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清明寒食食物

禁火寒食期间所吃的食物,除一些果品之外,主要是预先做好的熟食,且以美食为多。熟食不用烧就可吃。寒食期间,想吃就可以拿了就吃。宋代,有“寒食十八顿 ”之谚,意思就是说,寒食期间,吃东西不计顿数,一天吃到晚。又有谚云:“馋妇思寒食,懒妇思正月。”寒食期间,美食特多,所以那些好吃的馋妇,就格外希 望寒食节早些到来;正月期间,禁忌特多,妇女不能做针线活,所以,那些懒惰的妇女,就特别希望正月早些到来。

  古代寒食节期间的美食,主要有:

  1、子推。所谓子推,即是枣饼或枣糕。据说,这是寒食节的重要节日食品,当年,人们就是用这种食品,来祭祀介子推的。正象端午节的粽子,起源于对屈原 的祭祀一样。(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卷三)人们还把这种“子推”,用杨柳枝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人微言轻寒食节期间门口的饰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七中,称之为“子推燕”。“子推”而又称“燕”,很是费解,或与春燕到来的节候有关。柳条穿枣糕枣饼,以象燕之飞于绿柳枝间。宋代俗,以为这种“子推 ”,风干后放到明年,就有能治愈口疮的功效。见庄季裕《鸡胁编》卷上。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所云清明“以柳条穿蒸点,至立夏日油煎与小儿食之,谓不 ‘疰夏’”。此俗犹有宋人“子推”之遗义。

  2、糯米团。制法和当代的糯米团大致一样,但不入水煮,而是用蒸笼蒸。入笼时,每个糯米团下,垫艾叶一张。蒸熟出笼的糯米团,会有一阵特殊的清香。

  3、蒸饼。蒸饼是用酵糟发酵后,和面制成的。蒸熟后,皮就裂开。实际上就是馒头。将这种蒸熟的蒸饼,去皮后,挂在阴凉干燥处风干。以后用时,用水浸 胀,擂烂,滤过,就能给消化不良的病人服用。据说,它有和脾胃三焦的功能。如果病人刚服了药再服此物,此物又能帮助脾胃消化、吸收病人所服的药。

  4、大馍。洛川等地,民国间尚有这样的风俗:清明日,不动烟火,家家吃荞麦凉粉等冷食。且预蒸大馍,俗称为“罐儿”。馍的四周,作成鸟蛇之形。民间俗 传,说是介子推当年在绵山被烧死时,有鸟、蛇前去保护过他,故在大馍上做上鸟、蛇的造型,作为纪念。馍的顶上,做一大盘的形状。大盘中的造型,又有几种, 那是有讲究的。这种馍,全家每人一个,再加若干个祭馍,那是用作祭祀的。给男子的馍,馍顶上盘中,做的是文具、耕具之类男子所用器物的造型,意思是说,男 子靠用这些器物创业、吃饭,吃下了这些器物,就能使本领大大提高:吃下了文具,文思大进,读书聪明;吃下了耕具,就能成为干庄稼活的好把式。给女子的馍, 馍顶盘中,做的是剪刀之类的造型。剪刀是做女红的工具,此俗有祝女子做女红心灵手巧的意思在。祭馍顶上的盘中,是麦、豆之类的造型,寓有祈求玫、豆丰收的 意义在。非常明显,这清明日禁火、吃这种大馍的风俗,是从寒食节来的。

  5、茸母糕饼。古代北方寒食俗,采茸母草,和上面粉或米粉,做成糕饼一类的食物。宋徽宗有诗云:“茸母初生认禁烟。”

  6、冬凌粥。唐代洛阳名厨张手美所开的食品店中,每逢寒食前后,出售冬凌粥。其制未详。见《月令辑要》。

  7、桃花粥。古代洛阳风俗,每逢寒食,有吃桃花粥之俗。桃花粥,其制未详,大概和南方某些少数民族那样煮桃花饭那样,以桃花和米,煮成粥。桃花粥或即就是“冬凌粥”。桃花有药物作用,食加了桃花煮的粥,或有益于身体健康。

  8、姜豉。把猪肉煮得极烂,夜间放在露天,让它冷冻成冻状。吃的时候,或用勺子剜,或用小刀裁切。以姜豉为调料,故名姜豉。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夢說:這應該是中國相關的習俗食品~本地應該沒有這類的食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