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無計可施?

消防隊的電話總機在清晨三點收到一個電話。

二十二歲的年青消防員,埃裡希在值班。

「喂喂!這裡是消防隊」。

電話的那端沒人回答,可是埃裡希聽到一沉重的呼吸聲。

後來一個十分激動的聲音說:「救命,救命啊!我站不起來!我的血在流!」

「別慌,太太」,埃裡希回答,「我們馬上就到,您在那裡?」

「我不知道。」

「不在您的家裡?」

「是的,我想是在家裡。」

「家在哪裡,哪條街?」

「我不知道,我的頭發暈,我在流血。」

「您至少要告訴我您叫什麼名字!」

「我記不得了,我想我撞到了頭。」

「請不要把電話掛掉。」

埃裡希拿起第二具電話,撥到電話公司。回答他的是一個年老的男士。

「請您幫我找一下一個電話客戶的號碼,這客戶現在正和消防總隊通電話。」

「不,我不能,我是守夜的警衛,我不懂這些事。而且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任何人在。」

埃裡希掛上電話。他有了另一個主意,於是問那女人:「你怎樣找到消防隊的電話號碼的?」

「號碼寫在電話機上,我跌倒時把它給拖下來了。」

「那您看看電話機上是否也有您家的電話號碼。」

「沒有,沒有別的任何號碼。請你們快點來啊!」那女人的聲音愈來愈弱。

「請您告訴我,您能看到什麼東西?」

「我…我看到窗子,窗外,街上,有一盞路燈。」

好啊,埃裡希想-她家面向大街,而且必定是在一層不太高的樓上,因為她看得見路燈。

「窗戶是怎樣的?」他繼續查問,「是正方形的嗎?」

「不,是長方形的。」

那麼,一定是在一個舊區內。

「您點了燈嗎?」

「是的,燈亮著。」

埃裡希還想問,但不再有聲音回答了。

需要趕快採取行動!但是做什麼?埃裡希打電話給上司,向他陳述案情。

上司說:「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可能找到那個女人。而且,」他幾乎生起氣來,「那女人佔了我們的一條電話線,要是哪裡發生火警?」

但是埃裡希不願放棄。救命是消防隊員的首要職責!他是這樣被教導的。

突然,他興起一個瘋狂的念頭。上司聽了,嚇壞了:「人們會以為原子戰爭爆發了!」

他說:「在深夜,在哥本哈根這樣一個大都會裡!…」

「我懇求您!」埃裡希堅持,「我們必須趕快行動,否則全都徒勞無益!」

電話線的另一端靜默了片刻,而後埃裡希聽到答覆:「好的,我們就這麼做。我馬上來」

十五分鐘後,二十輛救火車在城中發出響亮的警笛聲:每輛車在一個區域內四面八方的跑。

那女人已經不能再說話了,但埃裡希仍聽到她那急促的呼吸聲。

十分鐘後埃裡希喊說:「我聽到電話裡傳來警笛聲!」

隊長透過收發對講機,下令:「一號車,熄滅警笛!」而後轉問埃裡希。

「我還聽到警笛聲!」他答說。

「二號車,熄滅警笛!」

「我還聽得見…。」

直到第十二輛車,埃裡希喊說:「我現在聽不見了。」

隊長下令:「十二號車,再放警笛。」

埃裡希告知:「我現在又聽到了,但越走越遠!」

「十二號車掉回頭!」隊長下令。

不久,埃裡希喊道:「又逐漸地近了,現在聲音非常刺耳,應該剛好到了正確的路上。」

「十二號車,你們找一個有燈光的窗戶!」

「有上百盞的燈在亮著,人們出現在窗口為看發生了什麼事!」

「利用擴音機!」隊長下令。

埃裡希經由電話聽到擴音機的聲音:「各位女士 和 先生,我們正在尋找一個生命有 嚴重危險的婦女。

我們知道她在一間有燈光的房間裡,請你們關掉你們的燈。」 所有的窗戶都變黑了,除了一個。

過了一會兒,埃裡希聽到消防隊員闖入房間,而後一個男音向行動電話說: 「這女人已失去知覺,但脈搏仍在跳動。我們立刻把她送到醫院。我相信有救。」

海倫.索恩達--這是那女人的名字--真的獲救了。

她甦醒了,幾個星期後,也恢復了記憶。

-------------------------------------------------------
報長的話:
有句話說的很棒「想做,你可以找到一個辦法,不想做,你可以找到千千萬萬個理由」

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位消防員 「埃裡希」再適當不過了。

有許多人一碰到問題時,滿腦子就只會想著,這件事根本不可能完成,為什麼呢?因為有ooxx…等等各種原因,所以不可能。

但,人類從古至今,不都克服了種種的不可能,才有如今的成就嗎?

這都是因為那少數的關鍵人物,他們的天真、他們的熱情、他們的付出,才能從眾多的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從沒有辦法中想到辦法。  

這篇文章,也讓笑想到數日前有一則新聞,有一個人接起電話,但電話那頭卻沒有任何聲響,這點在很多人心裡或許會覺得是一件惡作劇電話,但這人卻輕輕的問道「你是不是不能說話,若是的話敲一下電話桶」。

這時只聽到電話桶中傳來「扣、扣」的聲音,這人又再問,你是不是有困難需要幫助,若是的話再敲一下電話,電話桶中又傳來「扣扣」的聲音。

因為這樣細心的一問,讓這位無法說話、生命陷入危險的人才得以生存下來。

人之所以成就不同,在於,當碰到一件問題時,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沒辦法」,還是「有什麼辦法」,一個積極、一個逃避,因而造就不一樣的成就。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守財奴轉世的「乞兒」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佛陀在世時,曾在迦毗羅衛國講法,城裡有一位富有的長者,雖然很有錢,但視財如命。當時佛陀僧團以托砵維生,但是這位有錢人一看到出家人就趕緊把門關起來,不願意布施供養;如果有乞丐來乞食,他也是閉門拒絕,像個守財奴。

長者漸漸年邁老衰,有一天,他對兒子說:我辛辛苦苦地守持家產,現在交給你,你要記得和我一樣守好家產,不要輕易布施。

不久他就往生了,當時城外正巧有一位孕婦即將臨盆,這戶人家非常貧困。她開始產前陣痛時,先生無奈地對她說:我出去工作又乞食,一直沒辦法維持你我的生活,現在又要多一口人,我怎麼養得起這個家呢?我不想看到這個孩子出生,我要離開你們。

結果先生就拋下了太太,她內心無比痛苦、掙扎,當先生離開後,她產下一個男孩。這孩子的眼睛一直閉著,過了一段時日,還是沒有睜開,這時候她才肯定孩子眼盲了。但是她無論多麼窮困、辛苦,也要養活這個孩子。

她每天帶孩子出去乞食,母子倆相依為命。當孩子七歲時,有一天,她病得很重,只好讓孩子獨自出門乞食。平常媽媽帶著孩子,還有人施捨,現在媽媽病了,反而沒有人同情這孩子,而且人見人厭,甚至被一些孩子扔石頭,有些大人還用竹子鞭打他。

不知為何,大家都很討厭這眼盲的乞兒。他回家後,向媽媽哭訴說:我沒有乞到食物,大家都欺負我,大人打我,小孩向我丟石頭,我無法乞得食物給媽媽吃。

母子倆相擁而泣,連續幾天都沒有乞討到食物,只好靠喝水過日子,勉強維持生命。等媽媽的病好一點時,兒子就攙扶著媽媽,由媽媽帶路出去乞食。

他們走到城裡一間很大的房子前面,心想:這間屋子的主人一定很有錢,有錢人分一、兩碗飯給乞者,應該不算多吧!於是母子倆向他們乞討。

但是這房子的主人曾對守門的人說:門口幾尺內不要讓乞丐靠近,如果有乞丐走到這範圍內,就趕他們出去。

所以,守門的人在外面看到這對乞丐母子走近了,即猛推他們說:不要過來,我們的規矩是乞丐不能走近門前!

乞丐媽媽一直求他們:我已經幾天沒吃飯了,我孩子還這麼小,求求你給我一碗飯。

孩子也一直說:求求你!求求你!拜託你,那怕只是半碗稀飯都可以。他們苦苦哀求,不肯離開。

這時候主人出來罵道:乞丐,你們怎麼可以來我家門口,趕快走開!出去!

但是母子倆仍然纏著不走,後來主人就叫人打他們,孩子被打得頭破血流,母親也被推倒在地上。

這時有一位出家的修行者從旁經過,勸阻他們說:不能打了,不能打了!世間哪有這麼不孝的人?父親辛苦賺錢讓兒子享受,兒子竟然還出手打父親,真是忤逆不仁道啊!

有錢人聽了覺得很奇怪,他說:我什麼時候打父親,我父親已經死了好多年了。修行者說:因果不昧,這乞兒前世就是你父親。他在世時守財如命,不仁不義,所以投生在貧窮苦難的家庭。他賺了那麼多錢讓你享用,你竟然連一碗飯都不願施捨,這難道不是忤逆不仁嗎?

這個有錢人怎會相信呢?他說:喂!你到底是什麼人,怎會知道這些事?修行者忽然示現菩薩相,他抬頭一看,不由自主地高呼:是文殊菩薩!然後馬上跪下求懺悔。

乞兒前世為長者,因沒有仁愛心,命終之後隨業流轉,投生到貧窮人家,成了乞丐盲兒,不僅人見人厭,還被人打罵、扔石頭,這都是他懈怠墮落,不肯及時行善的果報啊!

做人最重要的是精進不懈,好好珍惜因緣,行善造福;若不好好把握善緣,因緣失去了,惡緣就隨著現前。總之,我們要惜緣、惜福、造福,不論孝順父母或行善布施,都是在惜福惜緣、及時精進中成就的。

【明心網】(htt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

美國紐約唐人街有家酒店,剛開張的時候生意興隆,但過了不久就開始遭人冷落,老闆為此傷透了腦筋。酒店從硬體到服務員的水準都是一流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一天,一位富豪邀請了幾位朋友在此用餐,老闆頓時受寵若驚,為了表達敬意頻頻上前敬酒,使出渾身解數與富豪套近乎,他認為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客源,無論如何也要拉住他。而站在一旁的服務生則顯得很沉默,在一邊暗暗地觀察著老闆的一舉一動。

當那位富豪離開時,老闆又親自將他送到門口,返回酒店的時候,小夥子卻叫住了老闆:「看來我們酒店的生意不怎麼好。」  

「是的。」老闆說。「假如這樣下去的話,我們的生意將會更糟!」小夥子說。

老闆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有點兒不高興地說:「那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  

「請讓我做一個月的主管。但在我做主管的期間不要干涉我。」小夥子從容地說。

「但是你用什麼來證明你的實力呢?」老闆懷疑的問。

「我敢肯定,剛才你送走的那些客人將不會再來了。」小夥子說。  

老闆於是就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他在一個月裡果真不來,我立刻讓你做主管。」  

一個月過去了,那批客人真的沒來,而且酒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差,這時老闆想起了那個小夥子,打算讓他做一個月的主管。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這些天裡老闆只是暗中觀察,他發現那個小夥子對任何客人都只是微微一笑一點頭,更要命的是他從來都不向客人敬酒、套近乎。

但是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從小夥子上任以來,生意一天好似一天,現在生意和以前相比已經翻了好幾番,老客戶也一天比一天多了。  

一個月的時間到了,老闆問:「生意為何一下子好起來了?」小夥子回答:「你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儘量滿足客人的需要啦!」老闆說。  

「說得很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客人們的‘需要’當中,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而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麼,卻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麼!」  

「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老闆蒙住了,說實話,他真的還沒去想過客人不需要什麼。  

「當然,瞭解客人不需要什麼與瞭解客人需要什麼一樣重要。」小夥子說,你們一見到有身份的客人就不斷地去敬酒,但是他們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來吃飯,是參加他們自己的聚會,你去敬酒實際上是在打擾他們,這絕不是他們所需要的。

還有,同一宴席上,有主次之賓,你在向主賓敬酒的同時,也在向同一桌上的其他賓客做暗示:我不在乎你們。  

老闆聽後茅塞頓開,從此,他除了揣摩顧客需要什麼,更是下大力氣研究顧客「不需要」什麼。

20年後,他的酒店在全美國都開設了分店。

---------------------------------------
報長的話:
服務周到並非每個行業都適用,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每種行業都有其成功的秘訣,有些行業需要服務周到,而有些行業則是靜靜的來,服務太周到反而會讓人為之怯步。

而除了行業外,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習性,有些人喜歡前呼後擁,逛個街買 東西喜歡店員在旁邊細心招呼,若店員沒上前招呼就轉頭走人,而有些人卻喜歡安安靜靜的自己一個人逛,有人在旁邊關心招呼反而不習慣,草草看完後就快閃。

人,願意付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若付出的「時間、地點、對象」不對,反而是一種累贅,弄至「弄巧成拙」造成傷害。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

一杯清水一碟辣椒

一個南方姑娘和一個北方大漢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大漢無辣不歡,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飯吃。

一天,姑娘的父親做菜鹹了些,母親一聲不響拿來一杯水,夾了一筷子菜,將菜在清水裡洗一下後再入口。
忽然,姑娘從母親細微的動作中學到了什麼。

第二天,姑娘在家煮丈夫愛吃的菜。當然,每一個菜都放辣椒。

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

大漢看著她津津有味地吃著清水洗過的菜,眼睛微微的濕潤。

之後,大漢也急著做菜,但是菜裡找不到辣椒,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碟辣椒蒜蓉,菜在辣椒蒜蓉裡沾一下,每一口他都吃得心滿意足。

為了愛,也為自己,他們一個堅守著一碟辣椒蒜蓉,一個堅守著一杯清水。他們更懂得怎麼堅守一份天長地久、細水長流的愛。

-----------------------------------------
報長的話:

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該讓著誰,只有相互體諒關懷。

希望這則短文能讓那群有著「王子病」「公主病」的人看明白,在奢望別人的關懷與照顧時,也要懂的適時付出,別人為您的付 出是因為他愛著你,若只是一味的享受卻無任何回饋,那…這段情終將無法長久。

只有彼此付出才是真正的愛,如此也更能增添夫妻之間的情趣讓愛是愈久愈濃。

愛情是上天送給男女的禮物,但能擁有多久在於兩人是否珍惜。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洋人學中文

有一個老外為了學好漢語,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拜師于一位國學教授門下。

第一天老外想挑一個簡單詞彙學習,便向老師請教英語 " I " 在漢語中應該如何說。

老師解釋道:中國是一個官本位國家,當你處在不同的級別、地位,〝I〞也有不同的變化,就像你們英語中的形容詞有原級、比較級、最高級一樣。

比如,你剛來中國,沒有地位,對普通人可以說:「我、咱、俺、餘、吾、予、儂、某、咱家、洒家、俺咱、本人、個人、人家、吾儂、我儂。」

如果見到老師、長輩和上級,則應該說:「區區、僕、鄙、愚、走、鄙人、卑人、敝人、鄙夫、鄙軀、鄙愚、貧身、小子、小可、在下、末學、小生、不佞、不才、不材、小材、不肖、不孝、不類、走狗、牛馬走、愚小子、鄙生、貧生、學生、後學、晚生、晩學、後生晚學、予末小子、予小子、餘小子。」

等到你當了官以後,見到上級和皇帝,則應該說:「職、卑職、下官、臣、臣子、小臣、鄙臣、愚臣、奴婢、奴才、小人、老奴、小的、小底。」

見到平級,則可以說:「愚兄、為兄、小弟、兄弟、愚弟、哥們。」

見到下級,則可以說:「爺們、老子、大老子、你老子、乃公。」

如果你混得好,當上了皇帝或王爺,則可以說:「朕、孤、孤王、孤家、寡人、不轂。」

如果你不願意當官,只好去當和尚、道士,則應該說:「貧道、小道、貧僧、貧衲、不慧、小僧、野僧、老衲、老僧。」

最後一點必須注意,一旦你退休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權利和地位,見人也矮了三分,只好說:「老朽、老拙、老夫、愚老、老叟、小老、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僕、老物、朽人、老我、老骨頭。」

上面一百零八種〝I〞,僅僅是男性的常用說法。更多的〝I〞明天講解。

老外聽了老師一席話,頓覺冷水澆頭,一個晚上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便向老師辭行:「學生、愚、不材、末學、走。」退了房間,訂了機票,回國去了。

--------------------------------

報長的話:
中文真的是博大精深呀,就單單一個「我」竟然能有這麼多的變化…哈哈。

呵,言歸正傳,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感受的到,這位師傅真的是懂的很多,但懂的多卻不一定是「好」師傅。

為啥呢?因為他懂的很多是沒錯,但卻無法站在初學者的立場,一次灌輸一位完全不懂的人太多東西,反而將他的學習心給撐爆了。

這就如同,一個人若一點一點的吃喝,可以吃下很多東西,若一口氣將一餐中所有的食物往他嘴裡塞,對方反而無法吃下任何東西就噎死了。  

充實知識是一種學問,而將知識再傳承下去更是一門學問,像坊間常說的「名師」就在於,他們懂的學生在學習上的死結在那,如何用對方聽的懂的語言去一點一滴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成就、不畏懼學習。

另外,這也可以再反思另外一點。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好、專業非常的強,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卻在公司不受重用,面對客戶亦無法成交,這點常讓人心中浮現時不予我之感。

卻不知,就因為他太過專業,忽略了聽的人在思想上及技術上層次不同而無法了解他所說的意思。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舉報電話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電話鈴響了。

「你好,是聯邦調查局嗎?」

調查員:「是的,有什麼事嗎?」

告發者:「我要舉報鄰居湯姆。他把大麻藏在他家的木柴中。」

調查員:「謝謝您的通知,我們會調查的。」

第二天,聯邦調查局人員去了湯姆家。他們搜查了放木柴的棚子,劈開了每一塊木柴,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現,就把湯姆告戒了一下後走了。

聯邦調查局的人走後沒多久,湯姆家的電話響了。

「喂,湯姆!聯邦調查局的人幫你劈柴了嗎?」

「劈了。」湯姆答道。

「好,現在該你打電話了。我家花園要翻土。」

-------------------------------------
報長的話:
這篇笑話其實我們可以分成二個方向在分析,一個是湯姆這方、一個是聯邦調查局這方。

以湯姆這方來看,他們巧妙的利用聯邦調查局的工作特色「不放棄任何一點小地方」,讓調查局的人為了尋找毒品而將所有的木頭都劈開以確保搜索無盲點,來達到有免費工人幫忙劈木材的目的。

而以聯邦調查局這方來看,他們確實做好他們的工作,但卻是被別人所利用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人力及資源,也白白的浪費許多納稅人的錢。  

其實我們並不喜歡政治也不願意在這談論政治,只是看了這篇笑話,就讓人不襟聯想到一些政治人物,都具有「湯姆」這方的「奸詐」,不斷的利用「媒體」「民眾」(聯邦調查局),散播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而媒體也沒有真實求證就只為有沒有「話題性」,夠不夠「八掛」而四處報導。

搞到最後就發生許多什麼族群問題、黨派之間口水戰…民與民之間發生敵對等事件。

這篇 笑話一方面告戒我們,聽到訊息不要只是傻傻的接受,而應該要查證,未查證之事只聽而不多說或做批評,才不會變成笑話中做白工的調查局。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大家,奸詐的把戲終有被捉包的時候,所以不要心存僥倖以免被捉包時後悔莫及。

本篇純屬笑話,供君一笑,亂打電話報案可是會觸法的唷,還請勿模仿。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