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老外想挑一個簡單詞彙學習,便向老師請教英語 " I " 在漢語中應該如何說。
老師解釋道:中國是一個官本位國家,當你處在不同的級別、地位,〝I〞也有不同的變化,就像你們英語中的形容詞有原級、比較級、最高級一樣。
比如,你剛來中國,沒有地位,對普通人可以說:「我、咱、俺、餘、吾、予、儂、某、咱家、洒家、俺咱、本人、個人、人家、吾儂、我儂。」
如果見到老師、長輩和上級,則應該說:「區區、僕、鄙、愚、走、鄙人、卑人、敝人、鄙夫、鄙軀、鄙愚、貧身、小子、小可、在下、末學、小生、不佞、不才、不材、小材、不肖、不孝、不類、走狗、牛馬走、愚小子、鄙生、貧生、學生、後學、晚生、晩學、後生晚學、予末小子、予小子、餘小子。」
等到你當了官以後,見到上級和皇帝,則應該說:「職、卑職、下官、臣、臣子、小臣、鄙臣、愚臣、奴婢、奴才、小人、老奴、小的、小底。」
見到平級,則可以說:「愚兄、為兄、小弟、兄弟、愚弟、哥們。」
見到下級,則可以說:「爺們、老子、大老子、你老子、乃公。」
如果你混得好,當上了皇帝或王爺,則可以說:「朕、孤、孤王、孤家、寡人、不轂。」
如果你不願意當官,只好去當和尚、道士,則應該說:「貧道、小道、貧僧、貧衲、不慧、小僧、野僧、老衲、老僧。」
最後一點必須注意,一旦你退休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權利和地位,見人也矮了三分,只好說:「老朽、老拙、老夫、愚老、老叟、小老、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僕、老物、朽人、老我、老骨頭。」
上面一百零八種〝I〞,僅僅是男性的常用說法。更多的〝I〞明天講解。
老外聽了老師一席話,頓覺冷水澆頭,一個晚上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便向老師辭行:「學生、愚、不材、末學、走。」退了房間,訂了機票,回國去了。
--------------------------------
報長的話:
中文真的是博大精深呀,就單單一個「我」竟然能有這麼多的變化…哈哈。
呵,言歸正傳,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感受的到,這位師傅真的是懂的很多,但懂的多卻不一定是「好」師傅。
為啥呢?因為他懂的很多是沒錯,但卻無法站在初學者的立場,一次灌輸一位完全不懂的人太多東西,反而將他的學習心給撐爆了。
這就如同,一個人若一點一點的吃喝,可以吃下很多東西,若一口氣將一餐中所有的食物往他嘴裡塞,對方反而無法吃下任何東西就噎死了。
充實知識是一種學問,而將知識再傳承下去更是一門學問,像坊間常說的「名師」就在於,他們懂的學生在學習上的死結在那,如何用對方聽的懂的語言去一點一滴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成就、不畏懼學習。
另外,這也可以再反思另外一點。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好、專業非常的強,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卻在公司不受重用,面對客戶亦無法成交,這點常讓人心中浮現時不予我之感。
卻不知,就因為他太過專業,忽略了聽的人在思想上及技術上層次不同而無法了解他所說的意思。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