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一所最好的大學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大陸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安金鵬,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榮獲世界第一名金牌,為大陸天津歷史寫下新頁。這位十九歲數學奇才的成功,是因為他讀了"一所最好的大學"。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是我離家去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報到的日子。裊裊的炊煙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舊的農房上升騰。跛著腳的母親在為我捍麵,這麵粉是母親用五個雞蛋和鄰居換來的,她的腳是前天為了給我多籌點學費,推著一整車蔬菜在往鎮裡的路上扭傷的。端著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撫摸著母親腫得比饅頭還高的腳,眼淚一滴滴滾落在地上…

我的家在天津武清縣大友岱村,我有一個天下最好的母親,她名叫李艷霞。我家太窮了。我出生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頭上,四歲那年,爺爺又患了支氣管喘和半身不遂,家裡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七歲那年,我上學了,學費是媽媽向人借的。我總是把同學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線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乾淨,再接著用,媽媽心疼得有時連買鉛筆和本子的幾分錢也要去向人借。不過,媽媽也有高興的時候,不論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總是滿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愈學愈快樂,我真的不知道天下還有什麼比讀書更快樂的事。我沒上小學就學完了四則運算和分數小數;上小學靠自學弄懂了初中的數理化;上初中也自學完了高中的理科課程。

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舉辦初中物理競賽,我是市郊五縣學生中唯一考進前三名的農村小孩。那年六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錄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沒想到,把喜訊告訴家人時,他們的臉上竟堆滿愁雲~~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爺爺也生命垂危,家裡現在己欠了一萬多元的債。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淚。晚上,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裡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他們的話讓病重的爺爺聽見,爺爺一急竟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安葬完爺爺,家裡又多了幾千元的債。我再不提念書的事了,把「錄取通知書」疊好塞進枕套,每天跟媽媽下田幹活。過了兩天,我和父親同時發現~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小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盤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金鵬念一學期還是兩學期…?」那天,媽媽大哭,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娃兒要念書有什麼錯?金鵬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縣可是獨一無二呀!咱不能讓窮字把娃兒的前程給耽誤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給他念下。」

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六百元,我真想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然而這一念下去,媽媽又要為多少難,吃多少苦?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發現爸爸臉色蠟黃,瘦得皮包骨似地躺在炕上。媽媽若無其事地告訴我:「沒事,重感冒,快好了。」誰知,第二天我拿起藥瓶看上面的英文,竟發現這些藥是抑制癌細胞的。我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說自從我上一中後,爸開始血便,一天比一天嚴重。媽媽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查,最後確診為腸息肉,醫師要爸爸儘快動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還誰還願意再借咱呀?那天,鄰居還告訴我: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完成收割的,看的人直掉淚,大家也自身難保。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去脫粒,也無錢雇人幫忙,她是熟一塊割一塊,然後再用平板車拉回家,晚上院裡鋪一塊塑料布,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穗在大石頭上摔打…三畝地的麥子,全她一個人,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蓋磨出了血,走路時一顫一顫的留下血跡……不等鄰居說完,我便飛跑回家,大哭道:「媽媽,媽媽我不能再讀下去了呀…」媽媽最終還是把我趕回了學校。

我的生活費是每個月六十到八十元,比起別的同學的兩百至兩百四十,實在少得可憐。可只有我才知道,媽媽為這一點點錢,從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蔬菜,實在湊不出時還得去借個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不用油拌,只舀點醃鹹菜的湯攪和著吃,不知吃了多少年。媽媽為了不讓我餓肚子,每個月都要步行十多里路去給我批發方便麵渣。每個月月底,媽媽總是帶著一個鼓鼓大袋子,千辛萬苦地來天津看我。袋裡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媽媽從六里外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那給我做計算紙的)和一大瓶黃豆辣醬、鹹芥菜絲,以及一把理髮的推子。(天津理髮最便宜也要五元,媽媽要我省下來多買幾個饅頭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連青菜也吃不起的學生,只能買兩個饅頭,回宿舍泡點方便麵渣就著辣醬和鹹菜吃;我也是唯一用不起稿紙的學生,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廢紙打草稿;我還是唯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洗衣服總是到食堂要點鹼麵將就。可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我覺得媽媽是一個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我無上光榮!

剛進天津一中的時候,英語課就把我聽懵了。母親來的時候,我給她說了怕英語跟不上的憂慮,誰知她竟一臉笑容地回答:「媽只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媽不愛聽你說難,因為一吃苦便不難了。」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有點口吃,有人告訴我,學好英語,首先要讓舌頭聽自已的話,於是我常撿一枚石子含在嘴裡,然後拚命背英文。舌頭跟石子磨呀磨,有時血水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但我始終咬牙堅持著。半年過去了,小石子磨圓了,我的舌頭也磨平了,英語成績進入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謝母親,她的話激勵我神奇地跨越了這個大學習障礙。

一九九六年我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知識競賽天津賽區的比賽,獲得了物理一等獎和數學二等獎,將代表天津去杭州參加全國物理奧賽。「拿一個全國一等獎送給媽媽,然後參加世界物理奧賽去。」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把喜訊和願望寫信告訴了母親。結果我僅得了二等獎,我一頭栽在床上,不吃不喝,儘管這已是天津市參賽者中的最好成績,可要報答含莘茹苦的母親,實在不夠啊!回到學校,老師們幫我分析失敗的原因:我總想數理化全面發展,主攻項目太多而分散了精力。如果我現在攻數學,一定能上。
一九九七年一月,我終於在全國數學奧賽中,以滿分的成績獲得第一名,進入國家集訓隊,並在十次測驗中奪魁。按規定,我赴阿根廷參加比賽的費用須自理。交完報名費,我把必備的書籍和母親做的黃豆辣醬包好,準備工作就結束了。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看我依然穿著別人接濟的,顏色、大小不協調的衣服,打開儲藏櫃,指著袖子接了兩次,下襬接了三寸長棉衣和那些補靪拽補靪的汗衫、背心說:「金鵬,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不知所措,忙說:「老師,我不怕丟人。母親總告訴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穿著它們就是去美國見柯林頓也不怕。」

七月二十七日,奧賽正式開始。我們從早上八點三十分到下午兩點,整整做了五個半小時的試題。第二天公布成績,首先公布的是銅牌,我不希望聽到自己的名字;接著公布銀牌,最後……公布金牌,就是我!!!!我喜極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媽媽,你的兒子成功了。」我和另一位同學在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分獲金銀牌的消息,當晚便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台播出了。八月一日,當我們載譽歸來時中國科協、中國數學學會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此時,我想回家,我想儘早見到媽媽,我要親手把燦爛的金牌掛在她的脖子上…那天晚上十點多,我終於摸黑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開門的是父親,可是一把將我緊緊摟進懷裡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親。朗朗的星空下,母親把我摟著那樣緊…我把金牌掏出來掛在她脖子上,暢暢快快地哭了。

八月十二日,天津一中堂裡座無虛席,母親和市教育局的官員及著名的數學教授們一起坐上了主席台。那天,我說了這樣一席話:
「我要用整個生命感激一個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親。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可是她教給我的做人的道理卻可以激勵我一生。高一那年,我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裡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飯後,為了買一本辭典,媽媽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拖到四十里外的縣城去賣。到縣城時已快中午了,我早上和媽媽只喝了兩碗紅薯玉米稀飯,此時肚子餓得直叫,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拉走,媽媽還是耐心地討價還價,最後終於以一角錢一斤成交。兩百一十斤白菜應換來二十一元,買主只給了二十元。有了錢我想先吃飯,可是媽媽說還是先買書吧!這是今天的正事。我們到書店一問書價,要十八元兩角五分,買完書只剩下一元七角五分。媽媽只給了我七角五分零錢去買了兩個燒餅,說剩餘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雖然吃了兩個燒餅,等我們娘倆快走完四十多里的回家路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才想起,我居然忘了分一個燒餅給母親,她餓了一天,為我拉了八十里路的車。我後悔打了自己的耳刮子,母親卻說:『媽沒多少文化,可是媽記得小時候老師念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裡過了關,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學就由您考哩。』

媽媽說這話的時候不看我,看著那條土路遠處,好像它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樣。『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痠了…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說,我的農婦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台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濕潤了,我轉過身,朝我雙鬢已花白的母親,深深地鞠躬……。大家如果還認為貧困不算是最好的大學,那最好的大學就是各位看倌偉大的母親!!

=======================================================

註:俄國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一句名言:『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裡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不能超越與突破呢?』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

諸如:上不上班、吃什麼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 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

一件是「別人的事」 

諸如:小張好吃懶做、小陳婚姻不幸福、老陳對我很不滿意、我幫助別人, 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

一件是「老天爺的事」 

諸如:會不會颳風、地震、戰爭、開悟、成道......人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都屬於老天爺的管轄範圍。

人的煩惱就是來自於: 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所以要輕鬆自在很簡單: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

這只是靜心在「哲學」上的詮釋,知道並不代表你能辦到。

除非你能進入「靜心狀態」去「觀照」,你就會「如實」發現天底下真的只有這三件事: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下次心情不好時,趕快問自己,那件事到底是「誰」的事!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12”国际护士节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英国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弗劳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生于意大利中部历史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有移民家庭,后来随家迁居英国。幼小时就勤奋好学,遍览各种经典名著。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操英、法、意、德诸国语言。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才能,跻身名流社会,而她对此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女士,在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给它包扎,让伤口慢慢愈合起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 国,对各该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50年还到德国一所女护土学校,接受短期的医护训练。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职。

1854到1856年之间,为争夺巴尔于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撤丁先后向沙俄宣战,进行了有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一开始,法国陆军医院就有护土护理伤病员;而英国的战地医院管理不善,条件极差,又没有护土护理伤病员,土兵死亡率高达50%多。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前往战地担任看护工作。在英国政府的邀请下,她率领护士38名抵达前线,在四所战地医院服务。当时前线用品蹬乏,水源不足,卫生极差,医生还怀有敌意,但她毫不气馁,竭力排除种种困难,为伤病员解决必需用物和食品,组织士兵家属协同工作,增加他们的营养,从而使战地医院面目改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她的功绩顿时传播四海。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慈祥可亲,热爱伤病员。她工作严肃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她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着。每次,当她手持油灯巡视四里长街的伤病员时,身影所到。士兵们都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士”。一时成了英国传奇式的人物,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

1856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任陆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战后回国,被尊为民族英雄,但她谦恭礼让,自束很严,谢拒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会,决心为改善英军的卫生条件而继续努力。1857年,她促成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建立,同年还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

1860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奖励的4400英镑公众捐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土学校--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创办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土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1912年,在国际护士理事会倡议下,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纪念这位英国护理学先驱、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5 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举行纪念活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工作。护理战线上的“白衣天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了每一位患者,她们学习和发扬着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弗洛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精神。

如今,在英国伦敦的街头还竖立着她的一座铜像,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也印有她的半身像,她就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弗洛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黑暗的深夜,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伤兵们为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亲切地称她“提灯女士”。英国人把她看做是英国的骄傲,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赞美她的高贵精神,称她为女界的英雄——看,就在那愁闷的地方,我看到一位女士手持油灯,穿行在暗淡的微光中,轻盈地从一间房屋走进另一间房屋。像是在幸福的梦境之中,无言的受伤士兵慢慢地转过头去,亲吻着落在暗壁上的她的身影,那盏小小的油灯,射出了划时代的光芒。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生命的药方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剩下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才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师父记错了应弹断弦子的数目,800根时就打开了那张纸,所以他至死也未复明。
“……”一声脆响,师父长叹一口气又长吁了一口气,心头一阵狂喜,甚至顾不上向周围从遥远的山凹汇聚来听他弹琴的乡亲们说声抱歉,甚至顾不上带上徒儿就一个人向城中的药铺匆匆赶去。
  当他满怀虔诚满怀期望等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心咚地跌入冰窖,头嗡地响了一下,他努力抓住柜台的护栏平衡身体,平静下来他明白了一切: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药方了吗?曾经因为有这个复明药方的召唤,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在谋生中,说书弹弦,受人尊敬,他学会了爱与被爱,在生存的快乐中他早已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他其实早已复明于那些劳碌的时刻。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弦的时候,你才能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了……”
  小瞎子虔诚地允诺着,他看不见师父的两只枯眼已满噙泪水,老瞎子心中暗暗说:“也许他一生也弹不断1200根弦……”
  对美的心灵憬悟才是真正的生命药方,它可让盲人永远活在光明中。可悲可叹的是,我们许多健康人却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他们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民间传说:人类之母——女娲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以女娲为造人者,认为人是女娲的子孙。女娲这个名字,在先民的传说中出现最早;但有文字记载,则以《楚辞.天问》为首。其中有一问是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用白话来说就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这是因为女娲是人间第一人,所以不免要这样问了。根据汉朝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女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字典《说文》里,对女娲的注解为:古代的“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中记载,女娲在造人之前,先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出羊;初四造出猪;初五造出牛;初六造出马;到了初七这一天,才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一个个小泥人。至于如何造呢?《太平御览》中也有以下一段话介绍:“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制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以泥中,举以为人。”

据此,女娲造人的方法是这样的:她先用手捏黄土制作人,可这工作太麻烦也太吃力了,便搓一条长绳(也有传说是用一根长藤)投入烂泥中,拉甩起来,泥浆溅开,点点滴滴都化成了人。从此,女娲先前亲手捏制
的人,就成了高级人,算是贵族;而甩绳溅出泥浆而造的人,是低级人,指平民百姓。

她最初造成的人,如玩具泥偶似的散列四周,没有生命,自然也不会有思想和行动。当然她不会满意这样的创造成果,于是,她面对这些泥人,运用她的无边法力与神通,轻吹一口仙气儿,为这些泥偶注入了灵魂,马上,他们就成了活蹦乱跳的“人”了!

可是这些人除了活动之外,欠缺智慧与对外界变化的承受能力;对感情的发泄不知节制;更没有对周遭事物完整的认识概念;同时也没有思想逻辑、归纳的思维内涵。而且极其容易死亡,女娲必须再造另一批加以补充,这工作既繁琐又永无止息。于是,女娲向天祈祷,据《风俗通义》说:“女娲祷祠神,祈为女媒,因置婚姻。” 所以男女之间,以两性关系合婚、繁衍后代、诞生子女的婚姻制度由此而立。如此一来,造人的工作,就由人自己来承担,而不必女娲亲自动手了。

可是这样还不够,人还需要道德的规范、心法的约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容等等,于是女娲又运用她的智慧制造了史上第一种乐器,笙簧。大约类似竹筒凿孔而吹奏的东西,当然和后世的截然不同。这样,人类有了音乐,可奏、可歌、可唱、可跳,感情有了适当的宣泄管道,渐渐知道适可而止。人类的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就从音乐的制定渐次铺开……

从单纯、无知到复杂、丰富;从空白、简单到内涵、文明。人类开始为情而活,演绎出名、利、色、气,权、钱、争、战……,喜怒哀乐如影随形。中国史上,最原始的第一回战争是如此展开的:

据说有一个代表“水”的族团领袖,这巨无霸叫共工,因为权力冲突,和一个名叫祝融的人战斗,而祝融却是代表“火”的族团领袖。依照先民古老的传说,他俩都是天神下凡。这两族团大战的结果,代表水的共工输了。这位巨无霸因失败而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于是,一头向顶天支地的不周山撞将上去!

这时,奇事发生了,共工不曾撞死,但那座顶天支地的不周山,却被他这个巨无霸撞崩、歪斜、坍塌了一角。这山本来是撑天大柱,一旦完全折断,整个天就坍下来了,这恐怖的大劫,肯定比人间所有的强烈地震加起来还要猛烈。半边天斜塌、压陷了地面,于是,山林起了火,洪水又从凹陷的大窟窿涌出来,平和的人间,出现了空前的巨难。

女娲看到自己所创造的人自相残杀,而陷在天崩地裂的水深火热之中,自然伤心难过。作为一个母亲是有责任要保护孩子的,当她看到自己的亲生子女遭遇劫难,于是着手来拯救。《淮南子 览冥训》有一段云:“往古之时,四极倾,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段神话的内容是这样的:女娲在这场大劫中,先采拾一些五色斑斓的石头,把天坍下来的那个大窟窿,嵌补完整,但是补得不是完好如初,西北的天宇比较倾斜而低了一些,不过这也不碍事,天的漏洞反正是没了。接着,她杀了一只大乌龟,切了乌龟的 四只脚下来,作成四根顶天柱,将之安在天的四角,以防补好的天再坍下来。之后,她再燃烧芦草,用它的灰去填堵洪水,增高地势低洼的地区。于是,一场发生在上古的可怕灾祸,被人类之母消弭于无形。

这则女娲神话,是根据片段的史书记载而拼凑出的,既不完整也不可靠,但印证了一个东西方同时存在的惊人相似处!那就是:人是神造的!人是神的子民!因为西方人也传说上帝用他的肋骨造了亚当和夏娃啊!

从这故事还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由史上第一场战争中,就知道“水火不容”的由来;另一个是,上古时期,人神共处,人和神区分不清,神随时会到人间来,人间的领袖们,就是神!于是:伏羲氏,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种植五榖,振兴农业,始作方书,以疗民疾。立市肆,以通财货;燧人氏,钻木取火,始教人熟食;有巢氏,架木为巢,首先开始教人建屋居住……等等,那么由此而承袭来的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就是神传文化,那是无庸置疑的!

由此观之,人类的发展史,似乎不是我们历来认识的那么表面与浅薄,可能有更深层的内涵呢!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释迦牟尼佛圣诞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诞生、出家)

兰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离此地西边14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现已不存任何建筑物。近年考古证明该地为迦毗罗卫城的遗址)。图上的白色建筑物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王后而建的“摩耶堂”。堂右侧枝叶茂盛的无忧树,传说摩耶王后就是抚该树枝动了胎气生下了释迦牟尼。堂前的水池,传说摩耶王后产前和生下的太子都曾在池中沐浴。

  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这里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国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这名字的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他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
  净饭王与摩耶王后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儿女。净饭王为没有王位继承人而十分苦恼。直到净饭王年已50岁,摩耶王后45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怀孕。
  据佛教传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的腹中。王后自从怀孕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没有忧虑与烦恼,从此也再没有发过怒气,断绝了贪欲和虚伪心情,每天只是喜欢到幽静树林和水溪旁散步。 按当时印度的风俗,妻子回娘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图中只有象轿上坐着的摩耶王后,没有净饭王。
  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分娩,必须回到娘家去。摩耶王后怀孕期满,净饭王为摩耶王后备了由两头大象载的轿子,并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摩耶王后回娘家天臂城去。 图中抱着小太子的是传说中的天王,天王身后是诸梵神。寓意上天将释迦牟尼赐给人间。手扶树枝站立的是摩耶王后。佛经上说:太子是从摩耶王后的右肋出生的。摩耶王后夜梦中的白象也是从右肋进入体内而怀孕的。
  摩耶王后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点旅途疲乏,就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惊动了胎气,就在树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的四月八日。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也称“浴佛节”。 图中左侧跪在太子身边的是闻太子诞生而赶到兰毗尼花园的净饭王(绿衣者),单腿跪在净饭王身边的是净饭王的大弟弟白饭王(红衣者)站在净饭王身后举手欢呼的是其二弟甘露王。站在画面中间的是摩耶王后,两侧空中是为太子祝福的梵神。
  佛经上说:太子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太子沐浴(这也是佛教定为浴佛节的典故)。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脚下就涌现出一朵莲花。并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教徒在“佛诞节”举行“浴佛法会”时,就是要在大雄宝殿上用净水香汤沐浴太子像,这太子像是数寸高的,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童子像。但是中国汉地佛教徒供奉的太子像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崇尚左,以左为尊。其实这是不符合佛经的。
  佛经上说:摩耶王后生下太子之后,迦毗罗卫全国不断出现吉祥的事情。浑浊的江河水变得清澈了,五谷丰登,花木繁茂,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和睦了。与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产生的牛、马也都十分健壮,连一根杂色鬃毛都没有。
  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在兰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高兴万分,立即带领众多的宫女侍臣,车马和特制的华丽的大轿,赶到兰毗尼花园,将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宫。
  太子诞生后的第5天,净饭王请来许多全国有名望的学者来为太子取名字。经过几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太子应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摩耶王后生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7天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时代悉达多太子就由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抚养。波阁波提王妃是在姐姐摩耶王后去世后续嫁给净饭王的。波阁波提王妃容貌端庄秀丽,性格温柔、娴静。她对悉达多小外甥精心抚育,十分钟爱。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出生不久,一位很有名望的预言家,号称阿私陀的仙人来到王宫给太子占相。阿私陀看到太子,先是非常惊喜,转而又悲伤地流下了泪水。净饭王问他为何又喜又悲?阿私陀仙人回答:太子的相貌太好了,人间找不出第二人来!将来如果继承王位,一定是位“转轮王”(印度古代称能以威望统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我为国王高兴。但据我的观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能得到最高成就,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拯救世人离苦海。可惜我已经老了,听不到太子的教诲了,所以我为自己悲哀。
  净饭王听到占相仙人的话,也是又喜又忧。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国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悉达多太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在传统的“王耕节”时国王要在这一天亲自耕种土地,净饭王带领悉达多太子来到田野,太子看见在田地里的农夫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吃力地劳作,耕田的牛被绳索鞭打皮破血流,被犁铧翻出来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鸟雀又被蛇、鹰吞食。这一幅幅生存斗争,弱肉强食的情景,使王子感到很痛苦,他无心游玩,就走到一棵阎浮树下静坐沉思。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坐在树下沉思,有时能自然升空许久,净饭王和太子的姨母波阁波提王妃十分惊奇,不由得就朝太子礼拜。
  乔达摩·悉达多太子越长相貌越奇伟,天资十分聪慧。他的父亲净饭王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从太子7岁开始学习当时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太子学到12岁,就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术,即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①语文学的声明。②工艺学的工巧明。③医药学的医方明。④论理学的因明。⑤宗教学的内明。四吠陀即是:①养生之法的梨俱吠陀。②祭祀祝词的搓马吠陀。③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④咒求文献的阿闼吠陀。四吠陀是当时婆罗门教的经典,被奉为至高无上,贵族必读。
  悉达多太子又向武士们学习武术,练成了一个骑马、射箭、击剑的能手。
  净饭王举行一次武艺竞赛大会,释迦族的王子们都参加比赛。悉达多太子骑射出众,夺得冠军,万人敬仰。
  净饭王发觉自己的儿子对人世间的苦难情景思虑太重,深怕太子产生厌世出家念头,就为他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宫殿(称三时殿),又选来上百名美丽的少女随时为太子歌舞。在悉达多太子16岁的时候,便为他娶了他的表妹耶输陀罗公主为妃子。企图从生活的享乐上束缚太子,让他放纵情欲,沉迷娱乐。但是这一切并未能引起悉达多太子的兴趣,反而使他感到太喧嚣,太骚扰人,使他很厌烦。更引起他深远的思考:“人世间有数不尽的苦痛和忧虑都未能解决,一味的追求享乐就能解脱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享乐又能到几时呢?”因此,悉达多太子经常躲避开喧哗的歌舞,独自到幽静的树林和河边去散步思考。
  世间凡是做父亲的人,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怕自己的儿子贪图享乐,放纵情欲。可是,净饭王却怕太子清心寡言,产生厌世,出家的念头,因此,除了为太子修建豪华的宫殿,为太子娶了美丽的妻子外,还时刻关心太子情绪变化,一见到太子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时,就要设法让太子高兴起来。当净饭王发现太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喧骚烦嚣时,就让太子坐马车去游玩,并告诉驾车的驭者,一定要带太子到有欢乐的人群和有美丽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是,悉达多太子喜欢幽静的环境,他叫给他驾车的名叫车匿的驭者,把他带到城外去。
  悉达多太子乘马车出城。他刚来到京城的东门,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行走艰难还不断呻吟的老人。悉达多看到这个情景就想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啊!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萧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是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了。
  悉达多看到老人后心情难过,就叫车匿调转马车,驱车向京城南门走来。刚到南门,又见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病人一边走,一边不断痛苦地呻吟着。悉达多太子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害多少次疾病,要遭受多少痛苦,真是难以想象的啊!
  接着,悉达多太子又调转车来到京城的西门,看见两个人抬着一个死人迎面走来,随行的亲属悲痛地嚎哭着。悉达多太子叹息地自语: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时给每人带来的恐惧,使人多么难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许多亲朋的无限悲痛。这些痛苦,永无休止,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叫多么苦闷,多么烦恼啊!他立即又离开西门。
  最后,悉达多太子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印度当时称出家人为“沙门”)从对面走来。这沙门身穿袒右肩的黄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态度严肃安详。悉达多太子想道:这出家人是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悉达多太子美丽的王妃耶输陀罗,为太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净饭国王十分高兴,命全国举行庆贺。但悉达多太子的内心却感到沉重。他给自己的儿子所取的名字叫罗侯罗。这名字的意思是“覆障”,就是潜伏的一种障碍。这时的悉达多太子已经有了出家修行的念头,他怕因为有了儿子而增加他留恋家庭的感情。“罗侯罗”这个名字的意思也有解释为“圈子”,就是说有了儿子要受到束缚,就像被圈子套住了一样。
  终于,在悉达多太子29岁(也有说19岁)时的某一天,他郑重地恳求父亲净饭国王允许他出家修行。净饭王听到儿子要出家,如同霹雳轰顶,他流着泪要求悉达多打消出家的念头,将来好继承他的王位。悉达多就向父王提出:如能满足他的四个要求,他就不出家。一是没有衰老的现象,二是没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没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
净饭王看到儿子出家的决心已坚定,没有能力说服儿子,只好多派人看护悉达多太子,防止他离开皇宫。
  净饭王命令宫女时刻不离太子,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跳着优美的舞蹈,竭尽媚力讨太子欢心。有一天半夜里,悉达多太子醒来,他见到歌舞一天的宫女们都疲倦地睡在周围,每个人都是披头散发,脂粉残脱,袒胸露胯。有的在说着梦话,流着涕涎,有的发出鼾声,姿态丑陋,平时妖艳姿容荡然不见了。太子不由心中一惊,感叹道:这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都是虚假的啊!我要解脱掉这一切,我不可再踌躇、再犹豫了。太子现在的心情,就如同这整个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他必须立刻逃出去一样。
  在二月初八日(中国农历)的午夜,悉达多太子起身先来到妻儿的卧室,他凝视着熟睡中的耶输陀罗公主和儿子罗侯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后,毅然转身离开了父亲为他修建的豪华的宫殿。
  悉达多太子又来到马厩,唤醒了名叫车匿的马夫,叫他牵出一匹名叫犍陡的白色骏马,备上马鞍,太子跨上马背,由车匿伴随,在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在梦乡的时候,太子跃马出了京城的北门,在白茫茫的月色中,朝山林奔驰而去。
  拂晓时分,悉达多太子已来到了离京城百多里路的阿拨弥河边罗摩村山林中,他拔剑斩断了自己的头发,改扮成出家人的模样,然后命车匿回王宫去告诉父亲净饭王说自己已经出家修行去了。
  悉达多太子毅然决然地舍弃王位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有他个人的认识。悉达多太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并吞,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他所属的释迦族是一个较为弱小的民族,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朝不保夕,时有被灭亡的危险。因而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概念都在生与灭中变化着,没有永恒的幸福,而种种痛苦却是无休止的。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联想到自己也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他为了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终于出家修行。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精明的書商

有一位出版商,為了達到銷售的成績,想在總統身上大做文章。

書商為了倉庫滯銷的大批書籍,日夜發愁。

忽然,書商計從心來,透過朋友的傳達,送給總統一本精裝的樣書,總統閱讀這本書以後,基於禮貌,說了一句話:「這是一本好書。」

書商知道以後,運用總統這句話大幅廣告,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積壓如山的書籍全部銷售一空。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一批書籍滯銷,書商嚐到甜頭,又寄一本書給總統,這一回總統毫不留情:「這本書很糟糕啊!」

沒想到,書商大肆廣告宣傳:「有一本總統認為很糟糕的書出售!」

不到半個月,滯銷書籍,同樣銷售一空。

幾個月以後,書商又遇到滯銷問題,用同樣的手法寄書給總統,不過,這一回總統學聰明了,對這本書的好壞評價,不發表任何意見。
 
書商得知總統一言不發,不對書籍作任何評價,就在書籍廣告上這樣寫著:「有一本總統無法評價的書籍出售!」

很多人都想知道有什麼書籍,連總統都無法評價,於是這一本滯銷的書籍,沒幾天又銷售一空了。

默想~~~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書商運用總統的金言,作為書籍的推銷賣點,不管總統說什麼,書商都有銷售的策略,這就是一種危機化為轉機的例子。

沒有什麼難題無法處理,當我沈淪下去,我就游泳;當我跌倒以後,我就療傷;當我站立起來,我就繼續走路。
柯爾頓:時勢造英雄,最高溫的火爐才能製造最純的黃金,最狂暴的風雨才有最明亮的閃電。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

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有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

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

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

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我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

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大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

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大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家裡,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慌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如果你是孩子,請把這個故事講給媽媽;如果你是媽媽......

--------------------------------------------
報長的話:
什麼是教育…第二位媽媽才真的是懂的教育…

同樣的一件事,第一位媽媽教育出說謊、詐欺的孩子,而第二位媽媽卻教育出,懂的付出才有收獲的孩子。

教育孩童不是只有用言語來指導,而應該是以身作則,並帶著小孩身體力行才是真的教育。

例如,教小孩要懂的關心別人,並不是用嘴巴說說,而是應該親自帶著小孩去做,讓小孩對關心別人有切身的感受才是真的教育。

若只是動口說說並沒實行…有些聰明的小孩就會只做表面,長輩在時做個樣子,長輩不在時就故態復萌,如此…反而讓孩子聰明反被聰明誤。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母親節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是美国法定的全国性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

为母亲过节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民间风俗。那时,古希腊人每年春天都要为传说中的众神之母、人类母亲的象征--赛比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但这时还未形成母亲节。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救助贫困母亲日

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更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她们作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在贫困人口中,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
母亲不应属于贫困。汇报母爱,帮助她们摆脱贫穷、愚昧和病痛,应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为此,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于 1995年初共同发起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建立幸福工程专项基金;通过卓有成效的救助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主任由王光美担任。从1997年开始,中国"幸福工程"还将每年的"母亲节"定为"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提醒人们在关爱、赡养自己母亲的同时,不要忘记现在中国尚有千万贫困家庭的贫困母亲。
治穷——以“小额贷款,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方式扶助贫困母亲发展家庭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
治愚——扶持村一级兴办母亲学校及各类培训班,帮助贫困母亲扫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二门致富实用技术,懂得生殖保健知识;
治病——帮助贫困母亲检查和治疗常见妇科病,向她们提供生殖保健服务。
幸福工程实施以来,以扶贫济困、回报母爱的深刻情感内涵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救助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个县(区、市)建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21428.15万元,救助贫困母亲129607人,惠及人口582002 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幸福工程根于社会,幸福工程的动力和活动来自社会,来自每一位热爱母亲,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
作为跨世纪的社会工程,幸福工程将继续支持政府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将关注随着社会进程而产生的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始终关注母亲,以帮助贫困母亲为己任。我们愿以真诚而执著的努力,呼唤海内外各界团体、企业、个人同我们携起手来,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共同帮助贫困母亲走出贫困,走向幸福!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红十字日 & 世界微笑日

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该会的倡议和作法,普遍受到了国际红十字界的赞赏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红十字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法。在1948年召开的协会一次执行委员会议正式确定以创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创建于1863年,是个独立的人道主义机构,也是红十字会的创始团体。在武装冲突或动乱场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作为中立者,主动的根据日内瓦公约,努力保护和救助战争和内乱的受害者,从而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它的职责是促进各国红会开展人道工作、协调各国红会救济自然灾害者的行动,以及救助武装冲突地区以外的难民。国际联合会通过这些工作来推动世界和平。

世界微笑日

从1948年这个节日订立起,每年的5月8日就变得温馨起来。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