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孝養父母

一缽米飯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年正趕上鬧饑荒,百姓多有餓死,地上白骨縱橫,比丘們很難討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們出去以後,獨自入城挨門乞食,整整一上午,竟無人施捨。世尊持空缽而歸。

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無所獲。

第三天,還是一無所獲。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見世尊臉色異常,好像挨餓的樣子,就問世尊:「世尊,今天吃過了嗎?」

世尊回答說:「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現在體虛無力。」

比丘聽罷,無法抑制悲傷的淚水,心想:佛是無上福田,是眾生的依靠,今天正好賣掉我的三衣,買一缽飯,供養世尊。
想罷,就賣掉三衣,買來一缽米飯,急急捧到佛前。

佛雖知情,故意問他:「比丘!年頭這麼不好,人多餓死,你從哪裡得到這缽白米飯?」比丘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世尊。
世尊又說:「比丘!三衣是三世諸佛的幢相,極尊、極重、極恩,你用它換來米飯給我,這麼重的情義,我心領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聖中之聖,尚且消受不起,那誰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說:「比丘,你有父母嗎?」

「有。」

「你把飯拿去供養父母。」

「佛尚說消受不起,我父母豈能消受得起?」比丘問。

佛說:「消受得起!為什麼呢?父母生下你,對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問:「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嗎?」

比丘回答:「他們都不信佛。」

佛說:「今天見到你供養的米飯,他們就會心生歡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們受三歸依之後,他們就能消受這缽飯了。」

比丘雖然很捨不得世尊挨餓,但還是聽從了世尊的話。(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目犍連救母

目犍連是個孝子。

修成阿羅漢果以後,他想起去世的母親,就用神通力觀察,發現母親墮落在餓鬼道裏受苦,咽喉像針孔一樣細小,天天挨餓,不見飲食,瘦得皮包骨頭。目犍連十分傷心,立刻盛了一缽飯送給母親吃。

母親看到飯,喜出望外,怕飯被別的餓鬼搶去,就用左手遮著缽,右手抓起一些飯往嘴裏送。哪知飯還沒入口,就在手上變成火炭。

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已,急忙來到佛的住處,請求度脫。

佛陀開示說:「你母親生前謗佛謗僧,不信正法,貪瞋邪見,傷害眾生,所以受此苦報。她罪根深結,不是你一個人的道力所能挽救的,必須靠十方眾僧的道力才可以解救。」

目犍連遵照指示,在七月十五那天設齋供養十方眾僧。而他母親也因此脫離了鬼趣。(《盂蘭盆經》)

孝女光目

在清淨蓮花目如來的像法時期,有一位年輕女子,名叫光目,虔誠供養一位阿羅漢。阿羅漢問她:「你有什麼願望嗎?」

光目回答:「我母親剛去世不久,不知她現在何處?」

阿羅漢見她真誠,為她入定觀察,發現她母親已墮入地獄,身受極苦,於是對光目說:「你母親正在地獄裏受苦。她生前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光目回答:「我母親沒有其他愛好,只喜歡吃魚鱉,或炒或煮,恣意口福,所殺無數。尊者慈湣,如何哀救?」

阿羅漢慈悲地開導說:「只要你志誠稱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塑畫佛像,恭敬禮拜,你母親就能脫離地獄之苦。」

光目依照阿羅漢的教導,捨棄貪愛,發心供佛,以恭敬心,悲泣瞻禮。

一天夜裏,光目夢見金色佛身充滿虛空,放大光明。佛告光目:「你母親不久將生到你家,生下來就會開口說話。」

後來,家中的婢女生了一個嬰孩,未滿三天就會說話,哭著對光目說:「我就是你母親,因為過去的惡業,墮落地獄受盡痛苦。承蒙你為我修善,才能受生為人,但是貧賤短命,壽命只有十三歲,之後還要墮落地獄。你替我想想辦法,讓我能夠脫離苦道。」

光目悲泣著對嬰孩說:「那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墮落惡道呢?」

嬰孩回答:「我因為殺害、毀罵眾生,受報地獄。若非福力救拔,難以解脫。」

光目又問:「地獄裏的罪報情形是怎樣的呢?」

嬰孩回答:「痛苦得沒法說,幾千年也說不完。」

光 目聽了這話,放聲大哭,對著蒼天發願說:「我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十三年之中不犯重罪,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請十方諸佛慈悲哀湣於我,聽到我為我母 親所發的廣大誓願。倘若能使我母親永遠脫離苦趣,我願盡未來際救拔一切惡道眾生,使他們永遠脫離地獄、餓鬼、畜生。當所有罪苦眾生統統成佛之後,我才證得 菩提佛果。」

清淨蓮華目如來被光目的誓願所感動,告訴她說:「光目,你為母親發這麼大的誓願,稀有難得。你母親十三歲壽命結束之後,轉世為清淨梵志,壽命百歲;之後轉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限量,最終成就佛果,廣度無量眾生。」

孝女光目,就是後來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

家中的佛

楊黼,太和人,辭別家中的老母,獨自前往四川拜訪無際大師。

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問道:「你到哪兒去啊?」

楊黼回答:「我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師。」

「你去拜訪無際大師,還不如去見佛。」老僧提醒道。

楊黼就問:「那麼佛在哪裡呢?」

老僧說:「你只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

當楊黼趕回家的時候,已是夜深人靜。老母親聽到兒子的叫門聲,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披上黃衣,跑出去開門的時候,連木屐都穿反了。

楊黼見母親的樣子和老僧所描述的完全一樣,當下驚覺。從此以後,留在家中竭力孝敬母親,還為《孝經》作了注解。(《集福消災之道》)




Real time visitors:





没有评论: