,充滿了無盡的謙和與寧靜;讓我們帶著更寬容,學著更慈悲。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兩碗牛肉麵

我讀大學的那幾年,每逢雙休日就在姨媽的小飯店裏幫忙。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黃昏,店裏來了一對特別的客人———父子倆。

說他們特別,是因為那父親是盲人。他身邊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那男孩看上去才十八九歲,衣著樸素得有點寒酸,身上卻帶著沈靜的書卷氣,該是個正在求學的學生。

男孩來到我面前。「兩碗牛肉麵」他大聲地說著。

我正要開票,他忽然又朝我搖搖手。我詫異地看著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後用手指指我身後牆上貼著的價目表,告訴我,只要一碗牛肉麵,另一碗是蔥油麵。

我先是怔了一怔,接著恍然大悟。原來他大聲叫兩碗牛肉麵是給他父親聽的,實際上是囊中羞澀,又不願讓父親知道。

我會意地沖他笑了。廚房很快就端來了兩碗熱氣騰騰的麵。

男孩把那碗牛肉麵移到他父親面前,細心地招呼:「爸,麵來了,慢慢吃,小心燙著。」他自己則端過那碗清湯麵。

他父親並不著急著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裏探來探去。好不容易夾住了一塊牛肉就忙不移地把那片肉往兒子碗裏夾。「吃,你多吃點兒,吃飽了好好念書,快高考了,能考上大學,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 」

老人慈祥地說,一雙眼睛雖失明無神,滿臉的皺紋卻佈滿溫和的笑意。

讓我感到奇怪的是,那個做兒子的男孩並不阻止父親的行為,而是默不作聲地接受了父親夾來的牛肉片,然後再悄無聲息地把牛肉片又夾回父親碗中。周而復始,那父親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遠也夾不完。

「這個飯店真厚道,麵條裏有這麼多牛肉片。」老人感歎著。一旁的我不由一陣汗顏,那只是幾片屈指可數、又薄如蟬翼的肉啊。

做兒子的這時趕緊趁機接話:「爸,您快吃吧,我的碗裏都裝不下了。」

「好,好,你快吃,這牛肉麵其實挺實惠的。」父子倆的行為和對話把我們都感動了。

姨媽不知什麼時候也站到了我的身邊,靜靜地凝望著這對父子。

這時廚房的小張端來一盤剛切牛肉,姨媽呶呶嘴示意他把盤子放在那對父子的桌上。

男孩抬起頭環視了一下,它這桌並無其他顧客,忙輕聲提醒:「你放錯了吧?我們沒要牛肉。」

姨媽微笑著走了過去:「沒錯,今天是我們開業年慶,這盤牛肉是贈送的。」男孩笑笑,不再提問。

他又夾了幾片牛肉放入父親的碗中,然後,把剩下的裝入了一個塑料袋中。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們父子吃完,然後再目送著他們出門。之後小張去收碗時,忽然輕聲地叫起來。

原來那男孩的碗下,還壓著幾張紙幣,一共是六塊錢,正好是我們價目表上一盤幹切牛肉的價錢。

一時間,我、姨媽,還有小張誰都說不出話來,只有無聲的歎息靜靜地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間。

---------------------------------
報長的話:
世上最原始的愛是親情,最令人感動的愛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反之,世上最可憐的人不在於那些為三餐奔波的人,而在於,看不到自己所擁有的,只會怨天自憐的人。

男孩的情況在旁人來看是感動的,覺得他可憐想幫助他,而雖說男孩表面是窮,但他懂的依自己所能來控制自己的開銷,在有限的能力內給家人最好的照顧,所以想必他的心境是富足、快樂的。

看一個人窮與富,不在於他的穿著及口袋中的鈔票,而在於他的內心,心窮之人即使家財萬貫也有花盡一天,心富之人即使窮到孤身一人,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男孩的行徑不只為我們心中帶來感動、憐惜,也讓人見識到知足、感恩、努力向上的志氣。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查克.費尼(Chuck Feeney)

他出生在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裔天主教平民家庭,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他今年76歲,和妻子居住在美國三藩市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裡。

他從來沒有穿過名牌衣服,眼鏡破舊不堪,佩戴的手錶也是從地攤上買來的。

他不愛美食,最喜歡的是價格低廉的烤乳酪和蕃茄三明治。他沒有自己的小汽車,外出通常都是乘坐公車。他用的公事包是個布袋。

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館坐坐,他一定會仔細核對帳單:如果你住在他家裡,睡覺前他一定提醒你把燈關了。

你一定很奇怪,一個貧窮而吝嗇的美國老頭有什麼好說的?就讓我們看看他都做了那些事吧:

他曾為康奈爾大學捐了5.88億美元,為加州大學捐了1.25億美元,為史丹佛大學捐了6000萬美元。他曾投入10億美元,為改造、新建愛爾蘭的7所大學和北愛爾蘭的2所大學。

他曾設立「微笑行動」慈善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齶裂兒童做手術提供醫療費用。他曾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投入巨額資金.....迄今為止,他已經捐出40億美元,還有40億美元等待捐獻。

他就是對己吝嗇對人大方,喜歡掙錢卻又不喜歡擁有錢的查克.費尼(Chuck Feeney)。

查克.費尼行事低調,是刻意匿名的「隱士型」慈善家。

他創立了擁有80億美元的「大西洋慈善基金會」,為了避開美國法律關於基金會資訊披露的有關規定,這個基金會到遠離美國本土的百慕達群島去註冊。

基金會的名字沒有使用查克•費尼的名字,他甚至要求基金會的員工不告訴家人自己在那裡工作。根據他的苛刻要求,接受捐贈的機構甚至不能為他放置一塊銘牌。捐贈的受益者大多不知道資金的來源,知情者必須簽訂保密協議:若向外界透露有關消息,資助將停止。

直到1997年,查克.費尼的「免稅購物連鎖店」被法國奢侈品巨頭伯納德.阿諾爾特(Bernard Arnault)收購,公眾才知道,費尼在該公司的股份已移交給「大西洋慈善基金會」,他捐贈的數額竟然超過了麥克亞瑟、洛克菲勒等家族設立的鼎鼎大名的基金會!

這麼多年,他為人低調,行善一直隱姓埋名、捐款全部匿名,就連他親自創建立的高達80億的「大西洋慈善基金」,也拒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當人們發現他的之後,他立即讓世界震驚了。

此後,繼續隱姓埋名已無法實現,但查克.費尼及「大西洋慈善基金會」仍然儘量低調,比如:不專門發佈捐助消息;拒絕設立各式銘牌;資助建設的大樓不能用他的名字命名(據說這樣可以吸引其他希望獲得冠名權的慈善家與費尼合作)。對此,費尼說:「誰建起樓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樓房能建起來。」

費尼說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他的節儉確實令人驚訝。費尼出資建設了無數大樓,他曾在法國旅遊勝地、英國倫敦高級住宅區和紐約公園大道等地擁有6棟豪華住宅,但如今,一處都沒留下。

他和妻子赫爾佳住在三藩市一套租來的一居室裡,平時乘公共汽車、地鐵或計程車出行。

費尼靠銷售免稅名牌商品積累起近百億美元的財富,但他從不穿名牌服裝。在一些正式場合,他戴著一副破舊的眼鏡,那是他從街頭雜貨店裡買來的。

費尼的飲食十分「平民化」。他說:「你可以上高檔餐館,一頓飯吃掉100美元,但是,吃那種25美元的飯也能讓我滿意。」

費尼共有五個孩子,這些兒女沒有得到特別恩寵和多少財產,在假期時,他們需要到賓館、飯店和超級市場打工。

女兒十幾歲時,有一段時間曾與好朋友一起打了不少長途電話。父親發現長長的話費帳單後,立刻切斷了自家的電話,並貼出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有附近地區的公用電話。

接著,他還將帳單送到那女孩的父親那裡。女兒當時覺得很尷尬,但她後來覺得父親這樣做很正確。

對於費尼隱姓埋名地疏散家財,子女們也很贊成:「這有些奇怪,但他這樣做,接受捐贈的人不必特殊對待我們。」

兒女們認為,「這讓我們與正常人無異」在大西洋慈善會理事會的記錄上,留下了費尼的一段話:「我認為,除非富人們在一生中用財富來幫助做有意義的事,要不然他們無形中給未來的一代製造了不少麻煩。」與喧囂的商業世界相比,這位商業超人的安寧顯得如此獨特,而耐人尋味。

費尼的諸多慈善項目中有一個叫「微笑行動」,主要資助發展中國家齶裂兒童接受整形手術。

有一次,他在一處候診室裡見到了一名準備接受手術的女孩,女孩用手掩著嘴,掩飾不住激動與期望。「做完手術後,她微笑著,似乎在說『我現在再也不是你以前看到的那個醜樣子了』」費尼說,他在這樣的時刻才會覺得,財富是有價值的。

還有一次,在一家餐館裡,一名男子走過來對費尼說:「您知道,我接受過您的獎學金……我現在是這家餐飲連鎖店的總經理了。」這讓費尼很高興。

費尼能說流利的法語和日語,喜歡到世界各地轉轉,自主選擇慈善項目,「大西洋慈善基金會」的捐贈範圍早就超越了國界,比如:向越南學齡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為澳洲癌症研究及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提供費用等。

費尼說:「人們習慣於賺錢,成為富人對大多數人都很有吸引力。我並不是要去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我只是相信,如果人們能為公益事業提供捐助,他們將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

據說現在很多億萬富翁,比如: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人都將他視作慈善方面的榜樣,可以說,查克.費尼是富人們學習如何做慈善事業的好老師。

目前,查克.費尼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億美元,現在,這筆錢正以每年超過4億美元的速度流向世界各地需要的地方。

在費尼看來,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因此,捐助來不得半點兒延誤。他笑著發誓說:「這錢要是不能花掉,我死了都不能瞑目。」;一個是為富豪們樹立榜樣——「享受生活的同時做出饋贈」。

據說,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深受他的影響並已付諸行動。

媒體追問查克.費尼,為何非要捐得一乾二淨?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為「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
報長的話:
成功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期許的成功在於,吃美食、開名車、住豪宅,外加還有人待候過的舒適。

而有些人的成功定義在於…幫助更多的人讓這些人能像平常人一樣過上正常生活。

雖說兩種行為都可以說是成功,但其中精髓卻大不相同,一是為私、一則為公。(當然不管如何…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的運用自己的財富,旁人是管不著,就不針對此再深談下去。)

有些企業的老闆或許也會說,他每年捐款的錢也是非常的多,但究其是真心樂於公益,還是存為私心,就看其捐款的對象以及這筆捐款背後是否只是用來「節稅」之用。
   
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點人人皆之,但能看破這點的人卻沒幾人,適當的錢能夠助人,而過多的錢卻會腐蝕一個人,這也讓人想到 林則徐說過一句話:「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何用?愚且多財,愈增其過;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何用?賢而多財,徒損其志」

看過這一句話,再看許多富豪後代為家產而反目,最後再看這一篇文章,心中的感觸就會很深。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第七讲堂的粽子

端午节又快到了,记忆中最好吃,最值得回味的肉粽是,念高雄医学院医科二年级时,全班齐聚在第七讲堂吃的粽子。

那一年,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苏班代表就在黑板上写着「六月三日第三、四堂的解剖学,教授要点名,缺席者可能会被当掉,请大家告诉大家,务必全员到齐」。

同学留步!

班代葫芦里卖什么药

六月三日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解剖学是医二的大科,学分非常重,许多同学都不敢小看它。因此当天的第三堂课,果然全班都来了,第七讲堂坐得满满的;平常除了期中考期末考外,还真少看到这么整齐的出席盛况。

当解剖学林教授走进来,一看到坐得几乎爆满的第七讲堂,似乎也有点惊讶。不过他不动声色地步上讲台,翻开教科书照常讲课,我想他的心里一定在纳闷:怎么搞的?今天这么多同学来上课?

但学生来上课,本就是天经地义,林教授大概也不好意思开口问,不过看得出来,那天他心情很好、很高兴,上起课来既生动又起劲。

到了第三堂课下课休息时,苏班代表又在黑板上写着「第四节下课后,请全班同学留下,有重要事情宣布」,当然,本来写着要点名的警语,在前一天就已擦掉了。

第四节课开始,林教授仍然心情愉快地继续讲着:肝脏的构造。到了十一点四十分左右,坐在靠窗的同学都注意到,在学校侧门外卖自助餐那位亲切和 的阿婆,和她念国中二年级胖胖的孙子,两人合力提着一个大锅子,朝第七讲堂方向慢慢走来……

粽子现身!

抚慰外地同学的乡愁

我也看到了,心里觉得很奇怪:阿婆提这个大锅子来做什么?

很快地,十二点了,当林教授宣布下课时,苏班代表马上举手:「报告老师,我有事宣布,请老师也留下来!」就在大家的错愕中,苏班代表快步趋前,但不是上讲台,而是把第七讲堂的大门打开--

只见学校的工友老张推着小推车,上面放满了小山一样,好几串的肉粽;而自助餐店的阿婆也把那大锅子抬进来,锅盖一掀是热气腾腾的青菜蛋花汤!

原来早在一个月前,一向细心体贴、热心服务的苏班代表,就私底下通知家住高雄的同学,请他们每人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各自带十五个粽子来,请寄宿在外的同学吃。我们全班有一百二十七名同学,住高雄的有十五人。

同时,苏班代表有两个严格的要求:第一是在端午节前,绝对要保密,不能让寄宿的同学知道,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第二,肉粽一定是要自己家里做的,不能买现成的来应付。

由於每位母亲都知道,这些粽子是要带到学校,请自己孩子的同学吃,为了「输人不输阵」,她们都特别用心去做,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味道也一级棒。

谎言无罪!

友情母爱吃得好温馨

看到这些肉粽,寄宿在外的同学们才恍然大悟,点名是假的,快乐吃肉粽才是真的。为了怕有些偷懒的同学,不来上课,吃不到有妈妈味道的肉粽,可爱的苏班代表才编了一个小小的谎。

料多味美的肉粽,再加上阿婆简单清爽不油腻的青菜蛋花汤,那滋味真是适配。连林教授也一边吃,一边摇头:「原来你们这些同学不是为上课而来,而是为了吃粽子,才有这么多人来上课,真是令我失望啊!」忍不住又津津有味地吃着。

想想看,有着妈妈的爱心,诚心诚意做出来的,还包着浓浓友情的肉粽,怎会不好吃?怎不教我回味至今?

 

录自:心灵点滴省思小故事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