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婚禮喜糖由來

自古崇尚禮儀,傳統婚禮以周禮為依規,有纳采、問名、纳吉、纳征、清期、親迎等六禮。而婚禮及文定時一般會準備六項禮?其中一項就是米、糖、福圓:米和糖是供女方做湯圓之用,取團圓美滿之意。福圓代表新郎的眼睛,女方不能收,只能偷兩顆给新娘吃,表示在此看住新郎的眼睛,使他婚後不再看其他的女孩子,此外也有圓滿多福、子孫興旺之意。除了是婚禮習俗另一方面也是和親朋好友分享這份婚禮喜氣也得到大家的祝福,一般常見四色喜糖:包括巧克力糖、冰糖、冬瓜糖及桔餅,象徵甜甜蜜蜜、婚禮白頭偕老!
喜糖 –婚禮喜糖的形成
婚禮喜糖--故名思義就是為婚禮喜事時所用的糖稱為喜糖。中國人素來將:金榜提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列為四大喜事。其中更以洞房花燭夜為婚禮大喜,也只有在這婚禮中,我們會用婚禮喜糖來告之他人與我們同喜。因為喜糖是甜的,象徵看结婚小倆口也是甜蜜的,所以說喜糖的作用就是向别人告之我們已成家這個喜訊,同時也邀請别人分享我們的甜蜜喜糖。



婚禮喜糖 - 婚禮喜糖文化
婚禮喜糖之前,新人們结婚喜糖, 喜糖總是買很多的散裝糖果,分發给鄰居喜糖,鄉親及來的賓客喜糖,以示新人們的殷情,甚至於有些地方的婚禮習俗是在抬新娘過關的沿途上一路撒喜糖,以婚禮喜糖鋪路,這些風俗至今仍在不少地方婚禮延續。

漸漸地,人們不但要求结婚送喜糖,更要求一份體面與實惠,過多的浪費撒糖已不太被城市裡的人們所接受。所以就出現了新人结婚用塑料袋包喜糖的禮俗。記得我們的父輩嗎?上個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過這樣的婚禮,透回不同品牌的婚禮糖果,裝在红色的塑料袋中,每人兩包喜糖都送出去婚禮喜糖。一般每包都是裝八粒糖果的,兩粒一樣的,總共是四個口味或品牌的,這樣的什錦喜糖。至於喜糖的包裝,起先是用紅的纸包上八粒糖送人了事。後來發展成喜糖塑料袋,向工廠裡借船印機回來,在袋上印上大大婚禮的喜字。最後竟然有印好大紅喜字的喜糖塑料袋了。這些陳年的往事現成想來還是一種婚禮喜糖樂趣。即將成為兩親家的兩户人家,在休息日起,聚在一起說看家常,地上是一大盤一大盤的喜糖,路上是裝成了袋婚禮的喜糖,還時不時地拿將成為夫妻的新人們取笑...

更不知何時婚禮喜糖開始了它的跨時代的革命,原本對八粒裝的喜糖變成了六粒,再後來成了兩粒。喜糖開始輕裝上陣,但對品牌的追求卻是與日俱争。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傳统的奶糖了,取而代之的是巧克力。

在喜糖内容變革的同時,喜糖的外在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塑料口袋了,纸包裝應是而生。原先只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印上喜字或是蝴蝶结就是一個婚禮喜糖盒了;之後,人們對喜糖盒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出現了别於傳统意義上的纸盒,球形.派形的,包形的...喜糖盒也開始登上大雅之堂,甚至於變成了婚禮上的一個小亮點。

在中國喜糖變革的同時,西方國家也有喜糖,他們的喜糖也在日新月異。原先,西方人结婚都會在聚餐後準備一些小禮品喜糖送给親朋,作為婚禮回禮以感谢親朋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婚禮。一般也取與中國人婚禮相同的用意,用糖果或巧克力來表示新婚的甜蜜, 在婚禮時請眾人分享喜糖。一般是先在蛋形的巧克力或喜糖,在每個塑料包袋中裝上若干,分發给每位參加婚禮的親友。

之後,人們愛現, 婚禮喜糖不貴多而貴精。一個成功的婚禮,要人們長期地記住它,喜糖其實也了不少的忙。於是,應運而生的是非常女性化的蕾絲包裹的巧克力,它不但是喜糖,更是结婚當天的小裝飾。親朋們拿回家後,捨不得打開,而將其放在於桌上做為擺設。這樣,新人們的婚禮就會被人們記住。

當生活節奏開始變快,辦公室文化開始起於時,人們愛現,每每不定時地就會在辦公桌上看到兩盒喜糖,但卻不知又是公司哪位同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訂製的喜糖印上新人名字的喜糖盒開始風行走俏。還不但說明了這是兩個人獨有的喜糖,更向周圍人送禮自己成家的喜糖訊息,這樣訂製糖盒一經出現便讓人們互相傳送喜糖風也從西方傳到東方有國際畫的一統趨勢

西方人婚禮送喜糖也與我們有關一般婚禮新人們訂製糖都會訂製不同的很多種口味大多會四五種顏色的婚禮包裝盒將他們排一排地放在婚禮宴會出口的長台上來賓們來之後都會自行到台前取上兩個中意哪兩顏色就取哪兩個顏色。這樣的婚禮喜糖文化是否值得我們借鑿一下呢?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