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什麼?和粽子節有什麼關係?而端午又是屬於哪一個節氣......
農民曆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每個月月首為節,月中為氣,總共為十二個節、十二個氣,每兩個節或氣相距,平均約為三十又十分之四天。
二 十四節氣依序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隆、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經立春到穀雨是屬於春季的節氣,而從立夏到大暑則是夏季的節氣,在這些節氣裡,每一個節氣有它們特有的氣候特徵,而在民間的傳統生活 中,不同的節氣也各有它們特有的習俗。
在二十四節氣裡,端午節是「芒種」這個節氣裡最重要的節日。「芒種」是典型的夏季節氣,預告天氣要開始變熱了,這時稻子已經結實成「種」,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因此才將這個節氣稱為「芒種」。
另外,端午節的時間與「夏至」差不多,大約在國曆6月21日左右,這天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是白天最長的一天。由此可知,端午節之後氣候正 式進入盛夏,蚊蟲蒼蠅等孳生速度也變得迅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因此,古時候,端午節被視為不祥之日,認為端午節為「惡日」、「惡月」、「惡毒月」,端午 節的習俗自然融入了夏令飲食禁忌等風俗,插艾草、菖浦,戴香包,喝雄黃酒,都是為了抗瘴消毒,因此端午節又有「衛生節」之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