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狗咬呂洞賓的由來

在蓬萊島傳說有八仙,其中一位名叫呂洞賓,原是讀書人,但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中舉,從此以後就不再讀書,而依靠祖輩留下的家產,尋師訪友,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名叫苟杳[ㄍㄡˇ一ㄠˇ],其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同情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延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來日有個出頭時。

一天,呂府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呂先生,我想把愚妹許配給苟杳,你看如何?」

呂洞賓怕耽誤了苟杳的前程,連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後便動心了,主動對呂洞賓表示同意這門親事。

呂洞賓說:「人稱林家小姐貌美賢惠,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再攔阻,不過成親之後,要先讓我陪新娘子睡三宿,不知賢弟可答應?」

苟杳一聽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後,還是咬牙答應了。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苟杳卻覺得無臉見人,便躲起來不見人面。

晚上,洞房裡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這時,呂洞賓闖進屋來,也不說話,只管坐到桌前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

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身影,之後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等過了三天,剛進新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

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過來,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是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才用此法來激勵我啊!」「哥哥用心,可謂太狠心啊!」

林小姐被苟杳說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待苟杳說明經過,夫妻兩個才雙雙歡喜起來,齊聲說道:「呂兄此恩,將來一定報答!」

幾年後,苟杳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是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

呂洞賓只好用殘留的破瓦爛磚搭了一間茅草屋,和妻小在裡面躲風避雨,日子十分艱難。夫妻倆商量好,決定去找苟杳幫忙。

呂洞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對呂洞賓家遭火祝一事非常同情,也熱情接待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如此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之下不告而別。

呂洞賓回家一看,家裡竟蓋好了新屋,心中正覺得奇怪,邁進家門裡,又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代表家中有人亡故了,他大吃一驚,慌忙地走進屋內,見到一口棺材在正廳中,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輕輕叫了一聲「娘子」,夫人回頭一看,嚇得驚恐萬狀,顫抖地道:「你‧‧‧‧‧你是人還是鬼?」

呂洞賓更覺詫異,問:「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如何是鬼?」

夫人端詳好久,才確認真是呂洞賓,便說:「真要把我嚇死!」

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一幫人來為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

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告知呂洞賓已在苟杳家病死。

呂洞賓聽完後,知道是苟杳出的主意,便走近棺材,氣得拿起一把大斧將棺材劈開兩半,露出滿滿的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寫道:

苟杳不是負心郎
路送金銀家蓋房
你讓我妻守空房
我讓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看完信後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說:「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近,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因為「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

父母恩,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忽然看见路边聚集了一堆枯骨。这时,世尊至诚恭敬地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陀:“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的大慈悲父,是众生所皈止敬重的人天师,您为何要礼拜这堆枯骨呢?”

世尊告诉阿难尊者及大众:“这堆枯骨,是我前世的祖先,多生的父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至诚顶礼跪拜。你们现在将这堆枯骨分作二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阿难尊者疑惑的问:“为什么男骨是色白且重,女骨是色黑且轻呢?”世尊回答:“男子在世的时候,常到寺院听经闻法,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骨头是色白且重;而世间女子,耽着沈溺于情爱中,故喜欢生男育女,认为这是天职,每生一小孩,须用乳水养命,乳由血变成,所以身体憔悴,死时骨头变成黑色,重量也比较轻。”

阿难尊者及大众听到这些话,心如刀割,垂泪悲泣的问:“世尊!母亲的恩德要如何报答呢?”佛说:“母亲有许多恩德是无以回报的。例如怀胎时百般照顾保护胎儿,任凭胎儿拳打脚踢,昼夜难眠;生产时,生命交关,务必要先知道孩子平安,胜过自己所受极大剧烈苦痛,乃至命在危旦也不顾;为养育孩儿长大,不惜自己受饥受冻,一生奔波劳苦;孩子远行,父母天天担忧挂念,直到看见平安归来,才放下不安的心;遇逆境时,愿代孩子受苦,无限体恤爱怜;从小孩出生到自己两眼闭上,不能照顾了,这份爱仍永无休止。这样的深恩,就算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绕须弥山走,担子将皮肉磨破,又穿透骨髓,也不叫苦,鲜血流下淹没了足踝,经过百千万劫,仍报答不了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生于饥荒,为了不让父母挨饿,割下身上所有的肉,供父母充饥,经百千劫还是难以报父母恩。因为父母恩重,所以我至诚顶礼父母遗骨。”

------------------------------------

小格:農歷新春腳步越來越近~身為孩子的您有沒有回家看看~記得常回家看看家里的兩老。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熟練的無能

話說乾隆年間,京城出現了一個專偷皇宮寶物的的神偷。

他來無影,去無蹤,縱使紫禁城內牆高池深,戒備森嚴,但這些都不放在他的眼裡,依舊來去自如。

只不過皇宮內大大小小的瑣事何等繁雜,出現一名小偷而已,倒也沒有驚動到高高在上的萬歲爺。

直到有一天,乾隆皇帝發現放在御書房的玉璽竟然不翼而飛,勃然大怒,敕令紫禁城內外作地毯式的搜索。

妙就妙在這裡,玉璽居然在三天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皇帝的桌上。

這下子乾隆慌了,他想:「這神偷在深宮內苑裡這般地來去自如,這次玉璽失竊倒也算了,下次如果他要取朕的項上人頭,那不就?」

乾隆越想越恐懼,馬上召見大臣們商討對策。

會議中,眾大臣面面相覷,只見和珅率先打破沉默:「啟奏陛下,臣有一計,定可捉拿此賊。」

乾隆急道:「愛卿有何對策?」

「這需要多管齊下」和珅稟奏道:「

一、加派三千御林兵嚴守禁城,務求滴水不漏。

二、加強宮內防盜機關,嚴防裡應外合。

三、百姓出入京城,一律接受身份及行李檢查,以防贓物外流。」

如此一來,此惡賊一定無所遁形,難逃法網。」

乾隆大喜:「很好,就依愛卿所言,馬上去做。」

不料這計策實施了半年,神偷猖獗依舊,接連著幾件寶物被偷不說,京城的人民也都感到不便,怨聲載道。

乾隆看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只得再召開會議討論。

「劉愛卿,你一向足智多謀,這次倒拿點主意啊?」

乾隆沉不住氣,開門見山地點名劉羅鍋想想辦法。

劉羅鍋駝著背,伸出三根手指頭緩緩地說:「啟奏陛下,依臣愚見,倒可以從三方面下手。

第一,將紫禁城外增派的御林軍都撤掉。

第二,將所有寶庫的大鎖通通拿掉。

第三,將存放寶物的箱子全部打開。

如此一來,必能手到擒來。

乾隆聽了甚感不解:「劉愛卿,你是聰明人,怎麼說起這糊塗話來了?」

劉羅鍋瞇著眼睛,嘴角浮起一抹微笑:「請陛下試試看,便知成效!」

於是乾隆下令照辦,不出十天,神偷居然就被輕易地捉到了!

原來這位神偷已有三十年偷竊歷史,上千次的成功經驗告訴他,進入目的地後,要先機警地躲過警衛,找到門後迅速開鎖、進入、拿寶物,拿到後迅速往窗外跳。

只要精準地執行這些步驟,即使再嚴守的地方也能順利偷出寶物,可是這次進入目的地後,竟然沒有警衛,也沒有鎖門,進去後只看見箱子打得開開的,窗戶也被拿掉了,在這一連串的猶豫中,浮現了前所未有的疑問、驚慌與恐懼.....

就在這猶疑的片刻,說時遲那時快,巡邏的衛兵一擁而上,神偷還楞在那兒,口中猶自喃喃念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也充滿了這一類的情境嗎?

沈迷在過去的成功經驗,執著於以往所養成的習慣,一旦環境改變,很容易落入一種「熟練的無能」

愈是熟練、愈是顯得無能。

換句話說,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銅牆鐵壁,而是神偷累積三十年的「經驗」打敗了他自己。

過去的經驗告訴他,面臨到的環境、遭遇到的狀況 ,甚至是接觸到的對手都將是如何如何,他只要如此這般即可;有朝一日,當環境改變,狀況改變,對手改變,仍舊依賴經驗的結果,只有猶豫、恐懼、束手無策,終至走上失敗一途。

在不斷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突破過去的包袱,掌握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再創新機。

我們並非完全否定「經驗」的結晶,而是強調在運用經驗的同時,仍然要保有一顆自在的心;在十倍速快速變革的時代裡,如果我們還用傳統的武器、現代的戰術,是不可能贏得未來的戰爭。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痴者認命 智者改命

3645728675_2332699dd3.jpg


心命詩 --- 修心改命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送給一位老友,友人開心的將花插在花瓶裡。隔天,鄰居到友人府上串門子,激動的跟他說:「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友人聽後,總覺不妥,遂將牡丹花全部都還給老員外,並告知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聽了老友的敘述後,忍不住大笑說:「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正代表富貴無邊嗎?」因為不同的詮釋,讓友人心開意解,於是便選了更多的牡丹花,歡歡喜喜的回家去。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是形容節外生枝、自找麻煩而多此一舉的做事態度。有些人因為沒有主見,常會為了一件事的詮釋,或是為了一個人的看法,產生許多無謂的聯想,若得不到善知識的引導,可能就會因此讓自己身陷其中,出離不了,任由命運擺佈,懵懂一世,怨嘆一生。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熱心 or 雞婆

有一個ㄚ婆趕火車準備到另一山頭山村幫女兒接生。

可是女兒的婆家是一個很偏僻的小地方火車只經過不停的,

ㄚ婆就一直拜託車長,希望他能答應她的要求, 停那一站讓她下車,車長也很為難。


考慮了很久, 還是不敢答應那老婆婆的要求,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車長對ㄚ婆說:「我到那一村時會故意放慢車速,到時你就跳車,這樣我就不用停車,而你也可以順利下車。」

ㄚ婆連忙點頭,直說這主意不錯。

就在接近那一站時,車長果然放慢車速,

ㄚ婆站在火車的第一節預備好,就跳下火車,

因為跳下火車重力加速度的關係,所以ㄚ婆並沒有馬上停下來,

而是在火車旁的月台慢跑。

就在火車最後一節經過ㄚ婆時, 一個年輕人一把抓起了ㄚ婆,把ㄚ婆拉上火車,

唉呦!ㄚ婆ㄛ~~ "好險你遇到我哩,要不這班火車你就趕不上了"。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兩道選擇題

上課了。老教授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我受一家機構委託,來做一項問卷調查,請同學們幫個忙。」

一聽這話,教室裡輕微的一陣議論:問卷?比上課有趣多了。

問卷表發下來,同學們一看,只有兩道題。


1、他很愛她。她細細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

2、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拚。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一會兒,同學們就做好了。

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

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了A,30%的同學選B,40%的同學選C。

「看來,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更讓人不能容忍啊。」

教授笑了,「做這兩題時,潛意識裡,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

「是啊。」同學們答得很整齊。

「可是,題目本身並沒有說他和她是戀人關係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

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問卷再次發到同學們的手中,教室裡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青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

幾分鐘後,問卷收了上來,教授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神像和木魚

有位雕刻大師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塊上等的木材。

大師將木材拿回家之後,決定將木材雕刻成一尊神像。

他花了許多時間,用盡心血終於雕出自己心目中滿意的一尊神像。

大師完工之後,看一看一旁剩下的木材,撿起其中一塊較大的,順手將它做成了一個木魚。

被安置在廟裡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頂禮膜拜,享受著香火和供奉,身份地位尊榮備至。

而那個木魚則被放到神桌前,隨著和尚早課晚課的頌經聲,不斷地被敲打著....

一天夜裡,木魚問神像道:「我們來自同一塊木頭,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卻每天要被人敲打難過死了,為什麼我們的命運相差這麼大呢?」

神像說:「當初你不受刀斧加身,而我所受到雕琢之苦,實非言語可以形容的。

因此,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當然會有天壤之別了。」

「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所有加在我們身上的磨練,都是為了提升將來的成就而特別計畫的。

願意塑造神像或木魚,決定權完全在於自己。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