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金紙 的由來和種類

金紙是民俗上常用的貢品,有人認為破壞環境,有人深信不疑.古代最早使用金紙應該是東漢蔡倫.據說蔡倫發明紙張時,因為當時只有讀書人使用,而且生意不佳,為使生意變好, 便請人口耳相傳,(只要將紙張燒毀,能化為金錢給過世親人),因而有燒金紙的流傳,另一說法是蔡倫為了將紙廢料做好運用, 便請人口耳相傳,(只要將紙張燒毀,能化為金錢給過世親人),因而有燒金紙的流傳.

另一傳言是唐太宗遊地府時=傳言玄武門之亂,唐太宗殺死兄弟,後來當上皇帝,又因答應徑河龍王要看住魏徵卻沒做到,後來龍王索命,嚇倒唐太宗, 而昏倒期間便是唐太宗遊地府.遊地府期間被兄弟索命,經地府調解,才能回到陽間,因欠地府人情,為償還鬼債,便將北瓜和功德帣一起送給地府.功德劵後來延伸為金紙.

目前各地金紙種類繁多=

1太極金=大張有福祿壽三仙的圖像,是燒給頂先天大神.

2龍鳳金(神衣)=有龍奉圖像,是燒給頂先天大神.

3天金=金紙上寫天金 ,是燒給天上神仙.

4尺金=金紙上寫尺金,是燒給天上神仙.

5壽金=小張有福祿壽三仙的圖像,是燒給所有神明.

6福金=金紙上寫福字,是給土地或山神, 凡間的神明使用.

7財神金=印五路財神或八路財神,是招財神所用的金紙.

8土地公金=印土地公像,是招生意引土地公注意的金紙.

9雲馬=印有雲馬圖,是招募兵馬使用.

10神馬=印神馬圖,是招募兵馬使用.

11甲馬=印甲馬圖,是開壇作法使用.

12十二元神=印十二元神圖,是開壇作法使用.

13太歲=印太歲圖,安太歲或開壇作法使用.

14白虎=印白虎圖,開壇作法使用.

15鬼差=印黑白無常圖, 下地府開壇作法使用.

16天庫=紅色印龍圖形是補天財庫使用.

17水庫=藍色印龍圖形是補流動財庫使用.

18地庫=白色印龍圖形是補地府財庫使用.

19黃卦錢=類似黃色符紙,有一橫一橫的規則破洞, 給兵將或虎爺使用.常當開路錢使用,進香時常見.

20壽生錢=黃色印有福壽和經文,常用來摺蓮花.

21更衣白錢=一是印日常用品,一是粗糙白紙,是給鬼界的日常用品和零錢.

22蓮花金紙=金箔印觀音坐蓮或蓮花,是子孫給祖先.

23蓮花銀紙=銀漆印觀音坐蓮或蓮花,是子孫給祖先.另有一說是男燒金, 女燒銀.

24金紙=金箔紙是燒化給一般神和鬼.

25銀紙=銀漆紙是給鬼界使用.

26往生錢=黃紙印往生咒文, 是給鬼界轉化用的金紙.

其他因地方風俗不同也有一些不常見的金紙;如玉皇金,媽祖金,濟公金嬰靈金,貴人金,太子金,小人錢,天國錢,美金,港幣,信用卡,支票,金元寶,金條,等等.

燒金紙在民俗上存在很久,想要完全不燒金紙,或許陰陽兩界還有得談.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拜拜時,為什麼要三拜?

民俗上並無明文規定次數,要拜幾下是依個人所需,為何人們都喜歡拜三下呢?

有這樣的說法:

1拜敬畏天神(宇宙之神)

再拜敬畏大地(母育萬物)

3拜敬畏人類(聖賢先哲-三人行有師)



Photobucket

人們拜拜的原因

理由很簡單,有災可以消災解厄,無事還可保平安、外加發揮孝道懷念祖先,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不拜?警察破案要拜拜,電影開拍要拜拜,工地破土要拜拜,過年過節要拜拜,婚喪喜慶要拜拜,祭袓掃墓也要拜拜;對中國人而言,拜拜已經跨越了宗教信仰的範疇,成為文化的一部份。不管信不信教,信什麼教,拜拜總能使人心安。透過拜拜,中國人得以和袓先、神、鬼和諧相處,這是一種互惠的溝通方式,人們按時的祭拜儀式,提醒著衪們別忽略對人的庛護,其真實性呢?無論科學印證的結果如何,正所「心誠則靈」,拜拜的效果猶如「潛能開發」, 可以喚起人心深處的強大能量,並呼應瀚未知的大自然,而形成某種堅定的氣勢。



拜拜是屬於道教的儀式,而道教乃是唯一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道教的學術思源自於西元前四、五千年的三皇五帝以至黃帝時期,再歷經西元前兩千二、三百年的堯、舜、禹三代;到了西元前一千七、八百年的商湯至西周間則是儒、道不分家。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約當西元前七百餘年,道教與道家學術思想才開始分野。魏晉南北朝時,因為佛教的輸入中國,促使中國人自覺該建立自己的宗教,終於在唐代開國時,正式宣佈道教為李唐時代的國教。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送神跟接神與拜法

送神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所以這天都要送灶神。一般送神的供品,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冬、湯圓等,目的是要「甜」灶神的嘴巴,好讓他回天時多說好話,「黏」灶神的嘴巴,讓他張不開嘴巴,難說壞話。十二月二十四日除了送灶神,今天也是眾神回天的日子,當天也須準備供品,金紙祭拜,希望眾神上天為自己說好話。送神後,接著就要大掃除,俗稱之「掃殘星」或稱「掃垢」,據說可除去一年的晦氣。


主要是牲禮(三牲)、水果、甜湯圓、甜粿、糖果、酒、燭等。傳統上特別重視甜食類的供品,希望讓灶君吃飽甜頭,不會向玉帝打人間的小報告;昔日原本供奉紙印製的神禡灶君在廚房時,還需將祭拜完的湯圓黏在灶名嘴邊,象徵使灶君嘴角生甜;或是將牲禮中的豬肉油抹在灶君嘴邊,再用酒淋灑在灶名臉上,希望灶君嘴角油膩、酒足飯飽之後,就不會向玉帝打小報告了。至中午過後,才可把灶君神像撕下來晒乾焚化,重新換上一幅新的灶君神像。


準備供品:水果3或5樣、蔬菜裝婉裡面跟蔡碗差不多、糖果菜碗、

準備金紙:大壩壽金、壽生錢、寶運錢、金白錢也是給兵馬的、福金、壽金、刈金、雲馬、甲馬、主要是是供給迎接灶神們返回天庭述職的神兵所使用的盔甲和坐騎。最後燃放鞭炮,熱鬧的恭送諸神返回天庭

拜拜時間: 早上不能超過子時

拜拜順序:與一般拜神方式相同

原本送神後,當天家家戶戶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也含有掃除一年所累積的晦氣,稱為「清塵」或「清魨」。但若該年家中有喪事者,則不宜送神和清塵,民間相信如此會對死者不利,或煤煙會進入死者眼中,所以禁止。


接神要拜:神明
新 12月24日送神日,正月初四則是接神日,照理說,我們送的是灶神和太歲,接神也應該是接灶神和太歲。不過現在大家也沒分那麼清楚,反正新年能把諸神都接到家裡來,總是福氣的事。所以接神的時候,除了階級較低的地神或陰神等,所有神明大家都希望能來家裡常住。正月初四是民間的接神日,這天把神明迎接回來,繼續監查人間善惡。俗諺說「送神風,接神雨」,送神那天最好起一陣大風,使灶王藉風使力,免受旅途勞頓之苦,而接神這天最好是普降甘霖,使萬象復甦,展現蓬勃生機。或說「送神趁早,接神要晚」,早早把神明送上了天,就可以盡興放懷地多玩些時候,而到了接神這天就要延挨到下午以後,因為天上的神明不僅有護庇的慈悲之心,也有懲惡的監管作用,所以人們接神的心情真可以用「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來形容了。而接神這天最主要的是接灶神,據說駐守於各家各戶的灶神都不同,因而送神、接神的時間可得視情況而定,最好是順著自家灶神的脾氣與性情來行事,才能討個「好年冬」的好采頭。


如何拜神明

準備供品:水果3或5樣、蔬菜數道像菜碗裝裡面就可以了、糖果菜碗十二碗菜六碗糖果六各十二婉碗接神日的供品,主要是牲禮(三牲:豬肉、雞肉、魚)、酒五杯放三牲前面、菜碗、甜料(如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


準備金紙:大壩壽金、壽生錢、寶運錢、金白錢也是給兵馬的、福金、壽金、刈金、雲馬、甲馬、主要是是供給迎接灶神們返回天庭述職的神兵所使用的盔甲和坐騎。最後燃放鞭炮

拜拜時間: 早上或是晚上子時

拜拜順序:與一般拜神方式相同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佛家故事:傻和尚

清朝康熙時期,在一座小城熱鬧的街市上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和尚,沒有人知道這個和尚從哪裡來,也沒人清楚他的法名是什麼,只知道這個和尚整天瘋瘋傻傻,滿身污垢,遠看和乞丐無異。無論寒暑如何變化,他總是只穿一件破舊的衲衣。街市上的人都稱呼他為「傻和尚」。他與人說話從不正經,當時聽著總覺的是些癡言瘋語,可過後一些事情真的發生了,人們才話中真正的含意。

城中富家王少宰的母親蔣老夫人,常日裡吃齋念佛行善積德,經常接濟有困難的人,在城中頗受人尊敬。老夫人平時聽說過這位傻和尚,對這位傻和尚非常敬重。老夫人親自尋訪他,還有意把他請到家中。傻和尚一見老夫人,便十分高興的跟著她來到家中。老夫人天天把他奉為上賓,一日三餐盛情款待他。傻和尚在王少宰府上也彷彿到了自己的家,非常隨便,整日都很高興,常與老夫人對答。旁人十分不解,可老夫人卻顯的精神飽滿。

一日晚飯後,傻和尚突然嬉皮笑臉,像個孩童一般傻呵呵的到老夫人面前說:「太夫人,我今天……」太夫人見他這樣,便問道:「請問高僧今天想怎樣啊?」傻和尚猶豫了一下,大聲說道:「我今天晚上想睡你的床。」說完便哈哈大笑,一旁的僕人們大怒:「傻和尚,平日老夫人對你盛情款待,奉為上賓,今天你卻如此放肆,是何道理?當心我們像打狗一樣把你趕出去!」傻和尚不理不睬,依舊嘻嘻哈哈。老夫人沉思了一下,對僕人說:「不要多言,今天高僧如此放狂賣傻,我想必定有不可言表的禪機,今天我睡到別的臥室去,你們把我的臥室收拾好,給高僧安歇!」僕人看到老夫人這樣,也不敢多講什麼,只得依從,可心裡卻嘀咕著老夫人是不是傻了。

這夜,和往日一樣,上下都安歇了,閒的格外安靜,更聲不時從遠處傳來。突然,「轟隆」一聲巨響,驚醒了所有的人。僕人急忙起來查看,發現老夫人臥室房頂塌了,臥房變成了一堆瓦礫。屋內傢具被砸的亂七八糟。這時老夫人聞聲趕來,面對著殘垣斷壁,不禁黯然淚下,歎聲到:「哎,我本應遭房塌壓身之劫,高僧也早已知道,他卻感念我與他的情誼,竟以身相替,這讓我該……」話未說完,卻聽的瓦礫廢墟嘩啦啦直響,只見傻和尚滿身塵土的從中間爬了出來,他拍打著身子,笑呵呵的向夫人走來。老夫人驚呆了,連忙走上前,關切的看著他,疑惑的問:「高僧,你沒事吧?」和尚拍拍衣服說:「沒事。」老夫人細細端詳,果真未傷一點皮肉,只是有些灰塵。他接著說:「您瞧,也不知道是誰這樣小器,看我睡您的臥室就氣成這樣,還把房子拆了,哎,多可惜,這麼好的房子!」說完便哈哈大笑。王府上下頓時明白了和尚想要睡老夫人臥室的緣故。幾年後,老夫人壽盡歸西,傻和尚便搬走了,誰也挽留不住。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這個瘋瘋傻傻的和尚並不是真的傻,那可能是其修煉狀態所造成的一種現象。這位傻和尚預見到老夫人的臥房要垮塌,但又不能明說,所以提出要睡老夫人的房。幸虧老夫人悟性好,按傻和尚說的做了,否則真的是危險了。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富有,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总觉得家里还少了什么似的。

有一天,妻子告诉他,家里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位“儿媳妇”。土财主想了想:的确如此。但是,国内可以称得上门当户对的对象,只有国王的女儿;不过,如果要娶公主当媳妇,一定要比国王更富有才有面子。然而,要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呢?

为了这件事,他每天茶不思、饭不想的,不久就病倒了。有一天,一个居士对他说:“老爷,我刚从西藏回来。据说西藏那个地方,有一个活佛很慈悲;只要您去求他,任何东西他都可以给您,能圆满您的心愿。”土财主问:“是真的吗?”居士回

答:“当然是真的!您要赶快起来准备,才能够早日达到心愿。”

土财主随即要妻子为他准备出远门的行囊,妻子疑虑地问:“你不是病得无法动弹吗?为什么还要急着出远门呢?”他说:“这种事不能等,要是被别人捷足先登,我就会失去机会。所以,我要赶快启程。”太太无法阻拦,只好立刻为他准备干粮、衣物。

土财主日夜不停地赶了五天的路程后,终于见到了活佛。他跪在活佛的面前,祈求活佛能够圆满他的心愿。活佛慈悲地说:“你想要求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土财主说:“西藏最多的就是土地;所以,我希望您能给我土地。”

活佛回答:“可以。你要多少呢?”土财主心想:要求多了,实在开不了口;太少,又枉费自己辛苦地走了五天的路。活佛见他难以启齿,便对他说:“这样好了!你只要在明天天黑以前回到我这里,凡是你走过的土地都属于你的。”

土财主一听,心中好欢喜!第二天天未亮时,他就动身出门去了。他跑呀跑的,一刻也不敢停下来;连口渴时,也舍不得停下来喝口水。唯恐少跑一步,就会少掉一块土地。

直到日影西斜、黄昏已近,他才百般不舍、无奈地往回跑。当他跑回到活佛的面前时,天色已黑。活佛问他:“你走了多远?这样够吗?”他疲累不堪地回答:“还不够多。”说完,竟然在活佛的面前倒下来、立刻断了气。

这位土财主和生命赛跑,拼命到连一口水都舍不得喝;直到抵达终点时,他仍然嫌不够。想想: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地,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逐财富?

但是,大多数的人往往是“有一缺九”──当他有一百万时,就会想:只要我节省一点、努力一点,再赚个九百万,我就可以凑足一千万;有一千万时,他又会想赚足一亿......,内心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发挥生命的价值。我常说:“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们在这个世间,除了懂得如何赚钱之外,更应该学会如何用钱、将钱用得有意义,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生。人生之富,要富在福慧之中;若是没有智慧,财富也会带来烦恼。看看那位土财主,为了追逐更多的财富,最后只得到“黄土一抔”而已


Real time visitor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