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除夕「守歲」的習俗和傳說

在歲末,最大的節日就是除夕和新年了。除夕是指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它與中國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有舊歲至此而除,迎接來年新歲的意思。

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夢梁錄》捲云:「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家不論大小戶,俱灑掃門,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萬歷嘉興府志》:「臘月,鄉人以朱墨圖面,跳舞於市,行古禮。除夕,易門神、桃符、春貼,井皆封,爆竹、紫,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守歲俗稱「熬夜」,即在除夕之夜,達旦不眠。據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裡出來吞食人畜。後來,人們發現它怕火光和爆竹聲,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使年這個怪物不敢出來為非作歹。這就是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的來源。在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之夜,尚有「辭歲」,置、送「壓歲錢」之習俗。《燕京歲時記》:「凡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除夕「守歲」的習俗和傳說

在中國傳統新年的習俗中,有除夕守歲一說,即「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然後點起油燈,圍坐火爐旁閒聊,通宵守夜,等著新年到來。


 據史料記載,這種除夕守歲的年俗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西晉周處的《風土志》說: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也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的記載,之後,守歲風俗日盛,到唐代,太宗還賦詩「守歲」: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守歲意味著辭舊迎新,讓燈火將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而在古時,老年人守歲有「辭舊歲」之意,年輕人守歲則可為家中長者添壽。所以這是中國人很重視的風俗,人們一定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團圓,這種年俗一直流傳至今。


 「熬年」是守歲的另一個稱呼,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上天感念人間疾苦,便在大年三十打開天門向人間散發金銀,屆時地上的石頭回變成金銀,但要求人們不能貪心,要將見到的金銀放置屋內,且天亮才可開門。


  
在一個村莊中住著兄弟倆,哥哥心術貪婪刻薄,弟弟則忠厚善良。這年除夕,兄弟倆都在家中等待天門開。等了很久,哥哥十分不耐煩,心想:「最好我能多弄一些金子。」便起身到院中將很多石塊搬到門口,準備天門一開,便搬進屋內。而弟弟則心平氣和地等待。


  
終於天門開了,院中的石塊果然變成了金子銀子,哥哥衝出房門,將大多數金銀搬到自己房中,而弟弟只是搬了一些而已,放入籃子。哥哥在房中看著滿屋的金銀,心花怒放,便開始盼著天亮。盼著盼著,天總是不亮。哥哥等得不耐煩,便不顧「天亮才可開門」的規矩,跑到院子裡看天,等他回到房中,發現所有的金銀又變回了石塊。而弟弟則等到天亮了,打開籃子,滿籃的金銀爍爍閃光。


  
後來,人的道德開始下滑,像哥哥一樣貪婪的人越來越多,上天為了懲戒人,便再也不開天門了,但人們總是存著僥倖心理,癡心地「熬年」等待著。漸漸的,人們便將其作為一種習俗繼承下來。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由此可見,人只有心存善念,方可得到上天的眷顧。



農業社會的過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俗稱「入年關」是大致上從十二月廿四日開始至正月初五。


  
到了臘月廿四日送灶後 , 過年的氣氛更是一天比一天濃 。 似乎空氣中就可以嗅出絲絲興奮的氣息 。 到了除夕這一天 , 分散各地的遊子一定會風塵僕僕的趕回家來團聚。在家的成員也一定要等會全家都到齊了,才能開動。



在過年前我們常看到很多地方新春揮毫寫春聯,免費分送給民眾,或是現場還提供文房四寶,有興趣的民眾也可以當場獻藝,揮毫寫下對新年的祈福春聯,為年節討個好彩頭。台灣各地都有辦新春揮毫送春聯活動,竭誠歡迎大家前來體驗一場與眾不同的迎春饗宴。


  
但最熱鬧的時候是在過年前兩個星期;到除夕前一天。通常家裡的婆婆媽媽會利用這些這過年前的兩週時間去採買家中的年貨所需,因應過年期間一些店家歇業的困擾。從農曆 12 月中開始 , 家家戶戶便準備過年 。



過年有許多傳說 , 但是其主要任務是除舊佈新來迎接新的一年 , 因此在送灶神回天上後 , 就得準備大掃除把環境整理 大人小孩都有得忙, 將過年時所需要的各種民生用品 , 並且還要在居家內外貼新的一幅春聯 、 門簽及年畫 、 佈置廳堂 , 以增加新春的喜氣 。


  
關於過年的一些習俗和由來和故事相傳從前深山住一隻年獸,每年最後一天都會下山來吃人,有一年,年獸又下山作怪,村民紛紛走避,那時剛好有有位大嬸在廚房燒柴火,燒到竹子,竹子因內部構造的緣故,燃燒時產生﹂碰!碰﹁的爆裂聲,年獸聽見,嚇的跑回深山。



於是人們每年在年中最後一天子時都會燃放鞭炮來嚇走年獸,並且整夜不睡、守歲,以防年獸回頭,保護村民安全。


  
除夕是到底是什麼,除夕要做什麼,除夕又有神麼意義嗎,為什麼要叫除夕呢?跟大家來簡介所謂「除夕」由來,其中「除」字代表「去」、「交替」的意思,所以除夕夜人們皆要除舊佈新,將舊歲除去,換上來年的新歲。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 ... 除夕有很多傳統民俗的活動 。



除了祭祖先 、 拜天公 、 吃年夜飯 、 給壓歲錢外 , 有些臺灣家庭 , 在吃過年夜飯後 , 除夕 是一年的最後一天 , 具感恩及全家團圓的重要意義 。 當天下午 , 家家戶戶都要辭年 , 以感謝祖先 ...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具感恩及全家團圓的意義。當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辭年。以感謝祖先及神明的這一年來的保佑。除夕夜,異鄉遊子一定會趕回家團聚,吃完年夜飯,是小朋友最期盼的時後,因為可以拿長輩分賞的壓歲錢。



Real time visitors: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