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水明資料提供
同繫年俗,共戀年味
當每年田野間的油菜花悄悄綻開時,「新年」的腳步也隨著到臨。春回大地,「新年頭,舊年尾」,為歡度溫馨的春節,民間仍承襲傳統的歲時習俗與節慶習慣。農曆十二月廿四日,要祭拜「灶神」,是「送神」返回天庭之日,也是民間除舊佈新的「清塵日」(俗稱清黗),將居家環境的蒙塵 、神龕及香爐清理乾淨,寺廟也將光明燈舊牌格拿下、安裝祈福新格。為了準備歡喜過年,開始醃製年餚、採辦年 貨、做粿(有甜粿、發粿、菜頭粿、包仔粿)等;服飾店、玩具店、食品行、水果行,都是門庭若市。年終,親友常以禮物相餽贈,稱「饋歲」或「送年」。
一年復始,萬象更新
除夕日,家家戶戶貼上墨香濃郁的春聯,以迎接春回大地;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是由桃符演變而來,年關歲末,街上攤子掛著琳瑯滿目的春聯,有印刷的、也有書法家現場揮毫,春聯 內容都是應景的吉祥話或是家風世德,用來祝福與勉勵,也象徵對家宅安泰、招祥納福的願望;農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經商人家希望財源茂盛、發財致富。民間還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年廿八至年除夕晚貼上「揮春」,以迎吉氣,常 見的有恭喜發財、恭賀新禧、招財進寶、財源廣進、金玉滿堂、五福臨門、四季平安、六畜興旺等吉祥語,也有自己設計的樣式,各 有不同的趣味。除了春聯之外,有些人家的門上也會貼一對門神,表示驅邪辟惡,保護一家平安;也有在室內掛上具有裝飾藝術的年 畫,除了增加春意融融、喜氣洋洋的氣氛外,更有祈福辟邪、迎福納祥之意;年畫的題材與內容廣泛,所謂「巧畫士農工商,廟繪財 神菩薩。盡收天底下大事,兼圖里巷所聞。不分南北風情,也畫古今逸事。」,主題以具有吉祥含意的圖案居多,如「蓮花鯉魚」、「鳳凰牡丹」、「天官賜福」、「耄耋圖」、「獨佔鰲頭」等。
花開富貴,五福臨門
「春花枝頭鬧春意」,為點綴新春的喜氣,國人喜歡選購應景花卉及盆栽佈置客廳;適合擺放在室內的報歲蘭、蟹爪蘭、蘭花、鬱金 香、番紅花、開運竹、水仙、百合花、茶花、報春花、桔樹、菊花類都是春節受歡迎的植物;觀賞用的鳳梨花,諧音「旺來」,意味 「興旺常來」;金橘和發財樹、搖錢樹,象徵「昭財進寶」、「財源廣進」;開運竹,含有「節節高升」、「竹報平安」的象徵;百 合花,象徵「富貴喜慶」、「團圓和樂」;茶花,又名玉茗,嬌豔照人的花朵,象徵富貴吉祥;象徵招財的桔樹,意含「吉利豐收」 ,也是春節常見的吉祥擺設。祭拜神明祖先時,民間習俗總喜歡以大柑橘疊「柑塔」,討個「大吉大利」;柑橘的擺放習俗常用奇數,如三個五個層層疊高,祝新年「大甘大吉、年年高升」。
慎終追遠,敬天尊人
為了追思祖先,在除夕下午,準備牲禮、菜碗、粿類等祭拜祖先和神明,稱為「辭歲」、「辭年」;另外用五味碗拜門口及地基主。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臺灣唸謠:「甜粿硩(壓)年,發粿發錢,包仔粿包金,菜頭粿食點 心。」,多數家庭會在灶上、神桌擺放年糕(甜粿)、發粿、蘿蔔糕(菜頭粿)、橘子、包仔粿、甜料;粿上要插「飯春花」(俗稱 春飯),取年年有餘、發財如意的兆頭;「年糕」,表示年年高昇,閩南語稱為「甜粿」,則表示甜甜蜜蜜過新年;「發粿」表示財 發運發;「菜頭粿」象徵新年好彩頭;「包仔粿包金」(用黃色的餡或菜脯絲籤)象徵新年大富;「生仁」內有花生(又稱長生果) ,象徵長壽圓滿;這一切,都是象徵吉利、發達,如同俗諺:「年年春,年年富,年年起大厝。」。
一家團圓,共享天倫
大年除夕,是感恩及一家團圓的大日子,無論如何繁忙,都要返家與親人同聚。除夕夜,全家吃一頓團圓大餐「年夜飯」;有些地方 的習俗,在吃團圓飯的時候,還要為無法回家團聚的家人,擺一副餐具,夾一些菜餚放在碗裡,表示團圓之意。民間有「圍爐」的 習俗,全家大小,不分男女老幼,同桌聚餐,桌下放個圓爐(烘爐),火爐的四周,放置錢幣多枚;爐火熊熊,象徵「一家火」、 「一口竈」,一家興旺。年夜飯,雞鴨魚肉,鮮臘葷素,應有盡有,民間常以肉湯烹煮芥菜,稱為「長年菜」,寓含「苦盡甘來」 、「長命百歲」之意;吃魚丸、肉丸、蝦丸,取意「三元及第」;上兩條大鰱魚(不能吃完),表示「年年有餘」。年夜飯要慢慢吃,表示家運「旺得長久」之意。
圍爐守歲,歡笑盡娛
「年夜飯」後,燃燭放炮,辭謝舊年的時光;《清嘉錄》記載:「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 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燕京 歲時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覆於床腳,謂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傳統習俗,長輩致贈給兒孫輩「壓 歲錢」,祝其順利成長、歲歲平安,長輩們端坐堂上,接受晚輩的叩拜辭歲,成家立業的子女,也會給個「紅包」,祝其健康長壽。 飯後,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守歲」;守歲起源於唐代,唐詩中已有關於守歲習俗的詩句,《東京夢華錄》:「達旦 不寐謂之守歲。」、《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夢 梁錄》:「除夕圍爐團坐,酌酒唱歌,終夕不眠,謂之守歲。」,「守歲」又稱「長壽夜」,除祈求雙親延年增壽、閤家平安,也隱 含著珍惜舊歲、光陰可貴及迎接新年之意;家家燈火輝煌、又稱「年夜光」;明高啟〈除夕〉詩:「守爐消夜漏,停燭待春風。」, 圍燈守歲,徹夜爐香裊縷不間斷,等待開正,希望新的一年,能多福順遂、吉利平安。子時開正的時刻一到,播放吉慶音樂、燃燭 燒香、祭拜神佛與祖先,鞭炮聲此起彼落,所謂「爆竹聲中除舊歲」,新的一年就來臨了。
歡度春節,情誼濃郁
台灣有首新春歌謠:「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或初四頓頓飽)、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轉來食泔糜仔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搭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相公生(或十六折燈棚)。」;客家人也有一首新年謠:「年到初二,食乘把膩膩;年到初三四,人客來來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無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缽;年到初十邊,依舊同仙般;年到十五六,食了剩餘肉,耕的耕,讀的讀。」,勾劃出新年的風貌。正月初一,俗稱「春節」,或稱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新歲、開正等;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台灣寺廟在新年開廟門時,也有搶插『頭香』的習俗,到處熱鬧滾滾;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於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初一早晨,男女老幼穿著新衣,除祭拜祭祀祖先、敬拜家中神佛以外,還要攜帶甜料、柑橘敬果等到各寺廟行香禮拜,祈求新年福祥、諸事順利。初一,民間有選擇吉時焚香開門及關門、早餐吃素的習俗;也有配合自己的生辰八字,選擇吉利時辰朝利年方向「出行」,祈求新年諸事順心如意;春節期間,「出行」到寺廟或風景區遊山玩水,或出門向人拜年,稱做「行春」;親朋好友互相恭喜賀歲,祝福大家事事順利、身體健康,此稱「賀正」。親朋好友登門拜訪,都會端出糖果、甜茶等招待,俗稱「食甜」;過年期間,請親朋好友餐敘,稱「請春酒」。春節期間,有獅隊、龍隊的「舞春」,曲館鼓吹隊的「歕春」,到郊外踏青或風景區的「遊春」,到處喧弄得熱熱鬧鬧的。大年初一,還需遵守許多禁忌,如不能掃地、倒垃圾,不能說不吉祥的話,不能和人吵架,不能打破碗盤等。
平安喜樂,財運亨通
大年初二,清早祭拜祖先,祭品多用雞鴨魚肉等,俗稱「初二開葷」。初二也是出嫁女兒回娘家探親「做客」的日子,女兒通常偕同夫婿及兒女,攜帶禮品(稱為伴手)回娘家省親;以往外公、外婆或舅舅常用紅絨線繫古錢掛在外孫頸子上,稱「結於帶」或「貫頷錢」,現在則直接給紅包了。
大年初三,俗稱「赤狗日」,俗信此日不宜外出、宴客,所以就起得晚,長保健康;以前為了避免碰到凶神,不喜歡出門,現在倒是 市場大發利市的好日子。民間唸謠:「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娶新娘。」,正月初三也是俗傳「老鼠娶親」的日子,早期會在入 夜之後,家家戶戶提早熄燈就寢,並在家中各處撒鹽、米,稱為「老鼠分錢」。
大年初四,是「接神」返回人間述職之日;俗語說:「送神早,接神晏(晚)」,通常在下午四點之後,準備豐富的牲醴、香花、果品,焚香、點燭、燃放鞭炮,以恭迎諸神下凡。
大年初五,叫做「破五」,俗稱「初五隔開」,要將供神的春飯、年糕等物品撤去,並開始清除屋內垃圾,意謂春節假期已告一段落 ,作息要恢復正常。大年初五,也是民間迎「五路財神」之日,常會準備牲醴等禮拜一番。初五以後,各公司行號也紛紛恢復營業, 開始工作。公司行號,大都擇良辰吉時為開工日,貼上「開張大吉」、「開張駿發」等吉利字句,負責人率領員工祭拜神明,並燃串 鞭炮,祈求新年大發利市、財運亨通;儀式之後,老闆通常會發紅包(或禮券)給員工,讓員工討個吉利,也藉此勉勵大家、凝聚向心力。
大年初九,是玉皇上帝(天公)壽誕,民間習俗會在初八午夜交子時後,全家老幼、齊聚庭院,準備祭品為「天公」慶生,由長者上香,行三跪九叩之禮;祭祀完畢,還要燒「天公金」、燃放鞭炮。
張燈結綵,火樹銀花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正月半、正月望、元夕、元夜、上元節、燈節、燈夕,俗稱「小過年」。上元節,民間做湯圓,準備香 案、鮮花、素果祭拜「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祈求賜福,盼望事業發達、國泰民安;元宵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吃元宵(湯 圓),元宵夜晚,家家戶戶皆熱鬧慶祝,明朝唐寅(唐伯虎)〈元宵〉:「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一大特色;盛 唐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熱鬧景況。
年年如意,歲歲平安
農曆新年,是追求完美生活與歡愉的泉源,傳承數千年之久的傳統年節,如同一條綿延不絕的的線,串起過去與現在,也串起了未來。
◎炮聲連響響連天,士農工商過新年;恭祝家家大發展,男女老幼齊康健。
◎恭喜大家過新年,鼓樂喧嘩震動天;迎新棄舊景氣變,榮華富貴萬萬年。
◎闔家平安全家福,富貴長春祝康樂;子孫才情文學博,民聲遠播大家族。
◎街頭巷尾鬧猜猜,猶有弄龍佮弄獅;祝福新春好頭彩,福祿壽星由天來。
◎恭喜恭喜再恭喜,恭喜朋友兄和姊;萬象更新好景氣,祝福大家得財利。
Real time visitors:
copyright (c) 慈仙壇 since 200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