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賣辣椒的人

 

賣辣椒的人,恐怕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

不好回答。

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怕辣的,立馬走人;

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吃辣的,生意還是做不成。

當然解決的辦法也眾所周知的經典,那就是把辣椒分成兩堆,吃辣與不吃辣的各選所需,這是書上說的。

我一天沒事,就站在一個賣辣椒婦女的三輪車旁,看她是怎樣解決這個二律背反難題的。

趁著眼前沒有買主,我自作聰明地對她說:「你把辣椒分成兩堆吧,有人要辣的你就跟他說這堆是,要不辣的你就給他說那堆是。」

沒想到賣辣椒的婦女卻只笑了笑,輕聲說:「用不著!」

說著就來了一個買主,問的果然是那句老話「辣椒辣嗎?」

賣辣椒的婦女很肯定地告訴他:「顏色深的辣,顏色淺的不辣!」

買主信以為真,挑好辣椒付過錢,滿意地走了。

也不知今天是怎麼回事,大部分人都是買不辣的,不一會兒,顏色淺的辣椒所剩無幾了。

我於是又說:「把剩下的辣椒分成兩堆吧!不然就不好賣了!」

然而,賣辣椒的婦女仍是笑著搖搖頭,說;「用不著!」

又一個買主來了,問:「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信口答到:「長的辣,短的不辣!」

果然,買主就按照她的分類標準開始挑起來。

這一輪的結果是,長辣椒很快告罄。

看著剩下的都是深顏色的短辣椒,我沒有再說話,心想:這回看你還有什麼說法?

沒想到,當又一個買主問「辣椒辣嗎」的時候,賣辣椒的婦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軟皮的不辣!」

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陽曬了半天,確實有很多辣椒因失水變得軟綿綿了。

賣辣椒的婦女賣完辣椒,臨走時對我說:「你說的那個辦法賣辣椒的人都知道,而我的辦法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忽然有所頓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寫成書,但你不能簡單地照著書上寫的智慧去生活,因為生活只能是鮮活而靈動的!

不要在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謙虛缺乏智慧!

--------------------------------------

報長的話: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書中的智慧雖是智者累積的經驗,但環境潮流卻是不斷的變化,若只是依照書上所說一成不變去做,那必定會被多變的潮流所淹滅。

人的學習應該建立在「學」「思」「體」「悟」上,透過不斷的學習,再去思考所學的事物,然後身體力行,從親身體驗中去運用所學、所思的事、物,最後達到靈活運用的「悟」的階段。

將別人的經驗當成自己智慧的基礎,再去創新、發掘屬於自己的智慧。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唯識傷痕實驗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什麼樣的房屋格局很糟糕?

1.廁所在房子正中央

整個家裡的中心點就是財庫.財庫的位置竟然廁所佔著叫污滅財庫.表示那個財.家運會愈來愈差

2.進入大門客廳在最後面或最遠處

客廳在最遠的話表示你那些親戚朋友到你家先把你家的每個臥房門口都看過了.才最後到達客廳.你家裡一點隱私都沒有

3.大樹穿入宅內

我們庭院最好是有樹.但是樹不要太靠近房子.一方面樹根會彎過來.二方面這個小偷容易爬進來.在下去蟲蛇也容易爬進來.現在更嚴重.既然樹都穿進來.連下雨都危險了.這個潮濕當然不好了

4.前門後門在一直線.而中間無法阻隔

一線穿過去我們叫一箭穿心.我們中國人講藏風聚氣.你這個風根本沒辦法藏.從這邊吹就從那邊出去.表示你家裡完全沒辦法存到錢

5.屋子中心點在室外

房子中心點是財庫.變成你的財庫在外面了.你的錢永遠存不住

6.臥室大而客廳太小

客廳通常就是家人團聚的地方.那客廳太小.把臥室弄的很大就變成也是本末倒置.客廳如果弄的很好的話家運大家會團結.向心力會聚在一起.家運蒸蒸日上.如果客廳很小大家都跑到臥室去了.全家大家回到家裡就是互不相見.都不會團聚在一起.所以這個對家運也不好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秤的秘密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在还是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业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4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了一位塾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公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公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公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走街穿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就把米店让给了“丰裕”。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秘密。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结果。老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说了一遍。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得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的位置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也是如此?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世界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每年的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最终确立的。建立国际扫盲日的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各国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

国际扫盲的由来

文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成年人文盲约为8.6亿,约占全球成年人人口的20%。全世界有1.13亿学龄儿童不能上学,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大部分文盲都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贫穷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存在大量的文盲,仅美国就有4000万成年人无法给孩子读书读报,并无法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 为了消灭文盲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决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各国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 为促进全球范围内扫除文盲的工作,198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联合国还曾宣布,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努力实现2015年以前将全球成人文盲总数比200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

文盲产生原因

造成发展中国家高文盲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口发展角度讲,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高,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教育投入难以与人口的增长成正比。从语言文化角度讲,多语种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这在非洲尤为严重。拥有1亿多人口的尼日利亚共有410种语言,仅有660万人口的贝宁也有近 60种语言。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程度不高,一些工作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大,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十分强烈,文盲与否对社会生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国际扫盲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在面临着科技、人才和资金困难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许多适合本国国情的扫盲办法。例如,巴西宣布,从2003年起,将实施为期4年的全国扫盲计划,争取在2007年之前消除国内文盲。

50多年来,中国的成人文盲率大幅下降,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降到2002年的8.72%。中国政府在2000年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2003年全国青壮年文盲已降到5%以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公布的全球过去十年扫盲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所统计的40个国家中,中国在扫盲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大。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白露

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开始增多。

白露节气·气候

白露是八月中的第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但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农事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 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节气·养生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而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 “味 ”、“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饮食结构。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生命中的三種人

我曾向一位從事哲學研究的老教授提了個很俗氣的問題:「何為幸福之道?」

老教授沒回答我,卻遞給我這句話:「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都將遇到三種人。一種是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地關心你,愛護你,幫助你的人;一種是傷害你,欺騙你,利用你的人;一種是既不曾傷害你,欺騙你,但也不曾給予你關懷和無私幫助的人。」

老教授問我:「你閉上眼睛回憶,誰是你心目中的第一種人,第二,第三種人?」

父母兄弟妻兒當即躥入我的腦海,接下來是要好的師友……他們顯然是第一種人;而多年前一個打著愛情幌子卻騙錢數萬的女孩,以及一個在生意場上反復敲詐過我的官員,當之無愧,成了我記憶裡的第二種人的排頭兵;第三種人,有同學,有同事,有鄰居,有偶爾相遇而結識的路人,數不勝數。

老教授又問我:「在你心目中,哪種人數量最多,哪種人數量最少?」

我老實交代:「第三種人數量最多,無法統計;第一種人有40人左右;第二種人大約15名。」

老教授搖搖頭,輕語:「第一種人是給你博大的愛也讓你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愛的人;第二種是促使你成長,卻經常讓你感受到痛苦和怨恨的人;第三種是你的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陌生又熟識的人,他們可能在你的生命中轉化成第一種人,也有可能成為第二種人,這取決於你自身的努力……孩子,你要記住,只有第一種人的數量在你的生命中呈幾何倍數增長,達到一個輝煌的數值,而第二種人數目卻漸漸接近於零時,你才會離幸福生活越來越近!反過來,當你出現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種人行列裡的次數越來越多,成為他人心目中的第二種人的次數越少,你離成功的人生也越來越近!」

最後,老教授問我:「孩子,你明白了嗎?」

我點點頭,說:「我懂了,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有三種人出現。這不僅與“幸福之道”息息相關,也與“成功之道”緊密相連。」

--------------------------------------------

報長的話:
幸福之道在每個人心裡皆為不同,甚至在每個人的人生皆段中追求的幸福也不同。

就如,貧窮時犧牲健康追求金錢、富有時花錢追求健康,只要能滿足當時的需求,就能在那瞬間感受到幸福。

但人是一種貪心的動物,幸福無法從單一條件中得到,且每經歷過一次幸福,就需要更大的幸福才能填滿,在一次次的追求幸福中,人將變的更加貪婪。

幸福亦分為外在的幸福及內心的幸福,外在是追求物質,因物質充實而感到幸福,但這樣的幸福卻不持久,而內在是人與人心靈的交集,它無法帶給人溫飽,但卻使用擁有力量去面對任何困難。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9月6日星期一

中國歷史上,真的有[濟公活佛]這個人嗎?

小格碎碎念:這篇是小格在網絡上看見的一篇文章覺得也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問吧?所以這裡給大家一個關於濟公故事的歷史與大家分享。

問:

[濟公]本名是什麼?他是那一朝代的人?

他是如何[成仙]的?

聽說他是什麼神仙下凡投胎轉世的?是不是[降龍羅漢]啊?我忘記了~~

又佛家不是忌酒嗎?他為什麼可以喝酒?好像[酒肉和尚]一般?

又為什麼他可以不用理光頭,留著長髮?

答:

濟公,或稱濟公活佛、濟公禪師、濟顛。他本姓李,名修元,又名心遠,是宋朝時浙江台州(臨海)天台縣人。父親李茂春,母親為王氏。夫婦二人因年邁尚無子嗣,於是日夜祈神求佛。某夜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朶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南宋紹興三年(西元一一三三年)二月初二日產下一子,夫婦一舉得男十分歡喜,滿月時大宴賓客,當時有高僧性空,前來祝賀,賜名「修元」。傳說他降世的使命,是因如來佛祖座前的大鵬鳥,但因觸犯天條,私自逃下凡塵,因此才降龍羅漢(濟公)下凡轉世,找尋大鵬鳥的下落。濟公在塵世間,也經歷各種刼難,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能完成了他下凡的使命。

濟公活佛為方便度世,經常裝瘋賣傻,以狂顛渡化世人。靈隱寺對面飛來峰的洞穴中,至今留有「濟公床」,「濟公桌」,相傳濟公常偷偷躲到這裡燒狗肉吃,喝醉了酒就在石床呼呼沉睡。

手持大蒲扇,瘋瘋顛顛,是「濟公活佛」的標誌。他的那把大蒲扇似乎有無窮的法力,濟公活佛借顛度人、濟世,不拘於形式而獨具一格。對這位善詩文,不畏強暴,濟困扶危,相助弱小的和尚,受到世人的欽仰與敬愛,享受人間香火奉祀至今而不衰。


民間傳說中的他,頗富傳奇色彩。濟公活佛是位專管人間不平,又神通廣大的傳奇人物。智鬥丞相秦檜,懲治嘲弄貪官污吏,並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又他的舉止行動常常以嬉笑怒罵、幽默逗趣的形式出現。 有關濟公活佛的種種救人於危的神蹟傳說,坊間流傳的《濟公傳》有不少的描述,助人為善與顛狂情事,都在這本民間流傳書中表露無遺。有人問他,藉酒裝瘋因何而醉?他說:「眾生已醉,我若未醉,如何醉裡度他。」


濟公有次閒遊中,巧遇一富豪家新建房舍正待上樑,主人見濟公來此,就請他說些吉祥話,濟公道:「今日上樑願出千口喪,妻在夫前死,子在父老亡。」念畢即轉身離去,主人聽聞話裡非死即喪,大感不悅,這時有一老工匠說明其中含意,濟公所言大吉之至。此屋要出千口喪,表示可扺百年光陰,妻在夫前死,則世代無寡婦,子在父老亡,言永不絶嗣。


濟公圓寂後,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號稱為天下第三泉的杭州虎跑泉處,虎跑泉西有二層樓高的濟公塔院,是他的葬骨處。濟公的塑像十分奇特,在羅漢堂中常能見他的蹤影,由於他不大遵守戒律,所以常常站在過道里,從不排在羅漢們的隊伍中。


在中國蘇州的西園寺中的濟公像,非常特別,其身穿破衣,手持破扇,但是面部表情,卻十分生動有趣。從兩個角度欣賞,竟有三種不同表情。左看滿面笑容,稱之為「春風滿面」,右看滿臉愁容,人稱「愁眉苦臉」,正面看,更有意思,綜合左右二者,好像有點「半哭半笑」、「半嗔半喜」、或是「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感覺,這種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雕刻藝術,正符合濟公凡事我行我素、笑罵由人的態度。真情真性的絕妙定照。


濟公,有說是活佛下凡,亦有說其修道高深,神通廣大。濟公活佛是佛道二教一齊信仰供奉的神衹之一。相傳濟公活佛很容易顯靈,供奉活佛的善信容易信念,不退初心。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