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星期六
12生肖沒有兔 越南喜迎貓年
中國迎金兔,越南慶貓年。農曆新年將至,對中國人來說今年生肖屬兔,但同樣慶祝農曆新年的越南,過的卻是貓年。有說是曆法傳入越南時,「卯兔」的卯字與「貓」音近似,因而兔年變貓年。
中越農曆過年習俗幾乎一樣,但十二生肖卻有一個不同,令原本屬兔的人到了越南便成了屬貓。有傳當年越南沒有兔,於是用貓代替。十二生肖故事也有越南版,雖 然貓沒參加比賽,但因為貓是老虎兄弟,虎被選了,所以貓也被選入十二生肖,居於虎後。不過較常見的說法是讀音的錯誤引進,因「卯兔」的卯字讀音與「貓」相 似,兔年在越南便變貓年。不過在越南語中有很多都是從漢語借詞,借錯意思的例子經常發生,如將「魁梧」當成形容小孩眉目清秀等等。
越南人多愛貓其實越南人本身也愛貓,當地就有很多愛貓人士,經常把養貓的照片上載互聯網,有時也會相約見面,交流養貓心得。河內也有開設貓咪咖啡店。但貓叫聲「喵喵」其實與越南語「貧窮」韻母是諧音,有越南人因此對野貓進入家中很忌諱。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中國新年:典故,由來,習俗
而 有一次,當"年"走到一條村內,剛巧當時有兩個小孩正比賽牛鞭子,"年"忽然聽到半空中響起啪啪啪的鞭聲,即嚇得望風而逃。當它走到另一條村時,又看見一 個房子門口正曬著一件大紅衣裳,年不知這是什麼,於是又立刻逃離這個村莊。其後,"年"去到另一條村,當牠探頭一看其中一戶的家裡情況時,被屋內燈火通明 的燈光刺得頭昏眼花,於是立刻荒忙逃跑。
村民漸漸發現"年"害怕三樣東西,一是紅色,二是火光,三是響聲。於是到了冬天,當"年"又會再次出現時,村民便在家門前張貼紅紙,並留在家裡通宵不睡, 敲打出各種的聲響,當"年"要入村獵食時,只見家家戶戶都有紅紙及火光,於是嚇得拔腿就跑,從此年便走進深山,不再出現。第二天天一亮,村民便出門互相恭 賀,並殺雞宰羊設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农历新年食物所代表的意义

围炉的菜肴要选有吉祥之意思为佳,必吃的菜肴如下例:
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大都是指芥菜,台湾高屏地区则以带根的菠菜代表,
在除夕前一夜,将整株的芥菜用清水煮食,又称『隔年菜』。
在料理时,不去头尾,取意有头有尾,不加细切,取意绵绵不断。
总之,吃长年菜就是希望长命百岁。
吃的时候,长年菜也要一根一根先头後尾,不能横食,也不能嚼断而食,这表示对父母祝寿。
韭菜:韭菜台语『久菜』也是期望长寿之意。
茄子:代表活力,所谓『吃茄才会嬲佻』。
芹菜:表示赚钱轻松或勤劳。
火鸡:岁末之拜拜及年夜饭,一定要有鸡,鸡者『家』也。吃鸡才会『起家』,
如果买一只火鸡,用水煮熟,拜拜完後,将火鸡肉撕成一条条来吃,有如嘉义之鸡肉饭,夫妻、家人一起吃火鸡,代表『作伙起家』。
且『鸡火』代表『钱财』也。
豆干:吃豆干会做官。
肉丸:徵一切圆满。
鱼:中国年俗吃鱼代表年年有鱼,年年有余,亦即年年均有剩余钱财。
一般人在年夜饭上,不敢吃鱼,把鱼留在盘上,留到年初一,表示年年有余。
若想吃鱼最好,大年夜要准备两条大鱼,一条吃到肚子,一条留到年初一,让肚子中有余也。
年糕:台语称为『甜粿』,代表『甜甜蜜蜜』好『过』年,年糕亦有『年年高昇』之象徵,糕与高谐音。
发粿:发椪,就自然能够发财走好运。
菜头粿:有『好彩头之意』。
菜包:讨个好彩头,希望有个好开始,以祈求金银财宝,富贵福禄滚滚而来,源源不绝。
花生:表长寿。
吃『豆』活到老老老,长命百岁也。
瓜子、银杏栗子等:都是果实的种子,代表植物旺有好收成。
冬瓜糖、糖果等:『甜』代表甜好过年。
甜点也表示希望甜甜好过年。
枣子:代表年年好,因枣与好押韵之说。
柑橘:象徵甘甜,年年甘,年年吉利。
凤利:引喻『旺来』。
多吃油炸食物,也象徵家运兴旺的意思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民俗專家:「福」字不宜倒貼
每 逢 新 春 佳 節 , 家 家 戶 戶 都 會 在 門 上 貼 上 大 大 的 「 福 」 字 , 有 些 人 喜 歡 將 「 福 」 字 倒 貼 , 意 為 「 福 到 」 。 但 對 民 俗 文 化 有 研 究 的 中 國 文 聯 副 主 席 、 作 家 馮 驥 才 表 示 , 大 門 上 的 「 福 」 字 有 「 迎 福 」 和 「 納 福 」 之 意 , 而 且 大 門 是 家 庭 的 出 入 口 , 是 莊 重 和 恭 敬 的 地 方 , 所 貼 「 福 」 字 應 該 正 貼 , 不 宜 倒 貼 。
馮 指 不 知 緣 何 而 起 , 近 年 倒 貼 「 福 」 字 蔚 然 成 風 , 而 且 愈 演 愈 烈 , 但 不 是 所 有 「 福 」 字 都 要 倒 貼 , 尤 其 是 在 大 門 上 。
馮 驥 才 強 調 , 大 門 上 的 「 福 」 字 有 「 迎 福 」 和 「 納 福 」 之 意 , 而 且 大 門 是 家 庭 的 出 入 口 , 是 莊 重 和 恭 敬 的 地 方 , 所 貼 「 福 」 字 須 鄭 重 不 阿 、 端 莊 大 方 , 故 應 正 貼 。 他 指 出 , 在 中 國 的 民 俗 年 畫 中 , 沒 有 將 大 門 上 的 「 福 」 字 倒 貼 的 , 但 像 時 下 把 大 門 上 的 「 福 」 字 翻 轉 過 來 , 顯 得 頭 重 腳 輕 、 不 恭 不 正 , 有 點 滑 稽 , 有 悖 於 中 國 「 門 文 化 」 和 「 年 文 化 」 精 神 。
馮 驥 才 表 示 , 民 俗 傳 統 中 , 倒 貼 「 福 」 字 主 要 出 現 在 水 缸 和 垃 圾 箱 上 , 這 是 因 為 這 兩 處 的 東 西 要 從 面 倒 出 來 , 為 了 避 諱 把 家 的 福 氣 倒 掉 , 便 把 「 福 」 字 倒 貼 。
電 話 短 訊 拜 年 氣 氛 轉 淡
另 一 方 面 , 馮 驥 才 也 感 嘆 , 傳 統 節 日 味 道 變 淡 了 。 以 春 節 為 例 , 年 畫 、 鞭 炮 、 祭 祖 等 , 都 從 新 年 的 活 動 中 撤 出 。 有 人 說 , 如 今 過 年 只 剩 下 吃 年 夜 飯 、 看 春 節 聯 歡 晚 會 和 拜 年 , 而 拜 年 還 變 成 了 「 電 話 拜 年 」 、 「 短 訊 拜 年 」 。 馮 驥 才 認 為 , 「 春 晚 」 已 成 了 一 種 「 新 民 俗 」 , 它 有 三 方 面 符 合 過 年 的 要 求 , 包 括 家 庭 式 的 、 歡 樂 和 熱 鬧 的 、 熬 夜 式 的 。
有 網 民 表 示 , 「 『 倒 』 也 罷 , 『 正 』 也 罷 , 本 來 就 是 一 種 文 字 遊 戲 , 不 管 怎 麼 貼 , 只 要 自 己 心 舒 服 就 行 了 」 。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農曆新年一二三
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年時有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
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濬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辦年貨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年初一走親訪友拜年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年畫、燈籠和鞭炮
貼年畫和貼春聯都起於貼門神。年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已出現了。年畫中以門畫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時的門神畫演變而來的。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講究工整、對偶、簡潔,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新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願意精選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相傳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農曆新年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閤家團圓,熬年守歲
農曆新年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年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共享天倫之樂。
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敬神佛和拜年
待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上新年新裝,先敬神佛,再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過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轉載自明慧網)(h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
過年啦~來看看新年的一點一滴
![]() ![]() 以前的人都在門外掛著兩個門神的圖呢! | ![]() 發糕~裂縫越多財富越多呦 | ![]() 我們最喜歡的紅包 |
![]() 年年有[魚]過年大家都要吃魚
| ![]() 舞龍舞獅在新年假期中是很重要的娛樂活動。 |
關 於 過 年 的 來 歷 。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傳 說 。 其 中 , 以 年 為 怪 獸 的 說 明 , 流 傳 最 為 普 遍 。
相 傳 在 遠 古 的 時 代 , 我 們 的 祖 先 時 常 遭 受 一 種 怪 獸 的 威 脅 。 這 隻 兇 猛 的 野 獸 叫 做 「 年 」 。
年 的 頭 和 獅 子 一 樣 威 武 , 身 軀 比 大 象 還 要 粗 壯 。 力 大 無 窮 , 牠 只 要 一 聲 怒 吼 , 馬 上 山 搖 地 動 。
年 平 時 捕 捉 百 獸 為 食 。 到 了 冬 天 , 牠 找 不 到 冬 眠 的 動 物 , 食 物 短 缺 , 牠 就 下 山 騷 擾 民 宅 。 一 開 始 只 是 獵 食 牲 畜 , 到 後 來 甚 至 吃 人 。 百 姓 們 被 年 驚 擾 得 不 得 安 寧 。
時 日 一 久 , 人 們 逐 漸 發 現 這 頭 年 獸 的 弱 點 。 原 來 牠 害 怕 三 樣 東 西 , 一 是 紅 色 , 二 是 火 光 , 三 是 響 聲 。 因 此 人 們 就 想 了 個 辦 法 ,
到 了 冬 天 , 年 也 要 出 現 時 , 家 家 戶 戶 都 在 門 裡 還 通 宵 不 睡 , 敲 敲 打 打 的 弄 出 各 種 聲 響 。
這 天 夜 裡 , 年 正 要 進 村 獵 食 , 只 見 家 家 戶 戶 門 前 都 有 紅 色 及 火 光 , 嚇 得 回 頭 就 跑 。
人 們 看 見 年 跑 了 , 膽 子 一 壯 , 更 加 勁 的 敲 打 器 具 , 一 路 追 向 前 去 。 年 嚇 得 跑 進 深 山 , 再 也 于 敢 出 來 了 。
第 二 天 天 一 亮 , 大 家 高 與 得 出 門 互 道 恭 喜 。 還 張 燈 結 彩 , 殺 雞 宰 羊 , 飲 酒 設 宴 來 慶 祝 。
為 了 紀 念 這 次 的 勝 利 , 以 後 每 到 冬 天 的 這 個 時 間 , 家 家 戶 戶 都 貼 紅 色 的 對 聯 在 門 上 , 並 點 燈 燃 燭 , 敲 鑼 打 鼓 , 晚 上 通 宵 守 夜 , 第 二 天 早 上 也 互 相 祝 賀 道 喜 ,
這 些 習 俗 一 代 代 的 流 傳 下 來 , 就 是 現 在 的 過 年 。
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
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
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
把「年」嚇得逃回海裡,不再危害人畜。
除夕 是 一 年 的 最 後 一 天 , 具 感 恩 及 全 家 團 圓 的 重 要 意 義 。
當 天 下 午 , 家 家 戶 戶 都 要 辭 年 , 以 感 謝祖 先 及 神 明 這 一 年 來 的 保 佑 。
除 夕 夜 , 異 鄉 的 遊 子 一 定 會 趕回 家 團 聚 吃 年 夜 飯 , 即 使 未 能 回 家 吃 團 圓 飯 的 家 人 ,
也 要 替他 擺 一 副 碗 筷 , 以 表 示 全 家 團 圓
吃 過 年 夜 飯 , 是 小 孩 子 期 待 的 時 刻 , 因 為 可 以 拿 長 輩 分 賞 的 壓 歲 錢 了 。
接 下 來 全 家 一 起 守 歲 , 迎 接 新 年 到 來 。
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下降,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女兒歸寧〉,
十三食諳糜〈吃稀飯〉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相公生。
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祭祀祖先、敬拜諸神,之後家中的年輕人必須跟長輩「拜年」。
當天另一個重要活動,是穿上新衣走訪親朋好友,並祝賀「恭喜發財」;
此時,也是一個和解的好時機,所有的新仇舊恨都必須在年節時分暫擱一邊。而新年假期中另一個特殊景象就是舞龍舞獅,
我國自古就視「龍」為吉祥的象徵,並深信龍掌管降雨,因此舞龍可以保祐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此外,亦傳說龍跟獅子的頭可以驅逐邪魔。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假如是新婚夫婦,丈夫必須伴隨妻子返家送禮。
根據一個有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以後,家家戶戶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便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
此外,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米,稱為「老鼠分錢」。
大年初四,所有的歡樂趨於平靜。當天下午,家庭主婦準備祭品迎接灶神及他的隨扈從天廷返回。
灶神的歸來象徵著自由的結束,生活的一切又要回到神明的監視下。
因此,我國有句俗諺:「送神永遠不會太早,迎神永遠不會太遲。」
大年初五,新年的慶祝活動已接近尾聲,大夥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供桌上的供品都被拿下來,生活也漸漸恢復正常。
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為玉皇大帝慶生。
就如同其他的節日般,食物在春節期間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春節的飲食習俗除追求色香味俱全以便犒賞自己及家人,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祈福並討個好兆頭。舉例而言,在除夕夜的年夜飯中,魚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因為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韭菜則代表「永久」;蘿蔔有「好運」的意思,而魚丸及肉丸則代表「團圓」。
此外,年糕意味著「步步高升」,水餃則因為形狀像金元寶,春節吃水餃意味著為來年累積財富。
以作為四季的中心。而我國農曆裡則把節氣分得很細,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相鄰兩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度。
它們的名稱大都反應物候、農時或季節的起點與中點,很明顯是以方便農耕為考量的曆法。
由於節氣實際反應太陽運行所引起的氣候變化,故二十四節氣為陽曆的自然衍生的產物,與陰曆無關。
地球繞橢圓軌道公轉,在近日點附近(冬至)的運行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夏至)附近運行速度較慢,所以以地球的觀點,
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也是冬快夏慢,運行15度所須的時間自然有別,因此兩節氣之間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也不同。
冬天的節氣較密,而夏季的節氣較疏。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完全按迴歸年的長度。
為了調合迴歸年(陽曆)與朔望月(陰曆)之間的差異,農曆把二十四節氣中,雙數的叫中氣,單數的叫節氣,
而且規定每一個中氣標定在一個農曆的月份,例如雨水必定在正月,春分必定在二月,穀雨必定在三月,其餘依此類推。
另月名也必須和相對應的中氣相合。
朔望月一般比太陽在黃道上運行30度的時間短,故經過數月後,按朔望月排出來的月份,就有一個輪不上任何中氣,
而這個月在農曆裡就定為「閏月」,由於它沒有月名,所以仍沿用上一個月的月名,而稱為閏某月,
例如著名的1995年閏八月。此種置閏的方法,可以保持季節與月份相差不會太遠。
一、攝取均衡的飲食,除了雞鴨魚肉外,記得準備幾道深顏色的蔬菜及水果
,補充纖維質與維生素。
二、烹調時,注意少油、少鹽、少糖的大原則,因為年節食物中的香腸、臘肉、
燻肉…等均為高鹽食物;一次攝入太多鹽量,會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
三、減少脂肪的攝取量,少吃油炸類的糕餅點心及肥肉,選擇瘦肉或魚;亦須
注意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的攝取量,因為此類食物均屬高油食物。
四、注意食物的新鮮與衛生。
五、避免暴飲暴食。
當然各類慢性病的病人,一定要記得平日的用藥,飲食要節制,避免病情惡化。
例如︰糖尿病人要注意甜食,勿吃脂肪過多的食物,保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高血壓病人宜清淡飲食,少吃香腸、臘肉、燻肉、板鴨、酸菜、雪裡紅…等,勿過量飲酒,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痛風病人勿喝酒,少吃油炸類食物。控制體重者,要特別注意甜食及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所有高熱量的食物。
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吃紅燒肥肉、年糕、酸筍絲、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不易消化的年菜;
少吃葷腥油膩或粗糙堅硬的食物,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傳統 年 節 的 習 俗 雖 傳 承 了 數 千 年 之 久 , 其 就 現 代 社 會 而 言 , 仍 具 有 多 重 意 義 。
首 先 是 環 境 的 清 理 及 佈 置 , 可 加 強 居 家 衛 生 並 且 增 添 新 的 氣 象 ;
而 祭 祖 及 拜 神 , 反 映 了 中 國 人 一 向 所 講 求 的 孝 道 及 倫 理 , 為 感 恩 的 一 種 表 示 ;
除 夕 夜 圍 爐 , 則 達 成 全 家 團 圓 , 共 同 度 過 重 要 時 刻 的 願 望;
拜 年 、 回 娘 家 , 更 維 繫 了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情 誼 。
至 於 一 些 看 似 迷 信 的 禁 忌 , 其 實 可 視 作 前 人 維 繫 和 諧 , 調 節 生 活 的 方 式 。
因 此 將 年 節 中 適 合 於 現 代 生 活 的 部 份 善 加 保 存 , 並 發 揚 光 大 , 應 是 我 們 致 力 的 方 向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中国新年(春节)风俗与典故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 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copyright (c) 慈仙壇 2009-20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