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女方的嫁妝,女方必須擇『良辰吉日』由『新娘』的兄弟送至男方家,稱為『迎嫁妝』,『新娘』一旦過門後,就不在收這些『添妝』禮了。
結婚當天早上,『新郎』必須先沐浴,然後盛裝打扮,由父親的告戒,然後,『新郎』的父親拿米飾蓋在『新郎』頭上,以祈避邪招福,接著帶親迎禮品迎娶『新娘』。
由於各地習俗不同,當地迎娶12禮:1、結婚證書【兩本算是兩項】。
3、大帖【俗稱親家帖】。
4、大炮。
5、炮成。
6、香牌。
7、大燭。
8、香煙。
9、酒。
10、冬瓜條。
11、糖。
12、紅包。
無論是隨行的男儐相【俗稱『嫁娶』】或是迎娶的車子,都要湊成雙數,以討『吉利』,『新娘車』則須用『紅綾布』及『紅布』裝飾。
等親迎隊伍到達後,鞭炮聲隨既響起,傳統習俗女方須準備煮熟去殼的雞蛋,在每個碗裡放『兩粒』,並灑上砂糖,請前來迎親的人各吃一碗,有『圓滿甜蜜』的好彩頭。另外必須由『新娘』的弟弟或小孩子捧橘子恭迎『新郎』下車,由媒婆帶領『新郎』到閨房迎娶『新娘』,由『新娘』的弟弟或小孩子捧甜茶或汽水恭迎出房『辭祖』及『辭別父母』。
等到『新娘』在上『新娘車』,傳統習俗必須擇『良辰吉時』,須由一位年長多福的長者扶持,傳統習俗認為這時『新娘』一定要哭,哭了才能大吉大利發大財,將來會好命,稱為『哭好命』,另外『新娘』的兄弟們就將一碗水潑灑在地上,意謂『嫁出去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也有希望『新娘』從此婚姻幸福,不會遭『休妻』的含義。
新娘在啟程後,將預備好的『紙扇』或『手帕』往外丟在地上,俗稱『放扇』或『送扇』,然後由『新娘』的弟弟撿回來,象徵此去便和這個家散了,永遠不再回頭;另外也有人把這個動作解釋為『放性地』【與放扇地的諧音同】,就是指拋棄『新娘』以前的脾氣,以期今後和夫家的人相處和樂。
當『新娘車』出了女方的家門後,要大放爆竹,以告知鄰里好友,這時『新娘』不可以再回頭,而女方也要把大門關上,意謂娘家絕不讓嫁出去的女兒再回來。
傳統習俗『新娘車』的後面繫一枝連根帶葉的青竹,俗稱『透腳青』。『青竹』表示『新娘』初嫁或貞節之意,也有人解釋說青竹可避凶邪的『白虎星』。至於連根帶葉的寓意,是希望『新娘』結婚後,無論翁姑夫婦和子孫都能福壽綿長。
當『新娘車』到達男方家大門後,由男方的姑、姨的童子捧橘子恭迎『新郎』、『新娘』下車,傳統習俗必須擇『良辰吉時』,才能出『新娘車』。要由男方所請的好命人,俗稱『福命嫂』,取『米胎笠』跟『新郎』一起舉著讓『新娘』從下面而過,俗稱『遮米飾』或『過米飾』,除有避邪的作用外,也象徵富貴榮華通八方之意,也有人解釋說『新郎』壓服『新娘』,以後就不會『懼內』了。
當『新娘』要進入夫家門之前,要先踩破一塊瓦片的舊俗,俗稱『破月』,據說如果『新娘』出生的月份與『新郎』相剋,此時既可『破除』,也有人解釋基於『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新娘』嫁後最好趕快生個男孩,稱為『弄璋』;而不要生女孩,稱為『弄瓦』,因此把『瓦片』踩破,代表『新娘』下定決心要為夫家延續『香火』。
當『新娘』踩破瓦後,接著要跨過一只燃燒炭火的火爐,這種習俗是因為閩南語的『生炭』,與表示繁殖的『生湠』同音,希望『新娘』跨過火爐後,能中為夫家生兒育女,開枝散葉的意思,也是求興旺吉祥。
『新娘房』必須放置兩個圓形椅子,放置一條『新郎』父親穿過的褲子,褲管放置圓形椅子上,傳統習俗『進房』必須擇『良辰吉時』,讓『新郎』、『新娘』進房座,表示夫妻心連心的意思。由男方的姑、姨的童子捧橘子恭迎『新郎』、『新娘』出房『祭祖』,俗稱『認祖歸宗』,表示『新娘』以後是夫家的人之意。也有人解釋說『進房』是『洞房』,因此,先『祭祖』後『進房』。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